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消息!停招17年后儿科本科有望恢复招生,麻麻再也不用担心看病难了

2016-02-25 央广新闻


近期,儿科医生紧缺问题再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24日发布,两部委将采取多项措施,比如恢复儿科本科招生,在“十三五”期间将儿科年度招收计划由每年4000人提高至5000人。到2020年,力争儿科医师达到14.04万人以上,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达0.6人。这意味着,1999年起停止招生的儿科学专业将有望时隔17年后恢复本科招生。
数说儿科医生“荒”


为啥大家都不愿做儿科医生?


“宁治十大人,不医一孩子。”多家三甲医院医务处负责人表示,医学院学生最不愿意去的科室之一就是儿科。儿科被称之为“哑科”,给儿童看病要比大人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大部分年幼的孩子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有的孩子还不停地哭闹、不配合医生,治疗难度大。


儿科医生所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也远胜于普通科室。当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时,爱子心切的家长很可能归罪于儿科医生——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披露的数据,儿科发生医疗暴力事件的几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


出于爱子心切,相当一部分家长不会理智遵从分级诊疗,孩子一生病就会跑大医院,根本不信任小医院,这也导致儿科分级诊疗难以实行,基层儿科医生处境更加艰难。


在辛苦与危险下工作的儿科医生,待遇也不尽如人意。某三甲医院儿科主任介绍,综合性医院中所有科室效益最差的之一就是儿科。因为儿科用药的剂型和剂量都比成人小,医生主要靠技术手段治疗,比如让发烧孩子多喝水、冷敷等,儿科的收费自然也就偏低。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儿科本来就赢利少,病房医护人员与患者比例高达1:0.6,比其他科室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这样下来,儿科医生的绩效都会比医院热门科室如外科等少三分之一,加上儿科还容易有医疗纠纷,因此基层医院都不愿意发展儿科。


大多数省级三甲医院儿科和儿童医院常常处于“战时状态”,不少家长都怨气很大,称“排了半天队,医生问诊时间却只有一分钟”。儿科陷入了一个“儿科医生少——就医体验差——医患纠纷多——医生更不愿意留在儿科”的恶性循环。


儿科专业有望恢复本科招生


1998年教育部为拓宽专业面,决定自1999年起调整儿科专业招生政策,不再直接招收儿科本科生。目前,绝大多数医学院到研究生阶段才细分儿科专业。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视员宋毅称,为适应“全面两孩”政策对儿科医生的迫切需求,教育部采取相关措施,补上儿科医生的缺口。


据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将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并将于今年7月起开始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人才。


宋毅说,在目前儿科医生岗位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教育部考虑从“入口”吸引一批优秀生源从事儿科医疗服务,将把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有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促进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


此外,进一步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研究生儿科专业招生数量,力争到2020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同时,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为基层每年培养5000名左右从事儿科等各科常见疾病诊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并将支持各地开展儿科住院医师的培训。


力推“分时段预约就诊”


对于此前媒体报道的北上广等省市2015年冬季出现井喷式儿科就诊高峰,卫计委也进行了调查核实。


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医院压力大与报道情况吻合。儿童医院的门急诊的诊疗人次和住院的人次跟往年同期相比增加约5%左右,而床位使用率与往年同期相比则略有下降。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亚辉表示,当下为缓解儿科供需紧张,卫计委加大了对儿科医生转岗培训、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以及分级诊疗、远程医疗、对口支援的支持力度。去年底,卫生计生委还召开现场会推广北京儿童医院非急诊预约诊疗、开展分级诊疗和组建医院集团、医疗联合体的经验,期望通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做法在近期缓解儿科供需紧张的情况。此外,卫计委还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关政策,从全方位体系的建设、人才的培养、增加职业吸引力方面,提出相关的制度和保障措施。


专家观点


恢复儿科学本科招生属于应急之举,并不能真正起到标本兼治的功效。儿科医生紧缺与儿科学停止本科招生有一定关联,但根本上在于,儿科医生工作长期超负荷、风险高、待遇低。如果不从根本上打破这些制约瓶颈,即使招收再多的儿科学本科生,也只能短期有效。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儿科医生的紧缺问题,更需要在结构改革上下功夫。


“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与其他学科医生相比,儿科医生面临的困难、压力和风险往往更大,人们自然选择工作条件和待遇相对较好的其他医学学科。换言之,若想根本扭转供需失衡的局面,就要对儿科医生面临的执业环境和收入待遇进行综合性改革。因此,在全面放开二孩的背景下,主管部门应将解决儿科医生的紧缺问题,上升到做大儿科医疗资源“蛋糕”、保证儿童能够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战略高度来统筹。


一方面,切实强化公共财政对儿科学的扶持,强化预算监督尤为重要。公共财政在编制预算时,坚持通过购买服务保障儿童基本医疗供给的公益性思维,按照实际需要,让公共财政在儿科医疗领域中保持应有的适当比例,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同时,依法加大对违法者的问责力度。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因公共财政投入不足致使儿科医疗资源短缺,让留住儿科医生有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切实提高儿科医生的执业保障水平,最核心的是薪酬体制改革。从客观上让儿科医生的收入与专业劳动挂钩,保证其职业尊严,避免薪酬与开了多少药、用了多少医疗器械挂钩。同时,借鉴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减免学费、优先安排工作以及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实现以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的目标。


儿科医生紧缺,不是恢复儿科学本科招生就能立竿见影的,综合性改革才是最优选项。改变儿科医生紧缺的不良现状是民生大事,尽快提上议事日程并强力推进,惠民生方能见真章。


大家都在看↓

被曝盗取用户隐私?支付宝又摊上事儿,看它怎么说……


九部门出台意见鼓励家庭成员合葬,你怎么看?


关注 | 开学季,我们聊一聊学区房之“多校划片”

来源:综合新华网、信息时报、光明网、南方都市报等整理

本期编辑:石玲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