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先锋丨何小燕:学生当“行长”,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编者按
2023年六五环境日四川省主场活动上,揭晓了四川省第六届“绿色先锋”和“最美基层环保人”名单,他们都是谁?又有什么样的环保故事呢?今天,为大家分享四川省第六届“绿色先锋”——成都市龙泉驿区洪安小学校德育办主任何小燕的故事。
△何小燕在广播电视台现场分享垃圾分类经验
“最新存入牛奶盒12个,塑料水瓶15个……”这是洪安小学“环保银行”显示屏上的实时数据。何谓“环保银行”?何小燕介绍,2016年,在学校负责人的牵头下,她带头成立了“环保银行”垃圾分类站,行长、副行长、财务、工作人员等“银行工作人员”都由在校学生担任。
在“环保银行”工作的学生,不仅需要经过严格挑选,还需铁面无私。无论是校长办公室,还是班级和其他功能室,每天都需要进行垃圾分类。每周,“环保银行”的工作人员还会对全校师生进行评估。
“起初一些老师对垃圾分类并不积极,被‘环保银行’工作人员当着全校师生点名批评后,这种状况大为改观。”何小燕坦言,如今,垃圾分类不仅成了全校师生的共识,学生还带动了家长、周边社区居民共同参与。
“校园环境是学校直观展示生态文明教育的一扇窗口。”但学校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开展什么样的宣传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态环境的意识,达到从源头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何小燕边学习边实践、边模仿边创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身边的废布和废旧材料,进行大量DIY手工创意制作,形成了零废弃的循环利用。
“DIY手工创意其实只是一个点,我们想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哪怕是废旧物品,我们都是可以去创作、去想象、去美化我们的生活。”何小燕很欣慰地说,现在,孩子们已经学会利用旧报纸、塑料瓶等废旧物品进行创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还锻炼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师生互相监督、互相学习。经过多年的环保宣传教育和实践,在学校的支持下,何小燕先后组织成立了观鸟、堆肥、自然笔记、节能减排等12个关于生态环保的社团。所写的《自制肥皂》《堆肥让有用的东西回归土壤》《生态+劳动》等案例均获得市级表扬。她也曾被四川人民广播电台邀请,为大家现场交流学校垃圾分类做法。
作为一名教师,何小燕始终用实际行动服务于学校与社会。“垃圾分类难,但学校的目标是‘零废弃’。”未来,她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把垃圾分类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