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2月28日,生态环境厅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2023年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情况。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毅作主发布,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张帆,省林草局宣传中心主任马朝洪介绍了部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情况,阿坝州副州长朱锐,广元市副市长、苍溪县委书记张世忠,米易县委副书记、县长代坤宏,丹巴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樱介绍了各地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经验做法和特色亮点,回答记者提问。厅宣教政研处处长曹小佳主持发布会。以下是发布会全文实录。主持人: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生态环境厅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主要通报我省2023年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情况。同时按照惯例发布全省11月大气、水环境质量排名以及近期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今年,我省有9个地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连续六年西部第一。为全面介绍我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特别邀请到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以及今年获得命名的阿坝州、广元市苍溪县、攀枝花市米易县、甘孜州丹巴县四个地方党政领导共同出席。下面,我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毅先生;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张帆先生;省林草局宣传中心主任马朝洪先生;阿坝州副州长朱锐先生;广元市副市长、苍溪县委书记张世忠先生;米易县委副书记、县长代坤宏先生;丹巴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樱女士。列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生态环境厅19个相关处(室)、直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共21家。首先,请主发布人雷毅先生通报我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开展情况。雷毅: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也是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重要抓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党委政府扎实推动,部门强化过程指导,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连年取得佳绩。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今年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命名情况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命名了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省有9个地区榜上有名,与浙江、山东并列全国第一。其中,阿坝州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成都市青羊区、成华区、宜宾市南溪区、梓潼县、苍溪县、米易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天府新区直管区、丹巴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连续六年西部第一。全省已累计建成3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引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比学赶帮、齐头并进的局面初步形成,获得命名的区域,绿水青山向金山转化探索更加多元有力,经济社会整体美誉度和含金量进一步提升,也推动了生态本底进一步夯实,更好地维护了生态安全格局,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和势头越来越好。我省今年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命名地区主要特点从面上看,今年的创建有三个特点:一是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建热情高,全省共有140多个地区颁布实施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规划。今年共有24个市县申请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考核验收。二是部门协作有力,生态环境厅与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紧密配合,协同推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三是示范带动效果好。全省五个片区均有代表,其中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阿坝州整体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全省已累计有巴中、阿坝2个市(州)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从点上看,创建成功的县(市、区)各有特点,充分体现了区域资源禀赋和区域发展特色。成都平原地区持续发力,以创促建成效明显。作为成都市主城区的青羊区、成华区环境保护压力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通过深入开展创建,环境质量改善纵向比成效明显,其中,青羊区2022年全区空气优良天数率较2020年增加6.8个百分点,连续三年水环境考核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标准;成华区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3天,较2016年增加62天,PM2.5浓度下降31%,主要河道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以上,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梓潼县位于成都平原北部,是“两弹一星”精神承载地和中华文昌文化发祥地,是翠云廊古柏的重要区域。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3.88%,绿地率达32.08%,大力推动生态文旅融合,做靓生态康养旅游,获评全省首批森林康养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南溪区是川南地区“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的重要区域,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保护长江,长江干流(南溪段)国考断面水质从Ⅲ类提升到Ⅱ类,建成环长江生态绿廊33.49公里、滨江湿地公园45公顷,成为沿江亮丽风景线、宜宾城市后花园,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米易县是攀西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有“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美称。米易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广“稻菜轮作、种养循环”种植模式,是全国最早熟枇杷、最晚熟芒果产地,“阳光米易”入选全国前20名最具影响力蔬菜公用区域品牌;大力发展阳光康养旅游,入选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被命名为天府旅游名县。苍溪县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被纳入全国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典型案例推广,建成万亩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9个,打造川北生态农居12.9万户,“生态庭园”被誉为“苍溪农民的创造”,苍溪红心猕猴桃产业被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优秀案例”。天府新区直管区、丹巴县充分借力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天府新区是公园城市首提地,全区70.1%被划入生态空间,建成连片绿地湿地、河湖水体、城市森林5万亩、天府绿道1200公里,人均公园面积达18.9平方米,聚焦现代建筑艺术、人工湖泊生态景观两大核心资源,打造麓湖生态城,以兴隆湖为核心,布局建设高端产业场景,形成区域竞争力。丹巴县是藏、汉、羌等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区,“古碉·藏寨·美人谷”“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享誉海内外,民宿集群发展的“生态+文旅”模式和有机绿色蔬菜、水果、菌类等农产品为主的“生态+农业”模式已形成品牌。阿坝州今年建州70周年,是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州位于长江、黄河上游,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大熊猫、若尔盖两大国家公园的重要区域,全州划定生态保护红线4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8%,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常年位居全省前茅并保持优良,生态保护修复取得长足进步,林草综合覆盖度提升至85.6%,湿地面积由90年代的600余万亩增加到951万亩,沙化年递增率由5.32%下降为-1.36%。下一步工作打算近年来,通过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我省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工作做法。下一步,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用力:一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助力美丽四川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继续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引领作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美丽四川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规范创建工作,提升创建质量。重点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情况,特别是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六大板块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现场考核验收,发挥各方优势,真正做到好中选优,充分发挥命名地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科学引导和推动各地结合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因地制宜找准创建的途径和模式。对生态本底良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优先支持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对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地区,通过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倒逼加大资源能源节约利用、节能降耗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四是坚持有进有出,强化动态管理。一方面,坚持以创促建、坚持示范引领,每年推荐命名一批。另一方面,指导获得命名的地区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创建地区自我评估、自我监督,认真开展日常监管、年度评估和复核评估。对已命名地区每5年开展一次复核,复核不合格的地区,撤销其称号,不断巩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效。媒体朋友们!生态文明建设永无止境。我们鼓励全省各地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创新实践,同时也欢迎记者朋友们深入已经建成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深度采访报道。再次感谢各位新闻界的朋友长期以来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谢谢大家!主持人:下面,请张帆先生通报自然资源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情况。张帆: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见面交流。首先,我代表自然资源厅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认真履行“两统一”职责,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一是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引领保障美丽四川建设。将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导性工程,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创新开展涵盖耕地、矿产、森林等多要素的自然资源综合动态监测,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岷江干流等重点区域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积极探索自然资源“三维登记”模式,全面摸清了自然资源家底,逐步实现“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高质量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其中,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0.6%;同时,加快推动全省“四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系统描绘国土空间“美丽蓝图”。二是牢牢守住资源安全底线,不断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根基。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严格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核,严格实行“两平衡一冻结”,有序推进耕地恢复补充,连续两年实现全省耕地面积净增加;加快推进稀土、钒钛、锂矿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推动川南地区页岩气勘查开发试验区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页岩气产区,39家矿山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采取系列“长牙齿”的硬举措严厉打击土地、矿产资源领域违法行为,“全链条”守护自然资源,“全要素”支撑生态文明。三是持续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治理,切实筑牢巴山蜀水绿色生态本底。联合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跨省域、跨流域的“六江”生态廊道建设,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建共享;深入开展长江干支流历史遗留矿山“清零行动”,累计修复面积3778公顷;高质量推进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目前,累计完成投资31.31亿元,生态保护修复面积19.15万公顷。扎实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国家示范工程,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生态保护修复面积716公顷。四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机制改革,更好激发美丽四川建设活力动力。稳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有序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出台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印发四川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机制不断健全。主持人:下面,请马朝洪先生通报省林草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马朝洪:受省林草局李天满局长委托,首先代表省林草局向生态环境厅和新闻媒体记者长期以来对四川林草工作的关心支持和新闻报道表示衷心感谢!按照会议安排,现就全省林草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发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近年来全省林草系统致力于在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稳步推进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积极成效。下面,重点介绍三个方面情况: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获得首批设立,系全省首个成功设立的国家公园。加快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对标对表落实创建方案,8个方面28项创建任务基本完成,目前待国家组织检查验收。我省还把贡嘎山国家公园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围绕实现自然保护地布局合理、面积优化、矛盾消减的目标,通过开展价值评估、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并衔接“三区三线”划定等工作,编制完成《四川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正等待国家批复。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其保护范围涵盖了全省重要的野生动植物生境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以及风景秀美的名山大川,为四川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面推进。先后大规模实施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大规模绿化全川等系列生态工程,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稳步增强。扎实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持续加强草原鼠虫害等有害生物防治,有效遏制草原退化趋势,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2.7%,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以上。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已建成若尔盖、长沙贡玛、色达泥拉坝等国际重要湿地3处、湿地自然保护区32个、湿地公园55处。荒漠化治理积极有为,较上一个监测周期,全省荒漠化面积减少99.31万亩,沙化面积减少277.41万亩,石漠化面积减少330.89万亩。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有序推进。大力实施“生态旅游+”行动,推动生态旅游与自然教育、运动体验、森林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今年共举办花卉(果类)、红叶生态旅游节83场,参与人数突破1亿人次,拉动消费约280亿元,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综合产值预计达到400亿元。制定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原生态产品建设指南,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转型发展,持续做大做强大熊猫超级IP,全年近200万人次进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开展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确定23个单位开展全省林草碳汇试点工作,组建四川林草碳汇创新发展联盟,推进我省林草碳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主持人:下面,请朱锐先生通报阿坝州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创建工作情况。朱锐:各位领导、各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受邀参加今天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就阿坝州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经验做法汇报如下。坚持生态建设“责任化”。阿坝州地处四川西北部,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水源补给区,为此,我们始终保持生态优先的政治定力。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用力”系列指示要求,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纳入高质量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从战术安排上铆足了定力。始终保持高位推动的行动自觉。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双组长,严格落实“四个亲自”要求,高位推动创建各项工作落实,从贯彻执行上保证了效率。始终保持加压奋进的责任传导。细化制定《长江黄河上游生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出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等,以明确责任分工倒逼任务完成,从压力传导上倒逼了见行见效。坚持保护治理“多元化”。践行“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理念,紧扣省委“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战略定位,实施全域共建共护共保生态。生态空间一体保护。围绕“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持续开展草原森林、湿地海子、雪山冰川、野生动物、珍稀植物、蓝天净土、绿水青山“七大保护”行动,深入打好“大气四控”“四水共治”“净土统筹”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州生态环境质量实现“5个100%”,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探索建立“河湖长+林草长+检察长+警长+家长”协同治理机制,全面实施草原“两化三害”、长江黄河上游干支流域、地灾、污染、增草增林增绿、森林草原防灭火、全域环境综合“七大治理”工程,“高山柳沙障+植灌+种草+施肥+围栏+管护”治沙,“填沟+治沙+灭鼠+泥炭”还湿等方法在全国推广,全州林草综合覆盖度提升至85.6%,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95%以上。生态问题持续整改。实施“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逐一制定“任务、责任、时限”3张清单,建立健全“调度、分析、督办”3项机制,持续整改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838项、完成率96.2%,达到了整改一个问题,避免一类问题,规范一个领域的效果。坚持生产生活“绿色化”。坚定践行“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围绕“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发展布局,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生态+农牧业”引领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6+N”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体系,推进果蔬药菌、牛羊猪蜂等基地建设,推广畜禽低碳循环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生态+工业”引领新型工业化。积极推进成阿、德阿、绵阿“飞地”园区和13个县域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建设,科学推进全州清洁能源开发,国家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建设成势见效,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居全省最低。“生态+旅游”引领旅游全域化。围绕大九寨、大熊猫、大冰川、大草原等9大生态资源,全力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逐步形成了春览格桑花开、夏游辽阔草原、秋赏层林尽染、冬嬉冰雪温泉的美好生态画卷。如今,绿色已成为阿坝州发展的“主色调”,生态环境是阿坝最显著的特色和最大的优势,天蓝地绿水净雪白是阿坝最亮丽的风景线。热忱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到阿坝走一走,看一看,实地体验“熊猫家园·净土阿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无穷魅力。主持人:下面,请张世忠先生通报苍溪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张世忠: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交流,我代表苍溪县向大家长期以来对苍溪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苍溪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因“树浓夹岸、苍翠成溪”而得名,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世界红心猕猴桃原产保护地、中国雪梨之乡。在这里,爱国诗人陆游留下“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的念念深情,诗圣杜甫尽情抒发“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的洒脱豪迈。可以说,绿色是苍溪的最美底色,生态是我们最大的发展优势。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富民”,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生态制度基本健全、生态空间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状况指数全面提升的目标,先后创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省首批生态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主要有以下做法:一是落实最严格的环保政策,用心呵护绿色家园。我们全力保障生态安全,实施全域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稳定可控。实施生态系统修复保护行动,建成三溪口国家森林公园康养基地、5000亩梨仙湖湿地公园。我们全力保护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1.33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地面积未减少、性质未改变、功能未降低。嘉陵江、东河、插江的河湖岸线保护率分别达到92%、91.9%、100%,河流水环境质量稳定在Ⅱ类以上,城市地表水、地下水、入江水全部达标,实现了“一江清水出苍溪”。二是充分发挥独特资源禀赋,用心打造绿色产业。我们持续擦亮苍溪红心猕猴桃、苍溪雪梨两张国字号名片,建成万亩现代农业园区24个,特色产业规模34.2万亩,培育6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8种农产品获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我们发挥清洁能源优势,亭子口水利枢纽累计发电量超266亿千瓦时,上缴税收21亿元;建成元坝大坪、新观、永宁等3个天然气净化厂,年产值达20亿元。我们挖掘“一江两岸”景观优势,打造梨仙湖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加快建设嘉陵江生态文化廊道、“月神部落”休闲度假区等重点文旅项目,生态康养旅游业实现年收入40多亿元。三是聚焦高品质的人居环境,用心构筑绿色生活。我们倡导生态生活,全县单位能耗下降12.5%,清洁能源气化率达95%以上。城镇污水综合处理率达8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被纳入全国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典型案例推广。我们共筑生态文化,持续开展“建设生态文明、共建美丽苍溪”主题宣传活动,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为91.85%,参与度达93.14%。我们打造宜居家园,建成嘉陵绿道35公里,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42.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17平方米,实现了“出门能进园、移步就换景”。如今的苍溪,蓝天白云、绿树成荫、河湖绕城、充满活力,成为苍溪人民诗意栖居的幸福家园。每年3月18日,是苍溪梨花节开幕的日子,我们诚挚邀请各位领导、新闻媒体朋友们到苍溪走一走,转一转,呼吸梨仙湖花的芳香,品味嘉陵江水的甘甜。我们在“红色苍溪、醉美梨乡”等您来!谢谢大家。代坤宏:下面,请代坤宏先生通报米易县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就米易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情况和大家作简要分享。米易,古称“迷昜”,意为被太阳迷恋的地方,是三皇五帝之一颛顼帝的诞生地,素有“颛顼故里·阳光米易”的美称,是一座“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居在园中、行在绿中”的山水园林城市。近年来,米易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写好生态文明建设大文章,奋力打造美丽四川建设的“米易样板”。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格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高水平编制《米易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米易县“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等综合性规划,积极推动出台安宁河流域保护条例,将全县14%的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设立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白坡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3个。坚持把示范创建作为落实中央和省、市生态文明建设部署的重要举措,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格局,严格落实调度、通报、约谈等工作机制,有力有序推进创建。坚持系统治理,高水平厚植米易绿色生态本底立足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和安宁河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营造林21万亩、生态修复27.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7%,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被中国气象局评价为“超过全国90%的天然氧吧城市”。坚持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田长制、林长制,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32座,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1.2%,国考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五年为“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米易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本底持续厚植。坚持融合发展,高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园区建设相结合,把生态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公园城,建成主题公园7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6平方米,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美丽庭院1200余家,建成农文旅融合百里环线,成为西南地区首个“盒马县”,获评全省首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同时,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做强阳光康养产业,建成国家4A景区2个、A级景区6个,年接待游客突破900万人次,连续两年入围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获评天府旅游名县。最后,诚邀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经常到米易走一走、看一看,感受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享受不一样的阳光康养之旅!我们在米易等您!谢谢大家!主持人:下面,请李樱女士通报丹巴县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有关工作情况。李樱: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此次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媒体朋友们对丹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宣传,非常高兴就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相关情况与大家交流。丹巴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东部,是川西高山峡谷、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童话世界”和“地球之花”,“古碉·藏寨·美人谷”“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享誉内外。近年来,丹巴县始终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务实举措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成功打造“两山”转化“丹巴样板”。一、坚持着眼长远发展,健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全力守护好丹巴绿水青山。我们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把健全完善创建制度和生态保护、开发利用机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负责、全民参与的闭环工作运行机制。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统揽,全力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成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9万亩、兑现退耕还林661.7亩,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和行政村垃圾转运设施实现全覆盖,完成9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70.59%,完成100公里交通干线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50公顷,依法查处生态环境违法案件52起,处罚金额1000余万元;空气环境质量连续四年排名全省前列,地表水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Ⅰ类标准。二、坚持聚焦价值转化,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模式,全力维护好丹巴人民最普惠民生福祉。我们坚决锚定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生态价值转化,着力算好“生态账”和“经济账”。大力发展“生态+文旅”,充分挖掘利用丹巴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力支持特色民宿集群发展,首创推出“春赏花、夏纳凉、秋选美、冬沐阳”全域全季旅游营销模式,全力打造“美人谷·丹巴”特色旅游品牌,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9亿元,群众因旅受益达70%以上。大力实施“生态+农牧”,立足“生态、绿色、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