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 | 【新书快报】《二重奏——北魏前期政治制度》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 。历经一周多时间,我们的“彩虹口袋书”系列到了最后一期,本期将推荐一本新书《二重奏——北魏前期政治制度》。
北魏前期政治史上有着许多新鲜而独特的东西,如六部与八部、内行官、三都、中书学、新民、均田制、都将与幢将等等。这表明北魏前期的政治体制作为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结合物,具有胡汉相糅、合中有分的二元结构。想要全景式了解北魏前期政治制度,不如继续往下读:
信息一览
《二重奏——北魏前期政治制度》
严耀中 著
2019-12,定价:48元
ISBN:978-7-5475-1641-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 录
第一章 继往开来的政治体制
第二章 分部制——演变中的拓跋政权的基础
第三章 内行与外朝——别开生面的北魏行政中枢
第四章 对被征服者的多重管理
第五章 内重外轻的财政体系
第六章 刑法的泾渭分合
第七章 前期兵制的内内外外
第八章 别具一格的封爵制
第九章 宗教特色与政治
结语 北魏历史的转折点——太和改革
后记
重印后记
下滑查看
编辑推荐
★ 绝版作品经典重现
★ 魏晋南北朝史大家的早期经典著作
★ 深入浅出分析北魏前期政治制度
封面
内页
精彩书摘
北魏政治制度在历史上的地位
北魏王朝作为中古以来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型国家,无疑会在历史上留下长长的投影。由于前期制度更体现少数民族政权的特色,且制约着后期制度的形成,所以更典型,更有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看待。第一个层次是直接的,它体现在北魏前期政治制度中的某些成分,被传统的华夏封建制度所吸收,在后来社会中发挥作用。第二个层次是间接的。北魏之后,中国不乏少数民族政权产生。历史是不会割断的,尤其在中国这样重视传统和前人的地方。后来者自然而然地会通过大量的史书来利用拓跋帝国在制度上的成败经验,以供借鉴与吸收。同时,历史应该是有规律的,如果北魏与以后少数民族的异同中有某种深层结构在起支配作用的话,那么北魏作为其表露的端倪,亦颇具研究价值。
——第一章 继往开来的政治体制
六部与八部
六部与八部是北魏前期分部制中并列的两种编制。六部,据《魏书·官氏志》有“天部、地部、东、西、南、北部”。八部,按胡三省的说法是“魏初,四方四维置八部大人,分东、西、南、北、左、右、前、后。后又置八部尚书”。《魏书·官氏志》所据为北魏国史,胡三省也不会是凭空说的。而属于八部的“左部”和属于六部的“天部”在明元帝世同时并在,就是二者并存最有力的证据。八部与六部的不同,主要在于它们所属的部众成分有异。六部之众是以拓跋氏为核心,包括宗室、勋臣、内入诸姓组成的鲜卑集团,以及少量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其他族人,主要是一些外戚旧臣。八部之众大都是一些归附者,较早时是那些所谓四方之姓的部族,包括东部鲜卑、匈奴别种,也有主动投奔的汉人。北魏定都平城后,四面八方迁来的“新民”,占了八部之众中的多数。虽然不能完全以统治和被统治作为区分六部与八部的界限,但两者的构成不能被混淆却是无疑的。——第二章 分部制——演变中的拓跋政权的基础
分权互督的地方官制
北魏前期的地方官制十分奇特,那就是三个长官共治一地。道武帝天赐三年(406)北魏正式设置地方官,“诸州置三刺史、郡置三太守、县置三令长”。在三位长官中,两位是汉人,实行“对治”,即共同治理(但又有互相督察的意思),另有一位鲜卑人监督之。这种奇特官制的实行,根本原因在于拓跋鲜卑无论在人的数量和素质上都无力大面积地管理已高度封建化的占领区。他们明智地得出结论:“以五方之民各有其性,故修其教不改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不得不保留原来的行政组织,任命降官以治理之。但仅仅如此又不放心,必须让一本族人居其左督察之。然鲜卑骑士因语言风俗的隔阂,以及文化水平等难以适应封建的行政管理,难以掌握汉地的民情习俗,于是从尚书、中书等省中再选派一位汉族官员去同治。因他们与当地官员的立场与利益不同,二者就能互相监督,另一位鲜卑长官则兼听而明。
——第四章 对被征服者的多重管理
(供稿编辑:吴志宏)
扫码购买
给我【在看】
你也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