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文实录丨生态环境厅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四川生态环境 四川生态环境 2023-02-03

6月23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首次联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作主发布,发布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指导意见有关情况,通报4月和1-4月我省大气、水环境质量排名情况,以及近期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霆通报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情况。

以下是发布会全文实录。


主持人: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由我厅首次联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共同举办的跨省区市的新闻发布会,主题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工作情况,欢迎四川、重庆两地的媒体朋友们!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自启动以来,我省和重庆市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共建,先后2次召开专题会议,系统谋划“无废城市”共建思路、协调机制和工作安排。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十四五”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今天的发布会,就是我厅联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共同解读《指导意见》,同时按照惯例,我们还将书面发布2022年4月和1-4月四川省大气、水环境质量排名情况,以及近期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下面,我介绍出席和列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首先是四川会场,出席发布会的是: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先生,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于伟安先生,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与管理处一级调研员李明书,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核安全总工程师吴清南。四川会场列席的有: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等三个厅局相关负责人,自贡、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宜宾、眉山等7个市(州)生态环境局以及生态环境厅15个处(室)、直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同时,四川成都、自贡、泸州等15个市(州)设分会场视频参会。

重庆会场,出席发布会的是: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霆先生,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吕俊强先生,经济信息委节能处处长周进一先生,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局长郑阳华先生,城市管理局市容处副处长刘亚力先生。重庆会场列席发布会的有: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农业农村委、商务委、供销合作社、邮政管理局等5个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6个处(室)、直属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今天,川渝两地共邀请到中央、省级新闻媒体共37家。

首先,请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先生发布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李银昌: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参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新闻发布会。在此,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关心、支持。

2022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的关键年。为深入贯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协同推动“无废城市”共建,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对“十四五”期间川渝两地“无废城市”共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下面,我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介绍相关情况。


建设“无废城市”的目标意义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四川省固体废物产生量快速增长,据统计,四川省每年产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约1.6亿吨、农业固体废物约2.4亿吨、工业危险废物约500万吨、医疗废物约6万吨、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约1600万吨,“十三五”期间建筑垃圾产生量约2.1亿吨,四川省固体废物产生量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川渝两地深入落实联防联控机制,深化拓展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联合打击固危废非法跨界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携手共护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共建创造了条件。

“无废城市”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十三五”期间,重庆市(主城区)作为国家“11+5”试点城市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无废城市”建设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治废”新路径,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四川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处于起步阶段。2022年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将重庆市中心城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四川省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宜宾、眉山等8个市列入“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川渝两地还将分期分批启动重庆市其余区县(自治县)和四川省遂宁、内江、南充、广安、达州、雅安、资阳等7个市“无废城市”建设。

目前,重庆中心城区11个区、四川8个市正在抓紧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58个三级指标,在指标设置上包含了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和群众获得感等方面,建设领域覆盖了工业、农业、建筑业、生活等各方面,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利用处置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指导意见》的主要任务


《指导意见》明确,川渝共建“无废城市”,涵盖十大任务,以制度改革作为核心,由固体废物入手,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业、生活四大领域发展模式问题,围绕理顺各类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体制机制,从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全民行动“五大体系”建设开展路径探索。


紧扣国家重大战略,一张负面清单管两地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引领。紧密结合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将“无废城市”建设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建立完善“无废城市”建设评估机制,推动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绩效考核。

二是协同推进政策制定。加快推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地方立法,完善固体废物统计范围、口径、分类和方法。深化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探索固体废物分级分类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跨区域处理处置补偿、“多产生、多付费”生活垃圾处置费差异化计量收费、危险废物跨区域“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废旧农膜有偿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押金返还或置换补贴等制度。

三是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开展固体废物领域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路径及数据核算方法研究,建立“无废城市”建设成效清单,形成一批有特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固体废物治理典型模式。统筹区域内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推动毗邻地区设施共建共享和跨省市协同应急处置固体废物。坚持一张负面清单管两地,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


强化源头减量,推进绿色生产生活

一是实施工业绿色生产。全面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严格环境准入,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建设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矿山、“无废”矿区等,推动产废行业绿色转型发展。鼓励汽车、电子、石化等支柱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供应链绿色标准体系。

二是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农业体系为重点,实施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试点,推进畜禽粪污专业化利用处置或就近就地综合利用,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农膜,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建立完善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

三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进外卖快递包装绿色转型,重点领域塑料再减量,在重庆市中心城区、成都市中心城区等重点区域以及商品零售、电商、外卖、旅游等重点领域,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塑料减量模式,鼓励快递行业使用可循环快递箱(盒)、循环中转袋,减少二次包装。


健全收运处体系,提高资源利用率

一是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共建区域一体化的生活垃圾利用和处置体系,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可回收物利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市政污泥无害化处置等设施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促进废玻璃等低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行业管理,引导报废汽车拆解企业提档升级,促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有色金属、可用件、可再制造件回收利用。

二是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行全装修交付,采用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等措施,推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和建筑材料循环利用,有序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制定完善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统计、处置和再生利用等相关标准,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的应用,推动大量利用处理后的建筑垃圾。

三是统筹危险废物收运处设施建设。鼓励年产废量1万吨以上企业、工业园区配套建设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市(区、县)打造专业化收集贮存示范项目;开展危险废物产生量与处置能力匹配情况评估及设施运行情况调查评估,加快油基岩屑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探索开展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定时定点集中收集转运或分片区收集转运试点。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建“固体废物虚拟产业园”

一是提升智慧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市(区、县)和企业逐步实现对各类固体废物产生、贮存、收集、运输、利用、处置信息的动态跟踪。建设以信息发布、需求交换、线上交易、线下服务等为重点的“固体废物虚拟产业园”,打造智慧型固体废物全链条循环利用新模式。

二是创新攻坚关键技术。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无废城市”建设,探索通过资金引导、财税优惠等方式,支持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领域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重点推动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油基岩屑、盐泥、电解锰渣、赤泥、磷石膏、钛石膏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

三是培育发展无废产业。鼓励企业优化工艺技术,加速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科研成果市场化、产业化。优先支持高标准、高水平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项目建设,培育以解决川渝地区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关键问题为导向的骨干企业,探索构建固体废物回收、处理处置、再生产品制造与销售等为一体的循环产业链。


下一步工作安排


四川省、重庆市将加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统筹指导,确保“无废城市”共建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定期调度、技术帮扶、信息通报、经验推广等制度,制定“无废城市”共建指标体系和评估细则,联合建设专家库和技术帮扶组,对“无废城市”建设开展技术帮扶和绩效评估。

二是落实资金保障。把生态环境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把生态环境资金投入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予以重点保障,确保与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鼓励有条件的市(区、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无废城市”建设。综合运用金融、税收、价格等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无废城市”建设。

三是加强监管执法。强化区域、部门监管协作和联动执法,统一管控对象的界定标准和管控尺度,持续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将“无废城市”建设与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美丽医院等创建行动有机融合,依托具备条件的企业和公共设施建设培训基地,分区域、分行业、分领域开展实践活动和教育培训,推动公众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低碳化。

新闻界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无废城市”将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需求融入社会治理、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升级、公共意识提高和思想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在您们的关心支持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一定会取得有明显的成果成效。谢谢大家!


主持人:

下面,请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霆先生通报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情况。

向霆:

各位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今年6月11日,川渝两地印发了《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为成渝两地协同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引和遵循。也是川渝两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具体行动。下面,我就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情况作简要的通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为进一步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处置无害化的新理念。2019年,重庆市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纳入国家“11+5”个试点城市范围。试点期间,在生态环境部和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坚强领导下,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等指导帮助下,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大力推动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举措,45项指标和111条任务按期完成,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实现镇级全覆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较试点前增加50%,农膜回收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社区全覆盖,中心城区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餐厨垃圾基本资源化利用、城镇污水污泥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置、寄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99%。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餐厨垃圾全量资源化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一网多用”构建废弃农膜回收体系、“五个结合”构建全民行动体系等5项经验做法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模式探索与案例》。中央改革办对“重庆市构建无废城市固体废物管理制度体系”给予充分肯定。有四个方面的做法:


发挥省级优势,系统完善制度体系

完善法制建设,出台《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制定餐厨垃圾、农膜回收等地方规章5个,塑料污染、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异地补偿等管理制度13个,生活垃圾、污水污泥等规划方案23个,《重庆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纳入立法计划,印发《重庆市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工作方案》《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厘清边界、细化职责、压实责任,建设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协同增效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川渝首创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实现两地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共享,两地大幅缩减审批时间,2021年直接审批跨省市转移申请168件、累计7.58万吨,相关做法获国家肯定并推广。创设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综合收集制度,服务小微企业由212家增加至7800余家,较试点前增长35倍。健全技术体系,建成固体废物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出台《锰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研发“高水高油高盐”餐厨垃圾处理核心技术,制定绿色建筑、绿色矿山等地方标准10个、管理规范30余个,沙坪坝等区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中建筑渣土回填试点示范。


补齐设施短板,建立健全市场体系

补齐设施短板,编制《重庆市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全市一般工业固废集中处置能力达到1542万立方米,医疗废物常规处置能力达162吨/日,应急处置能力达107.5吨/日,初步形成“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处置体系,到2022年底,除中心城区外其他区县均建成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实现涉及疫情医疗废物不出区县。推动产业循环,建设绿色工厂,推动构建覆盖“设计-生产-回收拆解-再生利用”全环节汽车行业循环产业链,强化无废设计、无废生产、绿色拆解、综合利用,汽车行业形成废钢废铝年利用能力523万吨,建成绿色工厂30家,81家企业的清洁化改造预计节约标煤1.72万吨、减排污染物4.59万吨。构建回收体系,再生资源回收实现社区全覆盖、乡村覆盖率达50%,废弃农膜回收实现涉农乡镇回收网点全覆盖。培育骨干企业,三峰集团、新中天、智得热工等骨干企业实现技术、装备双输出。

实施信息化管理,提升精准监管水平

强化信息管理,建成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自行利用处置设施等“五张清单”,覆盖企业达到3.1万家。全面实施电子转移联单制度,370家重点企业和116家二甲以上医疗机构实施精细化管理,93个尾矿库渣场环境信息实现矢量化、图形化、信息化。强化规范管理,建立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市、区县、企业“三级联查”机制,探索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财务、联单、货物”三本帐第三方评估制度。强化专项执法,实施危废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危废等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医废综合治理以及严厉打击危废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执法等。突出重点行业、重点类别、重点区域,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形成“刑责治污”工作格局,近3年累计排查相关企业1.95万家次,立案查处1280件,移送公安机关6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6人。

狠抓宣传教育,构建全民行动体系

统筹协同联动,制定宣传工作方案,与垃圾分类、塑料污染治理等结合,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创建16类“无废城市细胞”680余个,打造南山植物园、青禾童心小学等精品细胞。把握重要节点,提升宣传热度,常态化宣传进度成效,多层面深挖案例实践。营造宣传氛围,开展短视频及征文大赛、环保星主播等主题活动,征集作品逾万个,网络传播量超过200万次。邀请专家深度解读,发起全国首个线上公益讲座;与短视频、传统曲艺、非遗、艺术创作等结合,设立传播媒介综合平台,建设自然博物馆“无废城市展区”。多方参与认可,充分调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参与,推动形成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全民行动体系,“无废城市”理念得到各方认同。

各位记者朋友们,去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今年5月,深化“无废城市”建设也已写入重庆第六次党代会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重庆市在下一步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指导各区县结合区域定位及产业特色凝练好的经验做法,制定“无废城市”建设成效评估细则、开展“无废指数”研究等。二是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共同开展固体废物领域减污降碳路径研究、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环境标准体系,开展危险废物跨省市点对点定向利用处置。三是联合组建专家库和技术帮扶组,建立定期调度、技术帮扶、信息通报、经验推广等工作推进机制,分区域分领域分行业分类别形成一批具备川渝地区特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固体废物治理典型模式,为进一步筑牢长江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持人:

刚才,李银昌先生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以及工作安排等内容进行了通报,向霆先生介绍了重庆市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相信媒体朋友还有很多内容需要了解,下面进入答问环节。首先请重庆会场的媒体朋友们提问,一共有三个提问机会,请提问。



新华网:


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及下一步涉及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方面的工作打算?

刘亚力:

垃圾分类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安排部署的工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市城市管理局牵头抓总,21个市级责任部门各司其职、合力推进,出台《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从压实各级主体责任、推动群众习惯养成、加快分类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积极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分别覆盖243个镇街、3703个行政村,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过65%,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分类工作成效连续保持西部城市第一,全市共建成投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66座,其中,垃圾焚烧发电厂14座(处理规模达1.75万吨/日)、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14座(处理规模达0.5万吨/日)。2021年,全市资源化处理生活垃圾590万吨,垃圾焚烧发电19.96亿度,利用厨余和填埋气体发电0.84亿度,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超过65%。中心城区日均分出厨余(餐厨)垃圾2174吨、可回收物2148吨,有力践行了绿色生活方式,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按照规划和成渝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市将逐步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毗邻区域共建共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合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建成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继续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和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建立形成以资源化利用为主、填埋处理为应急保障、其他处理方式并存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模式。


重庆日报:


重庆在工业绿色生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

周进一:

重庆作为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实现制造业绿色发展既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等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硬任务,也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为推动我市工业绿色发展,先后印发了《重庆市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实施方案》《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创建,我市累计创建市级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园区15个,国家级绿色工厂52家、绿色园区5个、绿色设计产品48种、绿色供应链5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会同四川省工信部门,以减少工业固废自然堆存量为目标,以两地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为抓手,共同提升两地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

抓园区

围绕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强化企业循环式生产和产业循环式组合理念,推动各产业园区聚焦2-3个细分行业持续深耕,促进企业、园区、产业集群间能源互济、链接共生和资源共享。

抓骨干企业培育

推动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加强废钢铁、废铝、废旧轮胎、废塑料、医用输液瓶(袋)等主要再生资源领域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创建,到2025年力争累计培育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20家。

抓技术创新

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补齐赤泥等较难利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短板。推动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产业与火电、化工等上游产业精准对接。四是加强川渝合作。以智博会为契机举办川渝绿色智造高峰论坛,丰富川渝环保产业合作内容,提升两地节能环保产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环保产业投资落户。


上游新闻:


两江新区如何拓展和深化“无废城市”建设?

郑阳华:

两江新区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是内陆开放门户、是重庆改革发展的排头兵。两江新区高度重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积极完善“无废城市”建设机制,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下一步,我区将从工业、建筑、生活领域三方面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强化工业领域“无废城市”建设

一是打造“无废工厂”。针对重点企业,聚焦蚀刻液、剥离液、废酸、废碱、有机溶剂、污泥等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建设“无废工厂”标杆企业;二是打造“无废产业链”。针对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建设无废产业链。三是打造“无废产业园区”。着力循环化工业园区改造,促使资源高效利用。

深化建筑领域“无废城市”建设

一是提高装配式建筑比例。支持装配式建筑产业培育应用,提升绿色建筑水平。二是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科学谋划,构建“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循环产业链。三是打造百年建筑。延长建筑寿命,赋予建筑物地域文化内涵,彰显重庆山水人文特色。

细化生活领域“无废城市”建设

一是强化生活垃圾分类。以楼层撤桶为发力点,加快分类设施提档升级,提升撤桶后续管理,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真正让“绿色、低碳、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三是生活垃圾分类进课堂。将垃圾分类知识编辑成教案、绘本、互动游戏在全区教育系统执行,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下一步,两江新区将与四川加强区域交流合作,以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为发力点,最终达到“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拓宽”的效果,持续推动“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走深走实。

主持人:

好,谢谢重庆会场的媒体朋友们!接下来请把信号切回四川会场,请四川会场的媒体朋友们继续提问,也是三个问题,请大家把握机会。



中国青年报:


提到“无废城市”建设,就不得不谈到城市垃圾的管理。这些年,住建厅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让我们看到了成效。那么,我想请问对于建筑垃圾管理,我们又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重点是什么?

李明书: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治理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住建部有关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建筑垃圾治理,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法规体系及制度标准。2020年,国家修订了《固废法》,将“建筑垃圾”从固废法中的“生活垃圾”单独分出来,作为一大类进行管理。我厅及时配合完成省《固废条例》的修订,同步完善建筑垃圾管理有关条款,健全建筑垃圾管理法制基础。及时会同发改、经信、财政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省建筑垃圾管理“双控指标”——即排放量设定上限,综合利用率设定下限,力争到2025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每万平方米不高于300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每万平方米不高于200吨,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80%,各县级城市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60%。去年,我厅制发了《建筑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手册》,指导各地重点做好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管理;今年,我们又启动编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及处置工程项目建设技术标准》,预计年内将正式印发。

二是加强日常工作调度。建立了建筑垃圾信息化管理网上填报系统,对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筑垃圾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情况实施季报制度。依法规范全省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许可核准事项,指导各地做好许可证的审批发放和后期监管。

三是加强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建有建筑垃圾处置设施150个,其中填埋场115个(设计库容10.2亿立方米),资源化利用厂35个(设计处理能力4822万吨/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接近50%。

下一步,我厅将按照《固废法》《固废条例》有关规定,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要求,继续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助推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

一是加强建筑垃圾处置设施建设。继续在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建筑垃圾处置项目建设。鼓励各地区域统筹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处置设施、消纳场所建设,探索县域间跨区域协同建筑垃圾处置。

二是加强建筑垃圾处置过程监管。指导各地做好城市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审批发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禁超越许可内容非法处置建筑垃圾,严禁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完善建筑垃圾分类、收集、统计、处置和再生利用等相关标准,促进分类管理和综合利用。

三是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广先进适用的建造技术和建筑垃圾利用技术,加快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应用。完善建筑垃圾产业政策、资金扶持、土地要素保障和收费制度,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鼓励各类涉及财政性资金的建设工程项目,优先采购和使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省建筑垃圾管理一定会越来越规范,一定会越来越完善。



四川日报:


我们知道四川省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作了些工作,但整体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在“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如何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于伟安:

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十三五”期间,国家在深圳、重庆(主城区)等11个城市和雄安新区等5个特殊地区(“11+5”)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取得明显成效。重庆(主城区)作为国家第一批试点,积极探索治“废”新路径,构建了一系列固体废物治理典型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下一步,我省将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为引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强联动、务实合作,唱好“无废城市”共建的“双城记”。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全方位统筹协调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做好统筹协调和综合服务,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建立健全“无废城市”建设联动机制,建立定期调度、技术帮扶、信息通报、经验推广等制度,制定指标体系和评估细则,联合建设专家库和技术帮扶组,从工业、农业、建筑业、生活等领域加强对各有关市“无废城市”建设帮扶指导,全力保障“无废城市”共建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分期分批梯次推进

结合我省“无废城市”共建的15个城市工作基础和条件,今年,我省全面启动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乐山、宜宾、眉山等8个“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通过先行示范,为省内其他城市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经验。目前这8个城市正在邀请专业团队,加快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绵阳等城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结合区域实际,逐步启动遂宁、内江、南充、广安、达州、雅安和资阳等7个城市“无废城市”建设。

量体裁衣设置指标体系

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指导各有关城市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原则,做好25个基础性、共同性、关键性指标的“必答题”;结合各城市自身发展定位、产业结构、经济技术等差异,因地制宜选准有特色和亮点的“选答题”,科学编制、精准实施“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实施,确保各项措施任务“真落地、见实效”。

实施激励奖补政策

我省深入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支持“无废城市”建设,对成功创建为“无废城市”的,将按照每个城市500万元标准给予奖补。同时,对纳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范围,且实施成效显著的城市,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资金将对各类固体废物分类、收集、转运、利用和处置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废弃场所整治项目等给予支持。

谢谢媒体朋友们的支持。



成都商报:


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作为四川省“无废城市”先行示范之一,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将有哪些亮点。

吴清南:

成都担负着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使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和长江上游城市,肩负着保护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建设“无废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国首批“11+5”“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经验为我们提供了示范和参考,国家、省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部署为我们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当前主要开展了三项工作:

高起点谋划无废城市建设方案

2021年8月,成都市委托中国环科院编制成都“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已形成成都“无废城市”全域整体推进建设方案,构建了63个指标体系(其中工业指标14个、生活20个、农业指标10个、其他指标19个),努力建设制度、技术、市场、工程“四大体系”,全力打造资源循环与减废降碳的“成都答卷”。

高标准构建无废城市政策体系

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固废领域政策体系建设,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先后颁布实施了《成都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攻坚方案》《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等15个政策法规,为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支撑。

高效能提升无废城市基础保障

建成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经营单位27个家,综合利用处置率99.4%;建成医废处置设施1座,处置率100%;建成9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成11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资源化利用率55%;生活垃圾四分类覆盖1.8万余个小区,覆盖率100%。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固废处置利用设施规划建设,建设60余个固废处置利用设施,不断增强固废处置利用设施保障能力。

下一步重点抓好四项目工作:一是强化无废城市建设组织领导,统筹农业、工业、生活各方面工作协同推进;二是锁定目标,细化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久久为功,高质量抓好无废城市建设。三是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监督,纳入政府目标考核,整体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四是凝练特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探索成渝双城协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典型路径和模式,建立成渝危险废物能力总体匹配、省域间协同合作危险废物处置体系;积极开展绿色园区建设,打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静脉产业园;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新路径,高效助推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书面发布内容

根据《四川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方案(试行)》《四川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方案(试行)》的规定,现将2022年4月和1-4月全省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通报如下:

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情况


市级城市排名情况

4月,21个市级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好的前3名依次为甘孜州、攀枝花市、绵阳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的后3名依次为资阳市、达州市、自贡市。


县级城市排名情况

4月,183个县(市、区)和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好的前10名依次为巴塘县、理塘县、泸定县、德格县、石渠县、得荣县、平武县、九龙县、白玉县、盐边县;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的后10名依次为井研县、乐至县、自贡市沿滩区、蓬溪县、西充县、安岳县、丹棱县、营山县、仪陇县、泸县。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市级城市排名情况

4月,21个市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从好到差依次为阿坝、甘孜、凉山、雅安、巴中、广安、广元、南充、遂宁、资阳、内江、达州、乐山、泸州、眉山、绵阳、宜宾、自贡、攀枝花、成都、德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率排名从好到差依次为阿坝、攀枝花、凉山、宜宾、泸州、眉山和自贡(并列)、达州、乐山、成都、广安、甘孜、南充、内江、雅安、巴中、资阳、广元、绵阳、德阳、遂宁。

1-4月,21个市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从好到差依次为阿坝、甘孜、凉山、巴中、雅安、广元、广安、遂宁、南充、达州、绵阳、资阳和内江(并列)、泸州、攀枝花、自贡、德阳、乐山、成都、眉山、宜宾,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率排名从好到差依次为达州、攀枝花、阿坝、自贡、广安、泸州、宜宾、绵阳、南充、内江、成都、遂宁、巴中、德阳、资阳、凉山、乐山、广元、雅安、眉山、甘孜。


55个市辖区及10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情况

4月,55个市辖区及10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5名的为巴中市恩阳区、遂宁市安居区、广元市朝天区、广元市昭化区、雅安市雨城区;后5名的为成都市新都区、成都市青羊区、成都市成华区和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列)、攀枝花市西区和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列)。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率排名前5名的为攀枝花市仁和区、攀枝花市东区、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市南溪区、达州市达川区,后5名的为遂宁市船山区、广元市朝天区、绵阳市游仙区、德阳市旌阳区、广元市利州区。

1-4月,55个市辖区及10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指数排名前5名的为广元市朝天区、遂宁市安居区、广元市昭化区、巴中市恩阳区、广安市前锋区;后5名的为成都市青羊区、泸州市纳溪区、攀枝花市东区和成都市新都区、成都市温江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率排名前5名的为达州市达川区、攀枝花市仁和区、广安市前锋区、达州市通川区、攀枝花市东区,后5名的为广元市利州区、遂宁市船山区、德阳市旌阳区和雅安市名山区(并列)、雅安市雨城区。


县级城市排名情况

4月128个县级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10名的为金川县、红原县和丹巴县(并列)、道孚县、小金县、甘孜县、白玉县、雅江县、壤塘县、得荣县;后10名的为中江县、泸县、丹棱县、绵竹市、广汉市、珙县、江油市、什邡市、彭州市、隆昌市和屏山县(并列)。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率排名前10名的为红原县、盐边县、壤塘县、雅江县、越西县、黑水县、白玉县、会东县、丹巴县、宁南县,后10名的为中江县、泸定县、德格县、盐亭县、仪陇县、天全县、西充县、宣汉县、富顺县、北川县。

1-4月,128个县级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10名的为道孚县、德格县、金川县、丹巴县、小金县、红原县、九龙县、巴塘县、石渠县、甘孜县和乡城县及木里县(并列);后10名的为泸县、广汉市、井研县、夹江县、珙县、安岳县、什邡市、崇州市和隆昌市(并列)、丹棱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率排名前10名的为红原县、盐边县、壤塘县、米易县、普格县、宁南县和通江县(并列)、甘洛县、平昌县、丹巴县;后10名的为喜德县、炉霍县、泸定县、冕宁县、康定市、宝兴县、乐至县、布拖县、新龙县、剑阁县。



上下滑动查看2022年4月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情况





上下滑动查看2022年4月和1-4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6月23日,生态环境厅联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共同举办跨省区市新闻发布会,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并公布3起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截至4月底,全省共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092份,罚款金额6372.02万元,适用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及移送司法机关五类案件34件。



案例一:

凉山州西昌市巨鑫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违反固体废物管理规定案

2021年10月21日,凉山州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西昌市巨鑫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混凝土搅拌站废料堆场存在防渗措施不完善,废水透过墙体渗入外环境。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条第一款“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的规定。凉山州生态环境局于2022年1月14日对该公司作出罚款12.38万元的处罚决定。



案例二:

攀枝花市盐边县嘉鼎和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违反建设项目竣工环保设施验收管理规定案

2021年7月4日,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盐边县嘉鼎和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开展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建设运行的生活污水处理扩能重建项目建成投运后,未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规定。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于2022年1月6日对该公司作出罚款20万元的处罚决定,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作出罚款5万元的处罚决定。



案例三:

自贡市自贡东方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违反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案

2021年12月8日,自贡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自贡东方通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开展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正在厂区内露天从事喷漆作业。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产生含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生产和服务活动,应当在密闭空间或者设备中进行,并按照规定安装、使用污染防治设施;无法密闭的,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废气排放”的规定。自贡市生态环境局于2022年3月11日对该公司作出罚款8.75万元的处罚决定。



🔹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 黄强在阿坝调研时强调:始终把保护放在压倒性位置,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 绿色先锋 | 郭绪元:用绿色电能,点亮万家灯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