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读书月 | 作者面对面第35期:姜景奎讲述泰戈尔与印度、中国和世界 (泰戈尔访问清华100周年系列活动)
2024年5月30日下午,作为纪念泰戈尔访问清华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作者面对面35期“泰戈尔为什么”在图书馆邺架轩举行。活动邀请了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和国际与地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南亚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老师围绕“泰戈尔其人”“泰戈尔与印度”“泰戈尔与世界”“泰戈尔与中国”“泰戈尔为什么”等主题展开交流,讲述泰戈尔其人其事以及他对世界文明的理解。活动同时邀请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副教授张幸老师与姜景奎老师进行对谈。对谈结束后,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金兼斌老师代表图书馆接受姜老师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向清华大学图书馆赠书。约11万人通过线上和线下渠道参与本次活动。活动由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秋主持。
图1 活动现场照片
姜景奎老师首先讲述了“泰戈尔其人”,他指出泰戈尔除了是一名蜚声文坛的文学家、诗人,还是一名非常著名的现代画家、音乐家,其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东方哲人、文人、艺术家的代表。其次,姜老师将泰戈尔置于印度的文化背景下进行分析,认为泰戈尔是矛盾的泰戈尔,是传统的泰戈尔,亦是现代的泰戈尔。泰戈尔之所以矛盾,是因为泰戈尔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自由与平等却没有在他人生的决策中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对于印度的种姓制度、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泰戈尔都在一种反抗和社会规范的压力中进行矛盾的调和。泰戈尔之所以传统,是因为他通过大胡子形象以达到印度语境下的“Gurudeva”(印度语,意指诗神)状态,他相信神或梵是最高实在,相信自然和人是有限的,追求梵我合一的境界。泰戈尔之所以现代,是因为他希望教育是自由的、穿越思想的,他主导创办了印度国际大学,希望用现代化的教育来启蒙印度人民的心智,完成现代性的转变。
图2 姜景奎老师进行分享
姜景奎老师还分析了泰戈尔与世界的联系,他认为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意味着西方接受了他,也意味着他接受了西方。姜老师认为,泰戈尔与世界的联系和他矛盾的内核是相呼应的,例如他在向往和憧憬西方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发展时,同时也认为英国人是“充分发育的狂暴的约翰牛”;在接受西方价值观念的熏陶时,仍保留内心对于“印度大神”和“轮回”的执着。最后,泰戈尔在矛盾中寻找到了和谐,他认为“分歧永远不会消除,没有这些分歧,生活会变得更加乏味。人类应该在保持各自特性的基础上团结在一起。我们不求毫无生气的一致,但求活生生的团结。”
最后,姜景奎老师分析了泰戈尔与中国的故事,讲述了他1924年4月29日访问清华的故事,阐述了泰戈尔希望中国文明能立住、稳住,能帮助其他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平等地站在一起的美好愿景。姜老师还分享了泰戈尔与梁启超、郑振铎、冯友兰、季羡林、闻一多、冰心等人的“互动”,阐述了研究泰戈尔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旨趣。姜老师认为,我们应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文明互鉴,以自信的心态、思想、姿势,自豪骄傲地与西方文化、其他文化平起平坐。
图3 张幸老师与姜景奎老师进行对谈
之后张幸老师与姜景奎老师进行了对谈。张幸老师首先分享了对讲座的体会,她认为正是泰戈尔年少时优渥的成长环境,宗教改革、孟加拉文学革命运动以及印度民族运动的历史背景,使他从小就受到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熏陶,接受了孟加拉文化和西式的英语教育。此外,泰戈尔在希莱达哈庄园的生活经历给予了他独特的创作灵感。张老师还提到,在获诺奖之后,泰戈尔应邀到亚洲、欧洲的很多国家进行演讲,开始反思过分强调物质追求而忽略精神生活的西方文明,多次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最后张老师指出,无论泰戈尔访华在不同的学者中的看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都无法否认他的精神品格和崇高的理想追求,无法否认其对中印民族跨文化交流和弘扬东方文明所做的贡献。之后,两位老师就《中国学者论泰戈尔》丛书的作品遴选、孟加拉语作品的翻译、文明关系的理解等问题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外,在互动现场的师生也踊跃提问,就如何更好理解泰戈尔的文学作品、如何在不懂孟加拉语的情况下更好体悟泰戈尔的文学作品精髓、歌舞在印度文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与姜景奎老师和张幸老师进行交流,两位老师结合专业知识给出了圆满的解答。他们认为,我们不应当基于自己的文化去理解他人的文化,应该以一种全球的、世界的视野,在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站在对方的视角去理解对方的文明。同时,他们认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理解别人一定要先了解自己。最后,姜老师指出,源于侍神的印度歌舞和印度人与自然练成一体的饮食文化等是密切相关的,出于对神的回馈、对传统的尊崇,印度歌舞既传承了传统的印度文化,又推动着文化本身的繁荣与发展。
图4 张幸老师带领现场师生进行歌曲演唱
在交流提问后,张幸老师带领现场师生同唱《来吧!拜沙克月》,向泰戈尔先生致敬。
图5 赠书活动
活动最后,姜景奎老师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向清华大学图书馆赠送了112种有关泰戈尔和中印文化的著作,希望图书馆在建馆112周年之际把书利用起来,共同推进有关泰戈尔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金兼斌老师代表清华大学图书馆接受赠书,他指出今天的活动有特别意义,因为我们100年后又站在了东西文化冲突的历史节点上,如何在延续和诠释中国自古以来“和而不同”的信念基础上,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泰戈尔文学的呼吁,也是我们现实的不懈追求与努力。金老师也指出,希望这112种图书能够被不同背景的读者阅读,给人思考,启迪心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曾辉老师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出版这些书籍,希望尽自己的力量,让顶尖的学生在顶尖大学的顶尖图书馆里阅读到更多优秀作品,发挥出版物的更大价值。
图6 现场部分师生合影
扫码可收看本期活动回放
“作者面对面”系列深度阅读推广活动简介
“作者面对面”系列深度阅读推广活动由清华大学图书馆主办。活动以“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为核心,精选人文社科领域的重点新书和经典好书,邀请作者(译者)、出版者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做客清华,与师生面对面交流探讨,砥砺思想,碰撞智慧,传承文化,以好书为核心,搭建“读者—作者—出版者”的交流平台,提供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阅读体验。
活动一般于春季学期的3月中旬~6月中下旬和秋季学期的9月中旬~12月中下旬举办,采取现场活动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学堂在线”及清华大学官方平台微博、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微信视频号、百家号等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清华大学“荷塘雨课堂”设班级,同步上课。
活动自2017年底创建以来,已举办34期,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领域的教师、学者、作者,包括傅刚、郭英德、Gary McColluch、洪子诚、解志熙、杨斌、朱恒源、阎海军、乔晓光、黄德宽、王立军、赵世瑜、刘志伟、郑振满、王树英、梁志刚、叶新、王佩芬、陈来、杨立华、顾青、韦庆媛、宝树、贾立元、丁建英、马方业、高冀生、刘晓蕾、杨念群、董建中、徐则臣、文珍、练春海、吕成冬、邓耿、李成晴、姜朋、彭凯平、阎学通、刘国忠、吴彤、刘宗迪、陈丽、田青、白宇飞、张建华、吴鹤立等作为嘉宾参加活动。
【了解往期活动】清华大学图书馆网站:
http://lib.tsinghua.edu.cn/tjhd/zzmdm.htm
撰稿 | 李延昊 郑妙苗 张瑞雪
摄影 | 许刚
校审 | 姜景奎 张幸 张秋
编辑 | 张岚
审核 | 蒋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