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

其他

师大月历丨四月,与盛大的春天共舞

她点燃青春的火焰唱着缓缓的歌曲她回头对着那四月之门叫一声:“春天,你可以来了!”当绚烂的四月,披上新衣把活泼的春心给万物灌注遍连沉重的土地也跟着笑和跳苹果与桃子在碰面玫瑰与茉莉在交谈鸟儿与昆虫在歌唱春天在闪烁生命与生命为邻花与花在风中相迎四月我们相遇万千花朵在赶往春天
4月6日 上午 10:37
其他

一图读懂!2024年北师大这样干!

-bnuweixin-来源:发展规划部制图: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责任编辑:岳天舒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3月19日 下午 2:45
其他

权威发布丨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学校复试基本分数线

提醒说明此复试基本分数线为我校复试的最低分数要求,院(系)可根据整体考试情况、招生计划、学科专业特点等,上调分数要求。考生须同时达到学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和报考院(系)调整设定的复试分数线,才有资格参加复试。院(系)调整设定的复试分数线和复试办法,另行通知。1学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学术学位类)2学校复试基本分数线(专业学位类)3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复试分数线4援藏计划复试分数线5单独考试复试分数线6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复试分数线7其他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指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按照所报考院系(专业)复试分数线,总分线降10分,单科线不降。符合条件并在网上报名时申请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所报考院系复试前向院系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照顾政策。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享受此政策。北京师范大学对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退役大学生士兵”“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其他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考生,执行教育部有关加分政策。符合教育部规定并在网上报名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可于3月17日前向所报考院(系)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加分政策。我校根据教育部最新文件及名单审核考生资格,符合资格的考生将享受初试成绩总分加分(单科不加分)。
3月15日 下午 3:04
其他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北师大资深教授黄会林获表彰

3月3日,全国妇联在京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大会表彰了10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300名全国三八红旗手、200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表彰大会在京举行点击图片查看表彰名单黄会林,1934年2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首任院长,中国高校第一位电影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躬耕杏坛育芬芳,耄耋犹思济沧海她是抗美援朝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坚守高炮阵地的女兵,她是中国高校第一位电影学博士生导师,她是北国剧社的发起人和急先锋,她还是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开山者,她更是至今仍耕耘在讲坛上的耄耋老人。一生行健不息的她,字典里从未有过“疲惫”和“休止”这样的字眼。她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卓越的成就,无悔的信念,不变的初心,诠释着“四有”好老师的楷模精神。从战地黄花到杏坛春晓,桃李满天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正在北师大附中读初三的黄会林响应“保家卫国”号召,毅然报名参军,之后跟随部队前往朝鲜。1952年佩戴大红花参军入伍(右)战火纷飞中,经历了许多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其中一次严酷的考验来自于清川江大桥保卫战,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上千架次敌机昼夜出动,仅她所在的512团就有百余位战士战死沙场,埋骨他乡,而她却在命运的眷顾下幸存。从那时起,一种强烈的使命感笼罩了她——生命不再仅仅属于自己,而是承载着无数忠魂的意志,必须以全部的生命力量去报恩,以“幸存者”之身实现战友们未竟的遗志。战场悲壮,让她树立起了奋斗、奉献、爱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支撑了她一生的事业追求。摄于朝鲜战地1954年,带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功臣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银质军功章,黄会林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1955年被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58年提前留校从教,正式踏上三尺讲坛。黄会林说:“我一生百折不挠的努力,是因为战争的经历在我的生命中积淀了一种使命。”她在教学岗位上孜孜不倦,并且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授课方向,转移到空白、薄弱的教学领域:先是任教于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之后又转入戏剧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再到毅然挑起重建艺术系、建立艺术与传媒学院的重担,举起中国电影民族化、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旗帜,黄会林的教学生涯横跨文学、戏剧、电影、传播、文化理论等诸多领域。她的课堂气氛热烈,令学生兴味盎然。直到今天,黄会林的课堂仍然是一座难求、听众如云。讲授博士生课程《中国文化与传统美学》80岁时,她开设《中国文化与传统美学》,希望学生对中国文化与传统美学进行成体系、成系统的学习,除了自己亲授外,还组织全国乃至世界的权威专家一道授课,内容涵盖易、儒、释、道、唐诗、宋词、宋明理学、古代戏曲等国学经典。她为这门课立下规矩:上课内容回归文化原典;每节课设有提问交流环节;每位老师出题目给学生留作业,并亲自批改,给出得分与评语;学生须用手书完成作业;每课督导,检查并记录学生作业和老师批阅内容,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们的提升和收获。如今课程已经延续8年,期末学生平均评分近100分。学生在匿名评价表中写到:“通过这门课,为探寻真理找到了方法,增强了自身从事文艺研究的责任与自信。”从教六十五年,黄会林诲人不倦,坚信“学生可塑”,践行“真心对待学生”,坚持“严是爱,松是害”教育理念,期待每位学生“超过我”,培养了一批批各学科人才,她指导硕士、博士、博士后超过160位,不少已成长为北京师范大学、全国各地高校的教学中坚力量和各领域突出人才。从知行合一到教学改革,事业先天下“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是黄会林多年来对后辈的殷切希望,也是历经艰难后的人生体悟。理论与实际、教学与实践、学术与创作,黄会林一直在践行着知与行的平衡。在她看来,建立艺术学科需要三根支柱,除了教学和科研外,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没有实践,便如墙上芦苇,理论便会被束之高阁。从早期开设中文系现代文学课时,她就非常重视诗歌朗诵、剧作练习,后来开设现代戏剧课程,黄会林又开始了别出心裁的教学改革。1986年,一个名为“北国剧社”的新剧社悄然诞生,登上第一届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的舞台,赢得了时任中国剧协主席曹禺的赞美:“我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你们怎么可以演得这么好!”演出当晚,时任中宣部部长朱厚泽、文化部部长王蒙及众多戏剧界知名人士都亲临现场观戏,国内外各大媒体给与高度评价。北国剧社成为中国校园戏剧融入社会的标杆。在近期论坛活动上发言黄会林没有止步于校园戏剧领域的深耕,1992年,她受命出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从零起步创建新的艺术学科。1993年获批设立全国综合大学第一个“影视艺术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招收首届影视教育专业本科生,1995年获批全国高校第一个影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第二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被称为“三年三大步”。之后获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直至2001年,作为首任院长,创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2022年10月中央电视台“我的艺术人生”栏目录制此时的黄会林继续本着“知行合一”的理念,在青年教师们的提议下,萌生了一个创意:让学生们通过电影节的独特实践,来印证所学理论与知识的价值意义。极具独特性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应运而生。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至今已30届。在“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宗旨指引下,“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和当下中国电影文化发展格局中一道耀眼的风景。以“知行合一”为座右铭,黄会林数十年如一日,持续推进影视教育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甘于奉献,拓展了多个新领域,搭建了多个新平台,成为引领中国戏剧影视高等教育发展创新的标杆性人物。从立足民族到放眼世界,影响达天下黄会林出生于风雨如晦的旧中国,成长于奠基立业的新中国,是历史发展和伟大变革的见证者、亲历者,这样的人生阅历,让她更加有意识地立足于大时代,胸怀大格局,“影视的语言是国际化的,影视的语法却是民族化的。”黄会林作为中国高校第一位电影学博士生导师,她带领影视学科的教学改革,始终站位国家高度,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为理念,提出“第三极文化”,于2010年创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
3月6日 上午 11:24
其他

全国两会开幕,北师大代表委员已就位!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3月5日在京开幕。北京师范大学有4位代表委员参会。全国政协委员程建平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3月4日 下午 5:22
其他

北京师范大学AI工具平台上线啦!

嘿,你听说了吗?北师大上新了超酷的AI工具平台!这个平台集教学、科研、会议于一体,不管是上课、教研、参加科技研讨,还是处理运维服务、校际交流,它都能帮你搞定!请随小编一起探索这个AI工具平台带来的无限可能!AI能力中台-AI工具平台语音识别随时随地,助力速记。课堂上手速不够快?重听录音太花时间?语音识别来解决你的烦恼!“语音识别”既提供实时识别功能,满足你边听边记的需要,解放双手,让思维快速运转、灵感即时碰撞;也提供文件识别功能,支持音频、视频多种格式文件的语音识别,轻松get你想要的文字信息!语音合成模拟音频,便捷加倍。长期用眼太疲劳?视听结合更有效!自媒体人有烦恼?合成配音更省心!“语音合成”支持对单个文本或多个文件的语音生成,可自由选择男女音色、控制音量大小、调整说话语速并导出为音频,让声音成为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有力助手!字幕生成完善视频,一键搞定。给视频配字幕需要一帧一帧识音打字,又花时间又麻烦,不如来试试新搭子!只需导入原视频,等待短短数秒,便可导出带字幕的视频,还可批量操作,一次省心!图片识别转换不忧,贴心助手。想要处理图片文字却苦于文本识别?想要提取图片模板却无从下手?图片识别让你在各种图片与文字间轻松跳转,让你在各种模板中快速得到要点信息!图片识别包括文本识别和模板识别两大功能,既支持各种图片格式的中英文文本识别,还能对身份证、银行卡、驾驶证、营业执照、增值税发票进行模板识别!快用起来吧!文本翻译一键翻译,即时沟通全球化时代,跨语言沟通是常态,AI助手化身您的文化桥梁。语言是沟通的桥梁,AI文本翻译可以即时将外语文档翻译成您熟悉的语言,消除语言障碍,无论您身在何处,都能轻松理解多语言信息,帮您打破语言壁垒,加速国际合作。文本解读快速解析,思路理清。面对多个长篇论文不知如何高效提取信息?写大论文时需要时刻把握清晰思路?不用发愁,让AI助手解决你的烦恼!只需将目标文件上传,设置好所需摘要和主题词字数,即刻获得相应信息,同时还有自动生成的知识图谱帮你迅速梳理脉络、畅通思路!当然,这不仅可以成为你的论文小助手,在面对其他复杂文本时也同样是不错的导读工具和总结工具!智能会议多功能综合系统开始会议轻松启动,会议从容团队伙伴时间地点难统一?智能会议来帮你!只需一键,即刻开启高效会议,瞬间连接所有与会人员,体验无与伦比的沟通畅快感!AI助手助您轻松打破时空隔阂,让会议从此更加智能便捷。会议记录留住瞬间,时刻回顾会议中遗漏重要决策或想法?别担心啦,历史记录有了新助手!AI会议记录,捕捉每个重要瞬间,每个决策都会被细致记录,自动整理成会议纪要,每一次点击,都是智慧的延伸,为您的创意留下永不消失的痕迹。语音转写思维无距,一触即发在车上或者手头忙碌,不便打字,需要记录灵感和想法。AI助手帮您把口述变成即时的文字。说出您的想法,AI助手会将其准确转写成文字,方便随时查看和分享。轻轻一言,无论何时何地,不再错过任何重要讨论。每一次口述,都是一次与AI亲密对话的开始。文本翻译快速翻译,即时交流语言不再是障碍,AI助手就像一个热情的向导,带领您轻松穿梭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之中。AI文本翻译可以即时将会议文本实现中译英或英译中的转换,化作桥梁、链接文化。语音播报无时无刻,信息零阻断驾车或繁忙时刻,AI智能播报化身您的专属“信息随身听”,信息声声入耳,关注不打烊,无时无刻,解放双手。启用语音播报,AI助手会将最新的会议动态用清晰的语音播报给您,确保您在任何时刻都能紧贴会议脉搏。驾驶或休息时,信息即刻传达,帮助您的工作更高效。会议设置个性定制,私人管家每个人对会议都有独特的需求。AI助手的会议设置功能为您提供了个性化的会议环境。AI助手会议设置功能,让会议环境完全按照您的期望进行,从提醒设置到参与人员管理,就像您的私人管家,确保您的每个需求都得到满足,让每次会议为您带来最佳体验。新学期开启数字赋能学习教研为师生打造智能平台的广泛应用场景在使用过程中如有更好的建议请通过邮件联系:info@bnu.edu.cn助力平台改进和优化快来体验北京师范大学AI工具平台让AI成为您的学习工作小助手吧相关链接:【北师小AI上线了】北京师范大学AI工具平台上线啦!-bnuweixin-部分素材来源: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信息网络中心文案:
2月22日 下午 3:03
其他

凡星灿烂丨王筠毅:携勇毅追寻心之所向

王筠毅,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现保研至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就读于民商法学专业。北京师范大学2021-2022学年“十佳社长”。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京师一等奖学金、学术专项奖学金,曾获得优秀学生干部、校园国防教育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其在2021-2022学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女子国旗护卫者协会会长,带领社团获得
1月29日 下午 12:05
其他

凡星灿烂 | 周博:保持“碳元素”的初心,柔软且坚毅地迎接未来无限可能

周博,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化学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低维金属-有机杂化组装体的构筑及长时激发态调控。曾获得过北京市优秀毕业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博士国家奖学金(2次)、宝钢优秀学生奖、唐敖庆化学奖学金、中国化学会菁青星火奖、研究生学术创新奖一等奖、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第四届研究生学术会议口头汇报一等奖、博士新生特等奖学金等荣誉。以第一作者在国际重要刊物发表SCI论文12篇,5篇入选为ESI高被引论文,4篇入选为封面或封底论文,1篇被评选为Featured
1月22日 下午 4:06
其他

凡星灿烂丨芦婉晶:将体育精神融入生活,奋发向前

个人简介芦婉晶,中共党员,体育与运动学院2019级本科生,健美操国家运动健将,我校健美操高水平运动队队员。现为北师大研支团志愿者在新疆塔城任教。获评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三届十佳大学生、京师先锋党员等20余项校级及以上荣誉奖励。曾担任体育与运动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学院新闻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艺术团健美操协会会长等职务。在学习方面,连续四年获得竞赛一等奖学金,多次获得京师一等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综测成绩位列专业第一,并且主持国家级创新项目;在体育竞赛方面,连续四年为校“出征”,共摘得5项全国冠军、2项全国亚军,为北师大增光添彩。在社会实践方面,连续四年参与支教和调研,志愿时长近500小时;获北京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优秀个人”。加入陈一冰老师的冰基金“快乐运动加油站”公益支教;担任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志愿者,获“优秀个人”;被评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优秀城市志愿者。她是芦婉晶,一位将体育精神融入生活的强者。在采访中,她坚定地谈到:“运动与梦想同行,奉献不止于比赛,责任更在于社会服务中。”在她身上,体育精神得以完美诠释——勇气、坚持、拼搏、奉献。这是一个关于她奋发向前、以梦为马的故事。“茅与盾”,拼搏与收获身为国家运动健将,芦婉晶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与坚持。对于每一名运动员而言,训练不仅仅是肢体的锻炼,更是心灵的磨练。芦婉晶表示,“我一直是一个做任何事情不达目的不放弃的人,既然花了时间去做,就一定要有成果才可以。”
1月10日 下午 7:30
其他

北京师范大学2023年度十大新闻公布!

主流媒体聚焦“强师工程”,刊发播发相关稿件60余篇,《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牢记嘱托,争当“四有”好老师——青春绽放在乡村》,央广网采写的主题报道《学为人师传火把
1月8日 下午 5:21
其他

邀您投票!北京师范大学2023年度十大新闻评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这一年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北师大人接续红色师范百廿传统在高质量发展中努力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坚守教师教育核心使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新篇章……2023
1月1日 上午 10:06
其他

你好2024 | 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新年贺词

-bnuweixin-来源:党委/校长办公室责任编辑:陈宁心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2023年12月31日
其他

凡星灿烂丨张泽浩:遨游古今寰宇,散落一身星光

人物介绍张泽浩,天文系2019级本科生,北京师范大学第23届十佳大学生。现为天文系2023级研究生。本科期间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学术特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社会工作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等荣誉。曾任天文系学生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委员会委员、本科生“宿舍长联盟”天文系执行主席、天文系辩论队队长等。在校期间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一流天文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曾赴布达佩斯Konkoly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等地进行访学交流,其本科毕业论文获评“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担任2022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获评“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先进个人”,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超过480小时。一、“插柳成荫”,笃定前行天文,并非张泽浩的第一选择。起初,在他看来,天文学仅是“数星星看月亮”这类“很有意思的事情”。懵懵懂懂地,填报志愿时,他将天文学放在第三志愿,在得知被北师大天文系录取之后,他心里徘徊着:“我要转专业。”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问苍茫》央视热播!北师大文学院教授任总编剧

今天是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梁振华担任总编剧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问苍茫》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黄金档热播芒果TV、优酷同步上线湖南卫视和江苏卫视也正在播出该剧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湖南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重点项目,作品首次重点聚焦1921年至1927年间青年毛泽东从中国革命“早行者”到“开拓者”的历史性转变,是一部回望百年风雨征程的“敬初心”之作。“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023年12月26日
其他

共添“京”彩!“2023相聚之歌——北京之夜”唱响北师大!

12月17日晚,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2023相聚之歌——北京之夜”主题晚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邱季端体育馆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马箭飞、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赵灵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长安、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副秘书长田露露、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曹叠峰、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计勇、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洪平等出席活动。今年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十年,为贯彻习近平主席给国际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北京师范大学携手43所北京高校以“京彩世界”为主题,通过“共享‘京’奇”“共叙‘京’味”“共赴‘京’喜”“共添‘京’彩”四个篇章的文艺表演,呈现出首都国际青年文明互鉴的丰硕成果。世界的精彩,我们永远停不下追寻的脚步;中国的京彩,也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友人潜心探索。在东方古都的夜幕下,在百廿历史的校园里,一曲悠扬的相聚之歌响起,五湖四海的澎湃之心汇聚。扉开,我们将穿越时光之门,揭开《京彩世界》的序章。京彩世界Fantastic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智库建设标杆案例、智库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

近日,“2023新型智库治理论坛”在昆明举行。该论坛由南京大学、云南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发布了“2023年度CTTI智库建设最佳案例”和“2023年度CTTI智库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入选2023年度CTTI年度智库建设最佳案例标杆案例和智库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数字赋能实验室建设,强化教育决策支持》入选2023年度CTTI年度智库建设最佳案例标杆案例。
2023年12月15日
其他

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结果公布,北师大这个项目入选!

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工程”入选第八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近日,第八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结果公布,教育部直属高校共申报84个项目,经投票推选,北京师范大学“探索实施‘强师工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北师大方案”项目成功入选,这也是北师大首次获评教育部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强师工程120余年来,北师大始终热切回应国家和时代的召唤,深度参与教育救国、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历史进程。进入新时代,为服务教育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承继红色师范育人传统、助力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北师大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优势,探索实施“强师工程”。在教育部的指导支持下,学校党委周密部署、系统谋划,聚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培养一批、输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形成了从师范生招生、培养、输送到职后支持、教育质量监测诊断、奖励,涵盖“优师计划”“启航计划”“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诊断计划”“‘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等六大计划的全流程、闭环式、系统性的改革举措,这套组合拳统称为“强师工程”。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先后将“强师工程”写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成立强师工程领导小组、强师工程办公室,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强师工程”的实施意见》,擘画“强师工程”的发展蓝图,筑牢“强师工程”的四梁八柱。工作成效三年来,全校上下一心,各职能部门和院(系)有机协同,形成稳步推进“强师工程”的工作合力,从试点“志远计划”到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工作体系和实施路径,取得了诸多成效。01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招收“优师计划”(“志远计划”)师范生1966人,招生专业覆盖基础教育全学科,招生省份覆盖20个中西部省份;实施“启航计划”,引导毕业生前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一线任教,目前已有1302名优秀毕业生入选,签约到县级及以下地区任教人数较计划实施前增长1.6倍,前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任教人数较计划实施前增长2.6倍;发布“四有”好老师教师奖励体系,推动“四有”好老师精神在各领域蔚然成风。02建言资政成果丰硕在2020年我校首设“志远计划”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等九部委在全国实施“优师计划”;基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成果,向教育部报送“优师计划”招生、培养、就业和职后保障的政策建议,并得到教育部批示反馈;通过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探索出“一校帮一省”新模式,为教育部提出“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提供参考借鉴;实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诊断计划”,构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对区域基础教育教师、师范毕业生开展跟踪调研,探索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规律、教师成长规律、教育帮扶规律,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支持。03辐射引领作用凸显实施“百千万计划”,已与34个中西部区县签署合作协议,与40多个区县开展项目合作;“强师在线”公益平台已服务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个特别行政区(澳门)的58万余名教师,上线专题课程650余门,优秀课例和短视频微课2000余节,开展直播活动936场,直播时长11万余分钟,总观看人次超300万,为欠发达地区教师自助成长、结伴成长提供平台。驰而不息,久久为功。下一步,北京师范大学将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此次获评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为契机,健全深入推进“强师工程”的运行体系,凝聚全社会推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合力,勇担新时代教师教育重大使命,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北师大智慧与力量。-bnuweixin-来源:强师工程办公室排版:曹维聪责任编辑:张晗瑄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凡星灿烂丨王知非:当专业求知的勇攀者,做基层服务的螺丝钉

王知非,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曾获评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三届十佳大学生,推免至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攻读统计学方向博士学位。专业成绩优异,综测成绩连续两年排名第一,连续三年获评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等;竞赛方面,曾获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一等奖、连续两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等;曾担任班级班长、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多次获评“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四季更替,春华秋实。充实与挑战是王知非一直以来的生活关键词,在专业领域上坚持攀登,在工作服务中努力付出,他沐浴阳光、砥砺风雨、不断前行。1专业上敢为勇攀者,实践摸索确定方向初学,他习惯从书本中整理总结以打好学科基础。王知非的本科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他说从刚开始接触时便感受到了这个学科的难度。“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的转变上,思维模式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所以在刚刚开始起步时确实需要适应。”王知非谈到为了尽快适应大学专业学习,他选择从课本本身入手,通过“一点点去抠书”“一点点去整理”,把一个个定理证明研究透彻,将学科自身的逻辑套路学到手,进一步拓展到专业学习的方方面面。入门,他喜欢和老师同学交流带来进一步的思考。在谈及本科学习时,王知非认为,本科课程设置侧重“宽口径培养”,以便从广度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初学时需要投入时间精力来理解课程内容,入门后便需要在进阶课程即专业主干课上下苦功夫。在谈及专业学习时他说道,“不是闷头苦干就够的,更需要和老师同学交流,得到来自他们的启发。”王知非会和同学们约定每周讨论,他认为这种交流沟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我的角度看,它能够让你对知识的理解高一个层次,让你思考的视角更高一些。”从基础课到进阶课程再到课内外感兴趣的学术话题,王知非坚持和同学、老师们积极沟通,不拘泥于形式、不拘泥于人数。深入,他选择在实践中摸索找到未来的专业方向。科研与竞赛的尝试,为王知非打开了统计学的大门。“你认为这个学科能够带给你什么,和你能够带给这个学科什么”,这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从美赛仅获“成功参赛”认定,到校际联赛二等奖,再到斩获国赛全国一等奖,参赛历程见证了他的数学应用能力的进步。在和实际紧密贴合的课题中理解、处理大规模数据,也使他对数据和统计学方法产生了真切的感受,由此产生了对数据科学、统计学的浓厚兴趣,这切实影响了他对未来方向的选择。从最初面对方向选择时的迷茫,到坚定地走上统计学研究的学术道路,这些尝试对他而言意义非凡。2工作中甘做螺丝钉,饱含热情真诚对待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在党支部的生活与工作中,王知非把自己看作一颗“螺丝钉”,“我做的不一定是什么大事情,但是这些事情不做是不行的,所以少了我便会缺少重要一环。”他认为,在学生党务工作中,最重要的便是毅力与恒心。在担任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党小组组长期间,他认真筹备每月党小组会,开展党史故事分享打卡等活动。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后,他规范开展发展转正、党统工作、党员思想教育工作等。纪律严明、要求及时响应的党组织工作,大大锻炼了王知非的工作能力,也使他对奉献有了新的理解。“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2023年12月12日
其他

初雪如画,师大邀你同赏这份冬日浪漫

师大四时往复冬日的序曲已然奏响刚刚落在你肩上的那一片雪正是冬的风物标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今日,北京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雪中的师大宁静而美丽雪地上的脚印是师生们留下的美好记忆一窗落雪,一室暖意抬眼便觉天地一白梨花满树恍如春至街灯明灭驻足看雪花飘洒在这一刻安静地、真诚地爱上这个冬日年年有初雪,比今朝如何初雪是满载回忆的曾经亦是把握在手的如今旦逢良辰,顺颂时宜初雪是自然的恩赐,是冬日的礼赞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感受这份宁静与纯洁初雪如画,邀你同赏此时此刻是否愿意与BNU共享这份浪漫?
2023年12月11日
其他

凡星灿烂|盛奇敢:敢想敢为,让“初心”的种子生根发芽

盛奇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9级本科生,2019至2022年连续获得京师一等奖学金,2019至2023年连续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021年获得“十佳志愿者”称号,2022年获得第二十三届“自强之星”称号。先后担任校红会第38届会长、白鹿洞书院文化学会会长、文学院2022级新生辅导员、党支部组织委员等职务。曾参与过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等校内外志愿活动,志愿时长超过1300小时。曾参与过市级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主持和参与京师杯、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和多项寒暑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2023年以复试第一名成绩保研至本校学科教学(语文)方向。01通往成长的苦行之路成长是一条坎坷的苦行之路,盛奇敢对这一点体会尤为深刻。盛奇敢生于井冈山脚下的一个山村,他的父母在家务农,勤勤恳恳但收入微薄。对盛奇敢而言,村子里的生活极其乏味,一年到头没有任何文娱活动,村里的学校也没有课外的素质拓展,他一头扎进书本里,辗转于学校的小型图书馆、有藏书的人家以及摆了几本课外书的文具摊之间,几乎将镇子里能找到的书看了个遍。每当在个人信息表格里填地址时,盛奇敢总写得很认真——省、市、县、镇、村、小组……这件生活中的小事一直令盛奇敢难以忘怀,“因为它在不断提醒我是从哪来的。”从定下“考上北师大”的目标开始,盛奇敢勤奋苦读,终于走出山村,来到了北京这片圆梦之地。然而,真正置身其中后,格格不入的口音,不合适的衣着,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新事物,都令他无所适从。木心说:“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盛奇敢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一根需要情绪源源不断流过的“导管”,只有对周遭的一切勇敢地去观察,去尝试,去见证,才能搏击情绪的低潮,航向更广阔的海域。盛奇敢从小就是学校里的活跃分子,在同学之间建立起了共享租赁图书、分享书评的组织,还会组织队伍进行废品回收,就是想“干点不一样的”。到了大学,他仍会以“尝试”为目的参加校内外各种各样的活动,为一切新奇的见闻而欣喜。大学四年,盛奇敢积累起的丰厚履历是“天道酬勤”的见证——5项社会调研、4项支教实践、3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次“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记录下他在语文教育、思政教育、扶贫减贫、乡村振兴等方面为“问题”奔走、为“解法”探索的身影。这个初出茅庐、尚显稚嫩的青年在一次次与世界的交流中见自己、见众生、见天地,逐渐告别了之前那个为“存在意义”而惶惶不安的自我。02学做一粒扎根于祖国大地的“种子”早在初中时,盛奇敢便已经将“成为一名教师”当成了自己的理想。去北师大、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是他早就设想好的道路。高二的暑假,盛奇敢在火车上站了13个小时,只为了能到北师大的校园里走一走。夏日,京师广场木铎下一盆盆优雅绽放的荷花,东操场上尽情挥洒青春打篮球的学生,这一切至今仍在他的记忆里闪闪发光。2019年的高考,盛奇敢如愿以偿地考入北师大,成了村子里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一位本科生。进入大学之后,随着视野的开阔,盛奇敢想过尝试别的职业,但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原点,继续沿着初心指引的方向前行。与内心的周旋使盛奇敢意识到,对他而言,教师已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生活理想,可安身,亦可立命,“如果说高中时选择想当一名老师,还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局限,那现在的我可以说是‘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大学期间,盛奇敢主持和参与过4次暑期支教活动,也参加过教育实习,从这些实践中,他深刻体会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复杂性。在北师大二附中的实习经历令他获得了文本分析、课堂点评、文言文教学等方面的教学经验,更是体会到了一线教师的辛苦。近两个月的实习结束后,盛奇敢给两位给予他诸多帮助和指导的老师分别写了感谢信,也在信中写下了他满满的收获。在保研过程中,盛奇敢选择留在北师大,将学科教学(语文)作为唯一选择,最终以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谈到为什么报考教育专业学位硕士,他说:“我很享受在语文教育领域提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案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又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从实践型教师开始成长,学做一颗语文教育的“种子”,扎根于祖国大地,是盛奇敢如今坚定前行的道路。盛奇敢常常用他归纳出的一个词——“使命型人格”来形容自己。“使命”比“义务”更积极,比“责任”更沉重,意味着初心如磐。盛奇敢说:“只要我觉得一件事在我的理想建构里是有意义的,就能获得一种使命的愉悦感、崇高感。”教育事业是他赋予自己的终身使命。打开盛奇敢的简历,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格式突出的姓名,并排的是字号仅次于姓名的几个大字——“意向科目:高中语文”。从12岁到23岁,从一份简历到多段教学实践,盛奇敢秉持着强烈的使命感,努力书写着自己的成长故事。03在“利他”中实现自我价值课余时间,盛奇敢还踊跃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他大一时就加入了北师大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参加培训,并考取了红十字救护员证。他还参与过关爱江西农村留守儿童的“江曦课堂”支教项目、军训服回收活动、《红丝带》公益情景剧、无偿献血宣传等,并积极担任大型赛事和会议的志愿者……本科四年累计志愿时长超过1300小时,盛奇敢算得上学生志愿者中的深耕者。大二以来,盛奇敢先后担任校红会急救培训中心部长、校红会会长,从一线志愿者到二线管理者,不变的是他热诚奉献的初心。作为校红会的管理者,盛奇敢不仅做好急救普及、防艾禁毒、无偿献血、人道推广、防灾减灾等当下的各项工作,还会还思考工作机制、建立规章制度,为了让继任者能够更顺畅地开展工作。在这一届管理者的共同努力下,校红会的规模逐渐扩大,开会地点搬到了教九楼顶楼的大教室。盛奇敢也因为在志愿服务方面的贡献获得了校“十佳志愿者”称号、校红会“优秀部长团成员”称号等荣誉。除了统筹负责校红会的各项工作,盛奇敢还在校园急救普及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在一次寒假返乡调研活动中,盛奇敢主持开展了心肺复苏相关调研,采访了清华大学等高校的红十字会老师、从事急救科普的医生以及高校学生等,形成5万字的调研报告。通过此次调研,盛奇敢发现校园中急救知识普及不足,很少有同学了解急救技能“心肺复苏”与急救设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也因此有了在校内推广AED、普及急救技能的想法。有了想法,盛奇敢积极探索,参加了北师大“Hi
2023年12月7日
其他

师大月历丨十二月,在秋与冬的交替中起舞

十二月深秋与初冬交替用镜头回顾关于一整个秋日的记忆行走在路上秋日尽情挥洒最后的绚烂编织出满树金黄编织出星光点点树木身披华服道路无限蔓延December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学为人师传薪火,行为世范育桃李!北师大人这样做

编者按:“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时多次到高校与师生交流,给青年学子、教师回信,为广大师生指引人生道路、明确前进方向。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记嘱托•识校训•践青春”系列主题报道,本篇讲述了北师大师生铭记总书记谆谆嘱托,践行校训精神,立大志、明大德、成大志、担大任的生动实践。今年暑假,北京师范大学首届“优师计划”定向就业师范生王旻昱、熊国锦等40余名同学,在贵州岑巩县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充满收获的美好时光。“一次演讲完成后,一个孩子跑到我身边不断‘比心’表示感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旻昱说,“第一次接收外界这么热烈的善意,虽然当时很惶恐,但更坚定了我从教的信心。”“被学生需要的价值感,是师范生从教的重要动力源泉。”北京师范大学乐育书院专职辅导员张彤表示,同学们通过实习实践,慢慢褪去青涩、褪去胆怯,取而代之的是自信,是油然而生的职业使命感。接续“火把”温暖更多人2021年,国家启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2022年7月,包括王旻昱、熊国锦在内的7名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他们入学以来的学习收获,表达了毕业后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决心。2022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希望你们继续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王旻昱(左三)、熊国锦(左五)等7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师范生合影“学生们收到总书记回信非常自豪、非常激动。”张彤表示,个人成长和发展能够跟党和国家的事业同频共振,他们身上有了更强烈的使命感。“自己曾经是一位被老师温暖过的孩子,我要接下这个‘火把’。”王旻昱表示,未来她将保持教育初心,饱含热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教育的火种传递给他们。王旻昱给学生上课2022年寒假,熊国锦通过返乡宣讲活动,回到高中母校讲述自己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故事。受其影响,今年母校又有5位师妹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师范生,其中4位是“优师计划”师范生。在今年暑期支教中,许多画面定格在熊国锦脑海中。刚到学校时,孩子们不太愿意和支教老师交流。在他的鼓励下,孩子们开始主动和他分享想当老师、飞行员的梦想。一次励志演讲结束后,同学们围过来和他交流各式各样的想法。虽然一些想法很“天马行空”,熊国锦依然鼓励他们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担任临时班主任的熊国锦(前排左三)和学生合影“能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颗梦想的种子,觉得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熊国锦表示,他将珍惜剩下的大学时光,充分利用好学校的丰富资源,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多实践多锻炼多积累经验,为回到家乡从事教育事业做好准备。做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和引路人“是当老师还是考公务员?”“对于读不读博,不知道怎么抉择?”“如何应对职业懈怠?”……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生活指导室,几位同学将心中困惑抛给了任雅才,希望能从老师那寻找答案。“要提前做好规划,将就业决策前置”“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选择读博,一定要源于热爱”“工作保持新鲜感,关键要自己去创造,去找到激发点”……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任雅才一一进行解答。任雅才(右)与学生交流任雅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多年来从事辅导员工作。2014年9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任雅才作为辅导员代表,以《做大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和引路人》为题,向总书记汇报了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体会,讲述了在平凡岗位上的点滴感悟,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总书记的鼓励,让我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从教的信念。”工作11年来,任雅才一直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任班主任,开展党团建设,帮助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给学生做就业指导,和学生谈心做思想工作……这些日常很平凡的工作要做好,很能考验辅导员的段位。任雅才一直在辅导员一线工作“做好大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和引路人,最为关键的是,要对学生有爱心,对工作、对教育事业保持热爱。”任雅才表示,只有热爱,才会主动去了解学生需求,知道学生的痛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她分享道,针对研究生三年级学生,从就业角度去谈话,就能够很好地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到学生的性格、家庭关系、人生规划等重要信息。而针对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最好的切入点是如何适应研究生生活。任雅才曾在一位学生的人生重要节点,通过送书推动他去自我反思、自我探索、成长成才。在这名学生大二选择参军时,任雅才送给他一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希望学生像书里的主人公一样,不懈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名学生在军营里表现出色,不仅获得不少荣誉,还成为一个乐观开朗的阳光大男孩。任雅才给学生讲授职业发展课程当这位同学回到学校后被鲜花和掌声包围时,任雅才又适时送给他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她希望这名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苏东坡在起起伏伏的一生中始终淡然处之的心态。在这名学生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时,任雅才又送给他一本《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希望他未来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从今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首次面向研究生开设生涯规划课,任雅才担任主讲老师。她说:“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发展定位不明确,需要有人指导他们,帮助他们辩证看待社会、看待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能力和兴趣点。”任雅才透露,未来她计划成立辅导员工作室,把她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希望有更多同学加入辅导员队伍,带出一批优秀的辅导员。发自内心去做好传承在凌丽君的办公室书柜上,挂着一个藏族女孩骑着牦牛的挂幅,这是她教的藏族学生毕业时送她的礼物。凌丽君说:“每当看见挂幅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些孩子们。这让我更加坚定要认真对待老师这个职业。”凌丽君介绍藏族学生送她的礼物凌丽君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训诂学、文字学,通俗解释就是研究古代汉语。她所在的古代汉语教师团队,2018年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多年前,为了帮助藏族学生提升汉语水平,凌丽君每周都会利用休息时间,去给他们补课。学生们非常感激她的帮助,毕业的时候送给她一条洁白的哈达和一个挂幅。“抽空给藏族学生补习古代汉语,这源于学校已退休教授黄易青的‘行为世范’。”凌丽君告诉记者,“之前老师年纪那么大了,还不辞辛苦去给学生补习功课,当轮到我接手教古汉语班时,也就很自然地去做同样的事情。”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凌丽君认为,“世范”包含了多层次含义,一方面是具体的知识传授,另一方面是启发他们的人生态度,比如笑对人生挫折等。记者采访凌丽君时,她的导师、87岁的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宁,正在旁边的办公室线上听其他专家讲授甲骨文课。这一系列讲座,王宁一堂也没有落下。“作为语言文字学界的泰斗,她还在不断补充知识。作为她的学生,就更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凌丽君说,在王宁老师这种不断渴求知识的精神带领下,她也在不断学习补充自己的学识。在教学中,凌丽君经常会问学生很多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打破课堂的沉闷,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她认为,要引导学生学会串联知识点,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凌丽君指导硕士生修改毕业论文虽然现在可以利用数据库轻松检索到相关资料,但凌丽君却坚持要求自己的学生具备读文献读原典的基本功。为了让学生更扎实地读书,她每周都会带着他们读繁体版的《诗经》等古代典籍。“如果不这么传承下去,都靠数据库检索,几十年以后我们的古书还有多少人能读懂?”凌丽君解释道,数据库的检索无法包含读书的方法和过程。对于一段古籍文本里的人文问题、人文现象,只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如果不把读原典的基本功传承下去,几十年以后,中国古代文化就只停留在这本书讲了一件什么事,而故事里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智慧、文化思辨能力以及民族思维特征就都没有了。“只有传承好了才能有更好的创新。”凌丽君表示,“虽然古代汉语专业很难,但是每位老师都特别认真负责,是发自内心地要去做好传承。”-bnuweixin-来源:央广网记者:朱冠安摄影:俞晨虹、熊国锦、胡紫薇、阮修星、刘宇嘉、谭露、朱冠安等排版:张一帆责任编辑:陈宁心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2023年12月5日
其他

凡星灿烂丨石林燕:深耕语言沃土,探索广阔世界

个人介绍Introduction石林燕,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党员、三好学生、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十三届“自强之星”等荣誉。曾参加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学院线上中文教学项目及美国塔夫茨大学中文教学项目。目前,已在专业相关领域发表学术论文2篇,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获奖。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从家乡那一片小小的土地,到外面更加广阔的世界,石林燕沐浴着阳光与善意,怀揣着希望与梦想,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上一路向前。在泥泞面前,她坚定足迹,跨过困苦;在风雨之后,她重振羽翼,再次出发。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双冠4金1银!看赛场上的北师大学子!

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北师大学子勇创佳绩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上,北师大学子勇创佳绩。由首都高校共同组成的北京市代表团参与了大学组14项角逐,其中以北京师范大学为班底建立的女足和女篮代表队双双拿下冠军,健美操(啦啦操)队在所参加的五个项目比拼中斩获4金1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简称学青会。本届学青会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共设39个大项、51个分项、805个小项,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01个代表团报名参加,参赛运动员共计20360人。让我们一同回顾学青会上冠军战队的出色表现吧!BNU女足点击图片阅读:北师大女足再夺冠军以北京师范大学女足为班底所组建的北京女足代表队,在激烈争夺中脱颖而出,并在最后决赛的点球大战上以4:2力克上海队,夺得冠军。赛场剪影BNU女篮点击图片阅读: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我校代表北京夺得女篮冠军以北京师范大学女篮为班底所组建的北京女篮代表队,一路高歌猛进,在决赛中以85:54大比分力克湖北队,夺得冠军。赛场剪影BNU健美操(啦啦操)点击图片阅读:健美操高水平运动队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健美操(啦啦操)项目中夺得多项冠军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啦啦操项目的牵头学校,参与了5个项目的角逐。队员们在竞技健美操混合双人操、集体花球、竞技健美操五人操以及啦啦操项目集体街舞四个项目中收获金牌,在竞技健美操女子单人操项目中收获一枚银牌。同时,北京代表队获评体育道德风尚队,刘芷溪同学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赛场剪影-bnuweixin-来源:体育与运动学院排版:张一帆责任编辑:孙诗涵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2023年11月27日
其他

祝贺!北京师范大学余刚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北京师范大学余刚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3年11月23日
其他

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圆满闭幕

王守军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珠海校区党委书记
2023年11月22日
其他

教育兴邦,师范报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专题研讨会在北师大珠海校区召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2023年11月19日,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下,“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副司长黄小华,广东省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孔军,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徽师范大学校长李亚栋,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出席会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广东省、珠海市有关同志,优师计划相关省份教育厅负责同志,各部属师范院校、地方师范院校代表,52个国家级脱贫县代表,“优师计划”学生代表等共110余人参加研讨会,围绕“优师计划”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共商共议提高“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创新举措。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明主持。孙尧指出,“优师计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举措,是从源头上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路径。2023年,“优师计划”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定向招生超过12000名,各相关省份教育主管部门和培养院校持续改革创新,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多方面推进培养工作,取得了诸多进展。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教师节前夕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孙尧强调,一要注重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围绕“四有”好老师培养目标,引导“优师计划”师范生深刻理解实现乡村振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强化他们服务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使命与担当。二要大力提升教书育人本领,要把握好师范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同时突出“优师计划”培养的特色和重点,帮助“优师计划”师范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强化从教的适应性、胜任力。三要提前谋划履约任教工作,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履约任教的教育引导,地方要提前制订双选招聘计划,为毕业生履约任教和专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优师计划”师范生“应履约、尽履约”。程建平指出,北师大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与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学习,与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起来领悟,深入思考、调研、推进“优师计划”培养工作。一是增强工作主动,持续扩大“优师计划”招生规模,招生人数从2021年13省份的401人,增加到2023年20省份的807人。二是立足百廿育人传统,不断完善“优师计划”培养工作。精心打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4门教师素养类“金课”;创新实践教育,建设“乡村振兴调研队”等田野课堂,引导“优师”学子厚植“扎根基层、躬耕教坛”的情怀。三是注重调查研究,前瞻谋划“优师计划”的就业保障和职后发展。今天借教博会平台,诚邀各师范院校、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希望大家围绕“优师计划”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碰撞思想火花、研提创新举措、强化政策支持。朱孔军介绍了广东省认真落实教育部有关工作部署,在充分借鉴国家公费师范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的实际,启动实施公费定向培养,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精准培养紧缺学科的专任教师。下一步,广东省将充分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好经验,结合本次专题研讨会的精神,进一步完善本省定向培养教师的制度体系,健全政府、高校、中小学协同开展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为欠发达地区精准培养更多高水平教师,推动建设广东省成为教育强省。黄小华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了肯定,他强调,一是在培养方面,要好学校、高质量。“省来县去”的定向培养模式要求相关培养高校要高标准设计培养方案,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提前谋划,切实精心选择培养院校,稳定招生规模,确保培养质量。二是在招生就业方面,要热心来、下得去。履约任教率是检验“优师计划”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培养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涵养学生的教育情怀,同时也要加强诚信教育,推动学生履约任教。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前谋划,并与学校积极主动对接,落实“十四五”期间“优师计划”毕业生覆盖省域内所有定向县的要求。三是发展方面,要远谋划、真支持。各地各校要通过有组织的培养,让履约任教的“优师计划”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获得自我认同与成就感,打造“优师计划”毕业生从教的典型、榜样,成就“优师计划”的金字招牌,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代表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大学代表安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河南省教育厅,国家级脱贫县教育主管部门代表木里藏族自治县教体科局,以及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代表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明介绍了学校近几年在教师教育领域的改革与探索。一是系统构建“强师工程”,首设“志远计划”、实施“启航计划”、开展“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为中西部地区补充师资。二是构建学科生态矩阵,创新“四有”成长路径,打造教师素养类金课,建立“四有”好老师培养体系,让“四有”素养成为全体学子的鲜明烙印。三是深化“一体两翼”办学格局,探索“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模式,首创覆盖城乡的“双实践”制度,强化人工智能教育,拓展“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四是强化教师教育主体角色,积极落实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实施“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完善校友奖励体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新兵介绍了学校扎实落实国家优师专项计划,积极探索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基础教育优秀师资的路径。他指出学校在主责主业中彰显担当作为,通过调整培养结构与规模,增加优师计划师范生招生人数,加强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县域的中小学优秀师资的持续供给;在培养设计中突出四个强化,坚持定向培养思路,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着力培养具有奉献精神、吃苦精神和热爱教育、热爱西部的基础教育优秀师资。安徽师范大学校长李亚栋介绍了学校针对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不足,从2022年起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三大行动计划,即“学科振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学生护航”行动计划,以高水平师资支撑师范生培养,全面保障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安徽基础教育发展;通过打造金牌教练、金牌教案和金牌师范生的“三金”工程,
2023年11月21日
其他

中国日报英文专版报道!在第六届教博会看见中国教育创新的力量

see,详细介绍了教博会的发展历程,本届教博会的主题宗旨、特色亮点以及代表性奖项SERVE奖等,并着重介绍了主办方北京师范大学在服务乡村振兴和教育强国建设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The
2023年11月19日
其他

珠海特区报专版报道!第六届教博会:点燃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点燃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全文如下:点击图片查看全文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今日在珠海开幕点燃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今日,为期4天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
2023年11月19日
其他

南方日报专版报道!第六届教博会:汇聚共享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11月17日《南方日报》专版刊发报道《汇聚共享创新
2023年11月19日
其他

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开幕

创新改变世界教育成就梦想今天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沉浸式”体验第六届教博会第六届教博会开幕11月18日上午,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简称“教博会”)在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教博会以“汇聚·共享·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作为学术指导单位,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员会、珠海市教育局共同协办。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广东省委会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王学成,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马骏,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广东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郭汉毅,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孔军,珠海市委书记陈勇,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等领导,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莫言,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泉水,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学教授吾守尔·斯拉木,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徽师范大学校长李亚栋等知名学者出席开幕式。来自国家部委、省市政府及机关单位、高校、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自企业界、媒体界以及其他支持单位的社会各界人士近3000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守军主持。搭建教育创新重要平台
2023年11月18日
其他

被BNUer珍藏在镜子里的秋天

秋天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季节树叶逐渐变黄天空也变得清澈明朗镜子照映出一个充满色彩的秋季世界让人仿佛置身梦幻递给你一面镜子将遥不可及的天与地巧妙地连在一起花草树木也好云卷云舒也罢遇上了镜子便铸就了一段奇缘构成了一幅奇景一起来欣赏镜子里的美景吧一幅百般美好的秋景图坠入眼帘一切四季交替的世间万物皆沉醉秋风起兮木叶飞倘若问何以知秋脚边零星的几片枯黄的落叶将深秋一下子生动的带到你眼前那漫天满地的落叶便是最好的答案时间从指缝中偷摸溜走转眼就到深秋追上秋天的步伐拾起三两落叶在这镜中世界与秋道一声别离镜子收藏着每一帧的剪影秋色斑斓如诗如画繁华畔自然里寻觅美好生活用相机定格下这瞬间只想留住这最后一抹金黄留住送别晚秋的银杏幻想把秋天留在镜子里醒来便能回味这美妙情景我把初冬里的最后一抹秋偷偷藏在镜中送给你-bnuweixin-摄影:刘杰
2023年11月14日
其他

1465小时,北师大学子以青春之名传递中国温度!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共计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本届高峰论坛筹备和会议期间,共有来自北京25所高校的1400名志愿者,在17个组别101个服务岗位上提供咨询引导、语言翻译、媒体、交通等服务。其中,北京师范大学40名志愿者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承担4种岗位、6个组别的工作,在主会场、酒店咨询引导、机场咨询、机场抵离岗位上各展技能、彰显风采,志愿服务时长达1465小时。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坚持胸怀“国之大者”,打造讲政治、热情高、素质好的志愿者队伍学校根据论坛志愿服务工作需求,发挥多语种专业优势,在校内招募了40名志愿者,以匹配志愿岗位。坚持首善标准,立足此次志愿服务的背景,成立临时团支部,组织志愿者开展技能培训和理论学习,打造了一支讲政治、热情高、素质好的志愿者队伍,投身于高峰论坛的服务保障工作中。北师大志愿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与时代同向同行。40名志愿者坚守在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国际饭店、王府井希尔顿酒店、好苑建国酒店、首都机场等服务岗位,充分展现北师大志愿者的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体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我校志愿者风采展现青年风貌
2023年11月8日
其他

看见中国教育创新的力量!第六届教博会,诚邀您参加!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层林叠翠,有微风吹拂才会沙沙作响踏雪无痕,有灯火阑珊方知心之所向八方旅途,万人脚步同立山巅,揽同样的清风明月同见风景,拥同样的豁然开朗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正是这样一个地方——1800+个全国教育创新成果100+场高水准论坛900+场互动工作坊在这里,我们把体现着国家复兴愿望的教育使命,以众多教育创新成果的形式,在学校里一条条落下去、一点点做出来,把立德树人要求在校园里生动实现,化为学生身上生动活泼的万千气象。往届资料图在这里,我们怀揣教育理想,直面教育现实,在追求教育根本价值和社会可承受之重间探寻平衡,用更高的实践智慧,依循实践逻辑,通过创新把理想一条一条做出来,再集萃成裘形成新的教育生态。所以从这样的意义上,我们需要一次汇聚——把所积累的实践案例经验化、概念化、可推广化,让宏大的教育改革和微观的一线探索交融、碰撞,让四面八方的人们齐聚在教育之巅,眺望充满可能性的远方,感受中国教育的力量。11月18日—21日,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广东珠海。第六届教博会新闻发布会现场本届教博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国教育学会作为学术指导单位,也得到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厅(教育委员会)的学术支持。教博会将采取会展与论坛相结合的形式,会场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上千家教育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公益机构和媒体单位参展参会,上万名专家学者、教育行业人士、媒体记者、学生和家长,以及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友好人士共襄盛会。往届资料图本届教博会以“汇聚·共享·创新
2023年11月6日
其他

师大月历|十一月,所有的色彩在这时成熟

十一月好在秋天年年秋见岁岁如新巍峨楼宇间,柔软清风里共故友赏新秋BNU.
2023年11月4日
其他

北师大女足!冠军!

10月31日北京师范大学女足战胜巴西保利斯塔大学女足获得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冠军!北京师范大学VS巴西保利斯塔大学2023年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女子冠军争夺战北京师范大学迎战巴西保利斯塔大学双方鏖战120分钟2:2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凡星灿烂丨罗晓慧:带着探索的动力,在心理的秘境中遨游

★人物介绍罗晓慧,心理学部2019级本科生,北京师范大学第23届十佳大学生。目前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方向2023级直博生。本科期间获国家奖学金、华为奖学金、唐仲英德育奖学金、北京师范大学京师校友金声奖学金等荣誉,作为2021-2022学年年度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登上《人民日报》。作为队长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获特等奖提名(全球前2%)。参与中科院与我校的10余项前沿课题,完成13篇学术论文。目前,以第一或第二作者身份发表科研论文7篇。主持本科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获评校级优秀。累积承担12项社会工作,获社会工作奖;参加5项实践活动,累计帮助指导全国各地300余名学生。担任校团委社团工作部外联中心主任、师英爱心社(校十佳社团)外联部部长,积极参加优秀学子返校宣讲、高考招生咨询等活动,带队参加“中国平安”希望工程和学校暑期支教等多项支教活动。01绝知此事要躬行高三听到班里同学兴致勃勃地讨论心理学时,罗晓慧对于心理学的认识还是一种朴素意义上的粗浅的认识,认为它新奇而神秘。那时的她对心理学作用的认知局限于能够通过心理咨询等,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这样的认识或许并不准确,但却勾起了她对于心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大一上过心理学概论课之后,罗晓慧见识到了心理学丰富的分支领域,她的视野极大地开拓了,但更大的冲击在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原以为心理学会较多采用偏文科的方法,但实际上,这门学科颇具理科特色,它会开展严谨的实验研究,运用复杂的统计方法,还会采用先进的生物学技术。专业课堂上这些“硬核”的方法重塑了罗晓慧对于心理学的认识,而丰富的挑战与收获也吸引着她在心理学的殿堂里进一步探索与成长。首次尝试自然观察法和行为编码心理学的探索之路是一条从理论通往实践的道路。除了专业课学习之外,很多同学或早或晚会去不同方向的课题组旁听学习,并尝试与师兄师姐或者老师一起完成相关科研训练。大一时,罗晓慧就开始积极探索,从工业组织管理心理学到社会与工程心理学,在繁多的分支中寻寻觅觅,最终最吸引她的是心理统计与测量学。这一分支侧重于统计和编程技术与心理学的结合,希望运用更先进的统计分析技术探索回答更丰富的心理学研究问题。大学四年,罗晓慧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各类心理学研究,在补充她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深化了她对于心理学各个分支的认知,帮助她探寻属于自己的科研道路。02吹尽狂沙始到金去年的毕设是罗晓慧大学四年来印象最深的科研项目,是她在大学这几年对专业兴趣探索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当兴趣收束到心理统计与测量学这个方向后,罗晓慧尝试开展了多个方法学研究,来探寻更适用于某些心理学问题的分析方法。大三寒假,在相关方向老师的引导下,罗晓慧开始关注心理学中关于密集追踪数据的问题。这类数据能帮助研究者捕捉人的行为状态随时间的波动变化和动态交互,近年来该方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理学以探索回答真实生活情境中复杂的心理学问题。为了找到一个有价值的“真”问题,罗晓慧在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阅读了许多相关的实证和方法研究,以试图发现应用研究者的真实需求,并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对于初学者的她,这类文献都晦涩难懂,尤其是部分带有数学统计内容的全英文文献。于是,在理论输入之余,她也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发现问题。为此,她针对感兴趣的研究问题,主持开展了密集追踪的实证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这类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个有现实需要又尚待澄清和解决的问题。以往遇到这一问题的研究者大多会直接忽略,或运用比较传统和朴素的想法来解决此问题,但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思考研究问题过程中的笔记怀揣着澄清和解决这一问题的目标,罗晓慧开始了自己的毕设。这是她第一次尝试使用计算机模拟这种全新的方法来开展科学研究。为此,她自学了大量编程知识,在一次次发现错误和探索修正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编程技术。在运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解决研究问题时,每种策略的各种实验条件都需要昼夜不息地持续运行数十个小时,而尝试多种实验条件后可能会发现所用的策略并不合适。最终,是数十甚至上百次这样的尝试,才铸就了理想的结果。从大三下学期的五一假期到去年暑假,罗晓慧的电脑长期处于轰鸣状态,最后因“工伤严重”而“光荣退休”。“模拟实验过程中的挫折性体验也让我改换了一下心态。不一定每一次尝试都会有结果。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督促自己去看、去尽可能通读未来可能长期要阅读的英文文献,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练和提升。心态上,我不再那么结果导向,而是选择把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做好,把学好也当成一种‘结果’。”在完成毕设的过程中遇到新问题时,罗晓慧也会和她的指导老师交流讨论,老师每次给到的调整思路与建议,罗晓慧都会积极尝试、努力探索。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罗晓慧的毕设圆满完成,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设计,并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本科毕业论文发表于SSCI一区顶刊谈起这次毕设,罗晓慧说:“这是一次比较完满的初体验,我觉得它对我的意义非常重大。”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听说教八楼二层大变样?

触摸大屏、智慧讲台全息互动、VR思政沉浸互动、物联管控翻转课堂、课程回看这些听起来酷炫的高科技悄然出现在往日熟悉的教室里“在智慧教室上课,能变得更智慧吗?”让我们跟随小编一起来智慧教室上课吧!教八智慧教室一览随着信息时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教室以其智能化、数据化、互动化、场景化等特点,能够为师生提供丰富教学资源、精准教学服务、智能互动体验,有效支撑多种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智慧教室的建设和应用,先后出台《推进教学信息化工作方案》(师校发〔2016〕45号)、《“互联网+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师校发〔2022〕43号)等专项方案,加大智慧教室建设力度,致力打造新型教学空间,推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智慧教室正式亮相高颜值“三尺讲台、一方天地”智慧讲台和防蓝光触控大屏让人耳目一新一键轻松实现讲台的顺滑升降俯仰便捷在触摸大屏和讲台纵享丝滑般书写感受一键清屏、一键录制一键直播、自动提词智慧讲台、互联黑板、触摸大屏三者皆可书写触控同步呈现课件及板书内容黑科技整个教室具备授课模式与互动教学两大功能通过物联系统实现所有设备的一键开启、关闭所有应用模式一键选择支持与课表无缝衔接可视化集中管控平台具备远程运维管控、视频资源集中管理直播、物联网集中管控等三大功能对教室进行策略化管控实现教室使用结果大数据画像★暖细节物联管控、自动录播与互动系统相结合轻松实现教学资源积累与远在国外的专家学者“面对面”探讨和其他校区同学“沉浸式”同上一堂课更多功能等你解锁!研讨型智慧教室教八203、204、207研讨型智慧教室通过大屏端,小组端,教师端和学生端实现了教学互动、多屏互动、教学管理为一体的高度集成化学习环境,提供多小组多屏幕互动,多设备接入,分小组记录等多种支撑系统,为针对课题进行分组研讨和分享提供支持,适用于小班教学、开放式预约课程、研讨协作类课程教学应用,并可作为翻转教学模式应用的教改场所。在研讨型智慧教室中,学生能通过全程参与式、小组互动研讨、演讲实践、模拟面试、团队合作能力训练等活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该教室配套全自动录播系统,可无缝对接腾讯会议、钉钉等互动教学软件,快速开展与其他校区的远程互动课堂。理科类智慧教室教八201、205理科类智慧教室适用于讲授型及理科书写类授课应用,几乎可以涵盖全学科教学应用,以及远程互动教学类教学场景应用。教室利用互联黑板板书提取功能结合智慧讲台书写,实时将板书笔记、授课课件、授课过程批注及时呈现在投影及教室后端同步大屏,供远端学生近距离观摩的同时,有效解决大教室无法及时批注书写的问题。混合型虚实录播智慧教室教八210混合型虚实录播智慧教室在讲授型智慧教室基础上,增加虚拟合成应用,可满足情景教学类、慕课、微课、在线直播课的场景化教学模式应用。教室在具备上述应用基础上配备虚实演播系统,满足慕课、微课录制的同时,承载了全息智慧教室内容生产端的重要作用,实现将教师信号、课件信号经过处理融合后,传输至全息智慧教室,满足智慧教室正常授课使用需求外,亦可满足虚拟抠像类节目直播以及互动教学使用。全息互动智慧教室教八202全息互动智慧教室支持跨时空虚拟与现实融合互动,真实等比立体视觉还原、虚拟与现实互动交流、全信息三维显示,适用于通识类课程、素养类课程以及以讲解为主类课程实现一校多址、远程授课的教学应用,也可适用于讲授型教学及常规类线上线下教学等教学应用。教室在具备上述应用基础上以全息互动教学系统为依托,开展远程互动教学,有效解决常规5G全息智慧教学课件处理繁杂、难交互问题,实现教师无感知全息授课,为学生们呈现出逼真的全息教学内容信息,为多址教学提供更加便捷、高效、逼真的交互教学模式。沉浸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智慧教室教八211沉浸式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智慧教室以教师为核心,为老师打造沉浸式线上线下混合授课环境,让教师与线上学员看得清、听得准。既适用于讲授型教学应用,也能用于一校多址授课模式、多校联合授课、远程教育、研博面试教学指导、商学院MBA授课、以及集团校师资共享授课和教师远程培训、教师远程指导学生实习授课等方向。教学过程配套沉浸式混合教学系统、沉浸式大屏展示系统、互动教学中控系统、AI识别分析系统,无缝对接腾讯会议、钉钉、ZOOM等系统,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一键选择,互动过程实现独立视窗、以声定位、交互视窗标识、学生提问动态呈现,配合AI识别分析系统完成脸部表情识别、行为分析、智能跟踪、智能导播、语音指令识别等功能,营造沉浸式教学环境。VR思政智慧教室教八208VR思政智慧教室配套VR思政教学管理系统及资源,可适用于思政类沉浸式课程授课应用,同时也可以适用于讲授型、远程互动教学类课程教学应用。VR思政智慧教室在具备上述智慧教室正常授课的功能基础上,配备全景式VR思政实践教学系统,以VR虚拟技术的思政实践实训项目为重点,结合当前先进的VR虚拟技术,配套革命旧址专题、纪念馆和博物馆专题、历史人物故居专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等符合思政教学需求的红色体验场景资源,让学生“足不出户”学习红色故事、领会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便于思政教师开展实践课堂教学。智慧教室现已上线欢迎广大师生到教八楼二层体验哦!-bnuweixin-来源: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信息网络中心、教务部(研究生院)视频:张忱涵、赵恬、王玉晖排版:杨菲责任编辑:黎迁迁、马赛男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北师大版话剧《雷雨》在北京人艺曹禺剧场上演

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推出“‘京’彩文化
2023年10月21日
其他

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詹姆斯·马拉佩访问北京师范大学并发表演讲

10月17日上午,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詹姆斯·马拉佩率代表团访问北京师范大学并发表演讲。演讲会前,马拉佩总理与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马骏举行会见,中国驻巴新大使曾凡华、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陈大立等参加会见活动。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师大月历丨愿努力追赶的美好,会在十月与我们相遇

OCTOBER十·月双节后,能量满满投入学习和工作的你是否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BNU#October夏秋之交的十月秋风让高大的葱郁继续为我们伴奏也将枝头的萧瑟带回故土秋与夏的碰撞在低头的点点芳华抬首的旧绿与新黄之间垂柳伴着秋草共舞似乎想透过树下那路灯告诉我们夏未尽秋已至的讯息告别忙碌而充实的九月十月伊始暂缓匆匆脚步听石上清泉的叮叮咚咚赏天边云卷的浩浩荡荡看那墙边的猫儿似乎“终日常安卧”可也许它们仍旧“尽护山房万卷书”那靠在绿荫下的自行车也依旧等候着主人带上它继续前行虽言“落叶纷纷十月时”但美丽而灵动的初秋不会是一片落叶的终结它伴着往年吹来的秋风氤氲了收获的芬芳OCTOBERBNU#莘莘学子,以梦为马愿其所努力追赶的美好会在十月与我们不期而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月历图!-bnuweixin-摄影:李晨舟、宋丽婉、滕琬芸、王雅鑫、肖留涛、赵紫杉制图:路欣文案、排版:魏盈责任编辑:张晗瑄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凡星灿烂丨刘喆:在历史的长河中探寻

刘喆,历史学院2019级本科生,北京师范大学第23届十佳大学生。在校期间多次获国家奖学金、京师一等奖学金、大成国学基金本科生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目前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2023级直博生。就读北京师范大学期间担任春秋学社第38届社长,获评北京师范大学“十佳社长”;担任2019级本科班团支书,获评优秀团支部书记。担任历史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毕业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顺利结项并获评校级优秀。曾获2021年度白寿彝史学论著奖·本科生一等奖、第四届“五四杯”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科生学术论文竞赛三等奖、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青创团史”专项赛银奖、北京师范大学竞赛一等奖学金。2021年,参加北京师范大学服务保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项活动。四年前,刘喆怀揣着对大学的憧憬与迷茫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开启了充满未知和可能的大学生活。在这四年中,她探寻着历史的脉络,也探寻着自我。从国家奖学金到十佳大学生,从国家级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主持人到春秋学社社长,在朋友眼中,她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仓鼠”,永远在奔跑,永远在前进,不断扩展自己的边界,尝试攀上一座座高峰,瞭望山海,奔赴心之所向的旷野。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好难啊”
2023年10月9日
其他

首个“强师工程服务站”落户木里!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点燃“北师大星火”!

首个“强师工程服务站”落户木里9月20日至22日,为进一步落实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关于帮扶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决策部署,强师工程办公室协同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校团委、珠海校区团委等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赴木里县开展“强师工程”专项调研,并举行“强师工程服务站”揭牌仪式。9月22日,调研组与木里县政府相关部门召开了“强师工程”专项调研座谈会暨木里藏族自治县“强师工程服务站”揭牌仪式。座谈会上,凉山州、木里县和北京师范大学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共同为首个“强师工程服务站”揭牌。随后,强师工程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了学校“强师工程”的实施背景和进展,重点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帮扶木里藏族自治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方案》推进落实情况以及“强师工程服务站”建设的重要意义、运行机制和筹备建设情况。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负责同志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和服务木里县教师培训的优势特色。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负责同志介绍了针对木里县开展教育质量监测、诊断的工作方案和相关考虑。校团委、珠海校区团委相关负责同志结合本次调研情况,介绍了赴木里县开展数字支教、社会实践等工作的规划和设想。“强师工程服务站”是北师大党委聚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均衡发展,为更好实施“强师工程”提出的创新举措。木里县作为首个服务站建设地,具有良好的教育帮扶基础和工作成效,目前已建立由北师大强师工程办公室、北师大凉山州校友和木里县教体科局负责同志共同参与的三方站长运行机制。未来,“强师工程服务站”将深入落实学校党委相关决策部署,完善服务计划,搭建运维团队,充分调动资源,发挥集成功能,为“强师工程”六大计划在欠发达县域落地见效搭建服务平台和载体,为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强大的支持和助力。调研组还赴木里县下麦地乡小学、城关小学、乔瓦镇二小3所小学,以及木里县中学、红科中学、民族中学3所中学开展调研,参观了学校教室、操场、学生宿舍等硬件设施,与12名中小学校长代表、12名教师代表以及县教体科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了7场座谈会,并以《阅读的奥秘》为题与1个小学班级师生共上一堂科学课,详细了解了木里县中小学师资队伍、学生结构、教育教学水平等情况。“强师工程服务站”做什么北师大探索实施“强师工程”为服务乡村振兴和教育强国战略,助力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整合举措,探索实施“强师工程”。2021年7月2日,学校成立“强师工程”领导小组,由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15个部门负责人任成员。2022年,成立强师工程办公室,统筹推进“强师工程”重点任务。2023年,学校召开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要继续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扛起“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的使命责任,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强师工程”便是五大工程之首,并提出要建设“强师工程服务站”,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点燃更多“北师大星火”。“强师工程服务站”按照“强师工程”“培养一批、输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集成“强师工程”六大计划的县域教育服务平台。“强师工程服务站”“强师工程服务站”将通过五方面进一步助力木里县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一)抓好“优师计划”。组织“优师计划”师范生和优秀学子前往县域中小学实习实践,引导毕业后前往木里县就业;开展“电影下乡”乡村美育活动,面向全域地区适龄儿童开展“绘览童书”数字阅读计划,探索“师范+艺术”美育支教模式;利用数字支教组织师范生志愿者远程支教。(二)落实“启航计划”。依托服务站,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京师学子加油站,定期组织与工作站连线开展“启航计划”从教校友及当地教师的职后培训;定期组织当地校友开展经验交流等活动。(三)提升教师能力。面向县域老师免费开放“强师在线”所有课程资源,促进基础教育教师能力提升;探索纳入学校“百千万计划”,组织县域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包括校友)参加暑期培训,为其提供参加其他高质量培训与会议的机会;联动当地附校以挂职、送岗学习等方式带动县域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四)监测诊断教育质量。组织专家学者前往站点进行实地调研,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研制县域个性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诊断报告,定期召开监测结果应用反馈会议。(五)挖掘“四有”好老师。依托校友站长和地方站长,扎根当地,深入挖掘评选“四有”好老师模范典型。-bnuweixin-来源:强师工程办公室排版:林润菲责任编辑:姜思宇、岳天舒
2023年9月26日
其他

凡星灿烂丨滕文强:努力成为自己的“六边形战士”

滕文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发表学术论文9篇,均为中文核心(CSSCI)期刊,参编教材著作4部,省部级课题4项;曾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建党百年天安门观礼、校庆120周年天安门升旗仪式等;曾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新疆库尔勒市和陕西省汉阴县担任支教老师;曾担任党支部书记、研究生会主席、兼职辅导员等职务;作为北京师范大学青春讲师团讲师,面向北京市社区、附属中学展开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30余场。以“热爱”迎接“挑战”,培养“问题意识”从本科的广告学方向到研究生阶段的传播学研究,一路走来,滕文强始终保持对新闻传播领域的热爱。「什么是传播学?」滕文强说,传播是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的桥梁,而传播学正是基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发现去探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连接,无论是短视频平台为不同用户推荐的内容不同所反映的“信息茧房”效应,还是电子游戏在休闲娱乐之外为陌生用户搭建云端交流平台的潜在职能,这些充满趣味的现象和问题都是传播学研究的范畴,而“传播来源于生活”的特点也是滕文强产生兴趣和热爱的来源。真正走上新闻传播道路后,滕文强面临的困难并不小。本科期间滕文强曾获得过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营销策划金奖,也和新华社做过精准扶贫的调研,那时的重心是比赛和实践。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他的重心需要从比赛和实践转向学术科研,对他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的。“学术研究一定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在谈到刚刚接触认知神经传播学方向研究的情景时,滕文强如是说道。那时,初入实验室的他对脑电图和眼动仪等设备是完全陌生的,自己需要通过观看视频、查阅文献、组会上向导师请教等方式一步一步地摸索学习。“没关系,科学研究就是要能耐得住性子、坐得住板凳,一点点去积累。”每当遇到瓶颈或困难时,他总是这样鼓励自己。研一的寒假,滕文强在导师的带领下,在《新闻与写作》发表题为《发力情感价值:论虚拟偶像的“破圈”机制——基于可供性视角下的情感三层次理论分析》的论文,这是他研究生阶段的第一篇学术成果。在被问及写作过程时,滕文强并没有想起当时开心的场景,而是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上课汇报论文的情景,他的论文被导师指出“缺乏问题意识,写的更像一份科普报告”,这句评价让彼时的他深受震撼,而“如何在写作中培养问题意识”也成为了未来三年里他始终在思考的问题。在接下来的论文写作中,滕文强正是在这种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在元宇宙与社会治理、深度媒介化的媒介迭代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截止目前滕文强已经发表了9篇中文核心(CSSCI)论文。“你要知道你究竟在回答一个什么问题,论文到底是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什么问题。”问题意识无疑是滕文强在研究生生涯最大的收获之一。在科研道路的不断探索中,有两段采访的经历激励着滕文强对新闻传播的热爱经久不息。在本科时,滕文强曾采访了河南省地方志的编写专家鲁德政先生,彼时的鲁先生已80多岁,却仍坚持在编写地方志的一线,老先生对他的工作保持着巨大的热情,家中堆满了相关的文献和史料,书稿由他一一过目,全部由他亲自手写。而研究生阶段,滕文强采访到了北师大“四有”好老师金质奖章获得者江源教授,30年来江教授一直坚持在高山植被的科研和教学前线,尽管常年爬山导致膝盖磨损严重,她仍然亲自带队上山,白天带领团队做野外考察,晚上为学生做学业辅导,为地理科学和生态研究事业无私奉献。从两人身上,滕文强感受到了那份热爱,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激励。对滕文强而言,新闻传播是他认为有意义并且深深热爱着的方向,正如他所说,传播来源于生活,或许这份对新闻传播的热爱,也正来源于他对自己与传播学相伴的生活的热爱。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平衡生活把握机会2022年,滕文强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对他而言,这是他研究生学习生涯中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是对他所付出的努力的认可与肯定。然而,荣誉并不是前行的终点,他将此视为又一个新的起点。“这只是对我前一阶段的一个总结而已,在下一个阶段,我应该向着比之前更高的层次去努力,而不是停止不前。”在他看来,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有所突破和进步,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成就。获得国家奖学金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我想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他这样说道。对滕文强而言,“获得奖励并不是目的,而是努力过程中的回报。”他不想单纯为了拿奖而努力,而是相信只要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持之以恒,将每件事都努力做到极致、追求卓越,成就和荣誉自然而然便会得来。他希望自己可以心无旁骛地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进,在其他领域也都努力有所建树,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也因此他获得了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党员等多项荣誉。滕文强获评2021-2022学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对有些同学来说,在专业学习、学术科研以及大型比赛之间相互平衡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但滕文强并没有退却,而是选择牢牢抓住每一次机会。研究生期间,滕文强累计获得大小奖项10余项。在他眼里,参赛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传播学源于生活,比赛也是体验生活的一种渠道,学术科研为参加比赛提供了充足的知识积累和理论基础,而参加大型比赛正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种方式,并且参加比赛拓宽视野,遇到优秀作品也可以激发科研的新灵感,为学术研究提供“反作用力”。“参赛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作品、拿一个奖项,更重要的是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这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滕文强参加第18届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艺术节除了参与各种比赛和科研项目,滕文强还积极投身学生工作。从本科阶段开始,滕文强就一直在参与学生工作,到了北师大读研之后也先后担任过学院党支部书记、研究生会主席、杂志主编等职务。对他而言,学生工作并不是与学业冲突、浪费时间的事情,相反,它也是让自己不断磨砺的机会。“最大的收获就是多任务处理能力和角色适应能力的提升。”在不同的组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得滕文强获得了多层次的发展,他也认为一个人的进步不是真正的进步,团队的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作为党支部书记,他需要负责支部建设,组织规划党日活动,带领支部获得“先锋党支部”称号;在研究生会,他更多地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致力于为研究生同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高效便捷的服务,带领研会成员斩获十佳研会;而作为杂志主编,他需要明确杂志定位,探索什么样的内容能够吸引读者,打动读者,成功获评十佳内刊……通过不断探索,他逐渐在多个角色转换中学会了时间管理,学会了任务的合理分配,学会了与不同的人沟通交流,也学会了如何让组织更具有凝聚力,这些经验和技巧不仅适用于学生工作,也间接帮助他提高科研时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真正的机会就在于平时的努力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机会他都会牢牢把握,科研项目是机会,参加比赛是机会,学生工作也是机会,众多的机会汇聚在一起,开出绚烂的花,让滕文强逐渐成长为一个“六边形战士”。滕文强组织支部成员参观京报馆一个双向奔赴的诺言,回应社会的关切谈及未来,滕文强分享了一段他的导师对“好论文”的界定:“逻辑是否严密,理论是否新颖,话题是否前卫,这些都不是评价一篇论文是否是好论文的关键因素,真正关键的应该是你的这篇论文中提到的某句话或者某个观点,是否能够对新闻传播这个学科的进步或者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一点点建设性作用,是否能够推动他们向前发展。如果能,这就是一篇好论文。”这段话一直牢牢印在滕文强心里,“用自身所学推动学科的发展,回应社会的关切”也成为了他决定为之献身的事业。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选择加入北京师范大学的青春讲师团,面向北京市社区、中学等开展了30余场“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并录制了主题微课展开网络宣讲。在他看来,宣讲就是把党的政策通过更加平实的语言,更加生动的案例讲解给更广大的基层群众,而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他有责任讲好中国故事,将青年眼中的中国讲给大家听。每一次面对不同的受众,滕文强都会认真打磨,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宣讲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基层群众。哪怕来回的路途需要一个多小时,只要有人预约,滕文强都会抽出时间认真准备并前去现场宣讲。“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我将中国故事传递出去的同时,也在用这种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滕文强在社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除了主题宣讲,滕文强还热衷于支教服务,线上线下的支教他都积极参与其中。他利用寒暑假时间,曾面向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新疆库尔勒市和陕西省汉阴县4000余名中小学生展开支教,他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讲解什么是元宇宙,向他们介绍虚拟技术,为他们展示新奇的VR和AR技术。在孩子们的眼中,滕文强看见了求知的光。“对于他们来说,也许这只是一个个陌生的名词,他们暂时还没有办法去实际体验,但这种媒介素养或者说是数字素养的差别,正是我们新传人需要去关注的。”滕文强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支教也是因此,滕文强努力地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向孩子们介绍这个神奇的数字世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小男孩曾在下课后睁着大眼睛对滕文强和小伙伴们说:“我也想成为哥哥姐姐这样的人,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再教给我们凉山的孩子,撑起咱们凉山的一片天。”那一刻,滕文强无比感动,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也真正理解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尽管我的力量微不足道,我只是给他们展示了一个概念、一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但我可以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发好奇的萌芽,引领他们去接受、拥抱这种新技术。”滕文强清楚地表示,“仅仅通过一次支教或者宣讲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我们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一员。”在他未来的规划里,读博深造是一个短期的小目标,滕文强希望能够顺利毕业,但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践行自己的初心。“我愿意继续深耕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希望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研究,努力解决学科问题,同时回应社会的关切。”这是滕文强努力追求的方向,是他对自己的期待,也是他对未来许下的双向奔赴的诺言。北师大校园里,优秀的年轻学子,凭着理想、凭着信念、凭着热爱、凭着执着,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让平凡的生活如星辉熠熠闪亮。凡星灿烂,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采访了2023年度宝钢奖学金、十佳大学生、自强之星、十佳志愿者、阳光体育之星等获奖同学,讲述身边榜样的故事。-bnuweixin-撰稿、排版:揭文浩天责任编辑:刘瑜瑶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2023年9月25日
其他

新学期,一起来锻炼吧

开学季的BNUers有没有保持自律、锻炼身体呢?经过这个假期的大改造BNU的体育场馆大更新!请查收这份运动攻略更丰富的场馆、更便利的预约系统更细致的运动贴士陪伴热爱运动的你走进运动场开启新学期的健身计划吧!体育场馆介绍/
2023年9月20日
其他

师大月历丨九月,秋日的浪漫,藏在生活的每一帧里

齐婧怡美工:路欣文案、排版:李昭锐责任编辑:杨以诺
2023年9月17日
其他

教师素养通识课程“教育学”开讲!顾明远先生为大一新生授课

【新闻联播】9月10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2023级本科新生同上第一堂教师素养通识课。刚刚参加完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顾明远,带着同学们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致信,激励大家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教师素养通识课程“教育学”开讲9月10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教师素养通识课程“教育学”开课仪式,著名教育家、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以“人人都要学点教育学”为题为大一新生授课。顾明远先生9日参加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课上,他带领同学们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致信,勉励大家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顾先生从自己的从教经历谈起,阐释了教育的目的,强调要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他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一生坚守的教育信条,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教育学部教授钟秉林以“走进教育学的世界——我眼中的教育”为题进行线上授课。他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与教育学结缘的故事并分析了教育如何改变社会与人生。他指出,在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教育更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当前面临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教育的发展充满了希望与挑战,要不断进行基础学科的创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本科生,要了解教育与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掌握教育的理论建构、历史逻辑和全球视野。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主持开课仪式。他介绍了课程建设概况,并对课程学习提出希望。近年来,北师大深化本科生教育改革,重点建设“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四门教师素养类通识必修课,让每名师大学子都具备“四有”素养,打上鲜明“四有”烙印。教育学部近60位专家学者通力合作,大力推进以“教育学”为代表的教师教育通识课程建设,课程聚焦全体本科生公民教育素养发展,深刻体现中国教育思想和智慧,融入教育学科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为未来“四有”好老师和具有“四有”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定教育底色。教师素养通识课程简介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教育学部、心理学部近80位专家学者通力合作,致力于在公共教育素养培养方面建设“造就高素质的新时代公民”通识课程,打造全国师范类院校本科通识课程的标杆。全新的“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4门课程,聚焦全体本科生公民教育素养,深刻体现中国教育思想和智慧,融入教育学科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旨在培育卓越教师和具有“四有”素养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砥砺担当意识和养成良好的新时代公民素养奠定基础。“教育学“教育学”以“教育与新时代国民”为开篇,课程为期16周,从“教育理解的理论支点”讲起,深入探讨教育与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带领同学们理解教育的历史逻辑,掌握全球视野,继而与大家一起探讨每个教育者都必须了解的德育、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知识。同时,课程也为同学们了解各个阶段、各种不同性质的教育提供多元角度,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诸多关键议题都将先后登场。“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致力于引导学生建立数字时代新型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空间观;发展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解决真实情境中教育问题的思维与能力;帮助同学们以现代技术视角迎接未来教育机遇与挑战的使命感。8周的课程涵盖“学习环境篇”“设计技术篇”“创新应用篇”和“教育变革篇”四大板块,分别聚焦教育数字资源、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新学习方式的设计,同时对精准教学与个性化学习、教育大脑与智慧治理等问题深入探讨,并关注科技赋能教育质量提升、优质资源共享与教育公平、互联网与终身学习体系等教育变革的未来话题。“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有关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教师心理的科学研究。“教育心理学”课程旨在为学生学好其他教育、教学类课程奠定必备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为学生在未来教育和教学实践工作中运用科学的心理学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基本训练;为学生当下的自主学习、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给以所需的指导和帮助,以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的教师或其他工作,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人生幸福注入心理学的科学基因,打上师范大学深厚而实用的教育底色。“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立足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传统与实践脉络,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与独特路径,了解中国教育的智慧、中国教育道路和中国教育经验;通过解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培育学生“像教育家一样思考和实践”的素养和能力,使大家能够以专业性、批判性、建设性的教育学视角,审视和反思社会与教育热点问题,增强同学们在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责任与担当,培养同学们的教育使命感和家国情怀。4门课程将以全新的混合式授课方式与全体本科新生见面。顶尖的专家团队将进行部分课程内容的线下授课,专家们将以宏阔的视野、精深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将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们领入复杂的教育世界,共同探讨我们身边可见与不可见、附近与遥远、当前与未来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和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域的重要问题。另一部分课程内容将由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研究能力突出的教师,通过网络为媒介的小组讨论、互动学习等方式完成。让我们走近既熟悉又陌生的教育世界,一起感受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魅力。-bnuweixin-来源:
2023年9月11日
其他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北师大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

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9月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代表党中央,向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习近平在信中说,长期以来,以你们为代表的全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点击阅读: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2023年9月10日
其他

“四有”好老师教师奖励体系发布!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庆祝第39个教师节暨建校121周年表彰大会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北京师范大学是“四有”好老师首倡地、“优师计划”先行地0009月8日下午,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一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庆祝第39个教师节暨建校121周年表彰大会。校党委书记程建平、校长马骏等全体在京校领导出席大会。学校资深教授王宁先生、林崇德先生以及各院(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受表彰人员代表、学校中层干部等200余人在英东学术会堂参会,珠海校区的师生代表在视频分会场参会。会议由马骏主持。发布“四有”好老师教师奖励体系大会正式发布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教师奖励体系涵盖奖章、荣誉称号、纪念章三大类别目前设
2023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