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超5亿人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卫计委回应了!

2017-12-21 央广新闻

这几天

大家见面口头禅不再是问候

“你吃了吗?”

而是

“你有家庭医生吗?”




是什么引起大家如此关注?


原来,这一切都源于一组数据的发布。


12月17日举行的“2017中国家庭医生论坛”发布一组数据,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



消息一出,顿时引起网友的大讨论。


网友纷纷隔空喊话“我的家庭医生在哪里?”


还有网友疑惑“家庭医生不就是私人医生吗?”


甚至有网友怀疑这是假新闻!


出于好奇,昨天,本编在开会的时候,随机问了七八个同事他们是否有家庭医生,答案全部是没有。


针对网友的疑问,我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才算是家庭医生?为什么官方公布的数据与受众的感受相去甚远?国家卫生计生委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家庭医生≠私人医生 


要想弄清楚这“5亿中国人有家庭医生”的概念,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家庭医生?


近日国务院微信公众号给出了标准答案。


家庭医生主要有三类人员:


①基层医疗机构注册的全科医生;


②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


③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


▲图片来源:国务院客户端


事实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一项重点内容——签约了家庭医生,在目前并不意味着有什么病找那个家庭医生就可以治,而且签约服务是从需求最为迫切的人群入手,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年轻人参加得较少,一般人群的签约率往往低于重点人群签约率。


居民代表签约家庭医生现场。(新华网 李纬 摄)


不过要知道,签约家庭医生并不意味着拥有一个私人医生,家庭医生与私人医生之间存在着根本不同。

家庭医生主要提供的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防治结合。关注的是居民与家庭的基本健康卫生服务需求,是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家庭医生在维护居民健康、有序利用医疗资源与控制医疗费用方面均发挥着“守门人”作用。


而私人医生是满足少部分人群特需服务的一种服务,是以医疗行为为主,主要针对疾病问题,需要个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来额外获得。

在我国“家庭医生”的概念早在2010年就被提出了,而且国家设立和推广家庭医生的初衷,是相当靠谱的。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多以疾病诊疗为中心,以大医院诊疗服务表现最为明显,其特点是非连续的、非责任制的关系。在我国医疗结构分级中,“塔尖”部分的优质医疗资源应该集中解决疑难危重患者,而现实情况恰恰颠倒,80%的患者都涌到大医院,导致看病贵、看病难。


我国医疗结构分级


而且,如果患者每次面对都是陌生的医生,会产生重复问诊的情况,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如果患者本身缺乏医学知识,可能造成盲目选择医院和医生的问题。


而建立这种家庭医生的分级诊疗模式,实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将医疗卫生服务责任落实到医生个人,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


 到底怎么才算有家庭医生? 


几年前,国务院医改办曾印发了《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2016年6月,又针对该通知发布了解读内容,其中已经详细规定签约家庭医生的具体方式。


居民或家庭可以自愿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协议将明确签约服务的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有关事项。


每次签约的服务周期原则上为一年,期满后居民可根据服务情况选择续约,或另选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鼓励和引导居民就近签约,也可跨区域签约,建立有序竞争机制。


各地在引导居民或家庭在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时,居民或家庭还可以自愿选择一所二级医院、一所三级医院,建立“1+1+1”的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在组合之内可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就医机构,并逐步过渡到基层首诊;在组合之外就诊应当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形成有序就医格局。


当然,对于百姓而言也不白折腾,签约了家庭医生之后,好处有很多。签约服务会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政策,增强签约服务的吸引力和居民对签约服务的有效利用。


同时,相比去三甲医院看病时经常由不同医生接诊,签约的家庭医生由于是固定的,对被服务者的病情也更了解。


就医方面,家庭医生团队将会按照协议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转诊方面,家庭医生团队也会拥有一定比例的医院专家号、预约挂号、预留床位等资源,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


用药方面,对于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可以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减少病人往返开药的频次。对于下转病人,可根据病情和上级医疗机构医嘱按规定开具药物;


医保方面,会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政策,例如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等,签约居民在基层就诊会得到更高比例的医保报销,从而增强居民利用签约服务的意愿。


 为何网友质疑多? 


其实,针对家庭医生的探讨此前就有很多。


比如在上个月,杭州举行的电视问政节目——2017“公述民评”③:“健康城市怎么建”里,许多杭州市民就对家庭医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杭州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2014年开始实行,目前已实现城乡的全覆盖,全市签约服务对象达到200多万人,其中60岁以上覆盖比例达到42%以上。但记者了解到,杭州地区的签约医生只有约4000名。


“我签约已经一年了。签约之前,他们拼命动员我;签约之后,我却感觉不到当初承诺的任何优惠。”


“说‘有需要就打电话’,可家庭医生只留座机电话,下午5点下班后,我该怎么找您?我找不到您!”


还有市民代表说,“转诊大医院”的对接工作根本没做到位,效果甚微,最后就变成了面子工程。


“作为主管局,对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表示深深的歉意。”当天,杭州市卫计委主任滕建荣向民评代表致歉,并表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确实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卫计委回应 


昨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家庭医生签约数字没有问题,是统计上来的。


家庭医生签约启动仪式。(新华网 熊芳 摄)


在今年5月份,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实做好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各地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确定本地区签约服务年度任务目标,不得盲目追求签约率,不得采取搞运动的方法,不得搞强迫命令。要确保签约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注重居民的获得感”。


针对一年多时间签约5亿人这个数据,不免引起民众的讨论,甚至质疑。那么实际上,签约服务数据是如何统计的?


对此,该负责人称,自2017年5月起,各地通过国家专门的信息系统报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数据,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填报,省级进行汇总,报送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目前,全国签约人数已完成任务目标,但签约服务的推进还不平衡、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


 家庭医生服务要陆续跟上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2016年5月启动的,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一是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够,距离2020年每万城乡居民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签约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足,居民获得感不强。


三是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性政策还不到位,家庭医生团队的激励机制不足,激励作用没得到充分发挥。四是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与居民的预期较高存在差距。


该负责人称,2018年,要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提质增效,逐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感受度和满意度。一是完善政策,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养培训。二是提升能力,合理设置签约服务内容,突出签约重点人群,开展分类指导。三是推广先进地区经验,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你有家庭医生了吗?

你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什么想说的?


大家都在看👇

致我们新时代的小美好


“China”,2017年有太多“没想到”!


这班被赞为北京最安静温暖的公交车,你坐过吗?

来源:央广网综合中国之声《新闻纵横》、科技日报、《财经》杂志、每经网、浙江在线、中国社区卫生协会、新华社、央视新闻、新浪医药

央广记者:车丽

本期编辑:张燕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