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
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
给灾区和全国人民
造成了深深的创痛和巨大的悲怆
地震发生后,广大军民万众一心奋起抗灾,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志愿者同灾区干部群众一道发扬“顾大家舍小家”的精神,冒着暴雨和余震的危险,连续作战,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
在最危急的时刻,5月12日23时58分接到省应急救援中心命令后,宜宾市矿山救护队立即组织10名队员赶赴绵竹市汉旺镇地震灾区进行抢险救援。他们当中最大的42岁,最小的26岁。
宜宾市矿山救护队是宜宾市第一支赶赴地震灾区的专业救援队伍,在灾区抢险救灾历时106小时,搜救出8位幸存者,组织疏散撤离1000多群众。
救援第一 多一点时间搜救就是给幸存者留下生的希望
时任宜宾市矿山救护队队长的张明,是宜宾市矿山救援队伍的楷模,更是四川矿山救援队伍的标兵。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组织救援工作。
到灾区现场施救过程中,40多岁的张明,既担任指挥员,负责全队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又充当战斗员,和年轻队员一起投入到施救中,搬砖块、抬预制板、救伤员、抬伤员,翻越2000多米的高山,和队员一样徒步80多公里疏散群众,队员干什么,张明就干什么。
13日,宜宾市矿山救护队在天池煤矿矿区组织人员救援。发现一栋楼里有幸存者,该楼三个楼层所有预制板都震落到一楼,所有设施全部损坏,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救护队员先搬去压在幸存者上面的砖块等杂物后,用液压剪剪断钢筋,用砖支撑预制板,再用双手扒开一个几十公分大的洞。
所有队员双手被砖块磨破后,鲜血直流,但顾不得包扎一下,不吭一声,不叫一声苦,争分夺秒,埋头苦干。在队员们的努力下,发现了被埋的母子,“当发现有幸存者的时候,我们根本顾不上其他,只想在保证幸存者安全的前提下尽快的抢救出来”杨建刚告诉记者,当掀开挡住母子的垮塌物时才发现母亲用双手和头部护着自己的孩子。
“我们都哭了”队员惠庆弟说,为了抢救更多的幸存者,在没有大型救援设备的情况下,大家拼命的进行徒手挖掘作业。救援中,惠庆弟、杨建刚一边不停的用手挖掘,一边不断鼓励孩子要坚强,并在不知不觉中将孩子叫作“幺儿”。经过5个多小时的营救,五岁的孩子成功获救。
“随后的救援中,根本顾不上其他。”何金龙告诉记者,回忆当时的情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哪怕流血、流汗也要将时间留给幸存者,抢救出更多的人。
到达灾区后,参加救援的队员从驻地出发到13日晚,只喝了少量的水,粒米未进,但大家没有怨言,而是全心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在施救过程中,队员们不顾自身安危,不怕余震伤害。从参加救灾到任务结束,没有一人叫过苦、喊过累,在搜寻幸存者和遇难者的过程中,冒着余震和房屋随时倒塌的危险,不顾个人安危,成功施救出8位幸存者,疏散群众1000多人。
职责所在 有灾情的地方就有宜宾市矿山救护队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强震,四川省矿山救护总队组织全省部分矿山救护队于15日从成都太平湾机场乘军用飞机到达青海省玉树县,第一时间展开地震救援工作。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5.7级地震。晚19时,宜宾市矿山救护队赶赴云南昭通市彝良县地震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2013年4月20日早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级地震,宜宾市矿山救护队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灾区参加救援,历时3天,圆满完成救灾任务。
从2008年以来,宜宾市矿山救护队参加了“5.12”汶川地震、“4.14”青海玉树地震、“9.7”云南彝良地震和“4.20”芦山地震救援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每次有灾情发生,宜宾市矿山救护队第一时间赶赴地震重灾区,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始终战斗地震救灾第一线。
这支队伍不仅出现在各种地震抢险第一线,他们还是区域煤矿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在平时的训练中,他们会针对宜宾煤矿企业分布广、灾害严重等现状开展训练。
“我们要进一步熟悉全市煤矿企业的位置和交通状况,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全面熟悉煤矿井下巷道及采掘布置等情况,着力提高救援人员业务素质。”据市矿山救护队负责人介绍,通过平时的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据了解,目前,市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拉动演练每周不少于两次,并坚持常态化,对服务区域所有矿井、全市所有保留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及边远乡镇煤矿实行全覆盖,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回忆十年 更加刻苦的训练只为抢救更多的群众
“5.12”地震抢险救援中,市矿山救护队在绵竹市汉旺镇天池矿山机械厂办公楼的坍塌现场看着几层楼如同三明治一样,被紧紧砸成了一团的办公楼房。队员们心里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争取时间抢救更多的幸存者。
“我还记得5月15日,从一大早,队员们就在现场轮番上阵,利用大型挖掘机械清理建筑物残骸,寻找遇难者” 何金龙告诉记者,疲惫不堪的队员,面色严峻地坐在现场的高地上,与等待的家属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听到他们哭泣的声音,我们的队员心里更加难受,不断责备自己,为什么不能再努力一点,抢救更快一点,把那些幸存者救出来。”惠庆弟说。
“十年了,每当有灾情发生,我们都是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更加成熟,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惠庆弟告诉记者,在雅安芦山地震发生时,他由于值班没能前往灾情救援,当得知救援队伍出发以后。休息的他主动要求回队值班,随时做好准备,只要有命令第一时间也会赶赴灾区进行抢险救援。
“十年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更有针对性,提高自己的救援水平。”何金龙告说,只有这样队员在救援中才能争分夺秒的进行救援,为受难者留下更多生的希望。同样,也能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10年后的今天,你想说些什么?
留言区等你分享
来源:宜宾新闻网
编辑:丁肖潇 责任编辑:杨江
欢迎加入我们,简历发送至:87044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