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个税汇算不能触碰的红线
成立10年来,明税累计为1000余家企业及高净值个人提供涉税法律服务,行业涉及高新科技、金融、影视、房地产、教育等多个领域。
儿子和女儿出生日期仅相距8个月?大学本科在读时间11年?向妻子租赁房屋用于居住?近日,厦门市税务局在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退税审核时发现一起虚假申报案例。
根据规定,今年3月1日至6月30日为2022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期,取得综合所得的居民个人,需要如期办理汇算申报,多退少补。从实际情况看,在税务部门的广泛宣传和提醒下,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纷纷通过个税APP轻松完成个税汇算。但需要警惕的是,有个别纳税人把“信任”当“放任”,采用虚假填报扣除信息等违法手段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近期,税务部门曝光多起相关案例,多人已被查处。这些案件具有典型性和警示性,其中反映出哪些问题?纳税人进行个税汇算需要防范哪些涉税风险?
主要类型:虚假填报专项、专项附加及捐赠扣除 |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税务部门在2022年度个税汇算退税审核时发现,某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存在多名纳税人虚假填报“三险一金”的情况。经查,该单位共有4名纳税人受虚假退税“秘笈”误导,在汇算时抱着侥幸的心理虚假填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扣除,试图申请汇算退税。税务部门立即约谈该公司法人代表及财务人员,要求该公司加强政策宣传辅导。目前,该4名纳税人已撤销不实退税申请,在填报专项扣除后办理了汇算。
3月初,深圳市税务部门在对2022年度个税汇算退税进行风险分析时发现,纳税人姜某按照最高限额填报了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并提交了退税申请。经查,该纳税人不符合享受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的条件,其是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购买了所谓的个税年度汇算退税申请服务,应用平台店家提供的虚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结果作为证据材料申请退税。在税务部门予以辅导后,该纳税人认识到错误,补缴了税款。税务部门延伸调查,发现了兜售有关虚假服务的店家。目前,涉事网店已被关停,税务部门将进一步依法查处。
江苏省苏州市税务部门在分析2022年度个税汇算退税数据时发现,纳税人吴某涉嫌虚假填报捐赠扣除和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经查,吴某先后就职于苏州两家公司,在办理2022年度个税汇算时,虚假填报了大额公益性捐赠扣除和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并提供伪造的“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相关扣除截图和捐赠支出凭证截图,违规获得退税。税务部门核查该纳税人以前年度的个税汇算情况,发现该纳税人在办理2019年度—2021年度个税汇算时,均存在类似情况。税务部门已对吴某立案查处,并在后续3年将其纳入税收监管重点人员名单。之后,稽查部门与所得税管理部门联合,结合历年申报情况,对填报异常扣除信息的当事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同时进行提示提醒、约谈警示、督促整改。
吉林省税务部门在2022年度个税汇算退税审核时发现,某出版单位存在部分纳税人错误填报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的情况。根据规定,纳税人接受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在取得该证书的当年可以享受个税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经查,该单位少数纳税人在汇算时选择以“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填报专项附加扣除的继续教育,实际仅为取得证书后每年的学时教育,不符合继续教育专项附加扣除相关规定。吉林省税务部门核查该单位纳税人以前年度的专项附加扣除填报情况,对错误填报的纳税人逐一纠正错误补征税款,并依法加收滞纳金。
厦门市税务部门在2022年度个税汇算退税审核时发现,纳税人柳某存在虚假填报大病医疗、继续教育、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子女教育五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情况,其中出现“儿子和女儿出生日期仅相距8个月、大学本科在读时间11年”等荒唐填报。经查,该纳税人在税务部门多次作出不予退税决定的情况下,在3月3日至3月23日期间先后4次虚假填报上述专项附加扣除并提交退税申请。税务部门延伸核查该纳税人以前年度的汇算情况,确认其存在虚假填报的情况。3月27日,在税务部门向纳税人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并按照“五步工作法”对其约谈警示后,纳税人认识到自身错误并更正其历年的个税汇算申报,按规定补缴了税款及滞纳金。
近期,广西税务部门在对近年个税汇算办理情况开展事后抽查时发现,桂林某管理咨询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冯某未据实办理2020年度个税汇算。稽查部门经查证实,冯某在办理2020年度个税汇算时,通过虚假填报大病医疗、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等方式,少缴个税。经税务部门提醒督促,冯某仍未按规定办理更正申报,税务部门依法对其作出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5.41万元的处理处罚决定。日前,冯某已按规定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其他类型:虚报收入及冒用他人身份虚报代扣缴信息 |
广西税务部门在2022年度个税汇算退税审核时发现,纳税人甘某某存在虚假填报免税收入的情况。经查,该纳税人属于不需要办理个税汇算补退税人员。但甘某某在办理个税汇算时两次作废汇算申报并虚假填报免税收入,申请个税汇算退税。税务人员通过电话对该纳税人进行政策辅导,但纳税人迟迟未更正申报,税务部门依法作出不予退税决定,并将该纳税人纳入税收监管重点人员名单。
湖北襄阳市纳税人王某在办理2022年度个税汇算时发现,一家自己并未任职的单位在2022年累计给自己办理了金额较大的工资薪金扣缴申报,怀疑该单位冒用了自己的身份信息,遂在个税APP上发起申诉。襄阳市税务部门收到申诉信息后,立即要求被申诉单位提供王某的劳动合同及向其发放工资薪金的银行账户流水等相关资料,该单位未能提供,说是财务人员不小心出错了。税务部门认定该单位存在冒用王某身份信息办理个税扣缴申报的行为,对该单位财务及办税人员进行了税收普法和批评教育。该单位很快更正了申报。
以案为鉴,纳税人个税汇算需要防范哪些涉税风险 |
上述曝光案件表明,个税汇算,法律列明的红线不能碰,纳税人要严格按规定进行个税汇算申报。
——正确认识个税汇算。
上述案例中,大多数问题是纳税人法律意识淡薄,不了解个税汇算规定,听信了网上散布的所谓“退税攻略”所致。要避免出现类似问题,纳税人首先要增强法律意识,正确认识个税汇算。
2019年1月1日,新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全面实施,开启了从分类税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新修订的个税法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2022年国务院增设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这意味着,居民个人每一纳税年度取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这四项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除了可以减除费用6万元、“三险一金”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外,还可以减除7项专项附加扣除。值得注意的是,符合条件的纳税人需要在已预缴税款的基础上,在次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办理汇算和纳税申报手续,多退少补。
苏州市税务局一位公职律师表示,这些专项附加扣除均集中在基本民生领域,既照顾到大部分居民家庭,又考虑到每个家庭的实际,负担重的扣除项多,兼具普惠性和差异性,彰显税收公平的理念和精神,个税汇算可以更好地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他说,除大病医疗外,其他专项附加扣除既可以由单位按月发放工资预扣税款时办理,也可以由纳税人自行在年度个税汇算申报时办理。但无论是何种方式,都需要纳税人如实填写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并按规定留存相关佐证资料备查。
“个税汇算简便易行,尽量避免让纳税人提供证明,通过手机个税APP即可完成。这种制度安排给予纳税人充分信任和最大便利,但这不意味着‘放任’。”苏州市税务局稽查局有关负责人说,从曝光案例看,个别纳税人以为通过修图软件就能获得继续教育证书等扣除证明,自行网上申报没人管真假,便弄虚作假,岂不知会被大数据分析轻松识破,结果得不偿失。
纳税人要避免个税汇算出问题,须知晓享受专项附加扣除规定。苏州市税务局所得税科有关负责人重点梳理了几项附加扣除项目。比如,继续教育附加扣除,该扣除的对象一般是纳税人本人,但若接受的是本科以下学历继续教育,也可以选择由父母扣除;扣除的内容是在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或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所发生的支出;扣除时间方面,学历(学位)教育为入学的当月至结束的当月,但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能超过48个月。资格类继续教育的扣除时间为取得相关证书上载明日期的所属年度。资格类继续教育需留存资料备查。
又如赡养老人附加扣除,符合条件的被赡养人包括已年满60(含)周岁的父亲、母亲,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而不包括岳父母和公婆;独生子女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非独生子女需要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选择约定或指定分摊方式的,需留存分摊协议等资料备查。
再如大病医疗附加扣除,扣除对象为纳税人本人或其配偶,纳税人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需注意的是,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应分别计算扣除额;扣除范围为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医药服务收费及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医疗保障部门出具的纳税年度医药费用清单等资料需留存备查。
厦门市税务部门结合所查办案例梳理常见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填报易错点,向纳税人发出提醒。例如,在子女教育方面,针对同一子女,父母双方都选择扣除标准100%扣除或同一纳税年度内父母各自选择不同教育阶段按照标准100%扣除,都属于错误填报;在住房贷款利息方面,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可以选择由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其余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经夫妻双方约定,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夫妻双方均填写扣除标准的100%扣除,属于错误填报;在住房租金方面,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纳税人本人不能填报住房租金扣除;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方面,针对同一子女,父母双方都选择扣除标准100%扣除属于重复扣除。
——办理个税汇算前需要核查什么?
桂林市税务局所得税科科长罗昕表示,纳税人办理个税汇算前,需要对其全年综合所得作出清楚的总结和分类,并核对综合所得收入和已预缴税额数据,检查专项附加扣除是否符合规定、申报手续是否规范、涉及人员身份信息等资料是否准确、是否有未申报收入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为便利纳税人办税,个税汇算以假定纳税人诚信申报为前提,纳税人只要按要求如实申报,就能享受到专项附加扣除等利好。
——不申报、虚假申报会面临什么后果?
依法办理个税汇算是每个纳税人的法定义务,不申报、虚假申报都属于税收违法行为,会面临一系列后果。
苏州市个人所得税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规定,纳税人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填报存在明显错误或虚假的,税务机关会通过提示提醒、督促整改和约谈警示等方式,提醒督促纳税人整改。对于拒不更正或不说明情况,以及整改不彻底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可暂停纳税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依法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将其纳入税收监管重点人员名单,对其以后3个纳税年度的申报情况加强审核。情节严重的,将依法进行立案检查。构成偷税的,会受到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还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外,对于报送虚假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重复享受专项附加扣除、超范围或标准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拒不提供留存备查资料等严重违法情形,税务机关将把当事人纳入有关信用信息系统,对其实施联合惩戒。纳税人应当以案为鉴,增强依法纳税意识,认真审核收入、扣除、扣缴税款等信息,如实进行纳税申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第三稽查局检查科科长刘晓红以桂林曝光案例为例说,冯某自以为身处两地任职,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其情况,采取虚假填报大病医疗等扣除项目的方式少缴税款。在税务部门发出风险提示并通知更正申报后,其仍然抱着侥幸心理,只做微调就再次提交,岂不知在智慧税务、部门信息共享的当下,各扣除项目信息都能查询到。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冯某的行为已构成偷税,结果被按偷税处理处罚。
据悉,税务部门在加大个税汇算辅导宣传、督促整改力度的同时,将采取事后抽查等多种方式,对纳税人填报扣除信息进行核验,强化跟踪监督。
“希望广大纳税人养成按规定如实进行个税汇算申报的习惯,既履行法定义务,也保障自己切实享受到个税改革的利好。”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丽平说。
2022年度个税汇算截止日期将近,税务部门提示广大纳税人通过个人所得税APP认真查看自己的收入、扣除、扣缴税款等信息是否属实,切勿轻信谣传的所谓退税“攻略”,依法如实办理个税汇算,遇到问题及时向税务部门询问,发现错误抓紧纠正。税务部门同时提醒广大扣缴单位,冒用他人身份,为未支付所得的纳税人办理虚假扣缴申报是违法行为,要严格依法履行全员全额明细申报义务。
本文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卢慧菲 雷晴 张鲲翼 徐卫兴 林建荣 裴石明,关注【明税】订阅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