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守护传统 | 藏戏面具的“重生”之路

民小薇 西南民族大学 2021-06-23

这是西南民族大学的第1467条推送




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我校学子王岚珠与贡桑吉布等人的展示项目《舟曲县博峪乡“鬼面子”藏戏面具3D打印及纪录片》获评“最佳创意项目”和“我最喜爱的项目”,指导老师谭贻丹获评“优秀指导老师我校首次荣获“优秀组织奖”。


一个镜头:留住家乡的藏戏记忆


在王岚珠的家乡曲马村,“叮铃、叮铃、叮铃……”,随着脖间的清脆铃响,五六个小伙手执牛尾,前后舞动,他们脸覆青面獠牙面具,所作表演由此得名“鬼面子”藏戏。曲马村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群山环绕,海拔在三千左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藏汉两族长期混居的文化土壤形成了本土“鬼面子”藏戏。每年正月初五至十六,村中广场傍晚必上演藏戏,随后村民们围着篝火,唱着民歌,跳着锅庄舞,这是村里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王岚珠从小看着藏戏长大,逐渐产生了拍摄纪录片的想法。


▲王岚珠和“鬼面子”藏戏表演者


▲王岚珠


“鬼面子”面具各以古铜、藏青、朱红等颜色为主色调,双目怒睁突出,獠牙外翻,额长犄角,凶恶狰狞的形象,意在驱赶瘟神。家乡的藏戏文化就这样在王岚珠心里烙下印记。“他们这个地区的藏戏文化太稀有了,也急需保护。我们也非常鼓励学生结合兴趣及专业技能知识来做创新项目。”指导老师谭贻丹说。王岚珠坦言,村中过年虽还表演藏戏,但大家已不太热衷了,冷清了不少,既然自己对家乡的这一特色文化有了解,就更有责任去保护它。他想发挥所学知识,用纪录片的形式保护家乡藏戏。


▲纪录片截图


两台设备:我们想真实完整地讲故事


大三的寒假,王岚珠邀请伙伴贡桑吉布到曲马村拍摄“鬼面子”纪录片,对民族文化题材影视制作有着共同爱好的他们一拍即合,从学院借了两台摄像机在当地开始了为期两周的拍摄。没有航拍设备,又需要全景镜头来呈现曲马村的整体面貌,王岚珠和贡桑吉布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村子周围的山头,从高处俯拍。


▲曲马村全景


有一回,天才蒙蒙亮,他们赶了半个多小时路,爬到村子对面的山顶上想拍一个延时镜头。不料山上气温过低,摄像机无法正常开机,两人只好等到太阳渐升气温稍暖时,赶紧撑起三脚架,调好设备参数拍摄。一上午的成果在成片里被压缩成几秒,在这几秒的片段里,古老的曲马村安静地躺在山腰上,阳光洒下,村中升起袅袅炊烟。“自然光线的变化和人生活的气息都在镜头里,如果我们那天不上去就不会发现这种美,那个上午的努力很值。”王岚珠回忆说。


二零一八年农历正月十六这一天,“鬼面子”藏戏表演渐入尾声。王岚珠和贡桑吉布打起十二分精神,扛着设备紧跟队伍,在其前后左右奔走。“场景和灯光一直在变化,我们每到新场地,必须尽快地调好设备参数来拍,不想错过一些重要的镜头。”王岚珠说,他们拍摄时,虽然夜间风大,温度低,但身上的汗一直没有干过。他们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发掘和记录民族文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纪录片截图


▲纪录片海报


淋漓汗水浇出累累硕果,他们拍摄的视频经剪辑处理后投送到国内外的影像比赛。在2018年末至2019年初期间,依次斩获第五届美国旧金山国际新概念电影节最佳纪录短片奖、第十三届五十六个月亮西部大学生动漫节微电影三等奖和全国大学生数字影像作品展最佳导演一等奖。


▲纪录片参加国内外影像比赛获奖


面具+3D现代打印:让传统鲜活起来


在王岚珠最初的设想里,他只是想要拍摄一支纪录片,请教老师谭贻丹时,她建议将拍纪录片发展成做一个创新项目。“既然我们已经以影视的方式将文化纪录了下来,不如进一步与新兴的3D打印技术相结合,为藏戏面具的未来增加更多可发展前景。”谭贻丹说。王岚珠接触到了村里一位制作藏戏面具的老匠人,老人年事已高,手艺后继无人,再加上木材难寻,已经无法再雕刻面具,而现存完好的面具仅剩六副。“那六副损耗一个就是少一个,如果我们把一个传统的东西结合现代的3D技术,就能复制下来。”王岚珠心想。


▲制作藏戏面具的老匠人


明确了3D打印的方向,王岚珠联系到了负责重塑面具的张啸宇和郝赫虎,以及负责三维建模的武兴源,这些同学也对项目产生了兴趣。大四开学前的暑假,他带领张啸宇和郝赫虎回到了家乡学做面具。回校后,依照着原始的样式,张啸宇和郝赫虎利用课余时间,在两周内做出了两大两小四副石膏面具。凭着这四副面具的参考以及王岚珠提供的图片、影视资料等,武兴源在电脑上完成了“鬼面子”藏戏面具三维建模的工作。


▲3D打印技术制作的面具


一切准备就绪,王岚珠在网上联系到3D打印生产厂商,沟通了面具材质、大小的问题,最终出炉三副面具。收到面具雏形后,王岚珠给它们一点一点地上色。终于到了验收成果的一刻,他们把打印的面具同之前手工做的面具作对比发现,3D打印面具比起古朴的木制雕刻面具,以树脂等高分子材料为原料的配方方便易得,轻便结实,还利于保存。且利用机器的稳定高效,可有效解决手工所引起的差异性与不确定性,便于批量生产。在谭贻丹看来,创新无论是对高校学生成才还是区域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传统与科技的碰撞,让王岚珠团队的项目脱颖而出,也为当地特色文化的发展提供新思路。“王岚珠团队的成果可以在当地或者九寨沟形成文创产品,把该文化符号保存下来。”谭贻丹说。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创新审美元素,优秀民族文化将能走得更远。


▲团队在国创年会上斩获四项奖项


▲左二为贡桑吉布,左三为王岚珠 




一刀一刻,是文化的符号

立绘建模,是现代的智慧

当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碰撞

便能激荡起传承的火花



直播预告

2020级的小萌新们,即将成为民大新生的你们是否对校园的一切充满好奇。2020年9月8日上午10:00,小薇将在微博、抖音、QQ三个平台,通过直播的方式带各位新生及新生家长们参观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请扫描下方对应平台二维码,关注西南民族大学微博、抖音、QQ的官方帐号。9月8日,与你不见不散。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QQ号、官方迎新群、官方抖音号会持续跟进录取情况,敬请扫码关注!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博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QQ号、官方迎新群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抖音号



往期精彩回顾

在民大四年,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信条
2020年秋季学期本(预)科教学工作安排来啦!
建议收藏!新学期民大生存指南汇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

>>>>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 | 李其蔓 

图片来源 | 王岚珠 谭贻丹

文字来源 | 覃丽森 海玖凤 李宗莲

责任编辑 | 李宗莲 

关注@西南民族大学官方微博、QQ公众号、抖音号

更多精彩等你来发现

为王岚珠团队点个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