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直线零下,不如看看这些带着人文温度的冷知识吧!
今天早上
人文楼前聚集了一批批学子
即使裹着棉袍冷得跺脚
也要坚持早起学习
突如其来的降温让人措手不及
只想找个地方缩起来
摊开的书似乎都冒着冷气
在复习期末考试之余
可以看点什么放松自己呢
我们身边常见的那些事物
往往蕴含着罕为人知的有趣知识
它们看似稀奇古怪
让人“防不胜防”
却能在让我们会心一笑的同时
悄悄开拓我们的眼界
来,跟窗窗一起
看点“冷知识”减减压吧
事物篇
壹
三不猴
这三只小猴子是不是总会出现在你的朋友圈里?
在人文学子的微信朋友圈里
“三不猴”的emoji风靡已久
这三只小猴子分别捂着眼睛、嘴巴和耳朵
可谓是憨态可掬,妙趣横生
然而——
它们看似简单的“不看,不说,不听”的动作源自于《论语》“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表现了君子们谨慎循礼、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作为素质优良的人文人,我们也要像这三只小猴子一样,秉持“君子风度”。
书香
其实“书香”是个古今异义词哦
说起书香
人文学子第一时间想起的
大概就是图文阅览室中弥散的
淡淡油墨味儿吧
在古代,“书香”一词
却是指代夹在书卷中以防止蠹虫啃咬的
芸香草的香味
金华的气候
很适合这种别名为“七里香”的小草生长
或许某一天
你会与它在校园里不期而遇
乌冬面
“乌冬”=“馄饨”?
同“歇斯底里”和“罗曼蒂克”一样
“乌冬面”亦是一个音译词
但是日文中的“乌冬”
是由中文“馄饨”音译得来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
“乌冬面”也可以说成是“馄饨面”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
两者之间差异已经很明显了
现在的“馄饨面”
顺带一提
桂一食堂的牛杂乌冬面值得一尝
能在早晨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面条
大概就是冬日里的小确幸吧
人物篇
壹
设计师鲁迅
大名鼎鼎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居然还会搞设计?
常有人这样调侃鲁迅先生:
不想弃医的设计师不是一个好文学家
除了众所周知的北大校徽外
他还设计了许多图案和封面
图案非常精巧别致
在没有电子科技和Photoshop的民国时期
鲁迅先生可谓是设计师中的翘楚了
李叔同
以为李叔同先生只会音乐?不,这位是全才!
副业为“设计师”的除了鲁迅先生
还有知名音乐家李叔同先生
先生的《送别·长亭外》传唱大江南北
但鲜为人知的是
他还是《太平洋报》的美术编辑
是第一位编著《西方美术史》教材的
艺术家
在书法方面也慧眼独具
同鲁迅先生一样
这位大艺术家也是位“全才”
“作曲家”赵元任
一位会33门语言的作曲家
提起赵元任先生
人文人一定都不陌生吧
这位可是“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
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先驱人物
此外
先生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国的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
正是由他创作
杜甫
蒋兆和先生的“自画像”
人教版教科书中形神具备的“杜甫像”
作者是知名现代画家蒋兆和先生
先生受邀请画一副杜甫的画像
翻遍古书却都找不到形容相貌的凭据
于是就参照了自己的长相
所以这张名闻天下的“杜甫画像”
其实是蒋兆和先生的自画像哦
蒋兆和先生的代表作是《流民图》
可见先生与杜甫相类
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艺术家呢
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也正是我们人文人应该做的
通篇的“冷知识”
字里行间却透漏着人文温度
与其忙碌地穿梭于校园之中
全然忽视生活中的小事
不如带上你的一双慧眼
多多留意周边的事物吧
或许你就能get到其中
带着温度的小趣味和小感悟
-新媒体中心 出品-
-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
往期热文↘
文字 | 潘誉
编辑 | 戴菲儿
责任编辑 | 林逸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