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启迪一生 | 我院开展读经典系列活动
为锻炼学生的原典鉴赏能力,夯实专业基础,在本学期第一周短学期实践活动里,我院在2020级学生中开展读经典系列活动,让学生在经典名著中感受文史魅力,领悟文化精髓。
9月9日上午,我院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陈兰村重返文学课堂,于人文报告厅为学生带来“《史记》:大学生可受益一辈子的名著”一课。本场讲座由教务办老师蒋晓玲主持,2020级本科生到场聆听。
年逾耄耋的陈兰村先生品读《史记》六十余载,笑称自己“与司马迁为相伴一生的朋友”。就“《史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大学生读《史记》可以受益一辈子”“我们如何读《史记》”三个问题,他向学生分享个人的心路历程,引导学子在“观”中“思”,希望他们以《史记》为镜,做一辈子的学“史”人。
“《史记》是一部史学兼文学的经典名著。”在史学贡献方面,陈兰村指出,《史记》创立纪传体,将先秦至西汉前期的历史系统地保留下来。作为史书典范,《史记》启示世人保存古国文明,影响后人对正史的书写,并于构建中华民族精神上作出重要贡献。由于受传记文学研究的影响,陈兰村相较于历史角度而更侧重在文学视角上解读著作价值。《史记》塑造了一百多个人物形象,极具文学感染力,让传记文学正式登上中国古代文学的舞台。陈兰村感叹司马迁诗人般的气质,肯定其文章字里行间所传递的情感力量,评价《史记》展现了超越时代的写作创举。来自多个维度的解析,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思考。
针对“为什么大学生读《史记》可以受益一辈子”的问题,陈兰村提出三点理由,为学生提供新的思索方向。“第一,《史记》具有审美、欣赏、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的大用。”《史记》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是专业书籍,更是一个人的精神读物。人受限于时空,而读书可以突破客观的局限,体验别人的经历。第二方面,《史记》兼具治国与做人的功用,教予人们处世之道。人物传记宣示司马迁的人格理想,每个主人公的言行举止都具备广泛的借鉴意义。此外,文章中的写人艺术值得大学生受益终生。经过作者选择,书中的人物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常以对话独白的形式流露心性。陈兰村尤其强调:“《史记》借助大事与小事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性格。”大事即人物生平关键性事件和经历,小事指向细节轶事,二者互为补充。他从传记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以韩信为例,通过分析关键性事件和细节片段,揭示韩信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在阅读方法上,陈兰村认为三步策略值得一试:先读《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知其人而近其心;泛读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了解与选择重要释本。陈兰村在《武帝本纪赞》中提炼出八字——“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启示学子体会句子背后的深厚内涵,将《史记》中的哲思精髓内化于心。
陈兰村引用旁人观点,表达对《史记》阅读的见解:“文与史之有益于世,不外一为可观,二则可思。《史记》即是如此巨著。”无论谈及哪个问题,陈兰村将“思”的品质贯穿其中,鼓励学生在思考中受益、成长,让《史记》中的哲理精髓启迪一生。
为更好地督促学生品读经典,在短学期实践活动中,我院采取讲座与阅读打卡并行的模式,除了举办讲座,要求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分别研读《红楼梦》《史记》,并每日上传读书心得至微信打卡平台。
历史学202班的学生沈岚感叹道:“读书打卡活动培养了我坚持阅读、深入思考的习惯。静读《史记》,让我以谦逊的姿态触摸厚重的历史,认清世间人性的冷暖。” 受益一生的经典,值得用一生去读。原典研读的脚步,人文学子从未停下。
-融媒体中心 出品-
-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