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像的力量“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开幕论坛

▲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开幕论坛

精彩片段


2019年8月18日,“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主题论坛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顺利举办。由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董冰峰主持,今日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高鹏博士,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艺术管理学系教授胡斌先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蓝江先生,著名评论家、策展人、电影学博士王小鲁先生作为论坛嘉宾,一同就艺术家徐冰影像作品——《蜻蜓之眼》的价值建设和艺术语言进行了探究。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展览聚焦探讨艺术家徐冰艺术影像作品《蜻蜓之眼》的创作主题,深入挖掘《蜻蜓之眼》的幕后创作和叙事及影像风格的同时,也将艺术家过往四十余年代表性的艺术概念及部分作品进行内部关联性的探究。



▲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展览现场


▲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论坛嘉宾合影

从左至右: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董冰峰,著名评论家、策展人、电影学博士王小鲁,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艺术管理学系教授胡斌,艺术家徐冰,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蓝江,今日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高鹏



嘉宾发言


▲ 论坛嘉宾胡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艺术管理学系教授。


徐老师的作品本身是非连续性的,这些所有的片段都是支离破碎的,没有按照某种因果关系联系在一起,反而是要从碎片当中构建起一个连续的叙事。比如《蜻蜓之眼》里“蜻蜓”与“柯凡”的故事是被重新建构起来的,本身就是支离破碎的画面。我们在楼上展厅可以看到,尤其讲到这个故事情节剪辑的时候,这个创作者和团队花了很多功夫把本不存在的叙事构建起来。这个逻辑正好跟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相反。


《蜻蜓之眼》作品中用到公共摄像头里的碎片片段来源于真实的现实世界,而要通过这些支离破碎的东西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叙事是需要花很多功夫的。整部影片的构建跟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语境下遇到的一些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作品可以映射出作者对于这个世界,或者说我们这个时代对于这个世界的一些看法。


▲ 论坛嘉宾蓝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徐冰老师这部片子确实对我来说是非常非常震撼的一部片子。在我看来这里重要的不是故事情节,对于研究哲学的学者来说,更重要的东西是名称或者说在这个公共摄像头背后给我们体现出来的思考。在徐冰老师影像作品当中也强调了,蜻蜓眼睛是由28000单眼组成的副眼,这跟我们人类感受世界的方式完全不一样。这个主题非常适合徐冰老师的本次展览。因为蜻蜓看到的世界本身就是用一个一个的碎片拼起来的世界,而且如果有一个眼点发生故障,神经上就会形成盲点,蜻蜓感受世界就是这样一种方式。


徐冰老师的作品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完全可以通过图像、数字的方式塑造一个完全异样的存在。


我们今天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不要以为我们就可以用肉身方式简单说我们存在,我们也不像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因为我们的社会被高度数字化、图像化,最后我们只能以一种被数字化的方式连接到一个无形的大网当中,这是我们今天的存在方式。


▲ 论坛嘉宾王小鲁,评论家、策展人、电影学博士,任职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我发现徐冰先生非常关注语言。这个作品的确可以作为他艺术生涯里面,就是其母题里的一个部分。母题就是影像语言,力图用公共摄像头图像来表意,他想成为一个影像作品的冲动是蛮明显的。


因为我是研究影像作品的,我有我的评价体系,或者说评价的成见。我们没有想到徐冰先生作为一个影像作品行业之外的人,对影像作品的语言做了一个开拓。因为影像作品语言发展一百多年以来,其实再做新拓展是非常困难的。恰好一个其他艺术领域的人没有这么多成见,按照自己最初的激情把它设计出来,反而给影像作品的语言带来了非常不一样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创造力的典范,是徐冰先生这样的身份来到影像作品领域,做了这样的一个创造。


我们知道原叙事,最早叫原型叙事,往往是最简单的。而这样一个预演的、感觉非常俗套的故事其实恰恰是装的东西最多,可以让很多人在里面共情的作品。所以我觉得这是在非常无意的过程中开拓了影像作品语法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是可以放在影像作品史里被观看的作品。




圆桌对谈


▲ 对谈现场

左一:论坛主持董冰峰,“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联合策展人,现为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客座研究员。

右一:论坛嘉宾高鹏,今日美术馆馆长,“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联合策展人。


董冰峰:《蜻蜓之眼》既是一个故事影片和一种艺术作品的创作,又是非常有实验性的影像艺术计划,在这次展览中我们又赋予它一个新的展览结构和视觉研究的方法,在概念和概念之间,概念和作品之间,我们希望不断来制造这样一个循环和比较的关系,能够让不同背景的观众或者说人群能够继续深入到这个作品所产生问题的方方面面,这是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出发点。


▲ 《蜻蜓之眼》影像作品片段


高鹏:我自己对于徐冰老师的认识完全是建立在我自己读书时候。徐老师说如果你可以真诚面对你成长的问题和社会的问题,你的创作永远不会枯竭,你只需要面对这些社会问题,面对这个成长问题就好了。我觉得这很大程度影响了我去观看和理解当代艺术的基本方法。


我认为《蜻蜓之眼》其实不是我们10年、20年前所理解的影像作品,在今天其实这种影像素材已经成为当代作品最重要的素材之一,我们已经经历了2000年互联网化和媒介的转变,如果你不能用新媒介创作的话,这种敏感度和开放度是不够的。对于我而言,我很难把《蜻蜓之眼》放在一个影像作品范畴去思考,我完全是把它当成当代艺术作品来进行思考的。


蓝江:我特别赞同你最后一句话,这个片子不能纯粹放在影像作品圈或者艺术圈来讨论,因为它带来的问题不是产生新形式影像作品和新形式艺术,而是一个新形式的问题。徐老师最后用佛教的方式来解释影片中的“蜻蜓”,这个肉身没有了,最后回到了灵魂。这个灵魂实际上只有放在今天放映场中间随着作品流传才不断的生成一种灵魂,所以这个艺术品逐渐流传会生成新的,会逐渐异样化,可能这个影片不属于这个女主角,甚至不属于徐冰老师,而是属于影片后面所产生的一系列婉转的模式,我觉得这个作品可能带来一个今天我们无法估量的意义。


▲ 《蜻蜓之眼》影像作品片段


胡斌:现在好像是一个透明的时代,我们积累了海量的碎片视频,好像一切都在掌控当中,但其实我们还遇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困难,就是信息爆棚。蓝老师提到了后真相时代,随着信息无限度增长,当我们想要寻找一个东西时其实是不堪重负的,也有很多东西变成了不可能。有时候研究一个特别的图像时,穿梭于历史结构当中的一些共同法则就浮现出来了。



王小鲁:我不是特后现代,我内心还是有一些尺度。我觉得片子很充实,这个充实来自于作品对媒体的反思,所提供的讨论空间非常深刻和复杂。另外一个我觉得《蜻蜓之眼》具有影像作品的虚像,又有编剧,从而使得这个作品有边界,但是它又不受边界控制,所以说它可以放在很多方面讨论,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东西。



《蜻蜓之眼》放映时间


展览信息



- 展览名称 -

- Exhibition Name -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

World Picture:Xu Bing <Dragonfly Eyes>


- 策展人 -

- Curator -

高鹏,董冰峰

Curators:Gao Peng,Dong Bingfeng


- 艺术家 -

- Artist -

徐冰

Artist: Xu Bing


- 展览时间 -

- Date -

2019.8.18-2019.10.24

Duration:2019.8.18-2019.10.24

(8.18、8.19不对公众开放)


- 展览地点 -

- Location - 

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层至三层

Location: 2nd and 3rd floor, Building No.1, Today Art Museum


- 主办机构 -

- Organizer -

今日美术馆,徐冰工作室

Organizers: Today Art Museum, Xu Bing Studio


- 展览支持 -

- Special Thanks -


- 创作伙伴 -

- Creator Partner -


- 影像方案支持 -

- Video Support -


- 展览门票 -

点击以下海报即刻购买


福利时间


在该篇微信下方留言区留言


留言点赞数前3位

大展期间限定文件夹一个


点赞数统计截止时间:2019年8月24日零点



《解码 未来馆》超值众筹


首发漫画版今日未来馆,买书赠双展联票,还有精美下午茶等你来。


点击查看“超值众筹”更多详情



加入今日美术馆会员


全年展览无限看,同行朋友享特别7折购票福利,首次开卡还有尊享礼包相送。


点击查看“今日美术馆会员”更多详情




正在展出



注:

1,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转发到朋友圈与大家一起分享!

2,你可以在微信上查找公共账号,搜索“今日美术馆”,加入我们的行列!

3,关注今日美术馆,你可以获得更多展讯,有趣的活动信息,很多都是免费的哦!

4,你还可以回复“0”,进行自助查询!

5,今日美术馆开馆时间:10:00-18:00,17:0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全天开放欢迎大家!


今日美术馆网:HTTP://www.todayartmuseum.com

今日美术馆官方微博:@今日美术馆

官方微信号:today_art_museu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