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VD业绩遭遇“滑铁卢”!上半年近800亿营收“蒸发”,头部企业IPO频频折戟

成林 新媒体中心 医药经济报 2023-11-15

对于体外诊断(IVD)领域而言,经历了过去三年市场井喷之后,“辛辛苦苦这一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紧紧抓住核酸检测产业“风口”,大大小小的IVD企业从2019年到2022年,共有3家、9家、17家、7家IVD企业获准登陆资本市场。然而,截至今年上半年,2023年成功IPO的IVD企业仅有于6月30日港交所上市的艾迪康。

今年以来,IVD企业生存状况如何?《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整理了体外诊断板块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营收数据并进行对比。

从中不难看出,67家体外诊断企业中,43家业绩下滑,2023上半年整体实现总营收475亿元,同比2022年中报的1273亿元下滑了62.69%,近800亿营收“蒸发”。其中,安旭生物、硕世生物、东方生物、达安基因、九安医疗、之江生物等上半年总营收同比下滑超90%。

业内人士指出,2023年是IVD行业的分水岭,不盈利或少盈利、难IPO已成定局。随着当前行业环境、发展模式重新构建,市场需求更高、监管更严,再加上医疗反腐态势严峻……传统IVD企业如若不能尽快适应,恐怕前两年的盈利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体外诊断业绩“滑铁卢”

2023年,中国医药市场正在温和复苏,与此同时,却也出现了业绩分化的态势。从半年报看,头部医药企业业绩涨势依旧,创新药企频出佳绩,中药企业也盈利颇丰;医疗设备板块同样高歌猛进,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细分领域体外诊断整体业绩降幅较为明显,拖累整体板块业绩走低。

其中最醒目的是,早年间风头破盛的“预增王”九安医疗业绩大降。今年上半年九安医疗营业收入为 22.83 亿元,同比下降 90.19%;归母净利润为 7.86 亿元,同比下降 94.84%。在此之前,2020 年至 2022 年,九安医疗营收一路暴涨,三年合计营收破 300 亿元,超过了2007年至2019年13年的总和。

此外,东方生物2022年H1营业收入为71.11亿元,2023年上半年营收直降92.95%至5.0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480.76万元,同比下降98.73%;达安基因2023年营收同样大跳水,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36亿元,同比减少91.97%;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减少88.68%。

还有在海内外市场同样遇冷的华大基因。2020年,华大基因在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80余座火眼实验室,最大日检测通量超过100万人份。主营产品中感染防控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服务、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7亿元、55.62亿元,同比增长724.22%、873.70%,占总营收的66.24%。到了2022年,随着市场红利逐渐消退,华大基因实现全年营收70.46亿元,较上年略微增长4.14%;实现净利润8.09亿元,同比下降45.22%。

对于行业整体业绩的下行,面对下游市场对新冠检测试剂及相关原料需求急剧下滑,部分企业计提了大量资产减值损失。如易瑞生物公告,公司上半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合计1300.37万元,共减少2023年1-6月利润总额1300.37万元,导致2023年6月30日所有者权益减少1300.37万元;诺唯赞2023 年上半年的资产减值损失额为7625万元,去年同期为5140万元。

几年时间里,大众较少听说的IVD企业实现业绩巨幅增长,又迅速回落,市场变化让人猝不及防。但并非IVD企业皆是如此,个别IVD企业确实通过常规业务的发展实现“逆袭”。

比如九强生物,一方面,其产品很少涉及防疫产品;另一方面,上半年持续提升研发能力,共计投入研发7481.45万元,因此九强在上半年的报告也成了少数业绩持续增长企业的代表。另外,迈瑞、安图、新产业等能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上保持双向稳定,这些企业并非孤注一掷在细分赛道,而是在新领域、新赛道上持续加码,不断突破。

而就在9月底,前文提到业绩大降的九安医疗,前脚刚接手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HHS)12.19亿元的COVID-19检测制造订单,后脚就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甲流、乙流和新冠三合一产品正在研发阶段,公司将加快进度,争取早日推出新品,满足更多用户的测试需求。显然,处于“高光”位置的九安医疗,正在积极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探索。

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的IVD市场想必会持续低迷,但是IVD市场整体大方向确实向好的。如何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中,与其他IVD企业,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异化发展才是重点。

IVD成IPO折戟“重灾区”

大环境市场需求的骤减,必然会导致业绩下滑,不过好在企业多有预期,及时调整应对环境改变。但影响更为严重的或许是那些试图通过市场风口加速IPO上市的IVD企业,对于他们来说,门槛确实高了些。

IPO审核流程大致是,受理、审核问询、上市委审议、提交注册、证监会注册生效直至发行上市。一般情况下,“上市委审议”是核心环节,一旦通过上市委审议,后续环节出状况的概率相对很小。

据过往数据预计,科创板、创业板从提交注册到获得同意,平均需要130天。但是到目前为止,存在一些在前两年启动了IPO进程并通过了审核,却卡在注册环节的企业,包括菲鹏生物、微策生物、达科为等。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奔赴IPO,直至今日仍然没有成功,面对接下来的发展,进退两难。

在注册阶段坚持时间最久的是菲鹏生物,其在2022年3月3日过会后,在短短11天后的2022年3月14日就火速提交注册申请,但是此后就一直处于提交注册阶段,迄今已经整整556天。微策生物和达科为的情况与菲鹏生物类似,截至今天为止,分别在提交注册阶段停留了341天和334天。

从财务数据来看,三家企业表现亮眼,却展现出业绩下滑趋势:

微策生物2019年—2022年上半年,微策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1.69亿元、6.72亿元、12.63亿元及4.9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5.91万元、1.60亿元、3.28亿元及1.14亿元;

菲鹏生物2022年全年收入达27.02亿,相较于2021年的23.32亿元有所增加;净利润为9.33亿元,相比2021年的15.03亿元大幅下降;

达科为2020年—2023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6.05亿元、8.37亿元、10.39亿元和5.2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133.45万元、1.04亿元、1.01亿元和4095.26万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与2019—2021年迅速增长的营收和净利相比,三家企业在2022年开始皆表现出业绩增长疲软的态势。市场分析,正是这样的财务数据表示,引发了核酸检测企业IPO的争议。具体而言,争议主要体现在两点:业务的可持续性,IPO的必要性。

当市场需求基本消失之后,首先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化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其次这些IVD企业大多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再加上IVD全行业产能过剩以及当前技术发展水平,募投融资是否真的有必要?

2022年11月21日,上交所、深交所同时发声,明确表示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的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尤其是企业的科创属性和可持续经营能力。在这种声势之下,已有一部分意愿IPO的IVD企业被陆续劝退.

据之前数据统计显示,截至当前2023年共有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IPO折戟,其中大部分企业主动撤回了IPO申请材料。在这些主动撤回IPO的企业中,IVD企业为撤回“重灾区”,包括致善生物、中翰生物、雅睿生物、硕华生命、联川生物等。

其中,致善生物于2022年9月过会,过会近10个月后,公司选择撤回上市申请材料。业绩方面,2019年至2021年,致善生物分别实现营收9858.22万元、3.29亿元和4.7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85.74万元、1.02亿元和1.14亿元。2022年上半年,致善生物业绩回落,净利同比下滑24.76%。中翰生物、雅睿生物、硕华生命等皆呈现类似情况。

尽管对于大部分IVD企业来说,营收骤减、IPO失败是一记重拳。但不能否认的是,对于体外诊断板块的大幅下降,行业及市场并非没有预期。业内早有人士预测,相关业务不会长久,如何把握时机,将短期盈利投入到长期规划中,缩短公司整个战略规划的周期才是重中之重。

编辑:朱狄

史上最严减持新规发威!

创新药申报火爆!超60个品种提交NDA

2023诺奖揭晓!mRNA疫苗技术众望所归

仿制药大品种较量!

10月这些医药新规开始落地

www.yyjjb.com.cn

洞悉行业趋势

 长按关注医药经济报  

《医药经济报》

学术公众号

聚焦肿瘤学术前沿

   长按关注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

终端公众号

记录药品终端产经大事件长按关注21世纪药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