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虎地西汉简牍·质日》
云梦睡虎地77号西汉墓简牍于2006年11月出土,共有2000多枚。简牍出土时置于竹笥内,大部分较为完整,并保持着原始的位置关系,字迹清晰,入葬年代约在文景之交。睡虎地汉简是近年中国考古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其资料价值和学术意义,可与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相比肩,将对秦汉史,特别是西汉早期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睡虎地西汉简牍》以多卷本形式,收录云梦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的以简牍为主的全部资料。首卷《质日》著录从文帝前元十年(前170)至后元七年(前157)越人记写的14个年份的《质日》,包括竹简原大和放大两倍的彩色图版、释文注释等。质日是秦汉时期流行、但后世失传的一种文献形式。通常以年历为基础,简要记录公私事务,类似后世的日志、日记。通过这批《质日》的解读,可以复原当时的历法、时令,了解越人及其同事、家人的事迹,研究乡亭、户算等重要制度。
经过整理和初步研究,睡虎地西汉简大致有以下七类内容:一是官府文书。其中,《五年将漕运粟属临沮令初殿狱》保存较好,畜息文书和功次文书等残碎严重,仅可粗略复原。《五年将漕运粟属临沮令初殿狱》记述汉文帝后元五年(前159)安陆县吏举城、越人“守令史”,跟随临沮县令初,参与湿仓漕运,因考课殿后而被劾、受讯,是探讨当时漕运施行和司法制度的重要史料。畜息文书记述文帝后元六年(前158)阳武乡与安陆县仓、阳武亭等围绕畜息发生的文书往来,包括信函和契券,有助于了解秦汉时期入券、出券、校券和付券等券书内涵和使用。功次文书是几件残断的木牍,对考察当时的功次文书和功劳制度,颇有参考价值。二是私人簿籍。私人簿籍有两组。一组由约50枚竹简和2件木牍构成。内容主要是“姐”在文帝五年(前175)去世时,其家人接受81个人的馈赠。在其后较长时间中,“姐”的家人在相关人家治丧、婚嫁、出行时,回赠钱物。“姐”家人中有越人、母和翠,“姐”疑是越人的姐姐或妻子。这组簿籍开始记录的年份(文帝五年),在全部简牍中为时最早。另一组是越人之母去世时的账目,由四件木牍写成。据后元《六年质日》,越人之母去世、安葬,在当年七月。这组簿籍应与之相关。三是律典。律典分两卷。一卷有306枚简,另一卷有544枚简,在各卷第一枚简的背面,分别写有“□律”(“盗律”章名简背面)、“旁律”(“金布律”章名简背面)二字,属于所在律篇的题名。这与荆州胡家草场汉律、益阳兔子山律目对应,显示在西汉惠帝至文帝之世,律典呈现清晰的两分结构,一篇以“罪名之制”诸章和几章事律组成(兔子山律目称“狱律”),一篇由其他事律组成(睡虎地汉简与兔子山律目均称“旁律”),形成一种特别的格局。四是算术。算术有216枚简,出土时基本保持编连顺序。“算术”写在1号简背面。有题名的算题共四十道,有的题名重复,但内容不同。算题涉及面比较宽,包括田亩面积计算、体积计算、谷物兑换、盈不足、衰分、石率、启方、合分、约分、通分、径分等。这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好的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算术文献,对认识秦汉时期的算术科学具有重要价值。五是典籍。典籍简出土时为一卷,上端均残缺,编有207个号,另有残简近2000片。经缀合,得到一些基本完整的简和较多接近完整的简。卷册最外一简的背面,在墨块之下书有“诗”字,应是篇题。各章的起首在天头位置用墨团标示。内容大多为“语类”文献,不少见于《韩非子》《荀子》《说苑》《新序》《韩诗外传》《列女传》《孔子家语》等传世古书以及定州汉简、阜阳汉简、北大汉简等出土文献,也有一些前所未见,是研究“语类”文献成书、流传、定名以及文字校勘的珍贵资料。六是日书。日书简均残断,残片近3000枚。其中保存简首的有150余枚,保存简尾的有20余枚,推测原有竹简总数应在150枚以上。经缀合,得到一些基本完整的简。“日书”为原有书名,写在一枚残简的背面。有些章虽见于其他秦汉日书,但内容、文句有一些差异,有些章则在其他日书中未曾见过,对日书和数术、风俗的研究有一定价值。七是质日。质日是秦和西汉时流行的一种文献形式。通常是以一年历表为基础,记写公私事务。质日简册是睡虎地77号汉墓出土简牍的大宗,完整和大致完好的718枚,残片1700余枚,包含汉文帝前元十年(前170)到后元七年(前157)期间共14年的质日。这批质日的记事内容相当丰富,其中大多是公务,也有一部分私人事务,如记载父、母和翠的事情;在记写一年中各月大小和各日干支之外,还往往记有腊(或作“可腊”)、出种、三伏等时令。
八开壹册
布脊纸面精装
释文注释
原大图版
放大图版
《睡虎地西汉简牍·质日》 成果发布暨学术座谈会隆重举行
视频 |《睡虎地西汉简牍》第一卷《质日》成果发布暨学术座谈会
汉代小吏连续14年的日记,何以成为考古史传奇发现 | 睡虎地西汉简牍发布
供稿 | 田颖
题图、排版、图书摄影 | 高云玲
图片处理 | 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