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85”中没有“废物”,只有心态需调适的“人才”​ | 沸腾

与归 沸腾 2020-08-17

与其羡慕,不如迈步。


▲《中国合伙人》剧照。


文 |  与归


当“985”和“废物”搭配到一起,是不是很有冲击力?

 

今天,某瓣上的一个“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经过媒体报道后,刷屏了许多人的朋友圈。


与“985废物”相应,还有一个新词叫“小镇做题家”。意指“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985废物引进计划”召集的就是这样一个群体。

 

我专门找到了这个小组,点进去浏览一番,所谓的“985废物”群体,组建两个多月,成员已经高达8万多。

 

我并不喜欢“985废物引进计划”这样的命名——这类名称很容易带来负面暗示,并助长“丧文化大合唱”。

 

但个中现象值得说道。而8万多人,也不是个小数字。

 

▲某平台截图。


起点或许有差距,但也不必一头闷进“丧文化”

 

这个小组里有很多故事,我看了也相当熟悉,虽然我不是毕业于985。

 

报道里有一个细节,一个“985废物”讲述,自己去大学报到一周了,还不敢坐地铁,因为担心自己出丑。

 

我相信,很多来自农村和小镇的大学生,一定在大学里完成了很多第一次。比如我自己: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按电梯,甚至第一次吃海底捞等等。哪一次不是充满按捺不住的好奇心和忐忑不安的羞耻心?

 

我仔细端详了下,这些所谓的“985废物”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拿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比较。

 

无论是家庭出身,吃穿用的物什抑或身材样貌、谈吐气质、个人才艺、社交能力乃至曾经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等,都让他们感到自卑,感到纵使拼尽全力,也难以追上身边那些一出生就已经坐拥丰富“资源”的人。

 

“985的废物”们,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或深或浅的自卑感,而这些自卑,一方面源于在学业、社交、职场上的受挫,另一方面则源于同那些资源优越的同龄人的比较。

 

他们渴望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获得阶层的跃升,来一扫自己自卑的心理阴影。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那些家庭出身更好、资源更加优渥的985学生,获得成功的路径或许更短些——他们站在了长辈们宽大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也就更容易摘到高处的桃子。

 

但这不等于,从农村和小镇走出去的985学生该一直“矮一头”。

 

有“起点差距”,不等于就该一边服着“丧文化”鸡汤一边判上进念头死刑,在“人生而不平等”的感喟中否定抹平阶级差距的努力。

 

“985废物”们或许暂时无法成为像自己身边同学那样的人,但却可以在将来尽可能地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加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的条件。

 

抛却鸡汤,这不就是我们眼下能清晰看见的真实人间吗?

 

▲小组成立的“98five”大学,校徽。


与其羡慕,不如迈步

 

相比于那些生而占有优势的人,“985废物”们,主要短于视野和资源的匮乏。

 

既然知道了视野和资源匮乏,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绝不应是麻木不仁,也不该是怨天尤人,而是尝试着去补充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优势。

 

最近,《乐队的夏天》第二季首播,最火的话题落在了“五条人”身上,他们就是一支来自广东沿海小县城的乐队。主唱兼风琴手的仁科,由于其身上浓浓的小镇气息,也被调侃为“农村拓哉”和“郭富县城”。

 

但是他们身上的另外一种气质我很喜欢:我来自小地方,我很不起眼,但是我很乐观,也很能干。

 

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好一点,便是明天最大的底气。他们该对比的,也不该是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而是昨日的自己。

 

事实上,985里没有废物——哪里都没有。

 

说句不中听的话,既然能够考得上985,肯定是既不疯又不傻,脑子也是足够好用。至少在中小学的学生时代,他们绝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因为在校园里,评价学生的标准相对较为单一,而且在同一城、一县、一村,社会阶层差距也相对较小。

 

但是,当进入大学校门,乃至进入职场,凭借985的资历,他们参照对比的,或许更多就变成了那些不仅成绩好,而且家庭条件好、相貌身材好、或者资源关系好的同龄人。

 

对于这里面有些被“原生家庭”之痛拽着、走不出自卑阴影的孩子,确实该给予更多的心理帮扶与社会关怀,纾解他们内心的痛。

 

但对于更多来自农村和小镇的985学生来说,到了这个时候,其实也大可不必自卑,不必自暴自弃。

 

他们应该恭喜自己,就像打游戏一样,终于又过了一关。

 

在前一关的技能和装备,他们或许显得较为优越,在更高阶的这一关里,则会一时显得捉襟见肘。

 

所谓天外有天,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还是要在打开了新世界后,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努力发出光来。

 

就像贾玲也羡慕林志玲的身材,但做好自己的喜剧专业,也一定能够出彩。

 

不妨看看那些被认为该陷入中年危机的小姐姐们,她们不还是在唱“看我乘风破浪,多诚实的欲望,努力唱,吆咿吆咿吆咿吆咿吆咿吆……”,在说“三十而已”吗?

 

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过去,那就改变自己的现在。很多时候,不要想太多,干,就完了。

□ 与归(媒体人)


编辑:狄宣亚  实习生:张晓雨   校对:卢茜


推荐阅读:

“杭州女子失踪案”,是谁带歪了节奏 | 沸腾

努某某是“初犯”还是“惯犯”,这点很重要 | 沸腾

用“传销式成功学”祸害孩子,别让姬剑晶们跑了 | 沸腾

“小学生凭基因研究获大奖”,有多少博士父母的“功劳”?| 沸腾

歙县语文数学考试延期:高考有门隐藏科目叫“处变不惊” | 沸腾

“单亲爸爸带4岁女儿骑行去拉萨”:一场属于成人的“治愈” | 沸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