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之星|敬业担当的宣传“窗口”标兵
周明,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舆情与新媒体科科长。2007年进入生态环境系统以来,他守正创新、严谨务实、担当奉献,长期坚守在生态环境宣教“一线”,在我省生态环境舆情与新媒体工作体系“建起来-用起来-强起来”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搭建起为民服务的网络连心桥,彰显了生态环保铁军的忠诚担当和为民本色。今年12月,周明获评生态环境系统“综合之星”。
坚守十余年,守正创新的“拓荒牛”
十年前,那是周明进入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普及率迅速提高,信息传播方式、传媒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网络舆论生态变得更加严峻复杂,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宣传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作为新媒体工作的“拓荒牛”,他勇担重任,带领团队不等不靠,迎难而上,一边认真钻研专业知识,一边深入媒体和兄弟单位调研,用“理论+实践”的方式,率先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探索搭建“四川生态环境”政务新媒体平台,创新打造矩阵式传播大格局,打造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生态环境“网络之窗”,培养出一支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舆情与新媒体队伍。
他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时表示,“最难的是转型这条路,全国可供参考的经验屈指可数,我们要开辟一条自己的路难上加难,最终,我们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他带领团队从内宣、外宣、上宣几个维度共同发力,探索建立新媒体选题机制和文稿审核机制,全力打造舆情与新媒体全省双矩阵。定期邀请舆情专家召开舆情季度分析研判会,坚持日常监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建立舆情日报、周报、季报、年报制度。实现了四川生态环境政务媒体单向发布到“两微”实时推送的升级转变,宣传内容从纯文字升级到图文、漫画、H5、短视频等多种形式。
生态环境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分析和处置能力不断提升,新媒体影响力不断扩大,公众关注度和互动率逐年增长。生态环境部就“整体运行效果好”“发布优质内容较多”两方面对“四川生态环境”微博、微信账号进行通报表扬。
截至2021年,“四川生态环境”官方新媒体已连续八年获得“微政四川十佳省直部门政务新媒体”称号。在全国省级生态环境政务微信、微博影响力综合排名中稳定保持前五名。
关键时刻,顶得起来的“孺子牛”
2021年8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四川,做好督察前、中、后期宣传报道和舆情处置对全省迎检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作为舆情与新媒体科科长的周明提前谋划、迅速行动,在新媒体开设“聚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四川”专栏,发布督察动态和边督边改信息,及时做到信息公开;在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方面,实行24小时监测,每天编制舆情快报、专报,将网民投诉、意见、建议第一时间呈报省迎检领导小组作为分析参考决策的重要依据。
“我们是全省生态环境宣传窗口,信息发布要及时准确,网络舆情要加密监测,在这个时候,大家要稳起,确认再确认,马虎不得。”他总是在关键时刻提醒队伍做到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力争做到发布和收集的信息及时、准确、无误。同时,围绕全省迎检工作,深度报道各地各部门边督边改,领导现场督导等。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他带领团队在“四川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共发布推文288篇,微博发布博文700余条,阅读量逾400万;编制舆情快报120期、舆情专报34期,转交各市(州)网络投诉8期共107条。
默默奉献,无私的“老黄牛”
在宣教中心,周明也是出了名的“全能手”,他先后在中心教育科、声像科、宣传科、舆情与新媒体科负责相关工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有一次,接到紧急任务,要在三天内完成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成效画册设计制作,他立即对接设计制作公司,对照问题点位,经过反复推敲确定画册内容和版式,连续奋战三天两夜,最终完成任务。
新媒体的及时性和舆情处置的紧迫性,要求随时随地完成稿件审核和意见反馈,因此他几乎“手机不离身”。四川生态环境“两微”每天发稿2-3批,全年无休,他每天深夜还在审稿。孩子问他,“爸爸,你怎么还在耍手机?”他笑着回答:“我不是在耍,还有工作没做完。”
“这么多年,周明一心扑在工作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公休假都没有休过,是我们公认的‘老黄牛’。”在同事眼里他就是这样,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