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有你 ┆ 师者王文臣:助学生画好底色,做思想的同路人
●●●●●
编者按:二十大,SISU正风华。近期,上外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SISU有你”系列人物故事,聚焦校园里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上外人——乐观果敢的青年教师,奋斗热忱的莘莘学子,多才多艺的保安小哥……共同感受,SISU因为有他们而更加精彩。
本期,让我们一同了解“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之一、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文臣老师的精彩故事……
从事思政教育十九年,他不忘初心,因材施教,不断探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他的课上,马克思主义原理总能与生活点滴擦出火花。
●●●●●
传道:为人生画好底线
近年来,上外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专业的教学特色结合,取得了丰硕成果。2021年,上外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这是上外思政教育改革的新成绩,也是继续推进学科建设的新起点。
王老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集体备课活动中
作为上外思政教师队伍中的一员,王文臣老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己理解与坚守。王老师的本科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和博士期间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毕业之后,王老师便开始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王老师对于马克思主义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个结论,而是一种方法;并非是教条,而是对社会规律的总结。“我们的工作就是向同学们展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在成长、学习、工作和与他人交往等人生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用到的方法论。”
王老师注重区分思政课和专业课对于学生们的不同作用。在王老师看来,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获得的是具体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们的“特色”所在,而思想政治教育所要交给学生的是人生的“底色”——是做人的底线。“一个人拥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值得称道,但更重要的是他有很好的道德品质来约束他的专业技术。”王老师秉持这一信念,将“立德树人”当成他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本职工作。
教学:寓教于“实”,寓教于“论”
王老师在上课中 -寓教于“实”
在上外,针对同学们作为外语学习者这一特殊情况,他从专业和兴趣入手,将相关的国内外时事热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堂上,他曾谈到社交媒体平台“脸书”(Facebook)改名为“元宇宙”(Meta)这一事件,用当时的热门话题吸引外语专业的学生,从“Meta”这一单词入手,解析隐含其中的世界起源问题等哲学的基本问题。王老师常常像这样,先对具体事件进行分析,引起学生们的哲学思考,从而自然地将现实事件与哲学概念联系起来,循循善诱,引导同学们从低头缄默到“把头抬起来”,师生一道推导蕴含于现实生活中的哲学之美。
寓教于“论”
除了用生动的例子激发同学们的兴趣,王老师还十分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尊重课上课下的每一个问题。王文臣老师于2020年来到上外,恰逢疫情最为肆虐之际,师生共同面临着线上教学所带来的关于沟通和效率的挑战,但王老师的线上教学却是好评如潮。2020学年度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课程微信群组中,同学们未曾因线上课程的限制而对课程失去热情,相反,群聊中是热火朝天地提问与讨论,交流。这种师生间、同学间的思想争鸣给王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王老师的马原网课中,“提前下发预习资料,学生提问,老师解答”这一最为朴素的教学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当前,疫情起伏反复,线上线下教学交错进行,王老师仍践行着当时“同学们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我们可以随时停下来去讨论”的教学理念。他认为,有些同学的无心一问可能就会激发思想的碰撞,在未来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而面对一些同学在课上的质疑与不解,王老师也总是耐心解答,在他眼中,那些或大或小的问题,传递的不仅是思考的方法,也是为人的道理。
“要想鲜活地体现出理论的魅力,必定不能仅仅停留于文本的表述上,而是要深入到理论创新背后的实践活动中。”近日,二十大顺利闭幕,王文臣老师作为上外学生理论宣讲团的指导老师之一,在二十大精神的理论宣讲集体备课会上这样说。
作为研究生的班主任,王老师更是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论。他带领学生们参加主题党日活动,深入社区对党的最新方针政策进行宣传讲解,传播党的创新思想,这使学生们对国家的政策和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图为王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创建的阅读公众号
王老师也曾多次组织读书小组,并选用微信公众号这一新媒体载体为学生们提供检验阅读成果的平台。参加读书小组的思政专业同学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公众号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一理论进行讲解。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思政专业的学生们潜心学术,进行反思、回顾与积累,把学问做精。而对于公共课的同学,王老师也会有选择地推荐书目,让非思政专业的同学在减少阅读量的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有所了解,他希望通过阅读培养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兴趣,引导同学们从经典著作中寻求真理性知识。
《礼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王老师认为思政课和其他课程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思政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专业的知识。“所谓思想教育,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要对不同人、不同专业达成教育目的,就要求思政课老师比某一门专业课的老师多涉足一些领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王老师十分注重积累,他涉猎各个领域,认真观察生活,喜欢通过bilibili等平台关注各种新奇的事情,在不同类型博主的视频中看中国的发展,看老百姓的生活,从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在中国最真实的实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谈到自己作为教师的角色,王老师很有感悟,他认为在课堂中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能一起思考同一个问题,无论答案是否一致,双方都能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相关阅读】
SISU有你 ┆ 博士生党员赵耀:用青春讲述语言与国家的故事
SISU有你 ┆ 青年教师李一杭:做一颗闪亮的星采访 | 张嘉洺 陆雅楠 周旭阳
撰稿 | 张嘉洺 陆雅楠 牟家慧
排版 | 陆雅楠
编辑 | 张嘉洺 牟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