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官方海报发布
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题为“电影之城”。
海报画面中呈现城市里走动的人群剪影,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影院融入申城夜色,犹如一部即将上映的电影,寓意在上海——中国电影的发祥地,邂逅更好的时光,遇见更美的生活。
电影之城
设计师庞浩:这是上海给
全世界观众发去的邀请函
“在接到创作邀约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要为上海和热爱电影的观众去设计一份‘邀请函’,因为我热爱这座城市、热爱电影,我希望通过这样一幅画面,邀请大家来到上海,完成他们自己的上海城市生活体验。”5月14日,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第29届上海电视节海报双双亮相,扎根上海的视觉艺术家庞浩说,这次的设计是他作为“凡人影迷”给电影电视节的情书,更是文化大都市上海给全世界发出的邀请。
创作冲动源于对上海的热爱
“这次两幅海报的主要创作介质都是摄影,因为我觉得电影、电视,都是由镜头视觉语言构建出的作品,所以我同样选择了用镜头语言去诠释主题。”摄影是庞浩做视觉设计最擅长的手段之一,因为是资深影迷,电影美学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学设计的“启蒙”,“我的很多设计灵感,都来自镜头语言所描述的电影画面。”
庞浩热爱电影和上海。大学毕业后不久的2007年,他揣着相机和近百部在上海拍摄的电影清单来到了上海工作,“我大学毕业前对上海的很多认知,都来自电影,所以我一到上海,就开始在豆瓣上查,某一部电影是在上海哪些地方拍的,然后就冲过去拍照。当电影中的街区、场景、建筑,都在我的探索中被一一对应的时候,我更加彻底地爱上了电影、爱上了上海。”
接到本届电影节和电视节的海报创作邀请后,庞浩说自己开心得“想要唱个咏叹调”。他让自己本心回归,站在了大光明电影院斜对面影迷们最喜欢打卡的角度,拍下了行人过路的剪影,并将上海影城、国泰电影院、兰心大戏院等上影节影迷熟悉的影院“一字排开”,用艺术化的语言阐述观众和电影共同构成的“电影之城”。
电视节海报的设计理念同样如此。他用特制的装置做镜头遮罩,让东方明珠景观灯的光晕从“圆”变“方”,恰似一只只荧屏,虚实之间的印象派风格,极具镜头语言的冲击力。
设计成上海给全世界的邀请函
两份海报,在庞浩看来,是上海这座文化大都市给全世界发出的邀请函。“我想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更多的影迷、观众和游客,邀请他们来上海的各个街区走一走,去感受被拍摄成电影、电视剧的上海,”他说,“这些作品让城市的各个角落里都变得有故事,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如今在上海,city walk方兴未艾,“文旅融合”正成为潮流。每年电影节、电视节期间,上海都会涌入大量的全国影迷、剧迷以及文艺行业工作者,庞浩觉得,这样的节日,正是大众将文艺融入生活最好的时机。“我记得很清楚,刚来上海的时候,我在南京西路地铁站看到了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海报,如果要排‘人生电影’的话,这是能排入我‘心头好’前三名的作品,因为它能触动我的内心,”他说,这部他至今每年都会反复看的电影,“记录了上海平凡的人,也记录了上海,跟着它的场景去打卡,特别令人兴奋。”
他曾经去苏州河北岸的河滨大楼采风,“拍照时我想,我为什么对这里这么熟悉,到底在哪里见过这个地方?然后就瞬间想到了这是‘姨妈的家’。这样的情绪,特别有意思,就觉得自己也像是走进了电影。”
庞浩的工作室曾在武康大楼下面,那个时候武康大楼还没有成为如今的“超级打卡地”。“我看到里面在拍电影,后来我搬进武康大楼,也知道了这部电影是金城武和周冬雨主演的那部《喜欢你》,于是我又拍了很多关于武康大楼的东西,因为这里也有与电影有关的故事,”影视作品能让走马观花变成深度的沉浸式感受,让公众得到独属于自己的体验,“这就是电影、电视作品的力量。”
作品正式亮相,庞浩说自己也已经从设计师再度回归影迷身份,“我已经准备好了,根据排片表定时间抢票,这是我一年一度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