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端午,让孩子在友好中感受传统

育儿周刊 育儿周刊官方公众号
2024-08-25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农历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日子,故五月初五亦称“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有“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别称。“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在我的印象里,端午节总是在门前挂起艾草的那一刻拉开序幕。在孩子眼里,端午节是友好且有趣的。旧时,人们认为农历五月是疫病易流行的时节,俗称“恶月”“毒月”“凶月”等。大人为了让稚嫩的孩童平安健康,在端午节阳气最盛的这天便想到用彩丝、艾草等物驱逐邪祟,让孩子免受外物侵害。在农村有一种说法:在太阳还未露头的时候,用艾蒿泡水洗脸,不招蚊虫。于是端午那天,家里的长辈总会早早地将孩子叫醒,用温热的艾蒿水给孩子洗把脸,然后一边笑呵呵地给孩子系上五彩绳和香包,一边念叨着“不生病”“快长大”之类的吉祥话。漂亮的五彩绳在家人的祝福下也不再是一根普通的绳子,孩子们戴上后好不得意,仿佛真的会“百毒不侵”一般。戴好五彩线和香包的孩子们开始玩耍,大人们也开始张罗着包粽子。粽子有江米,也有大黄米,里面的馅儿更是丰富,大枣、红豆、蜜饯,还有腊肉、咸蛋黄等等。大人们娴熟地将粽叶卷好,把糯米放入其中,再用线扎好,一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嘴馋的孩子们看得饶有兴趣,也会忍不住动起手来。可是,粽叶在孩子的手上并没有那么听话,糯米总是不受控制,不停往外跑。到了扎线时,更是手忙脚乱。这时候将孩子的窘境尽收眼底的大人却不会笑话孩子笨手笨脚,因为他们知道以后的粽子还得靠这些小家伙来包呢。于是,大人的手握着小孩的手,一个可爱的小粽子便诞生了。传统就在大人对孩子的包容与关爱中慢慢传递。
最让孩子们兴奋的莫过于龙舟竞渡。要想龙船划得又快又稳,大家必须齐心协力。一声声号子伴着彩旗飘扬,整齐划一的船桨激起一阵阵水花,岸边的观众看得热血沸腾,节日的气氛随之迎来高潮。孩子们也在节日的欢乐与仪式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意义。小时候我问外婆:“为什么要包粽子呀?”她说:“纪念屈原啊。”我又问:“屈原是谁呀?”外婆说:“屈原是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是个善良、爱国的人。”我第一次知道一个人善良、爱国是值得被纪念的,于是总缠着外婆讲屈原的故事。后来,我知道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有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浴兰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以上诸说,各本其源,大家各信其说。可是无论纪念谁,纪念的都是那些忠贞、善良、爱国的灵魂,企盼的都是安康与和顺。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曾说:“假如有什么东西同所有的节日经验紧密相连的话,那就是拒绝人与人之间的隔绝状态。”端午节人们互送“安康”,这既是祈盼身体安康,也是承继民族气节、人间正气的安康。从前,人们在端午期待五谷丰登、生活富足,这些愿景今天成了现实。如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我们不会停下追求生活美好的脚步,也不会遗忘过去的传统。我们可以用简单的语言给孩子讲述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的起源。即使不亲自包粽子,也可以一起蒸煮买来的粽子,给孩子介绍不同口味的粽子,一起品尝。让节日的仪式感,为孩子开启一扇门,让孩子眼中有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端午节的开始是祝福是铭记,仪式的结束也是传承的开始。





编辑/袁曼书

图片/育儿周刊

排版/朱   海
主编/黄小容


推 荐 阅 读




评选结果新鲜出炉!特等奖原来长这样?

坚持两年!一位四岁孩子母亲制作厚厚的育儿简报

小小年纪居然有黑眼圈,终于找到原因了……

儿童节|那些藏在孩子们眼中的世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育儿周刊官方公众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