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越百年的对话 | 青春为名,赓续薪火,人文人这样回答五四精神

点此开启




1919年5月4日,北平

那是一个无风的晴天,午后稍显闷热

此刻的东郊民巷人声鼎沸

四方汇聚的青年正簇拥着出征

他们用嘶哑的喉咙呐喊着救国的誓词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1926年3月18日,北平
患着感冒的刘和珍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正当她毅然决定带病同恶势力斗争时
一颗子弹从她背部射入,斜穿心肺
在愤怒的刀棒与和呼啸的枪声中
同行的学生们仍无畏地大步向前



时光流转,历史将永远铭记你们这一群

“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你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崇高气概

增强了中国人民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信心和勇气

正如鲁迅先生愤然写下的那样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





102年前,有一批青年

不畏艰险,众志成城

为捍卫国家主权不懈斗争

102年后,我们承续五四精神
挑责任和担当,发青年时代之声
凭勇敢锐气直面新变革
将先辈责任与理想的火把,代代相传


青春有梦,我们将语言化为力量

在那个万马齐喑的旧中国

新青年在人群中进行的一次次演讲

敲响了国民心中的警钟,也打开了新思想的大门

而新一代我们力求讲好中国故事

“将小我融入大我,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眼中有光,我们将知识化为动力

手握一份《新青年》

你们如高尔基所说般

“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不断汲取着崭新的思想

穿梭于一排排书架间

我们用手指抚摸过每一本书的书皮

一个广阔的知识海洋等待我们去遨游



心中有爱,我们把奉献化为担当

百年前的课堂上
老师振臂、疾书,传递进步的火种
在平仄文章中写满责任和担当

而从前每日陪伴我们早晚读的老师

如今鬓角已偷偷长出白发

我们进入人文,就决定好接过他们手中的火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胸中有志,我们将初心化为信仰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我们以时代楷模、烈士英雄为榜样

学习他们勇于创新、矢志奋斗的精神

手握党徽,面向党旗,我们的心中

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志向





习总书记寄语青年:“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留下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救国信仰

2021年,我辈青年举先贤星灯

用凝聚的心火托举中华百年长歌


愿我们都能拥有追逐梦想的勇气

脚踏实地,自强不息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我们俯身倾听内心的声音

我们纵身横渡这激昂的青春岁月

义无反顾地披坚执锐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裹足不前者,往往失落机遇

矢志远行者才能突破生命的藩篱



愿我们永远与时代同行

薪火相传,接续奋斗

我们是“科教兴国”长路上的基石

我们肩负新时代教师的责任当担

心怀“国之大者”,打响中国复兴的新炮声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我们升起旗帆,奏响热烈的诗篇

我们融入建设国家的洪流

以青春之我,永葆党的朝气

以砺行之我,接续崭新的中国



青春岁月,激情燃烧

我们穿梭光阴的峰头,走过历史的云烟

我们上下求索,开拓进取

在汤汤史河中用青春树起旗帜,写满担当

使个人幸福与时代主题同向而行

令个人奋斗与民族使命并驾齐驱



我们就是青年,青年含括了我们

五四火种在心,先辈夙愿在肩,国家兴复在前

为文修身,立德树人,我们铭记使命

旧邦新命,弦歌不辍,笃行不怠

铿锵的步伐蕴蓄着人文青年的声音

我辈当自强



-融媒体中心 出品-

-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


往期热文↘


文字 | 骆铭丹 林盈盈图片 | 王潇宇 金志琳 余希
编辑 | 张学敏责任编辑 | 沈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