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俞可平:民粹为何是当下社会主要威胁?

2017-01-24 俞可平 大案


民粹主义的政治努力,使得政治领袖们在短期内获得了广泛的群众支持,从而为政治稳定和经济起飞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这些努力的政治恶果,或者说其经济发展的政治代价,则是长时期的军人政权和个人独裁,具有超凡魅力的政治领袖牢牢控制平民大众,拥有绝对的权力。现代的民主政治通常难以在民粹主义流行的国家确立,代之而起的则是权威主义政治的确立。它的危害在于:1、导致权威主义和政治专权;2、危害经济发展;3、撕裂社会,危害团结;4、助长极端民族主义。

 

本文是凤凰网大学问频道(dxw.ifeng.com)根据俞可平教授的讲座内容整理编辑。责编:王德民 微信:okdemin

俞可平:现任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兼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哲学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代表作:《民主是个好东西》《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和政治改革》《中国未来30年》《全球化论丛》等。

民粹主义的三次浪潮

民粹主义最初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几乎在北美和东欧同时兴起。19世纪末,美国西南部农民试图控制当地政府的激进主义行为,俄国知识分子和东欧农民对平均地权的强烈要求被认为是第一代民粹主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民粹主义的旋风差不多刮遍了世界五大洲,它成了一个游荡世界的幽灵,从西欧到南美,从西亚到北非。而拉丁美洲庇隆和阿连德等人领导的民族复兴运动和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则被视为第二代民粹主义复兴的象征。

上个世纪末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后,民粹主义再度在东西两半球,尤其是拉丁美洲、东欧和北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从而形成民粹主义的第三次高潮。委内瑞拉的查韦斯热,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茶党兴起及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被认为是全球化时代民粹主义泛滥的典型。

什么是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具有内容丰富多样和概念的模糊性。它既是一种政治思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还是一种政治策略。这种复杂性,当人们从不同视角看待它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之前里根和克林顿曾被认为是民粹主义者,现在特朗普又被认为是民粹主义者。

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它的极端平民化倾向,即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它反对精英主义,忽视或者极端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民粹主义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从而根本上否定政治精英在社会政治变迁中的重要作用。平民化便成为民粹主义政治运动的本质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群众性的社会政治运动都带有民粹主义的性质。有人把它定义为“唯一地诉诸和求助于人民群众的所有运动和学说”。

民粹主义也是一种政治统治的策略,它指的是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这种政治政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而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民粹主义的复杂多面性

民粹主义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作用在于,它强调平民大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它把平民群众的愿望、需要、情绪等当作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肯定平民大众的首创精神。因此,从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方面来看,它具有积极意义。

它的消极作用在于,抹杀精英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应有作用。它强调对大众情绪和意愿的绝对顺从,哪怕这种情绪和意愿从长远看明显不利于社会进步时,也坚持这种极端平民化的主张,它常常通过大众的普遍动员而对全部群众实施高度集中的操纵和控制。因而,从社会发展和平民大众的长远利益看,它又有消极的意义。

民粹主义和民主政治

民粹主义基本的意义就是极端的平民化,强调“全体人民”、“全体群众”是所有民粹主义的共同出发点。在政治上,这种民粹主义表现为倡导直接民主,普遍的群众参政,广泛的政治动员;反对专家治国,反对阶级政治和精英政治;反对政府权力的扩张,认为国家权力永远是腐败的。

由此可见,民粹主义与民主主义在“主权在民”和人民统治这一基本点上共通的,所以它们之间有着一种难分难解的联系。若仅仅就这一基本点而言,人们极难将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明确区分开来,把民粹主义说成是民主主义并不过分,反之亦然。

但是,民粹主义与民主主义从差不多同一的前提出发,却最终走向了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目的地。它们在以下这些关键点上开始分道扬镳。民主主义认为,现代国家,人民主权的现实机制是代议政治,即通过普选制选出民意代表,由民意代表组成主权机关,代替普通群众行使对国家的政治统治。真正的人民统治只有通过间接的民主制度才能实现。

与民主主义者相反,民粹主义把主权在民的理想唯一地、直接地诉诸全体人民。它反对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执政者和非执政者两大阶层,反对把普遍群众排除在政治决策过程之外。因此,民粹主义反对建立在间接民主基础上的代议民主,认为代议民主排斥直接民主,从而使自己堕落为“自由民主”,而“自由民主”是虚假的民主。对于民粹主义政治家来说,必须超越代议民主机构以便重新确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联系。所以有人把民粹主义的这种民主逻辑称之为“民主的极端主义”或“超民主主义”。

民粹主义把民主的理想绝对化,把民主主义推向极端,最终的结果不但可能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初衷,而且可能走到民主主义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反民主主义,而与权威主义的独裁政治相联系。

民粹主义产生的原因

民粹主义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种种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包括国内的阶级矛盾、地区间的矛盾、贫富两极的分化、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剧烈冲突,以及平民与政府的尖锐对立等等。

民粹主义兴起的基本政治原因,是现存民主体制的缺陷与失败。它将广大普通民众排除在重要政治过程之外,使普通民众不能以通过体制性的正常渠道实现自己的利益表达。

产生民粹主义的直接原因通常是社会的不公正,国家治理的失效,政治的腐败,政府的无能,特别是公民对政府的失望。

民粹主义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产物,它内在地具有深刻的反市场倾向、反现代化倾向和反全球化倾向。当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出现某个薄弱环节时,如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发生认同危机、合法性危机、经济危机、就业危机、生态危机时,它就会应运而起。

民粹主义的兴起还与它可能带来的短期政治和经济利益紧密相关。从政治上说,民粹主义的口号在国家面临政治危机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政治家的民粹主义主张通常能在短期内迅速而有效地动员广大的群众,把他们纳入政治过程,从而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对加强政治领袖个人的政治权力,维护短期的社会政治稳定,刺激经济的短期性增长,以便推行其政治主张,具有直接的作用。

民粹主义的产生还与其他的一些因素有关,如由外族入侵或者外部压力导致的民族危机感或认同危机感;由经济萧条或暂时的经济不景气引起的群众的普遍失望或失落;某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蛊惑人心的宣传鼓动等等。

网络时代的新媒体助长了民粹主义的泛滥。网络时代的新媒体具有民间性、私人性、网络化、极端化、低成本、极速化等特点,所有这些特点几乎都有助于民粹主义的兴起和扩散。可以断言,网络时代将是民粹主义的黄金时代。

民粹主义的危害

民粹主义诉诸直接民主,强调全体群众的普遍参与,把“全体人民”当作所有行为的唯一合法性源泉,这就要求在全社会实行一种广泛的政治动员,最广泛地把全体平民纳入统一的政治过程之中。这是推行民粹主义政治实践的一个前提条件,但正是这一前提条件的实现过程却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过程,稍有不慎,民粹主义就会流变为权威主义。

1、 导致权威主义和政治专权

长时间的全民总动员在正常制度框架内往往很难做到,而必须借助于某些非常的手段,如蛊惑人心的宣传鼓动,强制性的舆论一律等,这些非常手段极可能是非民主甚至反民主的。

普通大众在特定的情况下,通常会形成某种非理性的、情绪化的共识,盲目顺从这种非理性的大众意识,不仅可能有损其长远利益,而且可能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利用,使大众被这些政客所操纵,成为其专制独裁的手段。

在许多情况下,大众的共同意愿和一致意见是很难达成的,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持不同意见,若强制舆论一律、意志统一,对这些不同政见者就不会有宽容,而对少数人的宽容和维护恰恰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民粹主义的政治努力,使得政治领袖们在短期内获得了广泛的群众支持,从而为政治稳定和经济起飞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这些努力的政治恶果,或者说其经济发展的政治代价,则是长时期的军人政权和个人独裁,具有超凡魅力的政治领袖牢牢控制平民大众,拥有绝对的权力。现代的民主政治通常难以在民粹主义流行的国家确立,代之而起的则是权威主义政治的确立。

2、 危害经济发展

民粹主义者通过政治集权和政治动员,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调动社会经济资源,从而使经济得到明显的增长。但从长期看,民粹主义政权最终都毫无例外地严重损害国民经济的发展。

仇视和限制社会精英的政策,严重伤害社会精英阶层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迫使大量精英外流,使社会缺乏经济活力;

为了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增长的效果,不得不采取过多的短期经济行为,如增发货币、滥用资源等,从而损害国家的长期经济利益;

狭隘的对外政策,通常会导致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恶化,从而损害国内经济的发展,在全球化时代尤其如此。

3、 撕裂社会,危害团结

民粹主义情绪通常导致民众普遍的仇富和仇官心态,造成普通平民与社会精英的对立。民粹主义之所以兴起,原因之一是社会的不平等。但由于民粹主义政策出于对精英阶层的限制,最终反而产生新的不平等,使社会精英享受不到社会的公平待遇,产生新的社会阶层分化和不平等。在民粹主义政治下,精英阶层与平民阶层之间几乎在所有重大问题上都产生极端的分歧,难有社会共识,从根本上撕裂社会。

4、 助长极端民族主义

民粹主义着眼于人民的统一,强调群众的整体性,这种基本价值在遭到外敌威胁或以为遭到外敌威胁时,极容易转变成民族主义,即强调民族统一和民族认同,抵制和排斥外国力量的进入。由于民粹主义内在地潜藏着这样一种民族关怀,所以它又被称为“民粹民族主义”或“民族民粹主义”。

一旦如此,其大众认同便转为民族认同,“人民的——反人民的”的思维逻辑转变为“国内的——国外的”逻辑;其批判的重点也随之从国内的政治精英转变为外部敌人,从上层阶级转变为“吃里扒外”的内奸。

如何避免陷入民粹主义困境

民粹主义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它有左的一面,也有右的一面;有进步的一面,更有反动的一面。它有民主的内涵,但最终极可能走向专制独裁;它有爱国的情调,但常常导致极端的民族主义;它反对精英政治,但结果往往是个人集权;它貌似激进,但实质上经常代表保守落后的势力。因此,民粹主义对于现代化和社会进步来说,或许是福音,但很可能是祸害。那么,如何避免陷入民粹主义困境呢?

1、完善民主制度,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维持动态的平衡,避免政府失效、市场失灵和社会失败。

2、维护基本的公平正义,特别是使社会财富的分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避免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避免社会出现特权阶层。

3、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的渠道,使公共政策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

4、从制度上保持社会各阶层之间,特别是底层和高层之间的适当流动,防止社会阶层的固化,使底层民众保护对社会和人生的希望和愿景。

5、发展协商民主,加强社会沟通对话。在对话协商中,消除群体之间和个体之间的误解和分歧,在相互交往沟通中,增强社会政治认同。

6、坚守法治底线,保持权力的制衡。既限制民众的权力,避免“群众专政”;也限制领袖的权力,限制个人专权。

7、努力寻求社会最大公约数,包容各种观点和意见,营造社会共识。

8、改善网络治理,努力做到堵与疏的有机结合,以疏为主。


(凤凰网大学问频道稿件,未允许勿转载。)


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大学问公众号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进入凤凰网大学问频道手机版阅读更多内容。

人类最稀缺的就是学术辩论的精神。欢迎投稿2680854545@qq.com。

责编:王德民 微信号:okdemi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