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代楷模就在我们身边!光明日报探析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群体现象

党委宣传部 北京师范大学 2024-07-16


编者按






近年来,北师大坚持“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的初心,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涌现出一批向黄文秀同志看齐的优秀毕业生。最近,光明日报对我校优秀毕业生群体进行了专访。

为了那份沉甸甸的嘱托!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北师大优秀公费师范生群体

“黄文秀们”从这里走来!光明日报专访北京师范大学优秀选调生群体


今日,光明日报刊发第三篇通讯稿《 “时代楷模就在我们身边”——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群体现象探析》,和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署名文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牢记初心使命 谱写青春之歌



时代楷模就在我们身边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群体现象探析


闪亮的青春,涤荡的热情。

黄文秀、陈丽美、向渭旭、刘科践、唐恺、卢书兵、张洲、丁佼、李瑞云、古丽加汗·艾买提、苟晓龙、张慧、林蔚、朱启平……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优秀学子代表,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着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优秀群体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有着怎样的滋养?



爱与榜样:治学修身兼济天下


毕业季,北师大京师学堂,“我要上典礼”2019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发言代表选拔活动决赛在举行。那天距离4年前的开学典礼1388天。

1388天里,收获的是什么?

来自物理学系的贾桂昊说——

“在木铎金声的陪伴下,这里的每一位好老师、每一个充实的课堂、每一次有意义的实践,都能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精髓,注入每一个北师大人的灵魂,为我们留下了北师大的印记。”

文学院的李静宜说——

北师大启发了我们“风物长宜放眼量”,目光长远。鼓励了我们“绝知此事要躬行”,行万里路。倡导我们去边疆支教调研,用脚步丈量最真实的中国。



在北师大时空的坐标系内,有师者“上善乐育”的独特气质,有学子燃烧的青春岁月,更有绵延的传承。

自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始建,117年来,孕育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形成了脚踏实地的学风、以身作则的教风和勤勉踏实的校风,这些都是北师大独特的精神品格。

“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十年、二十年之后发挥价值引领作用的高素质教师和各行业领军人才,未来让有信仰的人去讲信仰,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我们希望从北师大毕业的学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

“十年前的7月13日,如愿以偿收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录取通知书。”现在任职于贵州毕节一中的北师大学子、优秀公费师范生代表朱启平说。今天的他收获着教师职业带来的丰盈,也思考着鲁迅先生所言:真的教师,愿意在平淡中获取那一刹的亮光,愿意在琐碎中捕捉那一瞬的甜蜜。

从陈垣老校长坚持书斋抗日的事迹中,学生感受到深沉的家国情怀;在刘家和先生年至九旬依然笔耕不辍,晁福林教授大年初一清晨六点在办公室读书的故事中,学生感受到脚踏实地、求真求实的科研精神;从教师们认真批改每一份论文、辅导员为学生修改每一份简历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感受到责任的分量;从朱启平、林蔚、古丽加汗、张慧等师范生代表、张子青、郭平、肖丽琴等支边毕业生代表的身上,学生感受到这些历史学子的榜样力量。




行与信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在人生最好的时光,黄文秀走了。

在扶贫工作一线时,黄文秀时刻铭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送别黄文秀时,同窗好友说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闪耀在她的一切选择和行动里。

“时代楷模就在我们身边!”北师大哲学学院教授罗松涛感言。得知黄文秀遇难的消息,罗松涛脑海中反复出现的是2017年10月,黄文秀作为广西选调生优秀代表回学校宣讲时的情景。让他记忆犹新的是,黄文秀对工作的全情投入。“在宣讲会结束后,她热情地说:‘罗老师,有机会您一定要来百色看看!’”

在教育兴邦的历史征程中,以教师教育为立校之本的师范院校,则更为任重而道远。不忘初心,师范大学的赤诚初心,就是要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共担使命,师范大学的神圣使命,就是要为解决中国问题尤其是中国教育问题提供有效方案和高质量对策。

学校开展多层面教育实践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导向地组织学生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精准扶贫一线开展基层实践锻炼,到革命圣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参观调研,到“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候选人所在地调研寻访。打造“身边的思政课”“行走中的思政课”,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紧密结合。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表示,学校将名师先贤、人生格言、优秀典型、艺术作品等思政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和学生生活中,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走进校园,使思政育人更有深度、广度和力度。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校训,更是指引。北师大从2007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公费师范生,累计已经培养6300多人,其中中西部生源占到九成。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常务副教务长、未来教育学院院长郑国民说,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面向中西部招收、培养师范生,今年9月第一批学生即将入学。在未来教育学院,特别重视学生的教育情怀养成,通过教育名家大讲堂、名师名校长引领、教育生涯规划与指导、教育前沿展望、未来课堂设计、教育观摩与研讨等环节,坚定师范生的职业信念,在他们心中深深埋下“大国良师”种子。



真与志向:毕业非同学成,立身却在生平


“入学初识门庭,毕业非同学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却在生平。”每每毕业之际,北师大学子总会念起启功先生送给他们的“毕业训”。

在京师礼堂旁,有一面汉白玉石碑——“浩然正气”四个大字下面,记载着北师大人在五四运动中的英勇事迹。

时光飞转。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本科毕业生吕常宁与女朋友崔小梅在北京惜别,到西藏做一名基层公务员。2017年,崔小梅作为北师大化学学院2014级硕士毕业生,去西藏大学工作。2018年5月,他们在拉萨市达孜区民政局领取了结婚证。

“47年前,北师大优秀校友次旺俊美、张廷芳夫妇踏上了科教兴藏的道路。今天的我们,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在西藏的蓝天下实现鸿鹄之志。”崔小梅深情地说道。


爱国心、报国情。学校每年对到西部和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予以表彰和奖励,注重朋辈示范,精心选树、大力宣传扎根基层的优秀学生典型,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带动和影响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国家重大战略,将个人的青春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百年师大,我们是当之无愧的红色师范!一位位前辈们在危急时刻选择担当,在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循着他们的足迹,我渐渐理解了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数学科学学院的刘倍雷激情澎湃。

“在最需要我的舞台上发挥最大的价值。”2009级师兄朱启平的这句话深深印在了古丽加汗心里,而她也在大四时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这背后,是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的浸润,更是北师大人“盛德励耘,上善乐育”独特气质的传承,是“毕业非同学成,立身却在生平”教诲……发端于三尺讲台,熔铸于学子们的灵魂与血脉之中。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坚定不移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坚守初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办学方向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全国教育大会,再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改革发展事业的统筹布局和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表明党中央对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高度重视。北师大是全国师范院校的排头兵,是培养人民教师的摇篮,始终坚守“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的办学初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对北师大优秀毕业生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做了重要批示,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心和动力。

二、厚植信仰,以榜样力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实效

立德树人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互联网上众声喧哗,高校需要用正能量、主旋律来积极引导并不断强化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和忠诚度。在育人过程中,北师大一直强调尊重青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尊重价值观教育从感性到理性的递进规律,强调用身边人、身边事来影响学生,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引导学生。新时代以来,以古丽加汗为代表的北师大公费师范生群体、以黄文秀为代表的北师大优秀选调生群体,将小我融入大我,以青春奉献向时代交出了优异答卷,成为师生学习的榜样。最近,学校授予了黄文秀同志“优秀校友”荣誉称号,号召广大师生向她学习、向她看齐,努力争做践行“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校训精神的行动派,争做无负时代、不辱使命的新青年。下一步,学校还将把黄文秀校友的先进事迹纳入学校思政课、研究设立专项扶贫基金,支持更多北师大选调生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三、践行使命,以“三个统筹”打造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合力

立德树人需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不可偏废。学校强调以“三个统筹”为抓手,推进全学科育人、全员育人,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营造思政磁场,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发展意识和健全人格。一是以机制统筹实现教师教育学科引领发展。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实施“高原支撑、高峰引领”学科建设规划,全力支持教师教育学科更好发展,为世界教育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构建北京校区、珠海校区“一体两翼”办学格局,在珠海校区建设未来教育学院,打造中国基础教育“黄埔军校”,为党和国家培养“四有好老师”。二是以内容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将思政教育置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大格局里,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共建,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任教师、思政课专任教师、党务工作者和专兼职辅导员四支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业务素养和思政教育工作水平。三是以方法统筹助力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衔接发展。一方面,统筹推进课堂教育和“四有好老师”大讲堂、“治学修身”京师大讲堂等理论教育,夯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学校大型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体验与成长。比如,结合面向老少边穷岛地区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组织青年学子赴全国各地寻找能教善育的大国良师,实现从见证者到传播者、践行者的角色转变,就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成效。


作者:程建平,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bnuweixin-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靳晓燕

编辑:赵敏如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