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粮食接连出事,中储粮被迫回应

成道社 2022-05-05

动向观察,热点聚焦,每日中产微摘:

来源:@中储粮集团


@中储粮集团 8月30日发布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关于媒体反映吉林大安一粮库竞拍玉米存在虫眼问题的说明。


报道截图


2020年8月30日,8月28日下午,有关媒体以“吉林大安一粮库竞拍玉米有大量虫眼”为题发布报道,反映吉林省大安粮食中心库烧锅镇粮库竞拍玉米存在虫眼。针对媒体反映的问题,我公司高度重视,及时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了汇报,28日当晚由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中储粮吉林分公司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连夜赶赴大安开展调查。


经调查,大安粮食中心库烧锅镇粮库是吉林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参与了2015年国家临储玉米收储,所收储的玉米于今年7月23日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组织的竞拍中成交。8月6日,该库在日常粮情检查中发现虫粮情况,随即采取防控措施,但效果不明显。随后该库制定了熏蒸计划,从8月26日起对该批玉米进行了熏蒸处理。目前,该库与竞拍客户协商达成一致,同意待虫情处置完成、经检验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后,再组织粮食出库。

大安粮食中心库烧锅镇粮库承担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任务,是管理的责任主体。虽然该库在发现虫粮情况后,采取了防范措施,但未能及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除治。调查组已责成吉林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烧锅镇粮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



新京报报道:

通过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平台竞拍所得的玉米,出库时却发现遍布虫眼,粮食商人杨锦面临着“赔本”风险。


涉事的中储粮大安直属库有限公司一名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杨锦竞拍所得玉米,确实存在生虫、有虫眼的情况,粮库正在喷药灭虫。“现在检测的粮库玉米深度有一米,不完善粒的比例超过二等粮标准,但更深处尚未检测,或许整体是合规的。”此外,中储粮吉林分公司方面表示,将介入处理此事。


竞拍所得玉米遍布虫眼


杨锦来自黑龙江大庆,长期从事粮食贸易,平时看到粮库的粮食竞拍都会参与,但最近的一次竞拍,却让杨锦感觉“堵心”。


今年7月23日,杨锦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平台上看到,中储粮吉林大安粮食中心库烧锅镇粮库有玉米竞拍信息,起拍价每吨玉米1690元。


在杨锦看来,1690元每吨的起拍价属于低价。于是,经过多轮竞价,杨锦最终以每吨2100元的价格成功拍下。


粮食竞价交易购销合同显示,此次竞拍共花费840余万元,标的物是玉米4000吨,其中手续费6720元。


杨锦拍得的玉米于2015年出产,储存于中储粮吉林大安粮食中心库烧锅镇粮库,仓库号为2015收纳仓1-1。


上述合同还显示,这批粮食属于二等粮,性质为国家临时储存粮食。检测出近期水分含量12.5%,杂质含量0.7%,不完善粒含量5.6%。

杨锦方面与中储粮的粮食竞价交易购销合同。受访者供图


今年8月16日,杨锦租下两辆大货车,与三位亲属一起到吉林大安粮食中心库烧锅镇粮库提粮。


不过在装车时,杨锦发现大量玉米都有虫眼,并且夹杂着许多活虫。


杨锦提供的视频显示,仓库地板上有黑色小虫在爬动,从仓库向外运输玉米的传送带上,遗落的玉米颗粒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虫眼。


“这哪是二等粮,明显不符合国家标准”杨锦表示,从8月16日至今已经过去12天,因为玉米质量问题,自己一直没有能够正常提取。


中储粮方面将介入处理


根据国家标准委发布的2018年版玉米新国标(GB 1353-2018),玉米一等粮要求是不完善粒含量不得高于4%,二等粮不完善粒含量不得高于6%,三等粮不完善粒含量不得高于8%,四等粮不完善粒含量不得高于10%。此外,玉米霉变粒含量均不得高于2%,水分含量不高于14%。


8月27日 ,新京报记者联系中央储备粮大安直属库有限公司,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杨锦竞拍下的玉米确实有一部分存在虫眼问题,并且储存玉米的仓库内有活虫。


杨锦竞拍所得玉米遍布虫眼。受访者供图


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目前只检测完成粮库表层一米深的玉米,玉米不完善粒含量达到9%,尚未对更深层的玉米进行检测,无法判定整个仓库的粮食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我们现在喷药灭虫,喷完药再放置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出库了。”


此外,上述人员表示,杀虫药物并不是直接喷洒在玉米上,而是仓库四周的墙壁上,不影响玉米二次加工制作成饲料喂猪、鸡等。


杨锦说,8月16日两辆货车无法拉货,自己需要赔偿货车司机2000元。住宿、交通等开销,以及购粮申请的贷款,让自己“严重吃不消”。


根据购销合同,仓库每天出库量为500吨,而杨锦要在10月6日前将本金和利息偿还给银行,杨锦担心自己陷入债务漩涡中。


按照合同约定,若卖方设置障碍未按合同规定的时间、质量、品种、数量完成交货的,以及所提供标的不具备出库条件,属于违约行为。在杨锦看来,粮库方应当承担其部分损失。


8月28日,中储粮吉林分公司方面表示,将介入处理此事。

延申阅读:

7月8日,一位网友在快手上发布视频举报称,中央储备粮肇东直属库外租收储库点——青冈荣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拍卖销售的玉米存在问题,即“水泡粮”和“筛下物”,玉米一捏就碎,且存在大量杂质。


国家收储库点收存的粮食居然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这无疑是在平静的湖面投掷一枚炮弹,引发公众关注。事件发酵后,中储粮集团公司于7月12日派出调查组赶赴当地开展调查,有关部门全程督导处理。


两天之后的7月14日,中储粮调查组发布调查结果:调查发现,视频反映的这批玉米数量质量问题与事实基本不符,仓内个别点位的质量问题不代表整仓玉米质量状况。


早在7月9日,拍摄者就已经承认,她是因粮食出库过程中与库方发生纠纷,为了施压并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才在出库的库房内以个别杂质聚集区拍摄了视频。当天,她发视频道歉。


     网友的道歉声明


不过,对于视频举报的库方工作人员违规额外收取装车费等问题,经查基本属实。因此,肇东直属库三名管理人员被停职。


2


就在大家都以为中央储备粮肇东直属库拍卖“水泡粮”、“筛下物”的风波过去的时候,又发生了新的意外。


7月28日,中央储备粮肇东直属库发布一则通告称,禁止外来人员(主要是购粮的客户)携带手机和其他录音录像设备进入库区。这是什么操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防火防盗防手机,难道这不是心虚吗?


此通告一出,舆论再次哗然。有网友直接道出原因:让你们瞎拍视频,这一次釜底抽薪,收了你们的手机,看你们还怎样发视频!还有网友说,入粮库禁止带手机和其他拍摄设备,这就是现代版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对此,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8月2日晚间紧急发布情况说明称。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在通报中解释原因,之所以收手机,是因为电子设备产生了安全隐患。同时,公司也对肇州直属库作出严厉批评,并责令纠正。


我的天,长见识了啊。手机能对储粮产生安全隐患?能对库方工作人员产生安全隐患?是粮食太娇贵,还是你们害怕监督?这样的理由太离谱了吧。如果手机对储粮来说真是隐患,现在怎么又开始纠正了“禁机令”了呢?


3


国家的粮食储备库,老百姓肯定有监督的权利,毕竟,这也是关怀民生的大事。入粮库收手机,这样的操作有点做贼心虚的味道,拒绝外人监督的味道,让人浮想翩翩:难道粮库内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库方虽然叫停了“禁机令”,但至于为何说手机能给工作人员和粮食带来安全隐患,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含糊其辞,说辞没有一点说服力,难以说服公众,只能啪啪地打脸。



这些年,中储粮打造智能化粮库,确保粮食的安全,这一点值得赞赏。不过,粮食的安全更需要制度和机制站岗,如果人有私心杂念,想从中搂取好处,难保不会有人做手脚,以次充好,从中牟利,中饱私囊。


事实上,从国家粮库中揪出的贪腐硕鼠并不鲜见。2013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腐败窝案”,涉及人数达110多人,其中有81名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干部员工,包括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总经理李长轩、原副总经理杨宏杰以及26名直属粮库主任。



再有,2016年,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的腐败窝案曝光,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原党组书记、副总经理杨宝兴成为“集体腐败”的核心人物,多名中储粮处级干部涉案。


粗暴地禁止手机,只能坐实回避外界监督,让中储粮陷入信任危机。幸好,他们又及时纠正了错误。但大家无法放心的是:这其中又有多少诚意呢?



入群/合作,请注明

厉害了!中国主动宣布77个发展中国家暂停偿还中国债务!

“三进宫”罪犯做了城管大队长

炸了!还真有人敢提出这个敏感议案,媒体都不敢发

官方放卫星,被网友活捉!太牛了...

21岁男子因微信被封号跳楼身亡!腾讯回应来了

黑人生4胎,妇联领导亲自带队看望,广东妻生3胎则双开除天价罚款!

宇宙最牛简历在中国诞生!世界惊呆了...

19名警察组织卖淫、开赌场,谁是黑社会?

北大拒了江苏状元却录取无高考成绩的外籍中国人,就问你服不服?

筹不到钱了!筹不到钱了!比洪水更可怕的灾难...

外汇竟然能保命?自己看吧!

再这么玩下去,中国的科研就真没戏了

 毛骨悚然的惊天大案:计生干部抢走15名孩子抵罚款!

  再念小平金句:明白何为改革,何为伟大?

  又一个!陕西版的“孙小果”曝光,惊动中央!

  太恶劣了!中囯人早晚整死自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