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门强力推进!全国首个省级碳中和推广方案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机关事务管理局、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了《四川省积极有序推广和规范碳中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据悉,这是全国首份社会活动层面碳中和省级推广方案。
我国向世界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里提的“碳中和”与《方案》所指是同一意思吗?
二者都有温室气体(或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含义,强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前者侧重于国家和区域层面,强调特定空间内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能源、推广低碳技术等实现降碳增汇;后者聚焦于机构和个人的社会活动,实现方式更为灵活,比如植树造林、购买碳信用等。
社会活动层面的碳中和指测算个人或组织在特定时间内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强化减排行动的基础上,通过植树造林、购买碳信用等方式,抵消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为。
当前,全球变暖已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地区都难以独善其身,携手降碳刻不容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推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是确保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1.5℃温控目标的要求。
应对气候变化,守护“雪山”,需要每一个人、每个机构的参与和推动。早在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就启动了“联合国气候中和网络计划”,并获得了越来越多企业、社会组织的积极响应。我国以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为重点,推动上海世界博览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峰会、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展或启动实施碳中和,涌现出碳中和园区、景区、年会、展览等场景。通过实施社会活动碳中和,传播了绿色低碳理念,拓展了公众和组织保护气候的途径,提高了降碳积极性。
近年来,四川立足实际,出台区域性会展活动碳足迹核算与碳中和实施指南,开发川西南林业碳汇、农村沼气等碳减排项目,推动广元碳汇进上海世博会,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等活动碳中和。依托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点点碳中和”平台完成四川省林业碳汇国际研讨会、2019天府金融论坛、2020成都国际环保博览会等50多场(次)活动的碳中和或部分抵消。雅安大数据产业园建成全国首个碳中和国家绿色数据中心,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内首个碳中和景区,累计注销国家和地方核证减排量超过2000吨,相当于20余万辆轿车停驶一天。
个人和机构可通过线下植树造林、修复湿地等方式参加和实施碳中和,也可通过线上购买并注销国家碳排放配额或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备案的区域核证碳减排量(如“碳惠天府”机制下的核证减排量)等碳信用的方式实现碳中和。
选择线下碳中和,可选择在岷山—邛崃山自然保护轴和黄河源、川西、大巴山、乌蒙山、龙泉山五大自然保护屏障建设碳中和(竹)林、草原、湿地项目。
此外,为给碳中和提供特色碳信用,四川将推动碳汇扶贫、光伏扶贫、农村沼气、甲烷回收利用、节能提效改造等领域碳减排项目开发。鼓励采用来自贫困地区的碳信用或新建林草碳汇项目产生的减排量。
为方便个人和机构参与和实施碳中和,四川将依托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建设集碳中和申请、碳排放核算、碳中和方式选择、碳排放抵消、碳中和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碳中和公益服务平台。
推动低碳,四川是认真的。除了探索开展企业绿色影响力星级评价,还会逐步将碳中和等低碳发展行动情况纳入绿色会展和绿色生活创建、绿色低碳企业、低碳试点城市等评价体系,探索建设碳中和景区、酒店、餐饮、商超,推广碳中和年会,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四川建立“负面清单”。对于市场投机、炒作、欺诈等失信行为,将强化社会监督,构建碳中和信息定期披露机制,探索建立碳中和“绿名单”和违规“黑名单”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服务平台与“天府信用通”平台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