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航天员”这个称呼,原来是他提出来的!

CGTN CGTN 2021-06-22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6月17日18时48分,3名航天员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时隔近5年,神舟飞船再出征。这一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意义不言而喻。


Three Chinese astronauts entered their country's space station during the Shenzhou-12 mission, ending the history of no Chinese in space stations.

The trio, Nie Haisheng, Liu Boming and Tang Hongbo, entered the space station's core module "Tianhe" from the Shenzhou-12 spacecraft launched on Thursday, according to the China Manned Space Engineering Office.

The trio is expected to stay in space for three months as part of the country's space station mission.

China on Thursday successfully launched the crewed spacecraft Shenzhou-12. The spacecraft, atop a Long March-2F carrier rocket, was launched from 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in northwest China's Gobi Desert at 9:22 a.m. BJT.

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二号飞船,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一事引起世界关注。但是为什么他们在新闻报道中更多地被称为“航天员”,而不是“宇航员”或者“太空人”?事实上,“航天员”这个称呼的由来,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他们为何被称作“航天员”?这还要感谢一位老人… 

这个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称谓,还是一位老人生前提议确立下来的。他就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理论奠基人钱学森院士。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当时国外一般称赴太空执行任务的人为“太空人”或者“宇航员”,而钱学森建议,还是叫“航天员”比较好,因为中国已经有了天、海、空的划分,这样称呼比较规范。


20世纪60年代后期,钱学森研究了星际航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他认为现阶段人类还只能在太阳系内航行,在太阳系内的航行可以称为“航天”,且可与中国已有的“航海”、“航空”词汇相对应;将来飞出太阳系到其他恒星的航行,可以称为“航宇”,即——


【航空】:大气层内

【航天】:大气层外到太阳系内

【航宇】:太阳系外


在此背景下,中国诞生了“航天”一词,且“航天”很快就被中国科学技术界普遍接受。


他还下了一个定义——

“航天员”是指驾驶载人航天器和从事与太空飞行任务直接有关的各项工作的人员。它既与航天地面工作人员相区别,也与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的其他人员相区别,就像飞行员与航空地勤人员、乘客相区别一样。


事实证明,钱老定下的“航天员”这个称呼不仅符合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具体情况,也更加适合汉语习惯。

2003年杨利伟从太空凯旋后,专程看望钱学森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杨利伟后来回忆说,平安归来不久,他跟随载人航天工程的领导和专家们看望钱学森院士,这是他第一次见到钱老。

钱学森却在众人中一眼就认出了他,亲切地握着他的手勉励道:“你们现在干成功的事情比我干的要复杂,所以说,你们已经超过我了!祝贺你们。”

2006年,杨利伟(左二)、费俊龙(右一)、聂海胜(左一)看望钱老


从那以后,航天员们形成了一种惯例,每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成功归来,他们都会上门探望钱老,聆听教诲。

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钱老去世。

致敬航天事业的开创者!


推荐阅读:
穿云破日,出征!
跟王茫茫一起“梦游”天宫
明日!上“天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