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改善空气质量, “十四五”力争21市州城市全达标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绿色发展,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成为热议的焦点。“十四五”时期,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将如何谋划?在“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又如何加强与重庆方面的合作?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接受了专访。


谈规划:

“十四五”要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对于生态环境领域,今年也是抓起步、谋长远的一年。请问“十四五”时期,四川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如何考量的?目前有哪些进展?


王波: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四五”期间要牢牢把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总要求,牵住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解决根源性、结构性、趋势性的重大问题,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个结构”,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我们将认真编制实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规划,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目前,已经初步谋划了2500多个项目。同时,我们以编制《美丽四川建设规划纲要》为统领,谋划形成“1+6”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系,既抓当前又管长远。



要做到治本,具体有哪些目标和抓手呢?


王波:

具体来讲要突出几个重点。

第一就是要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推动蓝天保卫战在关键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目前全省21个市州中,空气达标的城市已有14个,较2015年增加9个;全省优良天数率达90.8%,较2015年上升5.6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目标任务。“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力争21个市州城市全部达标,并推动已达标城市PM2.5从现阶段的35微克/立方米向25微克/立方米迈进。

第二个重点是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要始终以碧水保卫战作为长江保护主要抓手,强化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协同联动,巩固沱江、岷江、涪江等一级支流整治成效,深化琼江、釜溪河等二三级支流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施总磷深度削减,深化尾矿库环境风险排查治理。现在,全省有87个国考断面,86个达到优良水质,下一步国家还要增加考核断面,我省将超过200个,一定程度上压力更大,但我们要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将优良水质比例保持在90%以上,让一江春水浩荡东流。

第三个重点就是要净土。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个资源大省,土壤污染治理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我们要通过优化土壤改良和修复方案,调整农业种养种植结构,从根本上管控土壤污染。


谈形势:

要统筹降碳、提气、治水三个挑战



要实现这些目标,四川还面临哪些困难?又该如何应对?


王波: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要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在于降碳、提气、治水,实际上这3个方面也是我们工作面临的挑战。

以降碳为例,四川目前是全国人均碳排放最低的两个省份之一,未来可以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更大贡献。但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比全国更加突出,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未来碳排放增量空间大,并且还面临着长期积累的重化工产业“高碳锁定”问题。我们既要完成碳达峰目标,又要为发展留足空间,这考验执政者智慧。

“十四五”期间降碳,我们将更加注重源头预防和治理,目前正在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将碳排放、气候绩效等因素纳入战略规划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把好低碳准入关,限制化石能源密集型产业过度扩张,将“十四五”煤炭、火电占比降到10%;大力发展和消纳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圈,打造天府氢走廊、成渝氢走廊, 推动煤炭、钢铁、水泥行业率先达峰,支持成都都市圈、攀枝花市等地区先行达峰。

提气和治水也都面临挑战。比如大气治理,越往后会越难,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需要从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以工业源、移动源、城市源为重点,全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水环境方面,沱江、岷江、涪江等重点流域部分断面水质还不稳定,环保基础设施也还有短板,下一步必须增强治水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总之,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探寻新的路径。


谈川渝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谈合作:

加快推进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和常态化生态补偿



去年底,川渝相邻地区空气监测数据实现共享,成为川渝之间首批实现跨省共享的政务数据。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未来川渝在生态环保领域还将有哪些合作?


王波: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对于四川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川渝一衣带水,同在一片蓝天下,可以说面临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形势,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双城经济圈战略落地以来,两地生态环保领域密集互动,在联合推进河长制、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签订了30多个双边、多边合作协议。从四川自身而言,我们提前谋划、立足先行,开展了成德眉资同城化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项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广安、泸州、内江等市也与重庆毗邻区县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生态环保合作。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在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上下功夫,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加强沟通衔接。主动与生态环境部对接,争取将我省“四重”清单(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尽量纳入国家“盘子”。进一步加强川渝沟通对接,完善两月一会商联动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畅通、联系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将两项规划作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谋划出台环评审批共商、环境信用共评、绿色金融共建等重大政策,推进实施一批全国性、重点区域流域、跨区域等环境治理重大项目和适应环境治理监管体系的能力建设项目。三是合力推动综合治理。推动一张清单管两地,流域协同立法,组织联合巡河,强化跨界流域共治,推动建立长江流域常态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两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合作,切实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



关于川渝两省市跨界流域共治和常态化生态补偿,我们注意到四川代表团提了相关建议,作为来自生态环境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您怎么看?


王波:

另一个建议是关于流域生态补偿的,我们地处长江上游,输出的水质都是“优III好水”,客观来讲对中下游做了贡献。按照中央的部署,生态价值要实现转换,生态补偿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建立常态化跨区域生态补偿,通过调节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的利益关系,可以激发相关主体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更有效地促进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建议建立川渝跨省常态化生态补偿机制,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补偿机制的细化和具体化。


来源:川观新闻


🔹 王波:将成都平原大气污染治理纳入这个区域

🔹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创新构建低碳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两会专访 |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细说三个关键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