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主播聊报告③丨解锁“潮流密码” 厚重河南变出彩河南

大河网 2023-03-12

【编者按】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个个普通人的美好梦想,构成了雄浑壮阔的中国梦。在全国两会期间,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科技创新、青年人才、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内容,大河网推出“AI主播河宝聊报告”策划,邀请基层工作者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如何乘着发展“春”风,锚定目标,全力拼搏,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展开时空对话。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是文物大省、考古大省。3月8日,河南博物院文创工作者徐蕾就文物活化利用和甲骨文研究等问题,通过AI主播河宝,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站副站长何毓灵展开了一场时空对话。

如何让文创产品成“网红爆款”?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如今的河南,古老与现代相映,历史与未来交融,老家河南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与远方。“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文物展示在文创产品当中?”和徐蕾一样,许多文创工作者也面临着一个问题:未来文创工作如何创新,让更多的游客爱上文物、喜欢文创产品呢?

对此,何毓灵认为,活化利用非常关键。“河南最大的优势是文化大省、文物大省,也是全国很多省份文化文物工作的标杆。我认为文创工作首先要立足于文物自身根本,避免同质化,精准发力,工作人员要深入博物馆和发掘现场一线,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后进行创作;文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人,要抓住他们有好奇心、爱动手、互动能力强的特点,在这方面下功夫,激发大家的兴趣。此外,文创产品的形式要丰富多样,贴近消费群体的需求。”何毓灵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站副站长 何毓灵

政府工作报告为文物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一部殷墟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作为一名新代表,何毓灵表示,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文物的相关内容后,十分激动和振奋,他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政府工作报告为文物工作者指明了努力方向。”

“在殷墟博物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看得十分仔细,提的问题非常专业,对殷墟文物相当了解。”何毓灵说起陪同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殷墟时的情景,难掩心中激动。“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更是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工作。”

“过去5年中,文博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家到河南省都非常重视文博事业。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我在殷墟从事考古发掘工作已经20多年了,殷墟120多年前因为甲骨文的发现而广为人知,考古工作接近百年。殷墟是晚商都城,甲骨文的故乡,汉字的发源地,殷墟考古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发掘面积仅有2%,我们所知的远远小于未知的。”据何毓灵介绍,殷墟总面积在36平方公里左右,随着辛店、陶家营等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殷墟遗址的范围又进一步扩展,这些都需要长期的调查、勘探、发掘与研究。

何毓灵在和河宝连线时说,近年来,殷墟保护工作非常出色,坚决制止了遗址盗掘、文物破坏的情况。让文物活起来,不能让文物“躺”在博物馆里,近年来,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包括宫殿区、王陵区的展厅提升,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如火如荼的建设,都是弘扬传统文化、宣传殷墟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

技术赋能 做好甲骨文保护研究与活化利用

随后,徐蕾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如何活化利用甲骨文,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让甲骨文活起来?”

如何深入研究和活化利用甲骨文,是何毓灵长期思考的问题。他主要从事夏商周时期考古发掘与研究,长年坚守在殷墟考古发掘一线,对殷墟和甲骨文很熟悉,也很有感情。

“120多年来,已经发现将近16万片甲骨,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宝藏,是进行大数据应用技术处理的基础。”何毓灵说,但是这些数量巨大的甲骨文分别收藏于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科研机构、高校等至少174家机构,无法从“物理形式”中把甲骨重新集中起来进行研究。

“我们现在写的字也是甲骨文,只不过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化。总体来说,它的造字方法、形式状态是不变的。”何毓灵注意到,每每中小学生前往殷墟博物馆的甲骨长廊进行参观时都能认出很多字,为此而欢呼雀跃。游客看到百家姓里自己的姓氏甲骨文的样子时,都非常高兴。其实,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生生不息,就是中华文明不间断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

对此,何毓灵建议尽快启动甲骨文数字化工程, 在甲骨文出土地安阳殷墟建设甲骨文数字化平台。最大程度地保存甲骨及其承载文字的原始面貌,是甲骨文数字化工程实现永续保存与传承的目标。以三维建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甲骨文数字化工程,将为甲骨缀合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可以有效提高缀合的效率和成功率。何毓灵举例说,对于1片碎成20块或30块的甲骨,如果我们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甲骨重新拼合完整,那么随着拼合后句子的出现,就更容易识读甲骨文了,对于中国文字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将起到重要作用。

甲骨文数字化工程如何建设?

何毓灵建议,将在安阳殷墟建设甲骨文国家数字平台列入“数字中国”整体布局规划,并组织启动甲骨文数字化工程。协调国内各甲骨收藏单位,尽快立项甲骨文数字化采集、建模技术规范,公布相关国家标准或推荐标准。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得到境外甲骨收藏机构的支持,完成其收藏的甲骨三维数据信息采集。在立项、资金等方面,国家给予大力支持。

甲骨文数字化工程建设,也离不开科研单位的钻研和投入。何毓灵表示,安阳师范学院拥有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他们现在也朝着甲骨数字化技术方向努力。此外,积极支持大型科技公司的参与也是拓展甲骨文数字化工程研发与建设的重要方面。

“我个人会持续关注这方面研究,通过数字化工程建设让甲骨文‘活’起来,讲好中国文字故事。”何毓灵说。

河南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依托丰厚历史资源和自然风光优势,坚持让文物活起来,用好文物资源,让古老文化破圈而出,站上时代潮头。2023年,让我们期待河南文化绽放新魅力,期待厚重河南变为出彩河南。

统筹:许会增 银新玉 范昭 石金红

文字:莫韶华

摄影:河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亮

拍摄:李彤 杨鑫阳 牧堃 李思豫 王紫仪

剪辑:马绍坤

主持:李连凡

设计:胡瀚泽

来源:大河网 


责编:韩淼宇 审核:郭同欢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