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后的居住模式升级:环武汉居住区价值解读
研究数据显示,城市规模在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向上会经历一个调整周期,包括产业升级换代调整、城市发展模式升级等。回顾武汉十三五的发展,自2015年经济步入万亿,人口进入千万后,整体发展已遭遇瓶颈,按照原有目标,到2019年末,GDP达1.9万亿,人口1200万,而实际数据与此存在2800万元、60万人口的差距。未来五年要突破这些瓶颈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而偶降的疫情将延缓发展的节奏。
向一线看齐,循着先进的发展足迹,武汉向上、向前方向不变。2018年后,武汉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引领区域发展的使命为其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从同类的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来看,核心城市在经济上发展上的驱动力强劲,核心城市经济规模在整体城市群中占比均在40%以上。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广州、香港、深圳三核心城市占区域经济60%以上比例,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占区域经济比例达56%,长三角三省一市由于整体城市发展程度均较高且较均衡,这一比例相对较低,为40%,发展较弱的成都、重庆在成渝经济群中占比也达62%。相较而言,武汉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对经济的驱动力不到20%,明显不足,即使加上长沙、南昌也不到40%。未来武汉城市发展升级需要新的动力。
从1+8到146 武汉大都市区格局形成
在此背景下,大武汉也在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当前新的经济和城市发展模式正在形成,我们称之为146大都市区。即1个核心城市——武汉,四条发展廊道——汉孝、武仙、武咸、武鄂,连接六个城市——孝感、仙桃、咸宁、鄂州、黄冈、黄石,共同形成大都市区。相较于此前的1+8城市圈,这或许是新时代下经济、城市发展落地性更强、前行动力更足的发展模型。从当前发展来看,6+1城市群发展规模可观,达2.6万亿,总人口近三千万,城市经济规模占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28%,如此的经济体作为核心都市区驱动力是足够的。
环都市区居住模式丰富并在不断发展中,从已形成的环大都市区居住模式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5+2度假居住——形成于鄂州红莲湖、孝感天屿湖周边的度假居住模式;②产城融合居住——由四大产业链延伸覆盖形成,包括新洲、黄冈团风、孝感航空产业区等产城融合居住模式;③文化旅游居住——以童世界、嘉年华、冰雪世界等为主题在武汉周边形成的文旅居住模式;④健康养生——主要分布于咸宁、黄陂等区域,以温泉、湖居为主的康养居住模式;⑤双城枢纽——适居于往返于大都市区之间的工作人员,围绕咸宁、孝感等城际铁路站点形成的居住模式,也包括城市轨交延伸而形成的居住区,如鄂州,未来的孝感等。
从养生到康养,新时代价值升级
配套先行是恒大项目一直以来的亮点,目前,项目32个单体配套中,养心堂、红酒屋、瑜伽馆、禅思堂、国学馆、曲苑社、岁月剧场、宠物俱乐部、膳食坊9大配套已正式对外开放,从武汉驱车一小时左右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