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把“精读”写进了新课标:美国学校怎样教小孩学习Close Reading?

2016-11-01 檩子 小花生网

檩子:关于阅读方法,我们说过不少,不过这个话题常谈常新。很多朋友在我们这里团了不少原版书(感谢!),常有人问,小孩读这样一本书,究竟读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读懂了?这就是一个有关“精读”的问题。


上周推荐了江苏省特级语文老师曹勇军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自己在美国看到的语文课景象,其中就提到“精读”:


他们重视文本精读(close reading),常用做注释、填表格等方法梳理情节,把握细节,深耕文本。做注释(annotation)类似于我们的批注评点法,就是把对原文关键处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写在便利贴纸上,粘在原文旁边。我见过有学生对小说《崩溃》做的注释本,内容很丰富,有的是对情节的梳理,有的是对细节的分析,还有的是对人物对话的品味,非常的个性化。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思维与语言表达的双重训练。




精读是区别与泛读而言的概念,在英文里叫 Close Reading;简单来说,就是把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读懂、读透,明白它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在最新的美国共同教育大纲(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要求下,基础教育阶段,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每个孩子都要学习如何精读。大致来讲,就是要求孩子阅读的时候,要学会问问题,要研究文字和语言,要搞明白故事机构和逻辑,要能分析人物,等等 ...




为什么对精读这么有要求呢?主要还是希望孩子读书不要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而是有方法、有目的地从阅读中获取知识,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精读和泛读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简单来说,孩子精读一本书的时候,会多次阅读,故事情节以外还会注重文字、语言和表达,能带着问题去读,而且能发现文字后的深层含义。


相比之下,泛读一本书的时候,常常是读一遍就完,阅读时思想不够集中,只看文字的表面意思,理解深度不够。



那么,平时孩子阅读时,我们该怎样引导他们对一些重点的书进行精读呢?国外资深的小学阅读课老师总结了四个主要方面:


1. Read and Re-read

首先,好书读三遍


第一遍,也叫 cold read,先把内容基本读下来

读第二遍,也叫 warm read,读得仔细一些,加深理解

最后,第三遍,也叫 hot read,透彻地理解内容,有总结,有分析,有提炼



小学阅读课老师说,读第一遍 cold read,学生要做的是大致读下来,读的时候要学会勤快地用笔和小贴纸做标注;那些不认识的词、拗口的句子,可以圈一下,跳过去,第二遍再来仔细看。


然后开始读第二遍 warm read,这遍学生已经对文章大致内容有所了解,这时候加强对文章的分析和思考,并重点解决上一遍阅读“遗留”下来的难点、问题。


到了第三遍,hot read,对学生的要求是要能对文章进行全面的综合和分析;这个阶段,学生对内容的把握能做到全面、准确、深刻,而且能把这些总结和分析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比如 Reading Response



2. Ask Text-based Questions

学会思考和问问题


精读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让孩子能根据文章内容提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text-dependent questions)。


比如,精读读三遍,可以引导孩子问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的问题:


  • 第一遍:主要根据故事情节问问题,比如有关 when, where, who, what, how 这些基于事实的问题。


  • 第二遍:根据对文章facts的梳理,提出一些带有分析性质的问题,比如文章观点、文章结构、语言特色、文本类型等等。


  • 第三遍:开始往上走,根据文章的深层含义,提出一些引申性的问题,比如推断、主题、和自己过往经历和生活的关系等等。



这种提问或思考方式从低幼小朋友就可以开始“操练”,比如,读到下面这个 non-fiction 小短篇 -  青蛙和蟾蜍有什么区别?就可以引导小朋友边读边考虑最基本的“精读”问题:这篇文章说了什么?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他是怎么说的? ...





3. Sort Text Structures

理清逻辑结构


理清文章的叙述、论证结构也是精读的一大“任务”。国外老师在阅读课上,经常会引导孩子去发现文章或书中最常见的这四种逻辑结构:


  • Cause and effect 因果关系

  • Problem and solution 问题和解决

  • Compare and contrast 比较和对比

  • Chronological order 时间顺序


看看这张小学三年级小孩在老师指导下做的分析文章 text structures 的要点图(anchor chart),很清晰,也很有趣。



老师还会提醒学生特别注意文章中的一些“信号”词(signal words),帮助发现内容之间的逻辑。



实际精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用一些简单的图来分析和理解这些逻辑关系。比如,因果关系,可以这么表现:




问题和怎么解决问题,可以这样表现 ...




Compare 指的是寻找相同点,而 Contrast 指的是寻找不同点;这种表现方式,就很理想。





体现故事的时间线“逻辑”,这么画就行。





4. Annotation & Think Marks

做注释、做笔记


要精读的书最好还是自己买回来,因为在上面涂涂画画是不可避免的。什么时候让孩子做注释、做笔记?那要看孩子,不过可以引导他去对一些难点、重点、疑问多加注意。




这是一个中学生读《傲慢与偏见》时做的注释,各种 highlight,sticker,满处飞,读得好认真!




在书上做注释之外,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 worksheet,比如我们之前介绍的 Reading Response,帮助孩子整理思路,写下阅读心得。具体的做法,大家可以点这里


比如,这类练习纸,可以用来总结 main ideas and key details ...



当然,可以玩得更 high 一些 ... 这张图下面是读了一篇关于蜜蜂的文章总结,上面用冰淇淋图又把 main idea key detail 做了提炼。




比如,精读里经常要求做人物分析,可以这么玩儿啊!



这些简单的图表,能帮孩子把精读这件事儿具体地“落实”下来,过程还会挺有趣。


总结一下,精读这件事儿,本身并不难。要多读几遍,要带着问题去读,要能理解文章的结构逻辑,要能感受文章独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而且,要勤于动手,多做注释、笔记、总结 ...


但是,对于很多孩子,甚至大人来说,精读也不容易,尤其在碎片化粗浅阅读流行的今天。我们大家都有这种倾向,就是更容易接受简单易懂、又符合自己已有观点的内容;而遇到长篇幅的,深奥难懂的,挑战现有观点的内容,我们经常敬而远之 ...


而孩子们的精读,本质上,恰恰就是要跨过这个“坎儿”,要突破人性的“舒适区”,去读懂自己觉得困难、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这就是精读的意义所在。


希望小花生的朋友们和孩子一起努力,在2016年的最后两个月内争取精读一本书,读完了,欢迎你来和我们分享你的经历和感想。等你,加油!


本文由小花生编写,图片来自scholastic、weareteachers等国外出版、教育网站


相关阅读:


欢迎访问小花生网 www.xiaohuasheng.cn,

或下载“小花生”手机APP

和花粉们交流阅读和成长经验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把世界上先进的教育带到我们身边

周一: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实用的学习和教育方法

周三:英文阅读和学习资源

周四:老师或家长的思考和实践

周五:儿童电影/动画片/纪录片

周六:有趣的观点和画报

周日:有争议带来思考的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