【聚焦】最好的告慰,就是一个更好的中国
他把人民放在心里
把个人置之度外
他把奉献当作信条
把回报抛到脑后
他离去,骨魂洒向祖国大地
身后没有子女也没有财产
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
3月5日
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下面几个故事
你或许熟悉,或许从未听闻
但它们每一个都能折射出
周总理伟大的人性光辉
音容犹在,丰碑永存
01
我们都是普通党员
1935年6月底
红军到达两河口地区
党组织进行改选,警卫员魏国禄
当选他所在党小组的组长
看到首长忙,魏国禄很长时间
没有通知他参加党小组会议
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是普通党员,
谁都要过组织生活,这是个党性问题。
以后开会可一定要通知我啊。
1935年10月,周恩来抵达陕北
02
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
1958年6月,烈日当空,热风炙人
北京十三陵水库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
作为劳动队伍中的一员
他来到施工现场
水库指挥部的负责人刚刚说出
“我们热烈欢迎首长……”
他立即纠正说:
这里没有首长,
没有总理、部长、司局长的职务。
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
1961年四五月间,周恩来在河北磁县农村召开座谈会
03
让群众背风坐
1966年3月8日凌晨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发生6.8级大地震
10日,他前往受灾最严重的白家寨村
村民自发围成一个扇面
他叮嘱不要挤着孩子
当天刮着很大的西北风
县委专门搭了一个背风讲台让他避风
他不同意,坚持改变布置
让群众背风坐,他自己迎着风讲话
1966年3月邢台地震后,周总理亲赴震区,到白家寨鼓励两位支书领导灾民生产自救
04
办公室凌晨不灭的灯光
1966年5月3日
他到大庆各处视察工作
听完汇报已是凌晨一点半
他又来到大庆展览馆
观看油田模型和技术革新展品
凌晨两点十分回到办公室
大家都劝他休息
他说:
我都快七十岁了,多给我点时间,
多为人民干些工作不好吗?
1973年9月18日,周恩来抱病到上海,坐着游轮来到黄浦江上
05
一条用了又用的枕巾
1958年1月,他到杭州视察
随身带着自己的枕巾、
棉褥子、床单和旧被子
旧被子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梅园新村
用的那一床,洗得已经泛白
枕巾也是用了又用,中间已经破损
浙江省警卫处副处长王长索
实在看不下去
就趁他去开会的机会
领了一条新枕巾给换上了
他开会回来发现后语重心长地说
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
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
即使以后富裕了,
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
周恩来日常使用的餐具
06
三付饭费
1973年9月
他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
蓬皮杜走后,他特地请随行人员
到楼外楼饭店吃便饭
饭后,省里的同志要付钱报销
他坚决不同意,饭店只得收了10元钱
在他的一再要求下
又增加了两次,共收了20元钱
到机场后,他还担心付的钱不够
又留下10元钱请机场转交饭店
1963年2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苏州游园时,亲自清点随同人数并购买公园门票
07
不靠关系自奋起
他曾多次谆谆教导晚辈:
“要否定封建的亲属关系,
要有自信力和自信心,
要不靠关系自奋起,
做人生之路的开拓者。”
他还特别叮嘱晚辈:
“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
都不许扛总理亲属的牌子,
不要炫耀自己,以谋私利。”
所以,在他的侄子辈
以及第三代的登记表里
都找不到与他的“关系”
周总理和少年儿童在一起
50多年革命生涯
26年总理任期
他真正做到了
理想坚定,高风亮节
勇肩重任,呕心沥血
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他说,
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
多付出一点代价,
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
这句话,
终他一生,
坚如磐石。
1971年的周恩来
这个曾喊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
一生的鞠躬尽瘁
只浓缩为一个心愿:
富强!
1975年1月,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
时光荏苒
当年送你的十里长安街
如今已是十里繁华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这盛世,如你所愿
而我们
不会停下奋斗的脚步
最好的告慰
便是一个更好的中国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