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只因带手机上学,12名学生竟遭劝退!这样的处罚“过”了吗?

2016-03-31 央广新闻


近日,一则关于高中生在校携带或使用手机而被劝退的消息引发了广泛争论。有人认为严肃校规是为学生负责;也有人认为处罚“过头了”。你怎么看呢?

给妈妈的一通电话,她面临“被劝退”


2016年3月9日下午,小志使用一款老版诺基亚手机给母亲打了一通电话,恰好被教务处的老师看到。当时班主任说:让小志回家反省七天,听候处理结果。



没想到的是,听候处理的结果第二天就出来了:因为这通电话,小志要面临失学。


家长季先生表示:因为女儿在学校用手机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就被学校劝退,这实在难以接受。


而因带手机上学被劝退的,还有其他11个学生。


3月27日,沧州一中表示,被劝退的12名学生之前曾被学校“多次告知”,但是“教育无效”,劝退系“为多数学生利益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目前,沧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已确定该校12名高中生被劝退后暂未返校,教育局已介入调查。


然而,对于处罚是否“过头”的讨论,远未平息。针对这一事件,多项网络调查显示,舆论对沧州一中的批评声要大于支持声。@新浪河南发起的投票显示,1万名参加投票的网友中,69.6%选择“支持学生,应该有自由”;仅9%的网民表示支持学校。@新浪河北发起的投票吸引了两万人次参与,也有超过八成网友表示支持学生。


校方:维持对12名违纪学生的处理决定


沧州一中官方微信公号3月27日就此事件发布声明称,维持对12名违纪学生的处理决定,“严肃执行校规,体现了学校为大多数学生负责的担当”。


声明还称,此次处理12名违纪学生,学校并非是“不教而诛”的突然之举,而是在多次告知、教育无效的情况下,为维护大多数学生利益而作出的无奈之举。记者就此事致电校方,未得到任何答复。




沧州一中校方曾表示,已将情况向市教育局作了详细说明。但记者致电沧州市教育局,该局两位副局长刘建成和韩茂华均表示对此事不太了解,不负责这一块。而负责此次事件的副局长李金柱电话接通后,一直无人接听。


据了解,沧州一中自2014年搬迁至新址后,实行全封闭全寄宿制管理,部分家长为了方便与孩子的联系,便给孩子配了手机。学校在旧址时就规定学生禁止携带手机,但效果并不明显。


2014年9月学校搬迁至新址,在校生人数达6000人,管理模式由原来的走读变为现在的全封闭全寄宿制管理。学校同时还规定:“禁止学生自带手机进校园”。


但是,在搬到新址后,学校曾与联通公司合作定制可定时开通信号、不能上网、只能接打电话的手机,每月包月费用为18元,同时也在校园内安装磁卡电话,学生自愿购买电话卡使用,包月费用为10元。


学校在声明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告诉记者,当时学校允许在校使用联通定制手机,目前还没有听到有关学校取消联通手机的消息,也没有看到官方消息。


对于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的原因,沧州一中表示是因为学生曾多次出现因手机引起的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如有学生利用手机登陆不良网站,个别学生甚至利用手机偷拍他人隐私或下载不雅图片、视频;有学生利用手机在考试中进行群体作弊;有学生乱拉电线为手机充电,造成安全隐患;很多学生晚休后用手机上网、聊天、听音乐等,严重影响了自己和他人的休息。

  

学校表示,“很多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向校方多次反映,强烈要求校园禁止携带和使用手机、mp3、ipad。”


家长: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学生带手机并不是个别现象,“一间宿舍8个学生,一般都有2~4人带手机,但大多数孩子控制的比较好。很多学生只是在放学后偷偷给家里打电话,也有极个别同学熄灯后躲在卫生间给家里打电话。”


这位家长提到,去年曾有过学生携带手机被予以留校察看处分的情况发生。今年3月,班主任在家长QQ群里转发了学校的通知。通知称,学校将于寒假后加大对学生携带手机的管理,一经发现予以劝退处理。




据了解,部分家长对学校劝退携带手机学生的决定表示支持,他们认为,“规定不是针对某个学生,而是为了让学生专心学习。”“家长玩手机都上瘾,何况孩子。”“支持学校严格管理。严是爱,宽是害。”


一位家长在家长QQ群中说,一些学生利用手机考试作弊、看色情网站,也会借给没有手机的同学使用,在个别宿舍还存在合资买手机的现象。“用手机太影响学习了,我们坚决支持学校的规定。”另一位高二学生的家长也表示,孩子需要和家长联系时,可以借用班主任的电话或老师办公室的电话。


“其实,也有部分家长对学校劝退学生的规定并不赞成。”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私信记者,虽然家长都盼着学校严格管理,但就这么劝退,确实不太合理。


这位家长坦言,虽然学校一直禁止带手机,总担心孩子有问题不能及时联系家长,所以私下让孩子带了手机,“但去年被学校查到过一次,还给了处分,元旦以后就不带手机。我觉得老师处理的对,严格管理是必要的。对于学校禁止携带手机,我是支持的。但3月开始执行新规定,一下子就劝退12个学生,我个人持保留态度。”


被劝退后,她已失学二十余天


被劝退回家后,没有办法上学,季先生规定小志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在家自学。


  

季先生说,小志每天按照学校大概的进度进行自学,但是自学的进度很慢。由于没有老师讲解,理科课程很难理解,只能依赖参考书。

  

受教育程度所限,季先生没办法对孩子的功课进行辅导。

  

学习累了,小志会在自己的院子里转几圈,但是20多天来没出过一次家门。



“我跟我女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有错,但错误的代价不是失学。”

  

季先生说,那天女儿之所以给家里打电话,是因为小志母亲和其他人产生了矛盾,最后还进了派出所。小志因为担心,所以给母亲打了那通让她求学之路发生巨大转折的电话。


季先生表示,刚开始他还相信自己的女儿会再次返回学校。因为,在他看来,学校于今年2月29日执行的“不准学生使用手机”的新规执行力度并不十分严格。


在小志被班主任劝回家反思的当天,有两名同样因为使用手机被停课一周的学生已经返回学校,学校并没有对那两名学生做出劝退的处理。

  

但是,第二天,季先生听到电话那头的声音却是:我们经过研究决定,孩子要转学。


在20天时间里,季先生曾多次向校领导、教育局领导发短信求助,但均未收到任何回复。在这20天时间里,小志最担心的也是自己还能不能重新回到学校。

  

季先生说,每次回到家,小志唯一和他主动交流的话题就是还能不能回到学校。除此之外,父女俩再没有更多话。


“她是真的很渴望回到学校”。季先生说。

  

因为担心母亲而打了一通电话就被学校开除,季先生真的不知道,等孩子长大后该如何向她解释。

  

沧州一中给季先生的解释是:孩子先转学到其他学校,等下次组织插班考试的时候,如果成绩合格了,还可以再回来。

  

“如果下次考试不让我们回来怎么办?”季先生满心的质疑。

  

季先生也曾尝试过,如果女儿真的被沧州一中劝退了,还能不能转去其他学校。最后的结论是:很难。

  

三线城市的现状是,转到其他学校得“求人”,季先生无人可求;同时,转学到其他学校要交6000元的借助费,对于夫妻双方工资微薄的家庭来说,季先生无法承担这一费用;其他学校需要走读,离家又太远,15岁的小女孩根本承受不了。

 

这三个问题,季先生的家庭承担不起,也解决不了。


专家:劝退处理显然“过头”了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看来,劝退处理的规定显然“过头”了。学生的确应当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但校规制定时不能由学校行政部门单方面制定,必须广泛听取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意见,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审议通过,学生是有参与权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沧州一中的校规已明显超出上位法——2014年9月1日起执行实施的《河北省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该细则第三十七条规定,对违反中学生守则和校规校纪或犯有错误的学生,应耐心批评教育,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不要轻易处分;不应以停课、劝退等形式剥夺学生学习权利。第三十八条则规定,给予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处分的,除经校务会议讨论通过、校长批准等程序外,还须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沧州一中对学生进行劝退处分,没有组成独立的调查委员会、举行听证会等程序,而是学校单方将学生劝退。”熊丙奇说。



据了解,此次被沧州一中劝退的学生有两名高一学生、两名高二学生和8名高三学生,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四项基本权利。“因带手机上学被劝退的处理不但侵犯了学生的教育发展权,对学生的身心也会造成巨大压力和影响。”孙云晓说。


孙云晓建议,应对违反校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或一些变相的处理,通过教育使其改正,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教育”而不顾未成年人本身的受教育权。


“如果真是从教育学生出发,那么学校应该反思所作所为,是否真的站在育人角度。对学生进行简单、粗暴的处理,是为了学校‘好管理’,这不是现代学校管理模式。”熊丙奇说。

大家都在看↓

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举行 习近平将谈中国主张


涨姿势 | 别再用手剥鸡蛋了,白活了几十年竟然不知道


频遭“秒盗”!网络文学已成盗版“重灾区”,一年近百亿元被盗走……

来源:综合中国青年报、未来网、搜狐教育等。

本期编辑:马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