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难了吧!去上海博物馆感受一下大英博物馆

等星星 鲜子笺注 2019-06-27

自从听说上海博物馆要办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

我就知道自己不得不去一下。

然后在经过了大概一个多月的努力之后,

我终于去看了!

(并且是在暑假期间,

并且没有排传说中的4个小时的队)

看完的感受是,我累了。



先来说说为什么要去看吧。

首先当然是因为,

大英博物馆馆藏之丰盛之奢华是众所周知的。

当年我去伦敦玩,

留给大英博物馆的时间不多,

导览器又太不好用,

不仅没有设计一条“1小时精华路线”之类的

给我这种精品馆藏搜集强迫症,

还时不时花上十来分钟

把我导向某个藏品正在修复

或出借的空荡荡的展柜,

导致我当场情绪崩溃,

在罗赛塔石碑前流下了茫然的泪水。



其次看展览其实也不一定都要是稀世珍宝,

如果有一个清晰、独特、有趣的展览主题,

可能会比在大英博物馆里崩溃要有收获得多。

比方说又有一次在伦敦,

我被一家画廊的Damien Hirst鲨鱼吸引,

无意中看了一场主题为Big Blue的展览,

寥寥数十件展品,

从古罗马海神到毕加索《三个洗澡的人》,

堪称是小而美的最佳典范。

上博这个展览,

显然不可能代表大英藏品的最高水平,

但却是要通过100件藏品展现世界史。

古往今来大千世界多少文明都在里面了,

考验策展人,也考验观众。


在伦敦Ordovas画廊看大鲨鱼


第三个原因么,

排队看爆款展览可以说是一种行为艺术了。

策展方的宣传营销、观展安排和公众活动,

媒体和艺评人的七嘴八舌,

市民的围观、自拍以及购买周边产品,

简直是当代都市文明的一大奇观了。

当然,大家热爱看展览、看剧、看书,

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艺术不属于艺术青年,艺术属于人民呀!

(我是谁?我在哪?

我为什么又把手背在背后假装老干部了?)


当年在故宫排队的体力

已经随着青春小鸟一去不复返啦!


但是这种市中心博物馆里面的免费展览,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会有多火爆。

实际上就算没有特展,免费的空调和常设展,

也足以让博物馆成为Senior Citizen

和旅游团的热门目的地。

开展第一天,上班路过那里的同事

就跟我们描述排队是有多么的长,

然后就看到新闻报道说排队要4个小时……

虽然当年我也是排了四五个小时的队

去故宫看宇宙大展《石渠宝笈》,

但上博这个展览在我心里的地位

显然还是要比故宫大展低了好几个档次。

再加上我本人也老了两岁,

这个队,排不得哇!



好在可以从上博的公众微信号

(SH-Museum)

预约每周五的夜场展览,

只需在之前的那个周六早上8点登记就可以。

你想想,限时观展人数不说,

还可以在周末的晚上夜游博物馆,多浪漫啊。

所有会用智能手机的人,

简直都应该选择这个选项嘛。


可能其他会用智能手机的人想得跟我也一样,

因此预约花了我大概1个半月才成功。

第一个周六,我起床时已经是下午1点,

预约早就结束啦!

第二个周六我在出差,

8点起床预约页面打不开,

刷了半个小时实在来不及了,

只好去洗澡化妆,

8:45再打开预约页面,又预约结束了。

后来我在微博上研究了一下小窍门,

大家说预约开放其实是

8:00-10:00之间的任意时间,

大概15分钟之内就会约满。

在连续两个礼拜睡过头之后的一个礼拜六,

我又一次在8点钟被闹铃吵醒,

开始刷页面

——这一刷就是一个小时,

直到9点预约还没有开始,我终于睡着了……



最后还是小伙伴给我发微信,

跟我说预约开始了。

都已经9:45了才开放预约,真是狡猾啊。

我立刻点进去,

并选择了18:00-18:30进场的时间段。

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无比的正确啊

——预约这个时间段

你就可以最先一批排队进场慢慢看。

展厅容纳的人数有限,

后面时间段的人要等前面的人出去了才能进,

排队时间要长很多呢。


这是我们看完展览出展厅时看到的盛况……


总之就等到了周五的晚上,

我们到上博的时候已经18:10了,

前方只有一些不长不短的排队。

其他时间段的朋友则要排到另外一个队伍里。

稍微排了10分钟队之后我们就进了博物馆,

又进了特展展厅,

跟略微有点涌动的人潮一起,

愉快地看起了展来。



两百万年的人类历史,

从哪里说起呢?进门就是一尊木乃伊。

挺适合的,是埃及文明的代表作,

宗教、技术、艺术和人类学的完美结合。

然后展览就按照人类文明的几个重要阶段

开始了几个部分的叙述。


1,开端(200万年前-公元前2500年)

主要是农业起源和早期艺术,

你能看见一切原始的工具和岩板儿上的绘画。


奥杜威砍砸器

180-200万年前

发现于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


2,最初的城市(公元前3000年-前700年)

当人类历史上出现了比村庄更大的聚居地……

 意味着统治者、不平等、文字和娱乐。


人民群众围观《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花岗岩

约公元前1280年

埃及象岛库努姆神殿


3,权力与哲学(公元前700年-公元100年)

在亚洲和欧洲,

帝国在扩张,货币随之出现。

政权和宗教的结合,展现出极其巨大的力量。


唐代墓葬俑

出土于中国河南省的唐三彩啦


4,仪式与信仰(公元1-800年)

在这段时间内,

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诞生了。


不太记得这是什么了!

大概是阿富汗的一尊佛像吧!


5,贸易与侵略(公元300-1100年)

 繁荣的陆路和海路贸易,全球化开始了!


霍克森胡椒瓶,发现于英格兰霍克森

“可能是罗马帝国在当地统治崩溃,

富人逃难时埋下”


6,创新与适应(公元900-1550年)

一个艺术和技术方面都成果斐然的光荣年代。


来自秘鲁的印加金羊驼,挺可爱的吧


7,邂逅与联结


刘易斯棋子,

大英博物馆最著名的中世纪藏品之一


丢勒的《犀牛》,

一副基于想象和资料的生动素描


8,我们制造的世界(公元1800年至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

有巨大的生产力,也有巨大的冲突,

有巨大的变革,也有巨大的矛盾。


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

就是载着达尔文环游世界的小猎犬号


David Hockney的素描《两名年轻男子》

讨论的毫无疑问是同性恋的话题


盗版的德罗巴球衣

倒也能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某些方面


之前向社会大众征集的第101件展品,

结果入选的是无所不包的二维码

仔细看,这个二维码由此次展览的展品们组成


好了,展览就看完了。

出了展厅看见更多更长的队伍,

感到一丝安慰。

又看到一些粗制滥造的展览周边,

感到一丝无聊。

这次展览的总体感受就是,

展品还不错,策展思路很清晰和有趣,

但是公众教育性和科普性要远远高于艺术性。

展厅的灯光和陈设比较一般,

当然最主要影响观展体验的就是人!人!人!

仔细阅读展览每个章节的介绍,

带个耳机收听公众微信号里的导览语音,

可以让你的观展体验更加深入和丰富。



就这样了,

我们下次再见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