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文旅工作后,代表这样说……

大河网 2022-05-07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我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报告对文化和旅游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会文艺界代表感受颇深。
文体惠民、帮扶支持、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报告部署文旅工作重点
报告指出,要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报告中说,要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清理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支持地方对特殊困难行业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引导大型平台企业降低收费,减轻中小商户负担。
要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建立系统治理和联合惩戒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在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中明确提到,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
报告指出,2022年要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在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中指出: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
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化网络生态治理。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报告振奋人心 代表廖华歌建议多效并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听了报告之后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报告为我们文艺工作者今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廖华歌对报告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特别关注。
近年来,昆曲、中国书法、中国篆刻、端午节、京剧、中国针灸、呼麦、珠算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起到了显著效果。
为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面临着一些问题,个别项目传承人年岁偏大,年轻人因收入偏低、掌握技艺时间长等原因热情不高。此外,有关部门重申报轻保护,重开发轻传承,一些民间技艺和传统工艺沦为街头表演项目和旅游景点的复制品,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底蕴。”廖华歌认为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保护传承的方式方法,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传承活动和人才培养的经费、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应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展示中心、民俗文化馆等,让有条件的中小学将部分传统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等。


报告以人民为中心 代表金不换关注戏曲助力乡村振兴、占领精神高地
我认为《报告》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份高质量、高水平、高业绩的报告,凝聚合力,振奋人心,切实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关切的内容,特别是在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国人大代表、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金不换在接受采访时说。
对于他的老本行来说,他认为戏曲要占领文化高地,创作出更多内容丰富、素材广泛的文艺作品,给老百姓多打气、多鼓劲,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盛的精神食粮。
作为一名戏曲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金不换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受人民的考验,起到“领头雁”的作用,要领着团队走进生活,走进基层,走进田间地头,把艺术奉献给基层群众,创作更多歌颂基层人物、体现人民群众奋斗精神的正能量作品,激发广大群众的斗志和干劲,为时代服务,不能说空话,要办实事,做人民群众喜欢的事,做党放心的事。
金不换表示,回去以后,要第一时间传递两会精神,讲好河南故事,为家乡出彩增砖添瓦。

来源:大河网 记者: 莫韶华


责编:孙振恒 审核:王世洋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