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回顾|中国独立影像展第七届

中国独立影像展十年回顾
第七届




展映时间:20101021日—25




第七届中国独立影像展前言


文/董冰峰


在我的记忆中,“首届中国独立映像节”似乎距离现在非常近,即使它始终并没有成为“中国独立影像”正史的一部分,很多人回想和讲述起来,9年前(2001)的这个活动仍然是一个存留心中“大杂烩”或“业余”的代名词。因为活动几乎“不加选择”的囊括了1996至2000年刻意与主流保持距离的独立制作、影视专业的学生作品、艺术家的录像作品和实验纪录片及贾樟柯这样给独立制作带来极大信心和成功范本的明星;也因为它过早的已被主流所包裹和挟持,如蔓延开来的“DV”运动,又如凤凰卫视的“中华新青年DV大赛”等活动,使“独立影像”无法独善其身。


那个时候,“业余电影”这个概念,已经取代了90年代以来的“地下电影”和“独立电影”等描述,定义坚决的创作形态。这个描述,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是对独立制作存在方式、价值趋向的认知,而另一方面又在某种暗示的情境中可以缓和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要知道那个时候,没有获得任何合法支持和许可的“独立电影”活动是可以随时被官方叫停的。事实上,“首届中国独立映像节”也是在尾声阶段被勒令提前结束。


非常荣幸,今年能够正式加入到第7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的组织,策划团队中来。同时,带有某种历史回转的暗示般,今年的三位策展,董冰峰、杜庆春、卫西谛,分别是“首届中国独立映像节”的主要策划人和组织者,而当下面对的环境和现场却较十年前早已改变,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捉摸。这和我们十年来同时不断使用,不断分类和比较中的“独立映像”、“独立电影”、“独立影像”等概念一样,我们希望在明确的时间、地点,比如本届影展中尽量明确的去包容、判断和讨论关于影像制作、生存、反映或“展示”的更多的独立意识和自由精神,而不必拘泥在绝对意义上的一种价值立场之中。


第7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分为“放映”、“展示”和“论坛”三个单元,可以说明和解释我们的工作述求和理念。“放映”单元的“十部竞赛电影”、“十佳纪录片”和“瑞士新电影”;“展示”单元的张元个展和8位(组)影像艺术家及导演的群展;名为“未来十年的中国电影想象”的“论坛”都是本届影展的主体节目。


我们也有理由,有信心对下个十年开始想象。





评委会介绍



评委会主席| 韩东

1961年出生于南京,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

1985年组织“他们文学社”,曾主编《他们》1-5期,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的最主要的代表,形成了对第三代诗群产生重要影响的他们诗群。韩东著有小说集《西天上》、《我的柏拉图》、《我们的身体》,长篇小说《扎根》、《我和你》,诗集《吉祥的老虎》、《爸爸在天上看我》,诗文集《交叉跑动》,散文《爱情力学》,访谈录《毛焰访谈录》等。其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曾参与创建“北门——作者导演工作室”,他还是贾樟柯导演作品《在清朝》的编剧。




评委| 崔子恩

导演。小说家。影评人。至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9部,其他论著7部,导演电影17部,在世界各地举办过近10次个人专题影展。部分作品:《受到监禁的锿和镁》(短篇)、《抛核桃的极限》(中篇)、《冥王星曲折文本》(短篇)、《孵化小恐龙》(中篇)。




评委| 宁岱

导演兼编剧,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剧作班。2009年在北京电影学院获得电影剧作艺术硕士学位。1992年编剧《找乐》,该片获93年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最佳影片奖;1993年为《东宫西宫》创作剧本梗概,该片获得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1996年任故事片《儿子》编剧,该片获得96年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老虎奖。




评委| 吕乐

195712月生,祖籍天津,法国国籍。中国电影摄影师。从小喜欢绘画,中学毕业后到北京郊区农场工作,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作品有《红象》、《猎场扎撒》、《净土》、《天菩萨》、《怒江,一条丢失的峡谷》、《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有话好好说》。导演作品:《赵先生》、《小说》、《十三棵泡桐》。




评委|胡昉


1970年生于浙江。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工作和生活于广州。为独立艺术空间“维他命”VitaminCreativeSpace以及北京“这个店”的创建者之一。艺术策划实践,反映在维他命空间的艺术项目以及对艺术空间可能性的多种探索之中。第12届卡塞尔文件展杂志的编辑组成员,2008年横滨三年展的联合策划人。作为小说家,胡昉的写作平行与艺术空间的实践,用虚构的方式探讨个人感知与世界的诸种关系,作品有《镜花园》、《观心亭》、《新人间词话》等。





入围片单及获奖名单


获奖名单

CIFF大奖:

李睿珺 《老驴头》

授奖词:

《老驴头》将目光投向中国北方的乡村,触及到的却是中国当代所具有挑战性的生存问题:分崩离析的家庭、日益恶化的环境、生命价值的漠视以及对未来的无望,而影片恰恰从其平凡的视角,焕发出史诗般的气质,老驴头身上所承载的时间,让人感受到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和从严峻的生存现实中升起的尊严,而影片的制作团队均来自于导演的亲族好友,从侧面也展开了影片制作过程如何与影片所探讨的主题进一步产生互动的尝试。


CIFF评委会奖:

李珞《河流和我的父亲》

授奖词:

《河流和我的父亲》尝试通过复调式的叙述结构,连接起三代人不可还原的对生活的回忆,诗意地探讨河流如何承载起祖孙三代的记忆和表达。影片追忆逝水流年,却不止步于重演过去,它探索记忆中的真实性,但也追问到影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能量。在经由叙事探索所撕开的记忆错位的空间中,追忆的意义渐次浮现


CIFF新作奖:

刘健 《刺痛我》

授奖词:

《刺痛我》发展出一种微妙称之为“动画写实主义”的方向,动画的塑造潜能和中国当代现实中正在发生的诸种冲突、矛盾相互渗透,带出了影片特有的活力。尽管影片叙事方式本身趋于常规,但其所揭示的动画介入中国现实的可能性却不容忽视。



入围片单

CIFF剧情片长片竞赛单元:

赵大勇《寻欢作乐》

高文东《蚂蚁村》

刘健《刺痛我》

李珞《河流和我的父亲》

李睿珺《老驴头》

李红旗《寒假》

刘勇宏《夜郎》

唐晓白《完美生活》

郝杰《光棍儿》

袁菲《清洗》


CIFF广阔天地展映单元

郭熙志《喉舌何永盛《反映》薛鉴羌《我年轻时也打老虎》余力为《荡寇》庄奕斌《不要摄像机》


CIFF年度纪录长片展映单元:

陈心中《众生》

郭小橹《曾经的无产者》

李凝《胶带》

毛晨雨《秘密人》

邱炯炯《姑奶奶》

王清仁《博弈》

薛鉴羌《火星综合症》

杨弋枢《路上》

张赞波《恋曲》

周浩《差馆》



艺术家试验短片单元入围影片:

《镜室》

《凝视》

《主义之外》

《野合万事兴》 《阿丝玛》

《壳》

《日全蚀》

《恐惧与战栗》

《中国崔西,人民城寨的生活》



瑞士新电影展映单元入围影片

《消失的烟讯》

《昆虫的声音》

《家园》

《血缘联系》

《真实人生在别处》

《共犯/Complices》



影展组织机构


展映地点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费彝民大楼)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实验剧场

南视觉美术馆

南京尚东当代艺术中心


主办:南视觉美术馆


协办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

南京尚东当代艺术中心



策划:

影弟工作室(北京)

辟邪工作室(南京)

协办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

南京尚东当代艺术中心

特别协办

瑞士电影协会

赞助

独立电影基金

南画廊

日本松下公司广播电视事业部

合作机构

雕刻时光咖啡馆

南京大学新传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

南京大学学生记者团



组织机构

组织委员会主席:张献民

组织委员会

曹恺、陈赟、李俐、张献民、周凯

项目策划人:董冰峰、杜庆春、卫西谛

特邀策划人:李振华

出品人:葛亚平

艺术总监:曹恺

艺术顾问:吕效平


评审机构:

选片委员会:蔡萌、刘伽茵、王笠人、卫西谛、王小鲁

评审委员会:崔子恩、韩东、胡昉、吕乐、宁岱

评审委员会主席:韩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