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好北师大人的青春答卷——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这个暑假

北师大学子在社会实践中

深刻了解国情、树立远大理想

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展现教育强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深走实,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校发表的“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优师计划”师范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开展了“青年服务国家 强师筑梦未来”2023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学校系统谋划、统筹部署,深入实施“百千万实践育人工程”,充分发挥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动员和育人优势,引领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将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感受时代脉搏。工作开展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学校“强师工程”战略部署为基础,通过学校统一设立的专题社会实践项目和学生申请组建的主题社会实践项目相结合的形式,共设立21项专题实践项目,由校团委、党委学生工作部和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各院(系) 牵头组建,分属重点、支教、调研、研学四大模板,组建专题实践项目团队90余支;设立3项主题实践行动,组建主题实践行动团队170余支。最终确定立项团队260余支,参与师生3400余人次,实践服务地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78个前832脱贫县和1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北师大人的青春答卷。



北京师范大学2023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均成立临时团支部,增强团员意识,夯实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对实践成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切实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临时团支部在实践过程中按要求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团日活动,校团委为各支部的活动主题和内容提供参考资源。在知行合一的实践过程中,以支部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切实增强团员身份认同,发挥好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01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 

 探索教育强国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教育国情调查社会实践项目”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之路,为国家重大教育决策研究提供服务。项目由全国唯一的教育国情调查专业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育国情调查中心发起,针对中小学生家庭开展入户调研,调研对象为学生与学生家长,调研内容包括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支出、学生学习情况、学业负担、学生睡眠、教育满意度、亲子关系、教育焦虑、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教养方式、当地教育现状等。



在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工程办公室、学工部、校团委的支持和全国各高校的联动下,暑期调研稳步推进。6月报名宣传吸引了全国高校2543名大学生;7月通过系统科学培训与考核,择优录取符合要求的调查员1014人,调研地点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5个区县(旗、县级市);8月计划完成调研总结。目前已经调研全国9309户家庭,调研名单上报7015户,问卷完成5972份,录音转录文本完成3482份。总项目组成立10人调查督导组,选拔32位省级负责人和195位区县(旗、县级市)小组长,建立整体协调、层级管理、分区推进的工作模式,保障调研流程规范、过程清晰、数据详实。



实地调研中,各地调查员积极应对选户难、入户难的问题,为项目实施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他们“访千山,走万巷,进千万家庭;见天地,见众生,见青春自己”,不仅在暑假上好了一堂“扎根大地”的调研实践课,也为各自的家乡教育事业贡献了青春力量,用行动书写强师有我的绚丽篇章!



02

厚植爱农情怀  练就兴农本领






“助农兴农”专题暑期社会实践助力实践队走进乡村,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学思践悟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调研队前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县),调研幼儿园、小学、中学和职业教育等不同学段的人才培养、教育帮扶和教育公平成效,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介绍北师大学生资助特色;走进浙江诸暨、浙江杭州和安徽蚌埠市固镇县,深入企业一线,围绕产业发展如何助推乡村振兴开展深入调研;前往原国家级贫困县湖北秭归、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陕西平利、著名侨乡广东江门、大湾区渔业大市广东阳江开展调研,体会各地区共同富裕实践历程与进展,总结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普遍性经验。



调研队通过参观走访、交流座谈、宣讲汇报、总结等形式,深入了解到国家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的初衷和实践路径切实,切实感受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宏伟实践,进一步增强了深入乡村、了解农村、建设农村的社会责任感。



03

追随红色足迹  坚守红色初心






“青年行动”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研学实践项目围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青年化阐释,组建暑期实践队赴浙江嘉兴、江西南昌、湖南长沙、陕西延安等地,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学思践悟,在革命圣地、基层乡村、京外高校等单位开展实地研学与宣讲实践,用思想锐度、青春活力和专业精神点亮信仰之光。



浙江嘉兴,队员们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瞻仰南湖红船,回溯党的百年征程与初心使命。



江西南昌,队员们前往江西省博物馆、八一起义纪念馆,重温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故事;前往南昌县虎山村面向村民开展理论宣讲,用“青言青语”详细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



湖南长沙,队员们瞻仰青年毛泽东雕像,前往韶山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和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实践队还与湖南大学同学开展宣讲交流,参观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实地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的重要论述。



陕西延安,队员们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梁家河、延安学习书院、“四·八”烈士陵园等地开展学习调研、仪式教育,并聆听现场教学;前往延安红街、金延安文化产业园等地,调研红色文化融入文旅产业的路径,总结出一条“实现精神传承和经济增收同步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04

发挥师范优势  筑牢强师之基






“学前学普 教育援川”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项目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对口帮扶西昌民族幼专的总体安排,结合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的具体要求,将“强师工程”落实落细,在校团委和强师工程办公指导下,实践团队跨专业、跨年级组建三支分队,联合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阿坝师范学院的青年学生,共赴凉山州西昌市的三所幼儿园开展普通话教学和教育调研工作。



实践项目涵盖乡村公共教育服务志愿活动,以“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为契机,助力学前教育阶段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为加大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贡献青春力量,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通过在教育实践与教育调研中获得的一手资料,团队成员撰写调研报告,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展示民族地区“学前学普”的示范案例,为“推普”行动在幼儿园、幼教点的实施提供参考;项目将充分体现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在实践中推动高校学生深入领会“四有”好老师要求,在校际合作中持续发挥“强师工程”向兄弟院校的辐射带动效应,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征程中彰显北京师范大学的示范引领作用。




【推荐阅读】

1.《光明日报》:这个暑假,他们活跃在实践“第二课堂”

2. 实践风采丨学前学普,教育援川:北师大师生赴凉山州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05


建设“第二校园”  实现育人育己






为积极探索师范生培养“第二校园”建设模式,深入推进“双师”“双进”“双实践”,北京师范大学依托全国附校资源为师范生提供实习实践平台,利用“第二校园”所具有的学科优势、课程资源优势、教育改革优势、实习实践优势,形成与“第一校园”的理论知识互相补充,从实操层面进一步完善师范生培养链条。2023年暑期,师范生培养的“第二校园”建设项目共派出5支实践队,分别前往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北京师范大学宣城实验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台州实验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山西省武乡中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5支实践队共有47名队员,分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19个学部院系,他们结合实践地学校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方案,面向当地千余名学生开展学科知识、素质拓展、心理辅导等专题课程,举办团支部共建、特色夏令营等实践活动,共计开展200余课时的授课,安排16次外出调研,指导实践地学生进社区宣讲8场,组织实施6个大型活动,提供12个校内外劳动教育岗位,走访6个红色基地,观看2次红色实景剧,观看2场非遗表演,开展13次团支部学习与团日活动,用实际行动展现北师大学子“师范报国,教育兴邦”的使命担当。




【推荐阅读】

北师大开展师范生培养“第二校园”建设项目教育实践活动



06

坚守教育初心  静待马兰花开






2023年暑假,北京师范大学“初心不渝 马兰花开”社会实践项目第二期于线上顺利举行。本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团委和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联合指导,实践队含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未来教师素质大赛优胜选手及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在内的24位成员,面向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镇马兰小学、八一学校学生累计开设党史类、科学类、思政宣讲类、朗诵类、书法类、美术类、素质拓展类、影视类、音乐类、沟通思辨类共10大类33门课程,着眼于打造“孩子们最渴望的夏令营”。



本次社会实践共授课84节,开设主题班会15次,汇报演出包括舞蹈、合唱、诗词吟诵剧、书法美术展、党史故事接力、科学小课堂、模拟辩论等多种形式。同时,实践队积极探索现代化教育帮扶的多种可能性:制作台风宣传册,为受强降雨天气影响的孩子们科普台风成因,宣讲抗洪救灾感人事迹;根据线上授课特点举办“花花状元争霸赛”,激励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制作学生成长档案,录制优秀课例,力求留下教育教学珍贵成果和先进经验;全体成员以“一对多”形式同孩子们匹配,通过“中国梦·强师行”云支教项目为孩子们带来更细致的阅读、运动、思政、科普四位一体“小班化”教学。




【推荐阅读】

实践风采|北京师范大学赴阜平县马兰小学、八一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项目顺利结营



07

青春投身乡村振兴

接力筑梦支教强师






自1998起,北京师范大学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连续25年派出研究生支教团赴新疆库尔勒市、新疆塔城地区、贵州省习水县、河北省雄安新区开展支教服务,扎根教育教学,为当地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为建立健全我校研究生支教团长效化机制,深入推进研支团长期支教与短期实践回访的建设模式,2023年暑期,“青春筑梦 接力强师”专题实践队分别前往贵州省习水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等地开展实践活动。



库尔勒市,实践队在巴州二中开展支教,深入当地家庭进行教育国情调研;在习水县土城镇,实践队为易地搬迁点的学生进行课程辅导,设计知识类、兴趣类、综合辅导类等课程体系,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专向辅导。



塔城地区,实践队为当地学生开设学习方法、人文素养、校园普法、生涯规划等内容的主题讲座。



此外,实践队还与支教地团委、服务学校联动,就北师大研支团服务成效展开调研和专题访谈,为北师大研支团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共同建言献策。



【推荐阅读】

实践风采丨“青春接力 筑梦强师”暑期专题实践项目



08

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做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今年暑假,由北京师范大学46名师生组成的教育实践团赴内蒙古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团师生走进展览馆、历史遗址,深入学校、社区、企业,通过参观展览、实地考察、现场教学等形式,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亲身感受内蒙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人民安居乐业的火热图景。徐行在锡林郭勒盟蒙古族中学的各类特色教室、欣赏着一幅幅中小学生们的美术书画作品,师生们感叹于当前内蒙古地区中学硬件设施先进齐全的现代化进程。



通过与蒙古族中学师生们的交流,让师生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支持,也感受到了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进而更加意识到北师大实施“强师工程”“优师计划”的时代使命和担当。




【推荐阅读】

1.《人民政协报》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休戚与共——北师大党委统战部组织师生赴内蒙古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小记

2.实践风采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北师大教育实践内蒙行



09

做实调查研究  促进强师赋能






北京师范大学“强师赋能”教育调研项目围绕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挥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对乡村教育状况精准诊断的优势,组织团队赴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和关岭县9所中小学,将教学实践和教育调研相结合,以“扶志”和“扶智”双线索开展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满意度”为主的深度调研。



“志”在人心,通过实地访谈52场(40余万字访谈录)、座谈3次、回收调查问卷496份等方式收集脱贫摘帽县教师多维数据,描绘“外显-内隐”双层次群体画像,呈现脱贫摘帽县教师整体面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智”在课堂,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三个课堂”等拓展北京市东城区优质教学资源应用面,扩大教学名师的“能量辐射圈”,通过实地支教,在乡村学校打造语文、数学、英语、心理、体育等示范课56学时,在知识建构、知识体验、知识实践中,提升乡村教师授课与研修能力。



探索建设“强师”共同体,与教育部科技司、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紫云县教科局相关负责同志、紫云县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等共同召开专题研讨,持续探索“以紫云为样板”的强师共同体模式构建。



10

走进平谷农业中关村

助力首都乡村振兴






为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到田间地头上好“乡村振兴”大思政课,将双脚扎入泥土里,以实践了解农业发展,锻炼自身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感悟我校优秀校友黄文秀同志的宝贵“文秀精神”,2023年7月,由来自11个学部院系共13名学生队员组成的3支实践小队前往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参加“走进平谷农业中关村 助力首都乡村振兴”“千人百村”暑期社会实践,分别在峪口镇东樊各庄村、北杨家桥村、南杨家桥村进行乡村调研和实践。



他们积极与村干部沟通交流,了解乡村发展现状及实际需求,深入村民家中进行入户调研。他们在田间地头进行农事实践,帮助村民采摘、销售“味皇南瓜”等特色农产品,参观乡村创新农业基地、养老福利院等设施,与创新创业者探讨特色产业建设。



他们结合自身经历,所学专业知识,在东樊各庄村开展“北师学子与东樊学子手拉手”特色公益讲堂,为当地中小学生及家长讲授自我兴趣探索、实践规划、亲子关系、学习方法等知识,吸引40余名当地村民前来听讲。



近一个月的乡村实践,实践队员们结合自己所能,尽自己所学,充分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展现了师大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责任担当。



【推荐阅读】

1.中国青年网:北师大学子走进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根植京华沃土 助力乡村振兴

2.实践风采丨北师大学子走进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传承文秀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



11

AR技术进课堂

点亮乡村教育新希望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帮扶带来了更多可能,将先进技术带到乡村学校的课堂上,让乡村孩子体验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推动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7月,来自教育学部、历史学院等多个学部院系的11名队员组成北师大白鸽青协桃蹊支教队前往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角奎街道中学,以AR技术为重要教学手段,开展了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


本次支教活动,队员们将科技带到了大山的课堂里,为学生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为确保AR课能够在彝良县顺利开展,桃蹊支教队前期开展了多次培训和磨课试讲,并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蔡苏担任指导教师,提供专业技术培训。



队员们在当地成功开展了解密人眼、探秘等高线、水体污染与环境保护、消化与吸收等AR体验课程,借助AR技术,将课堂被打造成虚拟的实验空间,帮助学生们将卡片作为实验操作台,通过移动卡片操作实验,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长达4个月的活动筹备与开展进程中,支教队员们积极探索数字赋能下的教学新模式,为大山里的学生们带来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体验,点亮乡村教育新希望。



2023年暑期,白鸽青协暑期支教团主动与全国部分脱贫摘帽县和我校对口帮扶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对接,面向当地学生开展课程教学和学业辅导、核心素养夏令营、人文艺术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美育体育劳育等多方面的授课活动,共组建16支队伍190余名队员前往全国11个省市的中小学,覆盖人数中小学生近2000名。



【推荐阅读】

学习强国:AR技术进课堂,点亮乡村教育新希望



12

中国梦强师行  云支教云陪伴






“中国梦·强师行”云支教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是北京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参与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组织的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推出的特色支教活动。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团委整体统筹,由校青协北京师范大学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号召师大学子利用寒暑假时间通过结对的形式与中西部地区中小学生交流互动,秉持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传承北师大教育兴邦、师范报国的红色基因。


截至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已连续4个假期开展“中国梦·强师行”寒暑期云支教志愿服务项目,共27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为广西、新疆、贵州、内蒙古等中西部地区的7万余名学生开展云支教,志愿总时长超65000小时。2023年暑假,近300名大学生志愿者与来自贵州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近350名中小学生结对互助,根据执行手册执行手册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交流活动,通过云支教、云陪伴的方式与中西部地区的孩子共度暑假,为学生提供帮助、充实生活、开阔视野、助力梦想,切实解决中小学校实际需求,开发具有北师大特色的独创课程,实现个性化教学与广泛利用多领域教学资源的有机统一,用实际行动诠释“四有”好老师的理念,投身教育事业,到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这个火热的夏天,北师大青年学子在“行走的课堂”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争做“四有”标识鲜明的一流学生;在真学真看真听中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强化责任担当,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bnuweixin-

 

编辑:李佳桐 

责任编辑: 张子麒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师范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