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文实录丨生态环境厅召开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四川生态环境 四川生态环境 2023-02-03

8月29日,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联合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共同解读《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李岳东作主发布,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刘守辉,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陈东辉,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长春,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周南华,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游勇出席会议并答记者问。厅宣教政研处处长曹小佳主持发布会。

以下是发布会全文实录。


主持人:

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生态环境厅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由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以及文化和旅游厅共同发布,主要是解读《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有关情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纲要》的编制工作,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美丽四川建设的行动指南,作出系列安排部署;生态环境厅委托生态环境部规划院开展《纲要》编制,并经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于7月28日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正式印发。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主要就是介绍《纲要》编者及有关情况,同时按照惯例,还将发布2022年7月全省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排名以及近期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下面,我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李岳东先生,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刘守辉先生,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陈东辉先生,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长春先生,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周南华先生,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游勇先生。列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财政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省林草局等5个厅局相关负责同志,成都、广元等9个市(州)生态环境局负责同志,成都市金牛区、绵阳市盐亭县等14个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以及生态环境厅9个相关处(室)、直属单位负责同志。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共30家。

首先,请李岳东先生介绍《纲要》有关情况。

李岳东:

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大家好:

非常感谢大家参加美丽四川战略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也很感谢长期以来对美丽四川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7月28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下面,我从3个方面介绍《》有关情况。


编制背景和过程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将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到二〇三五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这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目标指引。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战略地位突出,生态位置重要,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重视四川生态文明建设,2018 年来川视察时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要求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今年6月8日来川视察时指出,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安排部署,我省启动了美丽规划纲要的编制,邀请生态环境部规划院作为编制单位,分两年推进美丽四川建设评价体系研究、美丽四川建设的战略任务研究等9项专题研究,深入分析美丽四川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多次组织市(州)、行业知名专家研讨座谈,并充分征求了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各市(州)政府意见,履行了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程序,通过了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司法厅合法性审查,先后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

目前,江苏等省份已由省委、省政府印发落实美丽中国建设战略相关省份规划纲要。我省是西部地区第一个出台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规划纲要的省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纲要》也是四川第一部中长期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的规划纲要,将成为指导全省各地加快美丽四川建设地方实践的规划指南和科学指引。《纲要》的出台对于四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让四川在建设美丽中国篇章中走在西部前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纲要》编制的主要特征


在编制《纲要》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突出了3个方面的考虑。


突出政治性,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四川篇章


《纲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注重与“十四五”国民经济规划纲要、国土空间规划、五大片区发展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衔接,同时将长江黄河流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工作纳入规划,探索建立具有示范意义的美丽四川典型案例,协同推进四川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四川篇章。


突出独特性,不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立足于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的战略位置,回应“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纲要》聚焦“人与自然和谐现代化引领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高品质宜居示范区”的定位,精准锚定我省的能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以“美丽”揽总,提出四川要先行先试,建设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并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维度进一步细分,建设成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高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中国韵•巴蜀味宜居地,每一个战略定位都蕴含四川特色、机遇与目标为一体。


突出系统性,紧盯目标分阶段梯次推进


《纲要》围绕美丽四川建设的总体目标,将15年建设期划为3个阶段,围绕经济、生态、环境、城乡、文化等重点领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5年为一个阶段梯次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到2025年,美丽四川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绿色低碳经济持续壮大,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多彩人文之韵充分彰显。

到2030年,美丽四川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全面好转,空间布局更加合理,生态系统功能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美丽乡镇、美丽村庄,美丽市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四川。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成,自然生态生机勃发、碧水蓝天美景常在、城乡形态优美多姿、文化艺术竞相绽放的美丽画卷全面呈现。


《纲要》主要内容解读


《纲要》共十章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规划背景,以2021年为基准年分析梳理面临的主要挑战,结合国家和我省重要政策分析当前开展美丽四川建设面临的机遇;第二部分是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建设目标;第三部分是重点任务,包括空间格局、美丽家园、绿色经济、宜人环境、自然生态、巴蜀文化、治理体系等7个方面建设任务;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保障、深化创新引领、开展建设试点、深化交流合作5个方面明确具体保障措施。

《纲要》将体现美的理念、塑造美的形态、打造美的经济、培育美的细胞贯穿整个规划,对于美丽四川的建设既有中长期目标和具体路径、也有点与面的结合,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同步打造,定性和定量的考核,让美融入四川的产业、生态、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


着眼美丽目标,细化美的实现路径

《纲要》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重要指示精神,既对标先进省份发布规划纲要情况,区别我省的十四五短期规划以及《生态文明创建规划》等多部专项规划和部门规划,从宏观上回答美丽四川建设要达成什么目标。即开拓“美丽中国”新境界,做中国西部第一个美丽省份的建设者,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践行“美丽四川”新目标;展现“四川印象”新面貌,将四川打造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巴蜀烟火气的宜居地。

从具体实现路径上,美丽四川不仅要求外在美,看得见摸得着,如美丽家园、宜人环境、自然生态,老百姓可触可感;也要求内在美和制度美,如要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繁荣底蕴厚重的巴蜀文化,推动文化艺术创新,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这是四川恒久美丽的内生动力。


塑造美的形态,构建美的空间格局

《纲要》打破传统规划模式,区别于国土空间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构建功能清晰的美丽四川空间格局,即“所见即所得”,不破坏不人为割裂自然原有的自然生态格局,遵照自然生态本有面貌,将“美丽”注入产业低碳绿色经济发展,依托四川独特的生态之美、多彩的人文之韵,探索生态好、生活富、经济优、文化兴的发展道路,奋力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天府画卷。这也是我省区别于其他省份美丽规划最大的不同。

——以山为基守护美丽空间。将全省以山脉为线划分为四个经济带:雪域高原保护发展经济带、阳光攀西高原经济带、盆周峻岭经济带以及以成都平原、川中丘陵为重点的美丽天府之国。

——以水为脉打造多彩河湖。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核心,建设黄河最美高原湿地风光带,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生态廊道建设;建设长江—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水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发展带。同时构建由高原天然湖泊区和平原丘陵地区湖库区组成的“两片多点”美丽湖库格局。

——以人为本塑造舒适生活宜居地。以成都都市圈建设为核心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成德绵广眉乐雅西攀都市魅力城镇带、成遂南达丘区田园特色城镇带和攀乐宜泸沿江风光城镇带。同时,分类打造美丽乡村。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为核心,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巴蜀文化走廊。


培育美的理念,量化美的标准

《纲要》规划长达十五年,涵盖空间格局、美丽家园、绿色经济、宜人环境、自然生态、巴蜀文化和治理体系7个板块。

7大板块内容既注重现有美的塑造和打造,也注重未来美的意识和理念的培养。譬如:一是将美的理念融入城乡建设,首次提出分类探索建设美丽城市路径;首次提出分类打造川西林盘、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等美丽乡村。二是将美的理念融入文艺阵地建设和艺术创新。在加强大剧场、美术馆、电影院等文艺阵地的同时,提升建筑雕塑魅力,选取特色鲜明的地方启动雕塑雕刻建设,通过阵地建设与雕塑结合,培养城镇居民、乡村百姓对美的感知感受能力。三是注重美的细胞培育。建立健全美丽四川建设体系,系统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适应气候变化,绿色低碳产业、清洁能源开发等试点行动,通过这些美的细胞工程,以点带面带动整个美丽四川的建设。

《纲要》通过8个子栏目和《美丽四川建设指标体系表》将美丽四川建设予以量化。在7大板块之下,四川将分别实施美丽城乡建设、推进碳达峰、产业绿色转型、蓝天碧水、净土安居等8个重大工程;七大板块均有对应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与以往规划中的指标体系相比,更加侧重“美丽”和“绿色”成分的指标,以《绿色经济》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两项指标为例,强调的是四川经济未来十五年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四川经济建设注入持续的美丽源动力;在繁荣巴蜀文化指标体系中增加“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率”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既明晰了文化建设的路径和目标任务,也量化了文化美的标准。

下一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将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出台年度实施方案,推动各地编制实施方案,推进《纲要》落地见效,持续提升全省美丽四川建设能力水平,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坚决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丽中国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在四川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主持人:

下面,继续请李岳东先生通报2022年7月全省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排名以及近期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李岳东:

2022年7月全省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的通报


根据《四川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方案(试行)》《四川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方案(试行)》的规定,现将2022年7月全省地表水、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通报如下:

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情况

(一)市级城市排名情况

7月,21个市级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好的前3名依次为甘孜州、攀枝花市、雅安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的后3名依次为自贡市、资阳市、遂宁市。

(二)县级城市排名情况

7月,183个县(市、区)和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好的前10名依次为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都市成华区、宝兴县、得荣县、色达县、巴塘县、泸定县、成都市青白江区、雅安市雨城区、峨边县;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的后10名依次为自贡市自流井区、自贡市沿滩区、营山县、乐至县、自贡市贡井区、仪陇县、自贡市大安区、中江县、遂宁市安居区、泸县。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一)市级城市排名情况

7月,21个市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从好到差依次为阿坝、甘孜、巴中、南充、凉山、广元、达州、广安、遂宁、内江、雅安、自贡、资阳、泸州、德阳、绵阳、乐山、眉山、攀枝花、宜宾、成都;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率排名从好到差依次为阿坝、内江、达州、攀枝花、成都、德阳、南充、自贡、绵阳、眉山、广元、巴中和广安(并列)、凉山、泸州、宜宾、甘孜、遂宁、乐山、资阳、雅安。

1—7月,21个市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从好到差依次为阿坝、甘孜、凉山、巴中、雅安、广元、广安、南充、遂宁、达州、内江、资阳、泸州、自贡和攀枝花(并列)、绵阳、乐山、德阳、眉山、宜宾、成都;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率排名从好到差依次为攀枝花、达州、自贡、阿坝、南充、成都、泸州、广安、宜宾、巴中、内江、绵阳、德阳、广元、遂宁、凉山、乐山、雅安、资阳、眉山、甘孜。

(二)55个市辖区及10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排名情况

7月,55个市辖区及10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5名的为广元市朝天区、广元市昭化区、广安市前锋区、巴中市恩阳区、遂宁市安居区;后5名的为成都市青羊区、乐山市金口河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市金牛区、攀枝花市东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率排名前5名的为广安市前锋区、攀枝花市西区、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市新都区、自贡市沿滩区,后5名的为遂宁市船山区、雅安市雨城区、雅安市名山区、宜宾市叙州区、资阳市雁江区。

1—7月,55个市辖区及10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指数排名前5名的为广元市朝天区、遂宁市安居区、广元市昭化区、广安市前锋区、巴中市恩阳区;后5名的为成都市青羊区、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市新都区、成都市成华区、成都市锦江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率排名前5名的为达州市达川区、广安市前锋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攀枝花市仁和区和攀枝花市西区(并列),后5名的为遂宁市船山区、雅安市雨城区、雅安市名山区、广元市利州区、宜宾市叙州区。

(三)县级城市排名情况

7月128个县级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10名的为德格县、巴塘县、金川县、道孚县、新龙县、白玉县、甘孜县、小金县、乡城县和理塘县(并列);后10名的为夹江县、广汉市、丹棱县、什邡市、青神县、安岳县、崇州市、屏山县、资中县和彭州市(并列)。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率排名前10名的为叙永县、巴塘县、得荣县、松潘县、德格县、红原县、古蔺县、隆昌市、道孚县和九寨沟县(并列),后10名的为喜德县、泸定县、黑水县、富顺县、旺苍县和布拖县(并列)、炉霍县、马边彝族自治县、芦山县、青神县。

1—7月,128个县级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前10名的为德格县、道孚县、金川县、小金县和巴塘县(并列)、新龙县、甘孜县和得荣县(并列)、木里县和红原县(并列);后10名的为广汉市、夹江县、泸县、什邡市、安岳县、丹棱县、崇州市、绵竹市、隆昌市、井研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变化率排名前10名的为红原县、叙永县、盐边县、壤塘县、米易县、兴文县、平昌县、通江县、宁南县、仪陇县;后10名的为喜德县、泸定县、炉霍县、布拖县、冕宁县、乐至县、康定市、宝兴县、沐川县、乡城县。


上下滑动查看2022年7月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情况



上下滑动查看2022年7月和1-7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现通报3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

凉山州阿某等人涉嫌污染环境案

2022年4月26日,凉山州冕宁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检查发现,阿某等4户8人各自在家中运行未经相关部门批准的稀土洗选摇床,洗选废水均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呷伍河。冕宁县环境监测站监测人员对4处洗选加工点外排废水进行取样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外排废水总铅浓度分别为22.48mg/L、34mg/L、26.21mg/L、13.05mg/L,分别超过《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L-2011)中总铅排放限值标准(0.2mg/L)111.4倍、169倍、130.05倍、64.25倍。8名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条“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规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6〕29号)第一条“实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严重污染环境’:(三)排放、倾倒、处置含铅、汞、镉、铬、砷、铊、锑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规定,凉山州生态环境局依法将本案移送凉山州公安局,并将案件移送书抄送凉山州人民检察院。2022年6月14日,凉山州冕宁县公安局决定对阿某等8人涉嫌污染环境案立案侦查,并于次日对4名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4人取保候审。



案例二:

内江市威远师友畜产品收购有限公司涉嫌逃避监管排放水污染物案

2022年2月12日,内江市威远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威远师友畜产品收购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该公司雨水沟中有排污痕迹。经调查,2022年2月11日晚该公司员工对喷淋除臭设施电机进行拆卸时,将喷淋设施内废水放入储水池,水池满后,又用水泵将废水抽入车间内洗手槽,废水经洗手槽进入雨水沟后流入外环境,最终进入威远河。

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私设暗管,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规定。内江市生态环境局于2022年4月8日对该公司作出罚款33.04万元的处罚决定,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案例三:

宜宾鸿翔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未按照国家制定的检验标准对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且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案

2022年1月7日,宜宾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宜宾鸿翔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检查时发现,该公司于2021年2月3日、6月4日、6月11日检验的编号为025895、P32022、P28709三辆新车属于后驱车辆,应当按照《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自由加速法及加载减速法)》(GB3847-2018)规定,使用加载减速法进行尾气排放检验,但该公司违反检验标准规定擅自使用自由加速法进行排放检验,出具了虚假的检验报告。

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应当依法通过计量认证,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机动车排放检验设备,按照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对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实现检验数据实时共享。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及其负责人对检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的规定,宜宾市生态环境局于2022年3月28日对该公司作出罚款15万元的处罚决定,并没收违法所得540元。


主持人:

刚才,生态环境厅介绍了《纲要》编制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通报了全省大气、水环境质量排名和典型案例。释放了大量信息,相信媒体朋友还有很多需要了解的,下面进入记者答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先通报来自哪家新闻单位。


华西都市报

《纲要》中提出,要建设特色鲜明的美丽家园,那么,在四川城镇化率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的当前,我们如何承接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和城镇的重任?这又将给四川人民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和提升?


叶长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城镇建设不断发展,形成了由1个超大城市、3个大城市、11个中等城市、21个小城市和2016个建制镇构成的城镇体系,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住建领域将重点围绕“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六方面来承接建设美丽宜居城镇的重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美丽宜居城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落实“一干多支、五区协同”部署,构建“一轴两翼三带”区域经济布局。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协同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内圈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公园等绿地和公共空间“微更新”。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进中心城区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园林城市、绿色社区等系列创建行动,推动宜居低碳县城建设。到2025年,城市(县城)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5平方米,全省绿色社区(除三州外)建设比例达60%。加强“省级百强中心镇”分类培育,引导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促进中心镇的差异化发展,到2023年,考核命名100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到2035年,全省城镇品质全面提升,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美丽四川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二是加快韧性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抵御冲击能力。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加快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不断提高供水、燃气及城市照明等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标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人防工程、应急避护、公共消防设施,全面提升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和应急救灾能力,推动建设安全韧性城市。到2025年,基本完成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任务,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全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发展短板基本补齐,基础设施运行效能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三是强化行业创新驱动,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利用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开展城乡建设降碳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在城市治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拓展应用研究。加强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建立科技项目成果库和公开制度,培育绿色产业体系,实现绿色低碳技术的系统化应用。到2035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能力不断提高。

四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新城建”对接“新基建”,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 和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加强统筹协调、指挥监督、综合评价,有效解决城市运行和管理中的各类问题,实现“一网统管”。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城市防灾的智慧化管理,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水平。建设车路协同线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搭建智慧物业线上线下管理服务平台。

五是推动绿色生活方式,优化城市绿色共享空间。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和绿道网络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自行车和步行等慢行网络。到2025年,构建起成都都市圈“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地级市“公交+慢行”网络融合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加快补齐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短板,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到2025年,全省1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城市平均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能力的比例达到60%。地级以上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60%。

六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实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构建省、市、县三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完善保护标准和政策法规,推进地方立法工作。到2025年,初步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新华网

《纲要》中提出,要保护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增强生态系统韧性,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高地,请问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落实?


陈东辉:

自然资源厅将积极配合生态环境厅和有关部门,抓好《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的落地实施。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决扛起上游责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美丽四川建设,严格落实生态功能定位,有效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具体包括两大举措:

一是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8月16日,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自然资源厅将严格按照通知规定,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牵头加强生态红线内人为活动管控和有限人为活动管理,有序推动生态保护红线内矿业权退出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结合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定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测评价,实时掌握生态保护红线功能状况和动态变化。协同省林草局等相关部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自然保护区管控分区,实施自然保护区内建设项目负面清单制度,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有效保护森林、湿地、水域、草原等珍贵自然资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力度,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防控。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今年6月,经省政府批复同意,《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作为全省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依据和空间指引,统筹各地各部门聚焦重点流域和重要区域,合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自然资源厅将以规划为引领,加快构建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体系、重大工程体系、制度规范体系和业务支撑体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高效率、高质量推进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国家示范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全国生态保护修复样板工程、示范工程。持续开展长江干支流10—50公里范围、黄河流域、青藏高原等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清零”行动。不断深化成渝两地生态修复合作共建,加快推进长江、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乌江等“六江”生态廊道建设。依托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委员会,制定全省生态保护修复年度任务清单,建立重大项目实施推动和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各部门规划共编、项目共谋、数据共享的工作机制,形成全省生态保护修复“一盘棋”工作格局,助推美丽四川建设,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经济日报

《纲要》中提出,要发展低碳循环的绿色经济,建设成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绿色增长引擎,请问我省将采取哪些举措实现目标任务?


刘守辉:

四川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具备建设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打造新兴绿色增长引擎的优势和条件。

截至2021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9783万千瓦、占比高达85.1%,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39.5%、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以上。经济绿色化程度不断提升,2021年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构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75%以上,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超过90%。下一步,我们将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依托清洁能源资源禀赋,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美丽四川建设。

一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重点工业行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服务业低碳发展水平。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落实支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18条政策,全力推动清洁能源、动力电池、晶硅光伏、钒钛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持续开展排查整治,严控增量项目,加快存量项目改造升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推进能源生产消费革命。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强化水电主力军作用,稳步推进“三江”水电基地开发。培育风光发电新增长点,推进凉山州风电基地和“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统筹推进常规气与非常规气开发,加快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瞄准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新领域,统筹布局发展氢能、生物质发电、地热资源利用。实施“电动四川”行动计划,因地制宜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柴”电能替代,减少散煤使用。

三是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实施交通运输“五转”行动,推进运输装备“油转电”,加大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力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交通建设“旧转新”,鼓励推广应用四新技术,促进新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在成渝主轴通道示范建设“电走廊”“氢走廊”。推进交通方式“公转水(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提高铁路、水路在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运输中的承运比重,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推进公众出行“私转公”,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状况“堵转畅”,加快建设智慧交通,加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力度,畅通交通运输网络。

四是提升城乡建设低碳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节能低碳建筑,加强适用于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节能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加快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降碳改造。加快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方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推进农村建设和用能低碳转型,在农村建筑中推广应用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加快农房节能改造。

五是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推动工业领域循环发展,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合理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园区循环化水平,推动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到2025年,具备条件的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推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发展畜禽规模化生态养殖,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整体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主体培育和收储运体系建设,推动化肥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回收处理。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建设一批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水平。

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部署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为美丽川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四川日报

《纲要》中提出,要坚持把美丽四川建设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的重中之重。生态环境厅作为牵头部门,能否介绍一下,美丽四川建设这项工作,如何系统性推进?近期,生态环境厅在建设方面有哪些重点行动?

李岳东:

建设美丽四川,涉及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任务艰巨,我们必须在科学谋划的基础上系统推进。

第一,省级部门要做好牵头和抓总的作用。审计部门在美丽四川建设过程当中承担着某一条线的工作,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在省环委会的具体组织协调下,锚定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四川的战略目标,明晰责任,分解任务,抓好落实。我们初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要成立美丽四川建设,推进厅级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美丽四川建设当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以确保省委省政府绘就的美丽四川建设的各项任务变为现实。

第二,要落实好市县乡镇建设的主要责任。真正实现《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关键在于各市(州)各区县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建设主体责任能否真正落实,《纲要》谋划的美丽山川、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文化,需要镌刻在我们四川48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上,需要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和各乡镇党委政府一步一个脚印落到实地。

我们将推动地方逐步在美丽四川建设的推进、激励、支持评估方面建立系列的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县区和市州先行先试,支持部分有条件的市(州)建设示范区域,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四川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增强获得感,进而持续提高参与感。

第三,要汇聚好全省各民族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四川山川瑰丽、人文荟萃。新的时代赋予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四川新的华章,绘就美丽四川的宏伟蓝图,需要绘就新时代四川各方面力量。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宣传动员,尤其是要通过美丽四川建设的实践,不断吸引、凝聚、汇集各方面共同参与美丽四川建设的实际行动。

 近期,我们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一是及时分解目标任务。制定出台《纲要》省直单位责任分工,细化各责任单位的任务。同时加快制定《纲要》2022年度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压茬推进《纲要》规划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开展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等系列标准研究,推进美丽系列实践。

二是召开美丽四川建设研讨会。新闻发布会后,我们将举行美丽中国建设之美丽四川研讨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主办、四川生态环境厅协办,邀请国内外学者专家以及省直有关单位、有关市(州)和区(县)负责人参加,并且成立“美丽四川建设智库联盟”,为美丽四川建设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三是组织美丽四川建设研讨班。由省委组织部主办,生态环境厅(协办)承办,邀请21个市(州)党委或政府分管负责同志、18个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负责同志参加,邀请生态环境部规划院专家以及省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美丽四川建设,加强美丽四川建设领域的人才培养。

四是指导市(州)抓好贯彻落实。我们将全力指导地方编制出台规划纲要、实施意见或行动方案,2022年启动3-5个市(州),2023年再启动一部分市(州),力争2年内所有市(州)制定并落实各具特色的美丽城市建设举措。


成都商报

《纲要》中提出,要繁荣底蕴厚重的巴蜀文化,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建设中国韵·巴蜀味宜居地,请问我省将在今后工作中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游勇:

天下山水之观在蜀,文宗自古出巴蜀。巴蜀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自然生态文化和民族文化绚烂多彩,现有文化资源305.74万处,旅游资源24.57万处,其中五级旅游资源1864处,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省委省政府明确了文化强省、旅游强省以及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文化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社会环境综合贡献率达25%,明确了巴蜀文化影响力、四川旅游吸引力、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具体任务。

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将落实《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以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为支撑,扎实有序推进美丽四川建设,探索一条生态好、生活富、经济优、文化兴的发展道路,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重点推动四个方面工作:

#

构建巴蜀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挖掘弘扬巴蜀文化时代价值,发掘展示巴蜀文化标志性文物。高质量建设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快推进金沙、邛窑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动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持续开展皮洛、宝墩、城坝、罗家坝遗址等考古发掘与研究。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办好四川非遗精品展、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推进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培育世界遗产游、古蜀文明探源游、南方丝绸之路、川藏茶马古道、博物馆游、非遗体验游、巴蜀美食旅游、三国蜀汉文化游等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

推动巴蜀文化创新发展

推动文化艺术创新,加强传统文化主题创作,围绕古蜀文明、三国蜀道文化、川菜川茶文化等巴蜀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舞台剧目创作,形成一批反映巴蜀地区历史风貌和当代实践的优秀作品。实施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少数民族艺术扶持工程、巴蜀书画传承创新工程和主题美术创作工程。推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管理。加强文化艺术平台建设,规划建设好各级艺术场馆、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功能空间等。深化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推广,办好四川艺术节等品牌活动,搭建层次高、范围广、影响深的“川字号”文化艺术平台。

#

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加快构建“一核五带”“十大四廊”文旅空间布局,强化成都的核心引领,统筹推动环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和川西“五带”协同发展。高质量建设巴蜀文化旅游、长征红色文化、藏羌彝西南特色民族文化和茶马古道等四大走廊,打造“大九寨”等十大精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基因传承好,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打造长征红色旅游走廊。突出黄河河源文化,高质量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若尔盖国家公园,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突出长江上游巴蜀文化与藏羌族文化,高质量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

#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让四川文旅名扬天下、享誉全球

加快制定《四川省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发掘巴蜀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强化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弘扬和活化利用,实施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提升工程,打造三星堆—金沙、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等重点文旅品牌和稻城文化旅游新地标,建设一批旅游风景道、生态旅游示范区、世界级旅游景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国际旅游城市,建成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

谢谢大家!


四川农村日报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会给广大农村带来什么新的变化?

周南华:

感谢这位记者提问。感谢大家对“三农”工作特别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我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宜居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乡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民群众生活条件明显改观。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等系列安排部署,持续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分类推进,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综合考虑不同区域差异,从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川渝两地沿线沿江沿界区域、丘陵和山区、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区域内,紧密结合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县域内片区规划,重点支持片区中心镇、中心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和民俗特点,推广和提升“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挖掘和保护传统农耕文化,建设美丽宜居精品乡村。

川渝两地沿线沿江沿界区域:依托风光秀美的巴山蜀水、巴蜀优秀农耕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美食美味,建设美丽巴蜀宜居乡村。

丘陵和山区:立足区域生物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富集等基础优势,突出地域、历史、文化特色风貌,以巴山新居和乌蒙新村等为基础建设一批美丽宜居特色乡村。

民族地区: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前提下,以民族特色为底色,以民族新寨、新居等为基础,梯次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美丽宜居民族村落(村寨)。

二是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农村“厕所革命”提升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行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升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环境不断改善。

农村厕所革命提升行动。坚持分三类县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个有基础有条件的一类县农村卫生厕所全面普及;81个有较好基础具备基本条件的二类县农村卫生厕所实现愿改尽改;82个涉藏地区彝区及偏远欠发达地区的三类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升。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开展平原、山地、丘陵、缺水、高寒和生态环境敏感等典型地区治理试点,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选择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技术,推广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污水处理厂站设施对乡镇政府驻地全覆盖。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行动。健全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基本实现农村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易腐烂垃圾就地就近消纳、有毒有害垃圾单独收集贮存和处置、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鼓励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模式。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继续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

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大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梳理整治。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支持适宜地区开展森林乡村建设。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推进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三是大力培育乡村产业,提升乡村生机活力。持续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做优盆地外销加工蔬菜、盆周山区高山蔬菜、川南早春蔬菜和攀西冬春喜温蔬菜,打造优质蔬菜产业带。打造全国领先的牛羊(畜禽饲草)生产基地,建设西南禽兔产业基地,做强川西北高原牦牛、藏猪、藏绵羊产业。打造晚熟柑橘、道地药材等产业集群,做强优势特色高效产业带。建设长江上游特色渔业产业带。不断增强乡村发展活力。

通过纲要的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基本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村民卫生习惯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谢谢大家!


主持人: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今天发布会对《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进行了深入解读,六家厅委局回答了媒体关心的问题。实际上,是对《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进一步作了多角度阐释。这部规划纲要非常重要,为我们下一步美丽四川建设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拜托各位媒体朋友大力宣传、深入报道,持续关注,再次感谢媒体朋友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等厅委局领导对本场发布会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 两大举措抓落实!自然资源厅推动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高地建设

🔹 绿色低碳!住建厅六大举措推动建设美丽宜居城镇

🔹 美丽宜居乡村如何建设?农业农村厅出了这些实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