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星灿烂丨滕文强:努力成为自己的“六边形战士”
滕文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发表学术论文9篇,均为中文核心(CSSCI)期刊,参编教材著作4部,省部级课题4项;曾作为学生代表参与建党百年天安门观礼、校庆120周年天安门升旗仪式等;曾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新疆库尔勒市和陕西省汉阴县担任支教老师;曾担任党支部书记、研究生会主席、兼职辅导员等职务;作为北京师范大学青春讲师团讲师,面向北京市社区、附属中学展开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30余场。
以“热爱”迎接“挑战”,培养“问题意识”
从本科的广告学方向到研究生阶段的传播学研究,一路走来,滕文强始终保持对新闻传播领域的热爱。「什么是传播学?」滕文强说,传播是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的桥梁,而传播学正是基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发现去探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连接,无论是短视频平台为不同用户推荐的内容不同所反映的“信息茧房”效应,还是电子游戏在休闲娱乐之外为陌生用户搭建云端交流平台的潜在职能,这些充满趣味的现象和问题都是传播学研究的范畴,而“传播来源于生活”的特点也是滕文强产生兴趣和热爱的来源。
真正走上新闻传播道路后,滕文强面临的困难并不小。本科期间滕文强曾获得过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营销策划金奖,也和新华社做过精准扶贫的调研,那时的重心是比赛和实践。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他的重心需要从比赛和实践转向学术科研,对他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的。
“学术研究一定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在谈到刚刚接触认知神经传播学方向研究的情景时,滕文强如是说道。那时,初入实验室的他对脑电图和眼动仪等设备是完全陌生的,自己需要通过观看视频、查阅文献、组会上向导师请教等方式一步一步地摸索学习。“没关系,科学研究就是要能耐得住性子、坐得住板凳,一点点去积累。”每当遇到瓶颈或困难时,他总是这样鼓励自己。
研一的寒假,滕文强在导师的带领下,在《新闻与写作》发表题为《发力情感价值:论虚拟偶像的“破圈”机制——基于可供性视角下的情感三层次理论分析》的论文,这是他研究生阶段的第一篇学术成果。在被问及写作过程时,滕文强并没有想起当时开心的场景,而是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上课汇报论文的情景,他的论文被导师指出“缺乏问题意识,写的更像一份科普报告”,这句评价让彼时的他深受震撼,而“如何在写作中培养问题意识”也成为了未来三年里他始终在思考的问题。在接下来的论文写作中,滕文强正是在这种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在元宇宙与社会治理、深度媒介化的媒介迭代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截止目前滕文强已经发表了9篇中文核心(CSSCI)论文。“你要知道你究竟在回答一个什么问题,论文到底是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什么问题。”问题意识无疑是滕文强在研究生生涯最大的收获之一。
在科研道路的不断探索中,有两段采访的经历激励着滕文强对新闻传播的热爱经久不息。在本科时,滕文强曾采访了河南省地方志的编写专家鲁德政先生,彼时的鲁先生已80多岁,却仍坚持在编写地方志的一线,老先生对他的工作保持着巨大的热情,家中堆满了相关的文献和史料,书稿由他一一过目,全部由他亲自手写。而研究生阶段,滕文强采访到了北师大“四有”好老师金质奖章获得者江源教授,30年来江教授一直坚持在高山植被的科研和教学前线,尽管常年爬山导致膝盖磨损严重,她仍然亲自带队上山,白天带领团队做野外考察,晚上为学生做学业辅导,为地理科学和生态研究事业无私奉献。从两人身上,滕文强感受到了那份热爱,对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对滕文强而言,新闻传播是他认为有意义并且深深热爱着的方向,正如他所说,传播来源于生活,或许这份对新闻传播的热爱,也正来源于他对自己与传播学相伴的生活的热爱。
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平衡生活把握机会
2022年,滕文强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对他而言,这是他研究生学习生涯中又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是对他所付出的努力的认可与肯定。
然而,荣誉并不是前行的终点,他将此视为又一个新的起点。“这只是对我前一阶段的一个总结而已,在下一个阶段,我应该向着比之前更高的层次去努力,而不是停止不前。”在他看来,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有所突破和进步,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成就。获得国家奖学金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我想成为一个六边形战士”,他这样说道。对滕文强而言,“获得奖励并不是目的,而是努力过程中的回报。”他不想单纯为了拿奖而努力,而是相信只要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持之以恒,将每件事都努力做到极致、追求卓越,成就和荣誉自然而然便会得来。他希望自己可以心无旁骛地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进,在其他领域也都努力有所建树,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也因此他获得了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优秀党员等多项荣誉。
滕文强获评2021-2022学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对有些同学来说,在专业学习、学术科研以及大型比赛之间相互平衡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但滕文强并没有退却,而是选择牢牢抓住每一次机会。研究生期间,滕文强累计获得大小奖项10余项。在他眼里,参赛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传播学源于生活,比赛也是体验生活的一种渠道,学术科研为参加比赛提供了充足的知识积累和理论基础,而参加大型比赛正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种方式,并且参加比赛拓宽视野,遇到优秀作品也可以激发科研的新灵感,为学术研究提供“反作用力”。“参赛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作品、拿一个奖项,更重要的是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这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
滕文强参加第18届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艺术节
除了参与各种比赛和科研项目,滕文强还积极投身学生工作。从本科阶段开始,滕文强就一直在参与学生工作,到了北师大读研之后也先后担任过学院党支部书记、研究生会主席、杂志主编等职务。对他而言,学生工作并不是与学业冲突、浪费时间的事情,相反,它也是让自己不断磨砺的机会。“最大的收获就是多任务处理能力和角色适应能力的提升。”在不同的组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得滕文强获得了多层次的发展,他也认为一个人的进步不是真正的进步,团队的进步才是真正的进步。作为党支部书记,他需要负责支部建设,组织规划党日活动,带领支部获得“先锋党支部”称号;在研究生会,他更多地扮演着服务者的角色,致力于为研究生同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高效便捷的服务,带领研会成员斩获十佳研会;而作为杂志主编,他需要明确杂志定位,探索什么样的内容能够吸引读者,打动读者,成功获评十佳内刊……通过不断探索,他逐渐在多个角色转换中学会了时间管理,学会了任务的合理分配,学会了与不同的人沟通交流,也学会了如何让组织更具有凝聚力,这些经验和技巧不仅适用于学生工作,也间接帮助他提高科研时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真正的机会就在于平时的努力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机会他都会牢牢把握,科研项目是机会,参加比赛是机会,学生工作也是机会,众多的机会汇聚在一起,开出绚烂的花,让滕文强逐渐成长为一个“六边形战士”。
滕文强组织支部成员参观京报馆
一个双向奔赴的诺言,回应社会的关切
谈及未来,滕文强分享了一段他的导师对“好论文”的界定:“逻辑是否严密,理论是否新颖,话题是否前卫,这些都不是评价一篇论文是否是好论文的关键因素,真正关键的应该是你的这篇论文中提到的某句话或者某个观点,是否能够对新闻传播这个学科的进步或者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一点点建设性作用,是否能够推动他们向前发展。如果能,这就是一篇好论文。”这段话一直牢牢印在滕文强心里,“用自身所学推动学科的发展,回应社会的关切”也成为了他决定为之献身的事业。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选择加入北京师范大学的青春讲师团,面向北京市社区、中学等开展了30余场“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并录制了主题微课展开网络宣讲。在他看来,宣讲就是把党的政策通过更加平实的语言,更加生动的案例讲解给更广大的基层群众,而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他有责任讲好中国故事,将青年眼中的中国讲给大家听。每一次面对不同的受众,滕文强都会认真打磨,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宣讲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基层群众。哪怕来回的路途需要一个多小时,只要有人预约,滕文强都会抽出时间认真准备并前去现场宣讲。“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我将中国故事传递出去的同时,也在用这种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
滕文强在社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除了主题宣讲,滕文强还热衷于支教服务,线上线下的支教他都积极参与其中。他利用寒暑假时间,曾面向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新疆库尔勒市和陕西省汉阴县4000余名中小学生展开支教,他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讲解什么是元宇宙,向他们介绍虚拟技术,为他们展示新奇的VR和AR技术。在孩子们的眼中,滕文强看见了求知的光。“对于他们来说,也许这只是一个个陌生的名词,他们暂时还没有办法去实际体验,但这种媒介素养或者说是数字素养的差别,正是我们新传人需要去关注的。”
滕文强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支教
也是因此,滕文强努力地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向孩子们介绍这个神奇的数字世界。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小男孩曾在下课后睁着大眼睛对滕文强和小伙伴们说:“我也想成为哥哥姐姐这样的人,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再教给我们凉山的孩子,撑起咱们凉山的一片天。”那一刻,滕文强无比感动,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也真正理解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尽管我的力量微不足道,我只是给他们展示了一个概念、一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但我可以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发好奇的萌芽,引领他们去接受、拥抱这种新技术。”滕文强清楚地表示,“仅仅通过一次支教或者宣讲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我们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一员。”在他未来的规划里,读博深造是一个短期的小目标,滕文强希望能够顺利毕业,但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够践行自己的初心。
“我愿意继续深耕在新闻传播学领域,希望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研究,努力解决学科问题,同时回应社会的关切。”这是滕文强努力追求的方向,是他对自己的期待,也是他对未来许下的双向奔赴的诺言。
北师大校园里,优秀的年轻学子,凭着理想、凭着信念、凭着热爱、凭着执着,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让平凡的生活如星辉熠熠闪亮。凡星灿烂,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采访了2023年度宝钢奖学金、十佳大学生、自强之星、十佳志愿者、阳光体育之星等获奖同学,讲述身边榜样的故事。
-bnuweixin-
撰稿、排版:揭文浩天
责任编辑:刘瑜瑶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