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岛华人富家女孩的朴素金钱观
《纽约时报》每年公开号召学生写有关金钱、职业和社会阶层方面的大学申请陈述,并且会挑选其中最好的文章。
在这些主动提交的文章里,学生们描述了在面对父母及其做出的牺牲时自己那五味杂陈的真挚情感,用犀利的语言再现了自己在社会经济状况迥异的社区间穿梭时的窘迫,用直白却感人至深的文字勾勒出了生存和生活在当今美国社会的含义。
以下是《纽约时报》今年选出的七篇优秀入学申请陈述的第一篇:《长岛华人富家女孩的朴素金钱观》
尤兰娜·吴的大学申请信
她今年已被芝加哥大学录取
尤兰娜·吴在她位于纽约州大颈镇的家。她在申请陈述中讲述了她对财富的看法。
家乡:纽约州长岛大颈镇
高中:大颈镇南部高中
申请志愿:芝加哥大学
从小我周末的生活是和教练打网球,在本地的艺术工作室学静态速写,在私人教师指导下练习拉小提琴。我的父母支持我的兴趣爱好,因为我们和大多数美国家庭不同,在经济方面有充分保障。我很感激这笔财富,让我能在纽约城郊最富裕的地区之一,在当地最好的公立学校之一就读,在这种学校里见到开着奔驰车上学的学生可不是新鲜事。
虽然因为家境富裕,我可以买精美的东西,但我从来都对花钱感到不自在。我学校里的一些女孩子轻易挥霍钱财——到当地的A&F,她们会指向自己心仪的衣服,然后刷卡,看到价签时眼睛都不眨一下。因为我从小的教育,我花钱的方式很不同。我会直奔高端零售商的打折区,购买时尚的衣服,再到eBay上转卖,用赚得的利润购买下一学期的艺术课的必需品。
我身边的许多人从小生活富裕,对于任由他们消费的家庭财富,他们从不加思索。我觉得我是很节省地使用家里的财富,只有需要的时候才用。我不喜欢花父母的钱,因为这钱不是我挣的。我很感激父母对我兴趣爱好的支持,比如小提琴,这些爱好让人变得充实。但他们如果在肤浅的东西上花钱,我就会觉得不快,比如名牌服饰。我很乐意穿便宜的衣服和打折的运动鞋。大概是因为我妈妈一直用一句中国谚语教育我: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我很小的时候就被迫懂得,获得家庭财富的代价是什么-那就是我和爸爸相处的时间。
我八岁的时候,他就去中国开办自己的水果罐头公司。从那时起,餐桌前总有一个空座位,车库里总有一辆车无人使用。忽然,我和爸爸的关系变成了每周两通五分钟的电话。一年中他只有四分之一的时间能见到我和哥哥。他没能来参加我哥哥的高中毕业典礼。学校管弦乐队演出的时候我会满怀希望地在观众里寻找,但始终只能在人群中找到我妈妈。但爸爸是让我富足到不止可以享受桃子罐头的原因。如果他没有去追求事业,我们会是个紧密的家庭,住在小一点的房子里,但节俭开销会成为日常必须,而非选择。
我对父亲的爱与感激让我对他赚的钱格外珍惜——每一美元都是他用与家人远隔千山万水的代价换来的。爸爸回来时都会提出给我买最新款的iPhone或者开车带我去高级的百货公司,因为他对自己总不在我们身边而感到内疚。我会有节制地接受他的慷慨,因为我不希望他认为我是那种贪得无厌的人。
从九年级开始,学校里每个人都开始用最新款的iPhone,而我用的是爸爸的旧手机,无法全天不间断地上网——我不需要分分钟钟查看脸书上的消息。虽然我很享受爸爸事业成功带来的安全感,但这丝毫不影响我打算靠自己双手创造未来的决心。
优越生活过得久了,就会产生一种想要离开这种不劳而获的生活的感觉,仿佛我对财富过敏似的。如果我减少对家庭财富的使用,就可以避免这种感觉。我不介意自己对不劳而获的财富过敏——我很欢迎它,因为它警示我一切所得都有代价,哪怕是看似不劳而获的财富。
来自:《纽约时报》中文网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公众号: xiaohuasheng99
每天推送国内外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周一: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中文图书
周三:英语学习和阅读资源
周五:电影、动画、音乐、纪录片
周六:美好生活画报
周二、四、日:带来新视野的文章
长按可识别二维码直接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