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专访 | 王冬龄:为世界创造一种独特的线性


展览:隐匿的叙事

展期:2019年11月7日 - 11月26日

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承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日美术馆

地址:今日美术馆一号馆2/3/4层(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

▲ 《隐匿的叙事——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与生态研究2019》

开幕式精彩片段


隐匿的叙事

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与生态研究2019

正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持续展出中

此次展览选取了含老中青三代共九位艺术家

赵大钧、王冬龄、邱振中、周长江

谭平、林延、刘商英、郑达、胡晓媛

着重于呈现艺术家的语言脉络与工作方法

以探究其内容在当下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本期我们将带领大家走近艺术家王冬龄

一起聆听创作背后的故事



王冬龄


1945年生

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研究生班,后留校任教至今

1989-1993年赴美作为客座教授讲授中国书法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及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从南京师范学院到中国美术学院,从中国到美国再回到中国,而后又一次次地行走于世界各地,王冬龄在三十余年日复一日的传统书法临摹练习中一直试图探索的,是某种超越传统的自由,他将生活中得到的智慧,以及中西方文化观照所迸发的灵感都融入对自己的艺术语言的实验中去,试图为书法这一古老的艺术如何在二十一世纪对现代主义做出回应找出他自己的新的答案。



·1950-1987日常书写的重复:深植于传统


▲ 南京师范学院南山教师宿舍,1968


▲ 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教室,1981


▲ 广州白云宾馆,1982


王冬龄自小受到父亲影响,五六岁时便开始在家里开的杂货铺帐桌上开始接触毛笔。六十年代在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王冬龄从吴让之篆书练至《九成宫》《张迁碑》。早年特殊时期抄写大字报和毛主席语录的经历,也成为他书法基本功练习的重要部分。至七十年代中期,王冬龄开始师从林散之先生,这对他其后的风格探索无疑起到关键的作用。1979年,王冬龄考取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成为首届书法硕士,师从陆维钊、沙孟海等大家,系统练习了魏碑、汉碑、小楷、草书与篆书等字体,并学习了篆刻。此外,他也受到八五新潮和日本前卫书法的影响,并将1987年在中国美术馆的第一次个展当作对传统书法实践阶段的一次总结。在这次展览上,王冬龄创作了后来入选美国古根海姆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的巨幅作品《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320x720cm

纸本水墨,1987


我这五十年来,始终坚持临贴,始终坚持书法创作的思考。


我很清楚我安身立命的地方在传统书法的每天的练习,但是我也有开放的艺术观点。

我觉得传统书法的这种根柢和功夫,仅仅用在传统上面太可惜了,应该把它发散出来做现代的书法,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贴近当下的感受和思考。同时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我觉得从书法走出来的人做抽象水墨,会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我曾在中国美术馆办过三次个人展览,而以我在1987年第一次在这里的个展为标志,这是我对传统书法进行的总结,也是探索和迈进现代书法路途的开始。


——王冬龄



·1987-2016形式语言的实验:探索于日常


1989年,王冬龄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加州大学圣特鲁斯分校之邀到美国教授书法,并曾在四年内于十多所大学的美术学院做过展览。这段时间,在坚持临帖的同时,他受到当代艺术和现代舞等种种影响,进行了在《纽约时报》上创作的《舞》、在人物肖像上书写的《人生不满百》《书象其人》以及“银盐书法”、“体书”等多样的尝试,由此认识到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景观中可能的价值和地位,从而在形式语言层面开启自己的现代书法探索,先后在英国、德国、瑞典、加拿大、土耳其等国重要美术馆举办个展,并在1993年回国后通过举办群展的方式积极推动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以个人的不懈努力尝试“书法”在当代艺术中的转换。


▲ 《舞》,56x54cm,纸本水墨,1989


▲ 《人生不满百》,30x23cm,纸本水墨,2006


从艺术的视觉性出发,尝试在“看与被看”的视觉机制中探寻可能。在草书,尤其是狂草的创作中,王冬龄试着逐渐解放观看者的传统审美方式,将目光引至对毛笔在宣纸上所留下的丰富线条本身的关注。这一方面是对传统书写从实用价值到纯粹审美价值的一种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对西方现代主义挑战的某种回应。


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古代书法具备不可思议的现当代艺术的精神气质。在时间的相对观照中,在东西方的空间转换中,似乎现代竟然原始,原始恰为现代,实际抵达之境域,脱落历代帷幕,显明当下的精神面目。

我的体悟有所得力于远游欧美。20世纪80年代赴美讲学,精神振奋,换个思考角度看待这个全新的世界。日常生活也大不同于传统的中国。我作为一名与纸交谈的书家,经常被异国的一些纸张所吸引,在这些报纸、图片上书写点画线条,轻松自然,充分享受视觉愉悦的同时,与留学生的教学相长,与西方大师作品的凝视对话,也进一步启发我进行书法风格的抽象水墨的尝试,拟将古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聚于心手的挥运。


——王冬龄


▲ 《寇》,30x23cm,纸本水墨,2006


▲ 《我总在追赶》,29x22cm, 纸本水墨,2011


▲ 《寿》,35x30cm, 纸本水墨,2003


传统书法虽然也讲个性和创新,实际上点画在不同流派中进行融合,还是在书法圈里去做,而现代书法一定是站在旧圈子外面,用大美术的艺术立场来反思、考虑完成作品。

现代书法不仅因为形式转换为现代风格,最重要的是在精神本质和作者创作观念上的检验。


——王冬龄



·2016至今:精神的跨越,探求于无尽的追问


从2016年在北京太庙举办个展“道象”以及2017年在OCAT深圳馆举办个展“竹径”开始,王冬龄让自己的创作完全超越书法的范畴,从纸面拓展到更多样的媒介和公共空间之中。作为对大字狂草的发展和对传统书法行气的进一步打破,他开始通过模糊了行间距的“乱书”试图为书法创造新的视觉语言,并通过“抽象水墨”的探索连结起书法与绘画的表达。


在心灵和外部世界的交往中,书法的线条是我们东方人关于此种关系的独特言说方式。


我最大的愿望,是能为这个世界创造一种独特的线性,生命禅悦与情感,歌舞之线条。我相信线的生命力和精神性。


——王冬龄


▲ 浙江美术学院,2004


巨幅大字创作是对书法家心力、体力、功力和创造力全面的多重挑战与检验。心力,指沉心静气的定力、意志及胸怀气度;体力,特别指腰功、耐力、敏捷的动作与身体运转的配合;功力,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临池基础与根柢;创造力,是对现场的驾驭、掌控与艺术灵感的发挥和创造。


——王冬龄



我认为乱书实际上打通了古今,贯通了中西,因为在传统的书法学习中,字与字的左右结构是不可以有交叉的,我现在则试图打破这种规则,使线条交叉,形成对空间与线条的纯粹感官体验,它的呈现是浑然一体的。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而更像画,像山水,像残荷。


——王冬龄


▲ 正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王冬龄


王冬龄先生从原本安之若素的书法艺术的书写状态中出走,积极应对公共空间与展示制度的挑战,进入与整个现代艺术史和当代艺术实践的艰难对话之中。


——高士明


作为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等诸多二十世纪传统书法大师们的弟子,作为一名现代书法的大胆探索者,王冬龄比任何人都要真切地体会到上述两种矛盾的复杂情感。他通过自己的书法创作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契合点,一个赋予他的书法以独立性与世界意义的熔点。真正独立的艺术必须具备世界的普遍意义。这听起来是一个悖论,但如果我们没有忘记艺术在本质上是依靠交流而起作用的,那么任何艺术家都不能回避这个悖论。


——曹意强




“隐匿的叙事”王冬龄展出作品


▲ 《竹径》,2017


当代艺术的根源其实是在外部,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产生,特别是在最近的三四十年里,它在中国也变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在当代艺术和书法艺术这两个很重要的领域的交叉环节上,王老师对这两者的关系的探索是走得最远、最严肃的,而且他也是我们认为最有活力的一位艺术家。竹子既是表现的对象,又形成一个空间,当代艺术和书法艺术的互动中就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纸消失了,所有其他的二维平面也都隐入背景。乱书墨迹如风中竹叶的影子,在竹竿的弧面上飘移,化入虚无和阴影。这里已没有独立的书法,有的是图像、装置和动感的穿透。


——巫鸿


▲ 《逍遥游》,(纸本水墨,180 x 1600 cm),2019


巨幅大字的创作是艰巨的。好比跳远,从这个悬崖跳到另外那个悬崖,好像不可能,唯恐失败,但终于跳过去了,心里一切释然。说到底,关键还不是作品大,而在于大且能够“法相尊严”。


——王冬龄


▲ 《笔阵图》(纸本水墨,124 x 248 cm x4),2007



参考文献:

1、“隐匿的叙事”展览中的王冬龄视频文献短片

2、高士明:“公共空间中的书法:论王冬龄的书法艺术”,《书非书:王冬龄艺术评论辑要》,2007年

3、曹意强:“王冬龄书法艺术的独立性与世界意义”,《书非书:王冬龄艺术评论辑要》,2007年

4、王冬龄:《王冬龄创作手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5、王冬龄、巫鸿、严善錞:《竹径:空间的书法》《王冬龄:竹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6、巫鸿:“竹径”,《王冬龄:竹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7、柳莹:《戛戛独造的精神书写——专访当代艺术家王冬龄》,《新视觉》第十六辑,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9年9月


文本编辑 | 凌濛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

隐匿的叙事

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与生态研究2019


展览时间

2019.11.9 - 2019.11.26


展览地点

北京今日美术馆一号馆2、3、4层


参展艺术家

赵大钧、王冬龄、邱振中、周长江、谭平、

林延、刘商英、郑达、胡晓媛


主办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承办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

北京今日美术馆


学术委员

朱青生、牛克诚、沈语冰、黄笃


策展人

刘燕


设备及灯光支持


线上购票



如何最快速获得今日美术馆一手信息?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今日美术馆会员专员

即刻进入

“今日艺术俱乐部”

或拨打010-58760600-100

垂询更多信息



正在展出




小程序合作伙伴



注:

1,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转发到朋友圈与大家一起分享!

2,你可以在微信上查找公共账号,搜索“今日美术馆”,加入我们的行列!

3,关注今日美术馆,你可以获得更多展讯,有趣的活动信息,很多都是免费的哦!

4,你还可以回复“0”,进行自助查询!

5,今日美术馆开馆时间:10:00-18:00,17:3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周二至周日全天开放欢迎大家!


今日美术馆网:HTTP://www.todayartmuseum.com

今日美术馆官方微博:@今日美术馆

官方微信号:today_art_museu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