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05到7434平方公里,广州城是这样长大的......
地图,纳百川而不止,涉时空而不息,载地物于方寸,谋伟略于千里。
地图是世界上三大通用语言之一,作为重构复杂非线性地理世界的“百科全书”,被誉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创新思维。
它浓缩了历史,记录了现在,同时也在不断描绘着未来:
公元前2500年,古巴比伦人在粘土片上勾画山川城镇,河流入海;
夏禹治水成功铸造九鼎,铭刻九州图像;
郑和手握一纸地图纵舟入海,乘风万里联通世界;
魏格纳透过地图跨越万年窥探大陆漂移的远古秘辛......
伴随人类生活,地图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者,探索开拓的助力者,乡情文化的寄托者。
翻开广州地图的历史长卷,那些活跃在广州城市发展节点上的人物事件、场景地点,从一张张地图中鱼跃而出,又在精准的历史地图映照下定格在大时代脉络中,让人既感人物之鲜活,又叹历史之宏大。
一、从历史地图上看广州发展
1
背山临水,海纳百川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长期以来,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犹如一个天然屏障,阻碍了岭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交通与经济联系。自唐朝宰相张九龄在大庾岭开凿梅关古道后,岭南地区才逐步开放。
广州处于珠江入海口处,东江、西江、北江三江交汇,滨江临海,城内河网密集,形成具有陆向和海向腹地相结合的扇形地理格局。
由于山海阻隔,偏居一方利于自身民族文化的积淀与发展,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形成了安逸和平的政治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长期的临海中外通商,广泛吸收了外来文化和先进技术,更是开创了多元共生的文化局面,形成广府人开放、务实、创新、进取和海纳百川的性格特点。
图1 广东省图
《广东省图》由内务府舆图处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绘制。该图采用传统绘画法绘制,各府、县、卫、所均绘制成大小不同的城堡并标有四至距离。图面可见广州府在广东省的地理区域位置,东江、西江、北江及珠江入海口标绘清晰。
2
千年古城,循图溯源
公元前214年,秦朝在岭南地区设南海郡,督尉任嚣建立番禺城(今广州),当时“仅0.2公里见方,周长约0.9公里”,面积约0.05平方公里,从此开启了广州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
凭借海运方便、商贸发达的区位优势,广州对外通商历史悠久,到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茂,打通了东西海上通道,成为东方第一大港。在历史的星河中,依稀可见舸舰破浪,烟海茫茫,梯航万国,舶商云集的壮美时光,当时的广州是当之无愧举世瞩目的“南海明珠”。
明清时期,广州成为中外交汇的唯一通商口岸,由十三行商会组成的贸易机构,将茶叶、蔬菜、陶瓷、银器等中国特产,通过买办与外商的交易,流通于欧洲,当时的广州外洋面商船林立,街道人声鼎沸,西式建筑林立,往来商人络绎不绝。
广州从宋、明代开始兴修水利,兴建濠渠与城墙,水道纵横交错,越秀山嵌入城中,西关商贸、东关官邸,逐步形成了“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城市雏形。
审图号:GS(2018)1938号
图2 广州古代海上贸易图(标绘了汉代、唐宋、明清时期对外航线)
图3 广州府舆图
《广州府舆图》是目前发现的广州最早的地图之一,绘制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描绘了数百年前广州的珍贵景象——越秀山下,番山、禺山、镇海楼、六榕寺、光塔、双门底城楼等清晰可辨,城外绘有白云山,蜿蜒的河水穿城而过,横亘在珠江中央的海珠石,象山、珠江、荔枝湾、海珠寺和东、西炮台及浴日亭、南海神庙等赫然可见。
图4 羊城山水形胜图
《羊城山水形胜图》 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绘制。该图用山水画形象画法,按城郭形状勾绘出广州府城,周边绘有山水。城内标注主要城门、观音山、镇海楼等重要名胜。城外绘有珠江、炮台,众多帆船、火(轮)船、龙舟在珠江上航行,呈现一派热闹景象,图上诗句描述“万国舟车不夜天”
图5 六脉渠图
《六脉渠图》绘制于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广州从宋、明代开始兴修水利,挖掘六脉渠,六脉渠作为当时的排水大渠,按照当时城区地形修建,有“古渠有脉,渠道修于濠,濠通于海”之说,古渠兼有航行(木舟)之便利。除了兴建濠渠之外,还修筑城墙,逐步形成了“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城市雏形。地图清晰可见当年的城市水系框架。
图6 珠江边的广州规划
《珠江边的广州规划》 由西人绘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该图描绘了中国对外通商之始,广州城的繁盛通商场景。图中绘有广州城郭、附近山脉、珠江河岸及炮台。城内布局井然有序,镇海楼、六榕塔、光塔等重要建筑标于其中,城外岸上人流拥挤,河上可见多艘船只,并有数艘外国船只正驶入珠江口。图中还将重要的建筑物、城墙、炮门、炮台等用英文标注。
审图号:粤S(2019)01-020号
图 7 广州古城墙变迁图
3
百年巨变,南国明珠
世人常说“沧海桑田”,世界变化波澜壮阔,却总有城市宛如沧海明珠,历经岁月淘洗,亘古至今熠熠生辉——广州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仅存的城市中心未发生移动的三座千年古城之一。
近现代的广州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之地、中国近代史上的民主政治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图8 广东省城内外全图
《广东省城内外全图》此图由德国营造师舒乐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测绘,该图中英文对照。房屋着红褐色,珠江、北江着浅绿色,内河涌、池塘绘蓝色,黑色粗线勾勒出城垣并形象汇出各城门,官衙、学堂、寺院等以红色长条状标注。图中还极为精细的描绘了街道、马路等,珠江上标有各码头以及河床航道的深浅。
图9 广州市最新马路全图
《广州市最新马路全图》此图由广州书籍行远安堂印行,民国26年(1937年)再版。该图有图例,并标明了市内各大街道、马路及村镇所在位置与名称。尤为鲜明的以红色字标注各警察分局,并用红线勾勒出其管辖的区域,从“第一永汉分局”之“第廿八南石头分局”。沙面租界还标有英、美、法国领事署。
图10 广州市街图
《广州市街图》此图成图于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依据1920年所定地形图图式,于1949年五月制印。图上所反映的基本是二十世纪二年代的信息,如市政所、海珠公园、中山纪念堂、中山大学(在文明路),等。据此推测该图可能是解放军准备进入广州市而印制。
审图号:粤S(2019)01-020号
图11 广州新旧中轴线对比图
(1955年和2018年广州新老中轴线区域发展对比)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城市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70多年国民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广州市行政区划经历了数次调整,目前市辖11区,全域总面积7434平方千米。
审图号:粤S(2019)01-020号
图12 建国后的行政区划变迁
近代广州坚持以城市总体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对促进广州经济社会与城市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广州曾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并不同时期颁布出台的“城市总体规划”,面对不同时期的机遇和挑战、立足城市未来方向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勇于创新描绘的未来发展蓝图。
图13 广州市1981—2000年总体规划
《广州市1981—2000年总体规划》是广州市首个获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发展打破传统蔓延式布局,转而采取带状组团式布局,主要沿珠江北岸向东至黄埔发展。《广州市2000年战略规划》广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发展战略,明确建设适宜创业发展、适宜生活居住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和山水型生态城市的目标。
图14 广州市2001-2010年总体规划
《广州市2001—2010年总体规划》以“山、城、田、海”自然格局为建设基础,沿珠江水系发展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广州市2011—2020年总体规划》在原有“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基础上拓展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 的空间发展战略;提升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优化升级中心城市,聚焦南沙新区和自贸试验区,构筑“两轴一带多点”布局。
审图号:粤S(2019)01-020号
图15 近代广州城市发展变迁图
进入新时代,广州已建成国际化的空港,航运,铁路,高速公路,互联网信息,通讯等新“六脉皆通海”的国际网络枢纽城市大格局,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优质项目、高端人才落户安居乐业,也缩短了广州与世界的距离。
“岭南特色,国际品质”的街道更新正展现魅力,立足广州街头,古城街道和中西合璧的近现代建筑相得益彰;饮凉茶和喝咖啡并存的大街小巷呈现出“坦诚开放,兼容并蓄”的岭南文化画卷。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广州作为核心发展引擎,将不断发挥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向着世界城市的目标不断前进。
图16 广州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位置图
细细品味曾经的模样,静静聆听消失的声音,一幅幅一卷卷的地图韵味独到的向世人述说着广州的往日今生。
穿越古今两千多年,徜徉西关大屋岭南的建筑,感受趟栊旧时光;探访荔枝湾和东濠涌,重新领悟六脉通渠的城市格局;点“一盅两件” 的广州茶点,寻找乐活基因密码,体验“行街”市井生活的文化;探寻千年商都的商脉内核,感受享誉全球的广州商贸气息。
我们既是历史的传承人也是未来的书写者,两千年古城的今昔巨变和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就记载在这一笔一划间,不曾改变并将永续发展。
审图号:粤S(2019)01-020号
图17 广州市交通图2021
二、“泛地图”时代的
创新地图地理信息服务
地图伴随广州的发展从浩瀚历史长河一路走来,也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汲取着时代的力量,不断焕发着生机。
地图突破传统物理空间的约束,其制图主体、表达对象、展现介质、表现手法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年来,广州市面向政府智能化统一管理与公众动态化交互服务,结合广州城市文化特色、城市建设、风貌旅游、生活服务等,在现代地图可视化技术创新中,进行了一定的应用探索和文化挖掘。
1
推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支撑智慧广州建设管理
多年来,广州市结合基础测绘与遥感技术,实时动态监测城市变化,基于各市委办局官方权威数据,搭建具有广州特色的地图服务体系,为“粤政图”市级节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信息管理平台、“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羊城智慧系统、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等十余个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广州市数据丰富、内容权威的政务电子地图服务,为全市各级政府及委办局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地理信息服务支撑。
2020年9月初,广州市推出了“广州市标准地图服务平台”(网址:http://gzmap.gov.cn:12345/StandardMap/index.html)也正式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政务网站上线,成为国内首个覆盖“街镇级”标准地图的公益性地图服务平台。
广州市标准地图服务平台,覆盖广州 7434 平方千米的系列比例尺标准地图,包括市级、中心城区、市辖区、街镇共 237 幅地图。
该平台是国家及省级标准地图服务的延伸,也是目前国内详细程度最高的公益性标准地图服务平台,公众可进行标准地图的在线查询、浏览和下载。
图18 广州市标准地图服务平台
平台还提供地图审核、国家版图知识宣传、常见问题等内容的信息服务,并上线了自助制图板块,支持点、线、面要素和文字说明的在线编辑、修改和添加,用户可上传自定义图标和专题数据,快速创建符合需求的地图,让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地图编制转化为简单、便捷、高效的在线自助制图,可有效解决企业、公众无标准地图使用导致的“问题地图”频发的困境,有力提高国家版图意识和领土主权安全意识,也让地图真正走向千家万户。
图19 标准地图查询浏览
图20 自助制图功能
在地图公共服务方面,以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为依托,结合国家“五统一”的要求,广州市完成了“天地图·广州”节点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下简称“公服平台”),包含地图服务、专题频道、成果案例、标准地图、热门景点5大功能板块。
用户可在“地图服务”板块获取广州市电子地图服务,进行地籍查询,浏览、下载或自助制作广州市标准地图;
“专题频道”板块包含云山珠水、历史文化、城市建设、绿色生活、美丽花城、红色基因、广府旅游和开放格局8个专题的广州历史文化专题地图;
“成果案例”板块汇集了广州市优秀地图作品,用户可在线浏览或获取相关电子书/APP ;
“热门景点”板块收集整理了广州地标与知名旅游景点的图文信息,用户可在平台查看建筑物模型或全景影像。
图 21 天地图·广州公共服务平台界面
2
矢量地图
随着WebGL技术与矢量瓦片技术的成熟,矢量电子地图逐渐走入了公众的视野。
相较于传统栅格地图,矢量地图具有存储空间小、即时渲染、画面细腻、更新便利、支持动态显示等优势。
因此矢量瓦片技术的应用,可丰富公共地图服务的显示方式, 用户可以通过直接点击兴趣地物,动态获取其相关信息或改变其显示方式;也可以随机转换地图朝向甚至使用鸟瞰视角,也不必担心注记转向影响阅读。
如在天地图·广州公服平台中的“专题频道”中的专题地图,都是矢量电子地图,可通过点选兴趣按钮的方式,控制兴趣要素的显示,避免无关信息的干扰。
审图号:粤S(2019)01-020号
图 22 ”最广州“路线可通过矢量电子地图
动态交互显示兴趣内容
3
AR增强现实×交互地图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通过摄影机影像位置及角度的运算,可以在视觉上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进而在屏幕上实现将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具有虚实集成和实时交互的特点。
将AR技术与地图可视化技术向结合应用于公众服务,改变了传统纸质地图平铺直叙的信息呈现形式,可极大的增强地图的交互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广州城市地图集APP的AR互动板块,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目标地图页面,查看三维建筑模型脱离纸面,“立”在地图相应的建筑位置上,同时旋转摄像头不同的视角可观察到建筑的不同角度细节。
再如,“穗爱图”小程序的AR互动小游戏,也是通过摄像头扫描识别现实世界中的地标,屏幕中跳出相应小精灵,在与用户的互动中完成景点介绍的。
图23 AR互动板块建筑物“立”在地图上
4
720°全景影像技术×沉浸式地图
720°顾名思义,能产生水平360°和垂直360°环视的效果。将平面的照片通过软件处理之后得到三维立体空间的360°全景图像,给人以三维立体的空间感觉,使观者犹如身在其中。
将720°全景影像技术与地图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可构建以用户视角为中心的全方位地图空间,增强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2018年在海心沙举办的中国森林旅游节上,广州馆研发和搭建了沉浸式森林旅游AR和体感互动地图体验展台,用科技元素点亮广州展厅,成为了整个森林旅游节的主要亮点。
系统通过对用户手势的识别,“以上帝视角”透过无人机拍摄的全景影像感受广州森林旅游的魅力,使用户犹如置身鸟语花香的森林现场。
同时还推出了广州森林之旅APP,用户在地图上定位到感兴趣的森林公园后,通过手机APP对地图进行扫描,公园详情便可跃然展示于用户的移动设备之上,通过720度全景漫游及图文介绍的方式,使用户足不出户便可领略广州市森林旅游的美景。
图24 中国森林旅游节720°全景影像地图交互系统
5
老艺术新活力:传统剪纸×现代制图
2018年5月,文创纸艺地图册《广州城迹地图》(以下简称“图册”)正式发行。2020年10月,图册经中国测绘学会专家评审组审定荣获2020年全国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金奖。
图册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与突破:
一是立意奇。图册选题立意以广府人熟悉的城市格局变迁为内核,选取秦代建城等9个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节点,通过对千年古城变迁的探寻增强读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剪纸基础上,结合现代纸艺艺术进行变革和创新,用“有情怀”的文创作品方式引起读者“共鸣”。
二是工艺新。图册采用剪纸与现代纸艺的融合创新的方式,扩展传统在宣纸上剪和刻的模式,创新制作工艺流程,选用现代特种硬纸经剪、刻、拼、贴、裱糊、印刷、装帧等多种方式,创作了更有质感的纸艺艺术品。
三是设计巧。图册采用佛教经书的长轴“经折法”装帧方式,突显历史长河变迁的主题思想。让读者在翻开长卷的同时真切感受到广州2200多年的浩瀚历史。
图25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与现代纸艺艺术的跨界融合
图26 传统“经折法”装帧
6
老城市新活力:千年古城×现代解读
除了传统艺术形式与地图碰撞出的新火花,广州还探索以地图为载体,串联时空场景,传播地理知识,挖掘城市文化。
《广州城市地图集》以“千年商都、全球城市”为主题,将城市精髓与空间地理信息相融合,艺术化地展现广州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和生生不息的城市活力。
图集精选了24个展现广州风貌的专题,以地图挖掘城市文化,展现城市气质,介绍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全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人文地理、山水田海、历史文化、风土习俗、红色史迹、城市发展等情况,力求展现云山珠水、吉祥花城、活力广州、南国明珠的特色。
地图集多维度、多视角地呈现了广州沧海桑田的变迁、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和生生不息的城市活力,用地图讲述了“食在广州、玩在广州、创业在广州、宜居在广州”的新时代广州故事。
图27 地图讲述广州新城市故事
泛地图时代,地图的对象空间从二元空间拓展到三元空间,地图类型、表达对象、表达方式、地图角色呈现出泛化的特征,地图学将面临新技术和新需求的双重考验。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深度学习和类脑智能研究将为地图制图知识工程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多样化的地图科学产品将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兴旺发达。
地图作为表达非线性地理世界百科全书的功能和作用将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
未来,广州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的同时,地图也将焕发出更具活力的生机。
作者|何华贵 陶岚 韩剑姿(GZPI地理信息中心)
版式|GZPI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