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丨沈阳市多福社区:践行“两邻”理念 乐享“多福”生活

辽宁日报 2022-06-29

细雨初停,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草木青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芬芳。主路两旁的槐树高大挺拔、生机勃勃,叶叶相覆撑起一道绿廊,居民在树下拉起家常,享受着恬静的生活。


2013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多福社区考察。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老工业基地前些年下岗人员相对集中,党和政府要切实关心他们及其家庭的工作和生活,加强社区服务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让在就业创业上需要帮助的群众都得到帮助、在生活上需要保障的群众都得到保障。在多福社区,总书记还提出“两邻”理念——“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回想起总书记来到社区的情景,社区居民们依然激动不已,那温暖的一幕幕似乎就在他们的眼前。80岁的郭东辉说:“座谈中,我就坐在总书记的旁边。总书记听了我们的发言后,肯定了社区围绕‘福’文化开展的系列活动,他说‘你们做得很好’。”

“当时我就坐在总书记右手边。”73岁的尹秀英接着说,“总书记认真听了我关于养老的发言,发言结束后,总书记站起来和我单独握了一次手,总书记说‘你的意见很好’。”

多福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已是40多岁的“高龄”。以前,小区道路坑洼不平,车辆随意进出,垃圾遍地,居民意见较大。2009年和2019年,多福社区先后两次被列入沈河区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实施外墙保温及粉饰、屋面防水、道路铺设等工程。

持续的改造升级,让多福社区的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变。“道路平整,环境整洁,院子里绿意盎然,就像一个大花园,和以前相比不知强了多少倍。”说起小区的变化,业主委员会主任刘德山一脸自豪,“现在实行封闭管理。小区怎么管,咱们居民都有‘话语权’。”

有“颜值”,还要有“气质”。多福社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文化铸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围绕“福”文化开展系列活动,打造“多福八景”,通过百家宴、诗社等主题活动穿针引线,吸引居民走出家门,丰富“邻”和“伴”的关系,让居民相识、相知、互助、互信,打造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小区美了,配套全了,服务水平、治理模式也要同步跟进,但这靠社区的单打独斗显然是不够的。多福社区深入领会和践行“两邻”理念,依托打造“一路两馆两中心”,织密党组织领导下的服务群众、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特别是在解决居民养老、医疗、就业等问题上,广泛凝聚基层治理的智慧和力量,立足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以“邻”的共识促进“邻”的共治,把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神经末梢”,多福社区逐步构建起“党建引领、文化铸魂、社会协同、居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一路’指党建示范路,‘两馆’指两邻体验馆和幸福纪念馆,‘两中心’指养老服务中心和睦邻中心。”近日,社区党委书记孟晓丹正在研究通过网络平台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事宜。她指着小区南侧的一趟红房子说:“这里原来是弃用的自行车棚,改造后拥有了老年食堂、养生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功能。”

“养生中心艾灸保健等服务,对高龄、低保、特困人员实行免费或者普惠制低偿服务,老年食堂不但推出了经济实惠的老年套餐,还吸纳了社区居民在此就业。”养老中心负责人朱旭说,“作为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服务供给单位,我们针对社区老年人较多的情况,还在两邻体验馆提供医疗保健、素质教育、技能培训、居家生活、法律金融等服务。”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目前,多福社区与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市骨科医院、沈阳市文化宫等90余家“大邻”建立联系,提供百余项服务;以党建引领引入“夏云龙房产110”等数十支志愿者团队,为居民提供“点单式”服务。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姚宁说:“公益服务有计划开展,志愿者团队随叫随到,只要居民有需求,立马办!”

随着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家庭,多福社区民生供给与群众需求也实现了精准对接,形成了一张社区治理社会化参与的保障网。“多福人人人福多,顺心事事事心顺”。在“多福八景”之一的汇福门,郭东辉看着自己当年写下的回文联,微笑着说:“环境好了,服务好了,咱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强了。”



来源:辽宁日报·北国客户端

记者:陶阳  编辑:高智勇  检校:王宏伟、张舒宇  审核:刘爽  责编: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