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泪目!这座城市在“消失”,千万上海宁却在这里寻找记忆!

2017-11-25 上海全知道

投稿爆料请联系小编微信mdchihuo009

转载自@上海头条(shtt365)

上海是一座从未停止的城市

凌晨、晚上、白天、夜晚

总能听到城市“哒哒”的机械声

一直都在转啊转

一切都在改变


短短几十年时间

从沿滨小镇到全球金融中心

世界上所有人都看到了上海的发展

却只有很少人记得上海的“消失”

这些上海过去的痕迹

你又知道多少?



东台路

被取代的古玩市场


盛世重典藏

中国人历来就有收藏古玩字画的爱好

收藏热则通常缘起於古玩旧工艺品市场的形成

上海卢湾区东北部

北起崇德路,南至肇周路

长约586米,宽约12米

这里曾是上海著名的古玩第一街



解放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

东台路沿路均为住宅

1985年随着浏河路被辟为综合市场

东台路受其影响,形成花鸟市场,后渐冷落

自发形成了上海最早的地摊文物市场

几经取缔,又死灰复燃

1988年,在相关部门的主办下

创立了“浏河路旧工艺品市场

成为被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为

上海第一个属监管的旧工艺品市场

自此各类陶瓷、金属玉石、书画、碑帖等文物

在东台路上层出不穷



以“奇、特、怪、稀”著称的东台路古玩市场

有着别处寻觅不到的各具特色的古旧工艺品

其市场除了有中国传统的摊商的交易方式外

又有符合于现代室内较专业而隐蔽的交易特点

吸引了各种文化历史背景下的人群前来采购



随着海外“上海热”的兴起

东台路的古董市场越来越火爆

一度成为上海继外滩、豫园之后

又一个旅游者必到之地

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寻宝

据说也常有港台人士在此扫货



盛极而衰,物极必反

古董之所以价值极高

正是因为“物以稀为贵”

市场需求的极速增加

导致缺货、少货在所难免

一些商贩们为了经济利益

假货、劣货开始进入市场

东台路就这样逐渐没落了



莫干山路涂鸦墙

“残留”的青春


涂鸦一直是一种很时尚潮流的艺术

通常被认为是个性张扬肆意的代表

苏州河畔,莫干山路涂鸦墙

上海比较早也比较完整的涂鸦墙

以前莫干山路的涂鸦墙可真热闹

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打扮新潮的年轻人

在那里涂涂画画

手臂上有刺青的外国人也特别多

其中欧美人和日韩人士占了大多数



莫干山路涂鸦墙最热闹的时候

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些涂鸦“发烧友”

在废旧的墙上展示才华

不同的艺术家

在同一片地方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作品

天马行空的想象让莫干山路两旁的街道

充满截然不同的文艺气息



但是随着商业开发的进行

终究是被抹去了部分

即使现在莫干山路依然有涂鸦

上面的颜色也依旧艳丽、明亮

却再也不见当初的追风少年

更不见那肆意的青春



老西门

回不去的旧书市和动漫天堂


“19块跟20块有什么差别啦!”

“当然有差别!”

“你说说有什么差别?”

“你跟我喊这么久就是差别!”

如此对话,老上海宁都懂

在上海文庙,这般说话再常见不过



上海文庙

老城厢中难得的复古与新潮的集结地

也是文艺爱好者的根据地

如今仅存的几个少数特色市集之一

在这里淘小人书

四处挑选不知来处的旧纸品

明信片、日记、照片、甚至是一张便签也行

没有明码标价,大家各自随意

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很多人都知道文庙书市每周日早七点半开始

事实上在五点多就已经开始有交易了

而在早几年书市从零晨就开始

黑暗里寻一处墙角摆摊

卖书的包囊一打开,买书的一拥而上

好东西当然要“先下手为强”

只是这样的“半夜鬼市”已经被抄了

独留了早上的书市



书市之外,文庙路则是动漫一条街

被称为上海的“东京秋叶原”

二次元动漫迷的天堂

走在街上,经常能遇见coser

各种奇装异服组成独特的文庙街景

若多看到几个的欧美阴暗风cosplay

还要误以为是在过万圣节呢



七浦路

正在改变的服装批发市场

 

七浦路服装市场地处静安、黄浦、虹口交界处

交通便捷,占尽人流物流等优势

是上海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市

无论是服装批发、零售都是上海人气最旺的

一到周末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

甚至还会有周边城市的人专程来此淘货



七浦的购物环境真心不优雅

可是价格惊人的低廉

老上海宁都知道:七浦,即“cheap”

并不知道它名字为啥起得这么恰当

总之就是从方方面面证明了七浦的物价优势



更重要的是,从淘宝爆款,到明星同款

从一线奢侈品牌,到小众逼格新锐设计师作品

这里应有尽有!

款式也是紧跟市场潮流

堪称服装天堂

 走进这里,你只管随便挑、大胆买!



近几年,因为商业发展需求

七浦路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想做转型

走高端、甚至是定制路线

便宜、路边摊的标签在慢慢被撕下

众人穿越人海去寻“衣”的市井气息也有些淡化



铜川路

给力的水产市场


人生其实很简单

就是逛吃~逛吃~逛吃~吃~吃~吃~

逛完七浦路,吃遍铜川路

这才是老底子上海宁的日常生活



1966年,水产市场开业

1997年,收回全部投资 

2000年,成交额达27.2亿元,并受到市场盛赞

2004年,市场成交量达到10万吨

成交额为32.3亿元,全年税收达到千万

2008年8月,开始搬迁,进行投资改造

2016年,搬迁完成,水产市场消失……



当年的铜川路水产市场

位于铜川路、曹杨路口,真如古镇的东首

北靠铁路上海西站

南面靠内环线高架武宁路入口

敞开大门迎四方吃货来客



在老百姓眼里

铜川路连空气都充斥着腥臭味

但在食客看来

这是老饕们的天堂

占地2.6万平方米

800个摊位和近百个门面铺房

经营户超过400户

随便走进一家

都是一场鲜到掉眉毛的“海鲜之旅”



从最初的一片农地到后来的日夜繁华

再到20年后的拆迁

看着铜川路的诞生与消失

就像经历了“极速版”的沧海桑田

那时晚间的夜排档上

你还和老友一起吃着海味

啜着冒泡的啤酒

可转瞬之间只剩回忆了



红坊

悠闲好白相去处


文艺青年们总对创意园有着莫名其妙的热爱

尤其是一些从老建筑变身而来的艺术中心

红坊就文青们最喜爱的白相好去处之一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行走中的大长腿


在这里,我们可以去“国民岳父”的咖啡馆


在这里,我们可以在“三像”又“三不像”的里学习红酒知识


在这里,我们可以喝着酒、唱着歌、看On Stage的固定演出


可是现在,我们只能在这里回忆

看着它慢慢变身

等着它未来又将以怎样的新姿态

再次与老上海宁相遇



西宫

儿时的乐园


沪西工人文化馆

始建于1959年,1961年正式开放

陪伴了几代上海宁的成长

和上海工人文化宫、沪东工人文化宫

并称上海“三大宫”

改革开放前工会会员凭工作证进入

其他人则需要购买门票入内参观



在那个娱乐还没有现在这么丰富的时代

影剧场、图书馆、阅览室、溜冰场以及多种电子游艺设施的存在

让西宫成了上海文青们憧憬的聚集地

也被市民们自豪地称为“小世界



上世界80年代,“西宫”继续充实自我

添置了更多的游乐设备

并成立了各种休闲爱好者协会

书评、美术、摄影、书法、集邮、影评……

大家在这里齐聚一堂

共同交流学习、其乐融融

“西宫”也分为了老西宫和新西宫两部分

老西宫多小摊头、卖些小饰品

供人们休闲、散布

新西宫多大门店,卖服装、配饰

供大家逛街消费



上海宁习惯管老西宫直接叫“西宫”

因为在老上海宁的记忆里

“西宫”不仅仅只是一个娱乐圣地

也是他们“广大职工的精神殿堂

这里有他们的童年

也有他们少不更事时最初的憧憬



《繁花》的作者、上海作家金宇澄

曾用如此文字回忆西宫:


“离开了风景宜人的西宫,初夏的凉爽湖风,隐隐约约传来的舞厅萨克斯音乐,是我对它最后的记忆。”


上海,2400万人在来来往往

无数人在擦肩而过

可也有千万人抱着同样的回忆

那可能是关于老上海的痕迹

也可能是关于自己青年时的追求

却都同属于“一座魔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各位大神提供

关于·上海全知道

Sharing&Communication

◆ 上海本土最有温度的微信平台

◆ 关注我们(微信号:iknow021),和我们一起成长

◆ 合作QQ:302507437

看这里上海全知道

1,冷空气已经被央视段子手玩坏了!这样的花式播报新闻我愿意天天看

2,问五险一金和加班费也有错?面试该谈钱的时候却和我谈情怀!

3,这家发财烤鸭店,按片算

戳这看棚户区的夫妻面铺,送走了24批学生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