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的大多是没用的内容,可为什么高分的孩子总体上还是有更大的职业成就?
檩子:保罗•图赫,是《纽约时报周刊》的编辑,他长期以来深入研究并撰写了大量教育、儿童性格开发、贫困与政治方面的文章,其中包括《纽约时报周刊》的封面文章“性格教育”“收入差距”“奥巴马的反贫困政策”等。How Children Succeed 是他的一本广受关注、在教育界非常有影响的畅销书。
这本书引入中国后,书名改为:《性格的力量:勇气、好奇心、乐观精神与孩子的未来》
这本书用耐心的分析和众多实例,试图用比较科学的手段去解答“孩子怎样才能成功”这个“千古”命题。
而这里说的孩子的成功,不是指名利那种成功,而是指在成就自己层面上的成功,当然,什么叫成就自己,也不容易有定论。
今天和大家分享关于这本书的一个评论,挺有意思的 ...
中国的高考考的大多是没用的内容,可为什么高分的孩子总体上还是有更大的职业成就?
文:诸葛越
《How Children Succeed》这本书解答了一个困惑我多年的教育问题:中国这么不合理的高考制度,考的大多是没用的内容,这样挑出来的最高分的孩子,为什么总体上还是在未来的事业中有更大的成就?
凭高考分挑选尖子人才是极端不合理的,因为这个孩子需要总分很高,就是说不管他是个理科天才,还是文科天才,他都要凭借这一次考试,每科都不能有偏差。这诸多年来为应付这次考试背诵的古诗词正解和化学公式,可能一辈子也用不到。
一个不合理的制度,测试一些和未来无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筛选出合理的人才吗?
这本书当然不是用来解释中国高考的。它是作者对美国多年来尝试教育低收入孩子(low income kids)的研究和思考。美国在前面的半个世纪中,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提供更好的教育给低收入的孩子。
这些方法包括在大学入学的更加宽容,也包括在中小学培养师资,提供先进设备,提供生活补助,咨询服务,让志愿者给这些孩子从小读书等等。但是诸多努力,几乎没有效果。从1966年到2010年在贫困线以下的孩子从16%涨到22%。
于是本书作者花了几年时间,跟踪采访了少数对提高这些孩子的确有长期效果的学校,老师和研究人员。
他的结论是,相比于智力和知识,孩子的一些关键品性 Character,更加能够决定他们长远的成功。这些品性包括毅力 grit ,自我控制能力 self-control,热情 zest,社会智能 social intelligence,感激 gratitude,乐观 optimism,好奇curiosity ...
然而美国的帮助贫穷孩子的项目偏于在智力和知识上提高他们。如果这些孩子缺少这些关键的品性,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还是会自我选择地掉下来,比如从大学退学。
不过作者认为,这些品性是可以培养的,而且要越早越好。因为科学证明,很多品性也如同智力一般,会成为你大脑的一部分。所以如果你认同早期智力开发,你也最好认同早期品性开发。大脑不仅是用于处理信息的,也用于应对压力,体会情感,在需要的时候给自己以抚慰和激励。
这些品性中,最能预测能坚持把大学读完的,就是自我控制能力。(美国大学课程比较难,不少学生当中退学。低收入的孩子,也有不少高中退学。)
回到我们的高考制度。它的高分基本上挑出来的是这样一群孩子:智力不会太差,但是能在高压的情况下,学会很多自己未必喜欢的内容,而且需要严谨因为不能丢分。
他们具有很强的毅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将来,他们需要做一件复杂或者困难的事的时候,在很长一段疑惑重重没有回报的情况下,他们更有可能比较完美地完成而不是中途而退。
所以这个考试并非完全选错了人。只是其他的关键品性未被重视,不少真正有用的技能,比如独立思考能力,也未被重视罢了。
来源:东西方教育
你同意本文作者的观点么?欢迎评论,发表你的看法
相关文章: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每天推送国内外最优秀的教育资源
周一: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实用的学习和教育方法
周三:英文趣味学习资源
周四:不同年龄的中文好书
周五:儿童电影/动画片/纪录片
周六:有趣的观点和画报
周日:带来思考和争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