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马鞍山:不装了,全面融入南京!
很多网友戏称,马鞍山“不装了”,彻底投向南京。
马鞍山为什么要出台这个文件?
融入南京,对于马鞍山有多重要?
其一,国家支持。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被赋予了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等七项重点任务。
为了贯彻国家战略,安徽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马鞍山等城市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
2021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国内首个得到国家批复的都市圈规划。
对于南京来说,期待与马鞍山、滁州、芜湖等省外城市深入融合,共同建设南京都市圈。
这样看来,马鞍山融入南京,贯彻国家战略,获得省里支持,深受南京欢迎,底气十足。
其二,历史传承。
南京都市圈成员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和常州的溧阳、金坛。
马鞍山,是离南京最近的地级市之一,距离南京城区仅为五六十公里。
顺着长江看,马鞍山在南京的上游。
在古代,位于马鞍山的采石矶,扼守长江天险,直接关系到南京的安危。
马鞍山由此被称为“金陵屏障、建康锁钥”。
可见,自古以来,马鞍山与南京就地缘相近,荣辱与共。
1986年,南京都市圈的前身“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成立,马鞍山第一时间加入。
2000年,江苏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联合体“南京都市圈”。
次年3月,南京、马鞍山、镇江等六城就共建南京都市圈达成共识。
南京都市圈从酝酿、筹备再到成立,马鞍山一马当先,从未缺席。
可以说,马鞍山是南京朋友圈里的老友、铁杆。
其三,得到实惠。
加入南京都市圈,马鞍山是得到了真金白银的实惠。
最典型的就是地铁,按马鞍山的体量,短时间很难获批建设地铁。
借助南京都市圈的东风,宁马城际铁路顺利获批并开工,计划明年底开通。
马鞍山积极参与建设南京都市圈,也成为南京都市圈发展壮大的受益者。
这让马鞍山融入南京的决心,更加坚定。
可以从广度、深度两方面理解。
《关于全面融入南京的若干举措》提出,要从六个方面对接,涵盖了城市规划、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和社会事业等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其中提及的26项举措,非常细致。
比如,在产业协同方面,明确提出要“推动马鞍山软件园与江苏软件园开展深度合作,联合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又如,在社会事业方面,提出要“推动我市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南京脑科医院等医院合作共建医联体、名医工作室”。
这些举措,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意味着马鞍山与南京融合深度在加强。
在正解局看来,马鞍山全面融入南京,交通、民生是两大抓手。
据马鞍山交通运输部门统计,每天从马鞍山东站来往南京的客流约有12000人次,通过宁马高速公路往返南京马鞍山的车辆大约有20000辆次。
南京大数据平台显示,在每天来宁离宁的人数排名中,马鞍山也均居前列。
宁马两地人员来往密切,对交通互通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
最近,马鞍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规划中提到4条市域(郊)轨道交通线路,其中3条与南京地铁互通,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宁马之间在路网上互联互通,不仅打破了原有城市“边界”,也拉近了两地居民的心理距离。
作为长三角区域特大城市,南京科教医疗卫生资源丰富,对都市圈城市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为了方便都市圈城市患者就医减少排队,南京建成南京都市圈城市预约挂号平台,已实现8个城市及溧阳、金坛覆盖,到2023年12月累计接入118家医院。
南京医保部门发布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市异地就医转入、转出参保人合计约359万人次,结算费用约73亿元,结算总量和人次均占全省60%以上。
南京还通过组建医疗集团、医联体、专科联盟等,推动优质医疗医院资源向都市圈覆盖。
以远程心电诊断监测系统为例,系统以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主业务中心,接入了南京市及都市圈城市共138家医疗机构,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诊断服务。
在教育方面,南京和马鞍山也密切合作。
位于马鞍山丹阳镇的中心学校,就是由宁马两地依托南京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的学校。
不得不说,南京以其开放的姿态、慷慨的做派,提高了都市圈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赢得了都市圈城市的信任与支持。
马鞍山,成为国家批复南京都市圈规划后承办都市圈会议的首个安徽城市。
这一次,马鞍山又旗帜鲜明地宣布全面融入南京。
在参与南京都市圈这件事上,马鞍山为什么如此积极?
这就要从马鞍山的现状说起。
在安徽,马鞍山的经济体量,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特别是人均GDP,高居全省第三。
要知道,在6年前,马鞍山的GDP在全省排名第三。
下滑的原因是,马鞍山的支柱产业,主要靠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不景气,新的接续和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坚实支撑,这让马鞍山的经济增速有些“失速”。
像马鞍山这样的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一条必由之路。
问题是,如何调整,怎样升级?
特别是,马鞍山的常住人口只有200多万,在全省排名倒数,让转型之路缺少点“后劲”。
在《小米汽车火了,北京赌赢了》一文中,正解局分析过,城市产业之争,进入了新阶段。(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各大城市对前沿产业、龙头企业的争夺,愈加激烈。
与一二线大城市相比,马鞍山这样的中小城市不占优势。
面临发展的紧迫性,马鞍山的策略是融入南京、拥抱长三角。
为此,马鞍山提出要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就是利用地处于长三角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左右逢源,抓住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
作为长三角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份子,马鞍山可以全方位承接苏浙沪的产业转移。
总部位于南京的泉峰控股集团,2022年在马鞍山投资106亿元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打造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为泉峰集团在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
泉峰控股愿意在马鞍山投资,除了齐全的产业配套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交通便利,这里距南京总部车程仅40分钟。
马鞍山在2021年成立“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宁马新型功能区吸引的省外投资项目中,有三分之二来自沪苏浙,其中一半是由南京贡献的。
正解局观察到,除了南京产业“溢出”到马鞍山外,马鞍山还实现了“反向溢出”。
总部位于马鞍山的中钢天源全资子公司,在南京设立中钢集团南京新材料研究院,充分利用南京在科技、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区位优势,实现研发在南京,成果转化在马鞍山。
两个案例表明,马鞍山与南京,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分工协同、合作共赢。
这种协同,不再局限于工业,而是扩展到文旅业。
今年1月10日,马鞍山江东旅发公司和南京长江行游轮公司正式签订《“南京-马鞍山长江城际游”意向合作协议》。
此次合作,目的是利用各自的文旅特色资源,互为客源地,两市双向组团,优化资源配置,共同推动“南京-马鞍山长江城际游”发展。
2023年,南京接待游客突破2亿人次。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南京更是成为全国最热门的旅游城市之一,接待游客量达507.8万人次。
背靠南京这个“流量池”,马鞍山也能分享文旅发展的红利。
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产业相融,来自南京都市圈的产业已成为马鞍山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都市圈是城市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共同作用的体现,是城市化最有效率和效益的发展模式。
在都市圈发展的大草原上,马鞍山正一马当先,先行探路。
✎THE END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