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第六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在深圳盛大开幕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本网记者 | 王 元


    2019年12月8日,中国·深圳,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办,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空军工程大学、海洋防腐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耐蚀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空军工程大学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实验室联合主办(排名不分先后),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广东省科学院、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承办的“2019第六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在深圳·大梅沙京基喜来登度假酒店盛大开幕!共有6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腐蚀防护领域及材料领域的院士、专家、业内精英人士、企事业单位领导及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共襄防腐科技盛典·助力大湾区未来发展”。


    中国工程院侯保荣院士、毛新平院士、宫声凯院士,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荣誉理事长陈光章研究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王福会教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晓刚教授、秘书长杜翠薇教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会副理事长韩冰教授级高工、副理事长桂泰江教授级高工、副理事长赵景茂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刘敏副院长,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刘静教授,广州大学副校长郭兴蓬教授,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徐恭义副总工程师,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王胜年总工程师,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褚林塘,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廖圣智副所长、王浩伟副总工程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立坤研究员,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范益副院长,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光辉研究员、技术中心主任梁亮研究员,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邹德辉研究员,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腐蚀研究所武裕民所长,首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究院用户技术研究所杨建炜所长,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郭晓宏教授级高工,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崔雅秋秘书长,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马化雄副总工程师、张文锋高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彦良研究员、段继周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魏英华研究员、郑玉贵研究员、张志明研究员、李京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研究所蒲吉斌研究员、赵海超研究员,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薛飞研究员级高工、吴树辉研究员级高工,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所长代明江教授,东北大学刘振宇教授、张涛教授,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梁秀兵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陈守刚教授,中山大学李伟华教授、孟国哲教授、曹发和教授,暨南大学李卫教授、涂小慧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刘贵昌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李烈军教授,空军工程大学何卫锋教授,华东理工大学侯锐钢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松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院长刘宏芳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张达威教授、刘智勇教授,上海大学吕战鹏教授,湖南大学刘娅莉教授,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学院院长陈飞教授,广东海洋大学邓培昌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林修洲教授,武汉科技大学黄峰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孙建波教授,西南石油大学钟显康教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企业理事会副理事长高学奎董事长、吴欣航总经理等众多企事业单位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


会议现场


与会专家1


与会专家2


与会专家3


与会专家4


与会专家5


与会专家6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杜翠薇教授主持。


杜翠薇教授在主持会议


    大会顾问、中国工程院毛新平院士致开幕辞,他强调大力发展海洋新材料和海洋防腐新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每年一届的“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的给予高度的评价与肯定,对全体的参会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号召大家积极地投身到海洋科技事业中。


毛新平院士致开幕辞


    大会主席、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刚教授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及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对承办单位和支持单位表示真诚的感谢。


李晓刚教授致欢迎辞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荣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侯保荣院士对历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作了总结性的阐述,对各支持单位表示由衷地感谢,随后宣布大会开幕,大会进入了主旨报告阶段。


侯保荣院士发表会前感言


    12月8上午,大会主会场报告环节由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东北大学王福会教授和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宫声凯院士主持。在每一个主旨报告之后,均由主持人向主旨报告人颁发大会主旨报告纪念证书。


    中国科学院李应红院士(何卫锋教授代讲)、中国工程院宫声凯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刘贵昌教授、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徐恭义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彦良研究员、天津大学胡文彬教授(吴忠教授代讲)、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魏英华研究员、东北大学刘振宇教授、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桂泰江总工程师、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梁秀兵研究员分别作了《航空领域的冲蚀腐蚀问题与防护》、《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高温防护涂层材料技术研究》、《石墨烯分子改性及其功能涂层》、《全焊接钢桁梁悬索桥的技术设计与实践》、《阳极极化条件下碳钢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氢释放》、《螺旋桨材料在海洋环境下的空蚀行为及表面改性研究》、《南海环境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热轧钢材表面高温氧化控制技术及应用》、《海洋涂料的发展趋势》、《原位制备铝基非晶纳米晶涂层防腐技术》的主旨报告。


    李应红院士(何卫锋教授代讲)主要针对航空领域的冲蚀腐蚀问题及防护方法进行重点的汇报。


何卫锋教授在作报告(李应红院士报告由何卫锋教授代讲)


    宫声凯院士重点分析了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高温防护涂层的典型应用与挑战。


宫声凯院士在作报告


    刘贵昌教授报告指出石墨烯超凡的不可渗透性能、优异的热学性质及二维结构,使其在海洋材料表面防腐蚀涂层开发中具有得天独厚优势。但石墨烯固有的腐蚀促进效应却极大地限制了其防腐作用的发挥,开发类石墨烯性能的材料具有重大意义。他提出通过三种方法可抑制石墨烯的腐蚀促进效应。


刘贵昌教授在作报告


    徐恭义副总工程师报告介绍了大桥的相关设计技术要点和悬索桥各部位采用的抗腐蚀防护实施方案。


王福会教授给徐恭义副总工程师颁发主旨报告证书


    黄彦良研究员报告指出碳钢在0.5mol/L NaCl溶液中,在强阳极电位下氢渗透电流增大,这与人们的普遍认识相反。由于高强度钢在海水中可能发生氢脆失效,阴极电位下的氢渗透得到广泛研究,但阳极极化下的氢渗透研究是相当罕见的,因为氢析出反应将被抑制。为了证实所观察到的现象,使用供应态和真空退火的薄片样品来进行实验。实验证明,在阳极极化下检测到的氢渗透电流是由于金属溶解导致氢陷阱释放氢引起的。


黄彦良研究员作报告


    胡文彬教授(吴忠教授代讲)报告指出了典型螺旋桨材料镍铝青铜合金的空蚀行为特征,基于脉冲空蚀实验揭示了空蚀间歇合金表面氧化膜的短时愈合现象及其对空蚀行为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热处理调控合金的微观组织,建立了微观组织与腐蚀性能间的关系,寻求最优抗空蚀性能的微观组织。综合考虑合金的腐蚀和机械性能,在保证工件整体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提出采用激光表面淬火和表面扩散合金化的方法制备表面抗空蚀层。


吴忠教授在作报告(胡文彬教授报告由吴忠教授代讲)


    魏英华研究员指出经略南海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步骤,南海岛屿是兼具政治权益、资源经济,国防和生态环境等多位一体功能的重要海上疆土,战略价值十分突出。南海岛屿及周围海域的基础设施设备面临高温、高湿、高盐、高辐射的苛刻海洋腐蚀环境,防腐安全是岛屿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防腐科研人员针对南海新型腐蚀环境,通过探明环境关键腐蚀因素,开发了有效的防护技术。这为维护既有岛屿安全运行以及未来远海岛屿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宫声凯院士给魏英华研究员颁发主旨报告证书


    刘振宇教授报告指出针对热轧钢材高温氧化机理及控制技术进行了基础理论研究,围绕钢材中合金元素的选择性氧化行为、氧化膜厚度和结构演变进程精准控制、提高氧化膜与基体粘附性以及界面平直度控制等核心问题展开了针对性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材热轧氧化行为成套控制技术,解决了高强钢氧化膜结构控制、氧化行为精准预测、界面平直度控制以及高效除鳞等行业共性难题,使热轧板带材表面质量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


刘振宇教授在作报告


    桂泰江总工程师报告分析了海洋涂料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并重点指出了解决海洋腐蚀或生物污损的相关措施。


宫声凯院士给桂泰江总工程师颁发主旨报告证书


    梁秀兵研究员报告指出铝基非晶材料因其具有高强度、强耐蚀等优异性能,是当前国际研究热点之一。但由于其非晶形成能力较弱,难于形成大块体材料,限制了其工业应用。创新性地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制备铝基非晶涂层,具有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特点。


梁秀兵研究员在作报告


    12月8日下午,大会主会场报告环节由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刘静教授和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廖圣智副所长主持。同样在每一个主旨报告之后,均由主持人向主旨报告人颁发大会主旨报告纪念证书。


刘静教授在主持会议


廖圣智副所长在主持会议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北京科技大学李晓刚教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副理事长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韩冰教授级高工、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薛飞研究员级高工、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范益、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梁亮、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邹德辉、中山大学李伟华教授、暨南大学李卫教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立坤研究员、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王胜年总工程师、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郭晓宏教授级高工、华南理工大学李烈军教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王剑秋研究员(张志明研究员代讲)分别作了《高铁设施材料腐蚀主要影响因素及规律》、《海洋环境中钛合金材料服役性能及评价》、《核电装备材料的腐蚀管理》、《热轧钢板表面氧化皮耐蚀性研究》、《涟钢高强耐蚀钢产品的研究》、《宝钢高性能桥梁结构钢研发与应用》、《海工结构钢筋的锈蚀与表面创新防护研究》、《暨南大学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腐蚀相关工作》、《关于船舶阴极保护若干关键问题的探讨》、《深中通道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防腐蚀措施》、《先进轨道交通车辆用耐蚀钢》、《超深海直缝埋孤焊钢管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核电材料表面损伤和腐蚀》的主旨报告。


    李晓刚教授报告重点分析了高铁装备与设施材料腐蚀状况调研情况、高铁材料腐蚀的环境因素影响规律、川藏线的应对对策。


李晓刚教授在作报告


    韩冰教授级高工总结分析了其单位多年积累的钛合金典型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与污损数据,并与铜合金、不锈钢和结构钢等典型金属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与污损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系统介绍了本单位目前开展的钛合金海水管系应用验证考核试验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试验过程中发现的典型腐蚀问题。最后,针对钛合金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以及服役性能的测试评价工作建议。


韩冰教授级高工在作报告


    薛飞研究员级高工报告指出腐蚀是影响核电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做好核电装备材料的腐蚀管理十分重要。中广核集团基于腐蚀风险分级、材料-环境-腐蚀动态数据模型等技术,自主开发了核电站全寿期腐蚀管理与控制平台,提升了对核电站设计、建造、运行各阶段腐蚀管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围绕“数据获取”,采用先进的无线基础设施、数字化仪控技术,开发形成腐蚀环境类别与装备腐蚀类别的腐蚀监、检测技术;围绕“数据评估”,通过试验测试与验证,结合核电装备材料实际服役数据分析,建立了腐蚀评估技术理论模型;围绕“数据应用”,基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实现对腐蚀数据的预测性应用与安全预警应用。


薛飞研究员级高工在作报告


    范益副院长报告指出热轧钢板在储运期间往往发生氧化皮脱落和锈蚀的现象,影响钢板的外观质量和使用性能。针对这一问题,系统分析了钢材自身的成分、微观组织、夹杂物、氯离子、氧化皮质量以及仓储物流环境对钢材耐蚀性的影响,找到影响钢材锈蚀的主要因素是氧化皮质量和环境因素,并重点研究了不同质量的热轧氧化皮在仓储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规律。


范益副院长在作报告


    梁亮研究员报告针对涟钢高强耐蚀产品开发做了相关介绍,具体包括研发背景及用钢需求、涟钢耐蚀钢产品介绍、高强耐候钢的研究三个方面。


梁亮研究员在作报告


    邹德辉研究员报告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桥梁结构钢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我国桥梁结构钢在冶金质量、成分、工艺、性能、应用、标准等方面的发展脉络。结合宝钢桥梁钢制造体系与研发应用实际,介绍了宝钢桥梁钢在高强化、耐候性、抗大线能量焊接、不锈钢复合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邹德辉研究员在作报告


    李伟华教授报告指出发展长效环保表面防护技术至关重要,基于海洋工程中海工结构件防护机理、材料化学、天然能源转化、经济性评估学等学科交叉基础,从表面防护功能材料的分子结构设计、功能调控、功能演化机理等方面深入研究,将传统“被动”防御转化为“主动”适应,开展环境友好型高效钢筋阻锈剂研究,并进行功能集成化探究。针对表面微观损伤进行原位化修复,着重研究自修复涂层材料的设计与可控构建、机敏涂层响应性能调控与强化、以及应用于海工结构物失效修复过程的调控规律,构建水敏、压敏、pH敏、氯离子敏等环境响应型机敏多功能涂层等,为建立自修复防渗性能和自催化缓蚀性能海工钢筋混凝土智能防护理论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李伟华教授在作报告


    李卫教授作了“暨南大学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的院况介绍以及腐蚀相关工作的介绍。


 李卫教授在作报告


    许立坤研究员报告针对海洋船舶阴极保护所存在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重点介绍了低温海水环境和海水间浸环境对阴极保护用金属氧化物辅助阳极和压载舱用牺牲阳极性能的影响,以及高强钢材料的使用给船舶阴极保护带来的新挑战。同时,探讨了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研发新的阴极保护材料和优化阴极保护设计可以满足高技术船舶防腐保护的需要。


许立坤研究员在作报告


    王胜年总工程师报告指出深中通道工程邻近港珠澳大桥虽工程结构形式和所处环境与港珠澳大桥相似,但有其不同特点。在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基础上,针对深中通道设计使用年限和腐蚀环境,结合近期研究成果,对深中通道混凝土结构寿命模型进行优化和耐久性设计,并在近似全寿命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对深中通道混凝土结构实行寿命适配、经济可行防腐蚀措施。


王胜年总工在作报告


    郭晓宏教授级高工报告指出目前轨道车辆向高速、重载、低成本方向的发展,轨道车辆用钢也向高强度、高耐腐蚀性和经济型方向发展。重载轨道车辆结构的轻量化、长寿命化是现代车辆制造技术追求的目标之一,因为轻量化能减少材料消耗和车辆制造成本,长寿命化可减少车辆维护周期和维修成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制造技术也朝着舒适、安全、低自重、低噪声方向快速发展。耐候耐蚀钢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成本低,易于设计、焊接及加工等特点,在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中广泛得到应用,其主要用于制造机车车头、货车车体、客车车厢、动车转向架等重要部件。


郭晓宏教授级高工在作报告


    李烈军教授报告以我国国家重点示范工程“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示范工程”和中东至印度3500米超深海用直缝埋弧焊管材制备关键技术为对象,报告指出了超深海用直缝埋弧焊钢管技术指标和标准制定; 超深海用直缝埋弧焊钢板成套制备技术; 超深海用直缝埋弧焊钢管成型制备成套技术;超深海用直缝埋弧焊钢管焊接成套制备技术;超深海用直缝埋弧焊钢管检测技术。


李烈军教授在作报告


    王剑秋研究员(张志明研究员代讲)报告针对核电材料表面损伤和腐蚀问题做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张志明研究员在作报告(王俭秋研究员报告由张志明研究员代讲)

    

    12月8日下午6点左右,主会场会议完美收官,各院士、专家的发言及报告非常精彩,分别就各科研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享与探讨。


    12月9日,继续召开大会,会议由“腐蚀与防护高峰论坛、海洋钢铁材料、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材料、核电装备材料及防护技术、涂层与表面处理技术、航空航天装备材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材料、跨海大桥用材及防护技术、企业发展交流会”九大议题的六个平行分会场构成。国内腐蚀防护领域及材料领域专家就各分会场议题方面的应用现状、改进措施、技术创新、成果突破、产业发展等等进行全面地报告。本届分会场最大的特点是报告质量很高,新技术、新成果分享众多,互动非常热烈,每一场报告之后,大家都进行了提问、讨论、解答。


其中之一的分会场现场


    在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还充分利用会议的茶歇时间,就专业方向、技术问题等相互交换意见,同时参观了十几家领域内知名企业展出的先进产品、技术和测试仪器等。 


展会现场


    本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无论是主会场还是分会场,报告质量都很高,干货较多。众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科技工作者等与会者对会议的研讨主题、会议规模、报告质量、技术前沿分享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与好评。他们均表示了对2020第七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的期待!


    历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的顺利召开都离不开背后那些默默支持的力量!在此诚挚感谢所有的支持单位!感谢全体参会人员!



RECOMMEND推荐阅读
●2019第六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第三轮通知
●重磅!两院院士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整个领域没了!学术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丑闻
●航空发动机叶片断裂,疲劳、蠕变、磨损、腐蚀谁是罪魁祸首?
●重磅:科技部批准建设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是国家级的腐蚀与防护专业网站,由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主办,向用户提供公益性的专业数据,定制化的技术服务,知识化的科普资源,以及全方位的行业资讯。


ID:ecorr-ecorr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北京丰盈环蚀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丰盈环蚀技术有限公司拥有丰富的腐蚀与防护技术经验,融入当今先进的科技知识,致力于推进中国腐蚀与防护事业的发展。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宣扬防腐理念、开发材料腐蚀数据、举办学术交流会议、研发先进设备、为提供企业技术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广告服务等。中国腐蚀与防护网在线商务合作请联系:王女士  010-62313558-806或13693251529(微信同号)齐女士  010-62316606-811/814或18513110761(微信同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