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佛系青年”到“隐形贫困人口”,别总活在“话语温室”里 | 沸腾

范娜娜 沸腾 2018-06-17

“隐形贫困人口”火了,但真正的贫困人口或许连接触到这个热词的机会都没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632fbu32w&width=500&height=375&auto=0

▲隐形贫困人口来袭。视频来源:新京报动新闻


文 | 范娜娜


最近,“隐形贫困人口”这个词火了。

 

网络上的定义是,“隐形贫困人口”指的是有些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的人。很多80、90后表示,“嗯,这说得正是我自己。”


 

━━━━ 

“隐形贫困人口”是矫情表达

 

从佛系青年到“隐形贫困人口”,社会对青年人的各类标签式定义逐渐变得平常。而当这种标签成为潮流,纵然是标榜个性的青年群体也开始自觉异类。

 

但我认为,这些所谓的流行词,不过是一种情绪表达,与真实社会之间存在着割裂的鸿沟。

 

新京报动新闻就在视频中指出,非理性消费、收入较低、生活成本较高、缺乏理财意识是“隐形贫困人口”出现的四大原因。

 

有文章就追问,“‘隐形贫困人口’都把钱花哪了”?访谈显示,大部分年轻人月入一万多,但在护肤、穿衣、饮食上毫不吝啬——穿着3000块的西装,敷着100块一片的面膜,吃着来自智利葡萄界的香奈儿,租着6500带落地窗的大房子。

 

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消费经常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享受了高级生活还高喊自己贫穷,可能就是矫情了。

 

所以,所谓“隐形贫困人口”更多是自我消费不节制所造成的——不是没有钱,只是花的多而已。

 

很多人会觉得我只是仪式性地说说而已,自我打趣一番,稍微矫情一下,避免自己被流行抛弃。然而这样的话语,并不能反映真实社会。

 

从《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佛系青年,到《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抛弃体”,制造“流行”成为自媒体收割流量的方式,这背后可能只有商业的逻辑,却缺乏真切的社会关照。

 


“隐形贫困人口”火了,但真正的贫困人口或许连接触到这个热词的机会都没有。


━━━━ 

网络热词铸造的媒介奇观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语言符号,被使用到网络聊天中,能够对个体身份进行一种全新的建构,成为个体身份辨认的关键。个体间通过使用“隐形贫困人口”这一符号的互动,在自嘲中互相安慰,从而获得一种群体的认同感。

 

虽然它能给个体带来群体认同感,让个人更好地融入到与周围人的对话和交流中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夸大了因观看而带来的快感,它对那些可见之物夸大其辞,吹捧,凸显那些浮面的表象,并拒绝意义或深度。”

 

此次的“隐形贫困人口”这一热词的流行也是因为其准确捕捉到了当代青年的痛点,让很多网友认领这就是自己的状态——“是我本人”,由此引发了全民的二次创作,对其进行了意义上的延伸。



紧随其后“隐形单身人口”、“隐形贫困人口”、“隐形吃货人口”集体上线,各类段子横空出炉,形成新的群体狂欢。但这种创作只是个体情绪的表达。用恶搞来调侃,用娱乐来戏谑,狂欢过后一地鸡毛,不良的消费习惯依旧没有改变。

 

沉浸在诸如“隐形贫困人口”这类“话语温室”中的青年,是时候走出来了。追求生活品质可以,但也要注意经济承担能力;适度矫情可以,但也要活在真实里。


我们发布了一个“稿事”计划!如何投稿?请“阅读原文”。


编辑: 新吾  实习生:范娜娜   参考知著网

推荐:

家乡发生了这两件事,高价彩礼之离谱已经不是钱的问题 | 沸腾

李嘉诚何鸿燊相继退休,他们的时代过去了吗 | 沸腾

鸿茅掌门人成当地年度经济人物,有点尴尬的评选 | 沸腾

当习惯了“小奶狗”式不雅称谓,我们离正常的公共空间就越远 | 沸腾

激荡四十年,在华强北的基因里读懂深圳的灵魂 | 沸腾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