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好老师是如何修炼而来?赵春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党委宣传部 北京师范大学 2019-05-13




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你就会成为专家;

重复的事情用心去做,你就会成为赢家。








赵春明,2016年度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当被问及获奖的感受时,赵春明平和地笑了笑,说自己谈不上有多大的成功,如果说有一点点成绩的话,可能是比较好地践行了这句话。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倾心教学 哺育英才

今年9月8日,作为教师代表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发言

1981年,赵春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那时他曾写过一首自勉小诗:“为求真谛入书家,备尝苦痛酸与辣;难得更多是甜果,岂管劳累磨心花。”正如诗中所言,这种用心和坚持的精神,贯穿了赵春明的求学和教学生涯。


  二十九年从教路,赵春明始终坚持一个信条:做好一个老师,最重要的是用心来教学,而不是用嘴去讲课。


  提到赵春明的课堂,学生们都赞不绝口,有人生动地描绘他的课是“深奥的理论与生动的讲解共存,直观的案例音像资料与老师自制的音乐PPT齐飞。”“每一堂课就像一顿丰富多彩的大餐,令人感悟至深,回味无穷!”


  难以想象,如今讲台上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的赵春明,早年却因患有比较严重的口吃而性格内向。成绩背后,赵春明付出了异于常人的艰辛和努力。

赵春明早期开设有一门理论性很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课程,为了让课堂活起来,他在理论讲解中巧妙地穿插人物经历,比如用马克思、恩格斯创建政治经济学的种种磨难与艰辛,为枯燥的理论增添丰满血肉和动人色彩。“在如此贫困的境地中,革命导师依然以崇高的信仰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创作出《资本论》,这让学生们为之折服”。为了丰富课堂效果,赵春明还把自己的爱人当做练课对象。那时他刚新婚不久,经常早上一睁眼,就在被窝里对着爱人开讲,直到理工科出身的爱人听到饶有兴趣,频频点头称赞。


近些年,赵春明主讲“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中国经济”两门本科生课程。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赵春明费尽了心思,做了大量工作和努力。他不仅注重教学内容改革,先后主持了5项国家级教改项目,7项省部级教改项目和10余项校级教改项目,及时吸收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基础性与前沿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而且加强高水平教材建设,先后出版了10余部教材,其中《国际贸易学》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国际贸易》(第二、三版)分别入选为国家级精品教材和“十一五”及“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第二版)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北京市精品教材。



在教学方法上,赵春明大胆创新,积极开展研讨汇报、案例探究、讨论合作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编写出版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案例解析》一书,并针对课程内容,通过各种渠道甚至自费制作了多个精美的案例视频资料,形成了富有魅力和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如今,赵春明还是全校唯一同时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三种国家级课程荣誉称号的专任教师。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赵春明非常重视团队建设与专业发展。2000年,金融学专业从国际经济系分流出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只剩下赵春明一位专职老师。“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他克服种种困难,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异,带领全系教师团结协作,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使该专业成功入选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


就是这样,赵春明尽心竭力,哺育英才,把课堂当做自己的人生舞台,把教学做成一门艺术,把正确的价值观、内心的激情、对学生的关爱和人生体悟渗透到专业知识的讲授中,润物无声,播撒有痕,使学生们深受启迪,受用终生。 

厚积薄发 以研促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赵春明教学上的突出业绩与他长期重视科研密不可分,形成了以研促教、以教带研的鲜明特点。


早年在攻读博士期间,由于白天有教学任务,赵春明只能在深夜进行写作。当时居住条件简陋,没有厨房,他经常以方便面充饥,半年期间竟吃完了六大箱方便面。长风破浪会有时,正是凭着这份毅力和坚持,赵春明33岁就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全校最年轻的教授,也是全国最年轻的文科教授之一。


赵春明已经习惯了艰苦的科研工作,更把研究过程中如负重攀登般的艰辛当做一种享受。多年的辛劳,换来令人惊叹的累累硕果: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2项,教育部和北京市等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6部,译著5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China Economic Review》等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0余篇,成果多次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优秀著作二等奖和论文二等奖等;受聘担任了教育部经济与贸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协作组副秘书长等重要学术兼职,并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坚实深厚的研究基础,为赵春明的教学舞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鲜活素材和根深叶茂的肥沃土壤。比如,在讲到国际贸易理论的历史发展轨迹时,赵春明会将自己的学术著作《国际贸易理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成果有机地糅合进去;在国际贸易政策部分,鉴于中国“入世”后面临越来越多的非关税壁垒问题,赵春明则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非关税壁垒的应对及应用——“入世”后中国企业的策略选择》及时转化到课程教学内容之中,详细地分析非关税措施的最新发展及其影响,并增加了有关中国企业如何运用非关税壁垒来保护和谋取自身利益方面的内容,从而提升和增加了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为我国外贸实践活动服务的功效与作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带队本科生参加美国哈佛模拟联合国比赛

赵春明还非常重视本科生理论素质与研究兴趣的培养,不仅经常吸收本科生参与研究项目,而且指导本科生自己主持开展研究项目,力求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他先后指导本科生主持了10余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北京市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和校级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指导20多篇本科生论文,分别刊发在《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问题》《亚太经济》等CSSCI期刊上。


在研究生指导方面,赵春明更是倾尽全力。尽管很忙,他还是经常组织研究生就经典文献或重要专题开展讨论,激励学生勇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迄今他已指导6位博士后研究人员,40多位博士研究生,70多位硕士研究生。如今,他的学生中不少已经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共40多人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和荣誉。 

与研究生们合影

师者仁心 大爱无形

师者仁心,赵春明对学生关爱备至,认真做好学生的贴心人和引路人。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身体状况,到个人感情问题,他都会一一记挂在心,给予学生细致关心,及时疏导和有效帮助,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虽然工作繁忙,他仍不时邀请学生到家里做客,并亲自下厨,为学生们做几道拿手菜。师生围坐一团,话家常,谈学问,其乐融融。他说“希望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心中有爱,其行也善,赵春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试图从赵春明身上解读这份爱,从而读懂他,不免要提到他读书期间“一段难忘的经历”。


1982年,正在读大二的赵春明因为一个勤工俭学的偶然机会,走进儿童教育专家张天麟的家中。没想到,这一伴就是前后九年。张天麟,因“文革”期间被错划为右派遭受迫害,长期瘫痪在床。赵春明为张老师端水送饭,翻身擦便,抱他下床活动,悉心照顾老先生,直到1984年老人去世。了解到老人家境并不好,赵春明没有接受任何报酬。不仅如此,攻读硕士期间,赵春明更是住进了这个家庭,继续照顾和陪伴张夫人,并协助整理张天麟的遗稿,直到张夫人1991年病逝。就是这样,赵春明怀着一颗爱心默默陪伴这个家庭九年时光,他说:“我尊重像张先生这样的老教师,心甘情愿地为他和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因为对他人、对学生的这份用心付出,赵春明深受学生们的爱戴。2008年和2010年,他连续两届当选为北京师范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北京电视台以《我的老师》为题,对赵春明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片中,赵春明的弟子们纷纷讲述着和导师相处的细节故事,表达自己的自豪之情。


大爱无形。正是凭着这份对学生、对教育、对事业的挚爱,以及超乎常人的毅力、意志和精神,赵春明成就了今天的骄人业绩。“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赵春明用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本文原文刊载于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第401期:第一版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原文



作者:周雪梅  袁  

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李  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