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既是家长又是老师,我是如何处理与老师的教育观念冲突的

2016-12-15 双宝娘 小花生网

小花生书友@双宝娘是一位台湾妈妈,目前和孩子在上海生活。她也曾是一位老师,对教小孩很有心得与方法。但当孩子的班主任发短信提醒她督促孩子交作业,并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含沙射影”的文章的时候,她一下子感觉非常羞辱。等冷静下来以后,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写一篇文章,分别从家长和老师的角度,说说双方教育理念不同的时候可以怎样去化解冲突…



本文由小花生网友@双宝娘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原标题:求救!亲师教育理念不合,怎么办?


“亲师教育理念不合”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入学之后,都会面临的问题,我自己当老师的时候,也亲自在教育现场,处理过因为亲师教育理念不合引发的冲突,因为我的身份横跨了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自觉有责任写篇文章提供两者不同的角度与想法,给读者们做一个参考。

 

先说说我在当老师时遇到的经验。

 

教书第二年,我带到一对女生的双胞胎,妈妈美丽大方,爸爸高大帅气,每天清晨上班,看到爸爸带着经过精心打扮过的姐妹花,从幼儿园大门走进来,不得不说那真是幅美好的画面,一开始我们的互动良好,直到开学一个月左右,我们渐渐发现姐姐常常用“一一啊啊”代替语言,每当这个时候妹妹就会赶来救火,帮姐姐把想表达的话完整地说完,我和同事持续观察了一阵子,觉得姐姐需要做听力方面的检查,于是决定跟家长沟通此事,爸爸妈妈虽然一开始难以接受,也听从我们的建议带去医院检查鉴定,最后孩子需要配戴助听器,而她们却在第二学期无预警地转学了。

 

我永远记得当时的自己有多难受,沮丧失意了好久,倒是搭档比我想得开,前辈同事们还安慰我不要想太多,转学这种事情每学期都在发生,做好你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了。我非常认同前辈们安慰我的话,可是内心里总有一丝遗憾,身为一个老师,我想问问家长,自己做错了什么?我想弄清楚错误在哪里并改进它。

 

多年以后才明白,老师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呢?老师总是理性凌驾感性,处理这类的事情应该在思考之外多一点同理,站在家长的角度,支持他们的情绪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世界上很多的纷争,都是因为情绪不被包容理解而引发的,分辨是非对错永远是第二步以后的事情,毕竟不是所有的对错都能弄清楚搞明白,甚至可能根本没有真正的对与错。



 

如果我姐妹花的爸妈,我肯定希望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开始,或者到一个资源相对比较多、可以帮助孩子学习的学校,而她们转去的学校正是的特教区中心学校,后来透过关系,得知孩子在新学校适应得很好,这才让我安心与释怀。写到这里,请容我给孩子一个深深的祝福,感谢我们彼此陪伴的那些日子,谢谢妳为我上了宝贵的一课。

 

再来说说我当家长遇到的经验。

 

双宝目前就读上海公立小学二年级,上海的老师常常把孩子学习的责任放在家长身上,因为这种状况我和老师沟通多次,不料有一日又接到双宝妹老师的微信讯息,上面是这样写的:“孩子已经连续三天没带语文功课,麻烦你帮她看一下,明天让她带来。”入学到现在,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讯息,对于孩子的功课,我一直希望他们能自动自发,而不是样样都要我盯着,但这不代表我完全不管,而是有阶段性的教育和放手,直接帮他们很快速,我却宁可花时间培养习惯。

 

我原本要把自己的观点打出来响应给老师,就在我考虑的时候,看到双宝妹的老师在朋友圈分享一篇文章《别把撒手不管当作静待花开》,文章的下面是班上所有家长按的赞,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很不美丽,有种被打脸羞辱的感觉,所以我暂时选择不和她在网络上笔战,这时候对谈,一定会被情绪左右,加上时间也晚了,不如思考斟酌字句,选择适当的时间再面对面沟通。

 

(注意!是直接面对面找老师沟通,不是在网络上微信来微信去,更不是直接越级找主任、校长甚至有力人士,那只会让情况越来越惨)

 

对应上面的情况,有没有发现身为家长和老师的不同点在哪里,家长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呢?家长容易感性凌驾理性,处理这类的事情应该在情绪之外多一点思考,如同前面所说,世界上很多纷争,都是因为情绪上的问题所引起,所以我不想被情绪左右,先把自己的心情照顾好,冷静下来再来处理事情,相对而言是比较正确的做法。



 

我之所以不开心,正是觉得自己的教养方式被老师质疑,老师的那则简讯彷佛在对我说:“就是你,没把孩子教好,所以她才会三天两头没带作业。”生气也是这些想法不断在心中漫延的作用,要承认这些不容易,尤其以前我的职业是老师,很难单纯“只做个家长”,那股盛世凌人的文人傲气,就是让我在上海屡屡受挫的主因,如果不放下这个心理障碍,相信将来我还会遇到一样的问题,这是我自己的人生功课,看起来和孩子无关,却总是无时无刻影响我和孩子之间的生活。

 

只做个家长这个人生功课,不单单只属于我个人的问题,如今的家长普遍学历比上一辈高,加上教养信息多元容易取得,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机会增加许多,对老师的要求自然也比以往高,这是社会开放进步的一个好现象,只是一旦过了头就容易产生不尊重老师的行为,间接增加亲师冲突的发生。孩子在家的时间把他管教得宜已经非常了不起,其他在校的时间就留给老师吧!老师的工作请交还给老师(当然自己的教养责任也不要忘记),这是一种尊重专业的作法,更是划清彼此责任界线的理性态度。

 

自己的心情处理完毕,就该冷静下来好好思考,如果我是老师,我肯定也受不了一天到晚忘东忘西的学生,想想以前当老师时总是为了家长通知单没缴回来生气跳脚(每次都是最后那两三个)!老师发简讯提醒再正常温柔不过了,我为何这么生气,更何况老师分享文章也不是针对我一人,干嘛没事自己对号入座呢?!

 

除了述所言,还有一件事情不要忽略了,请务必尊重孩子的个人意见,让孩子有发表的权力,虽然我在教养方法上和大陆老师常常意见不合,有时候情绪一来甚至气得想立刻帮孩子转学,但问过孩子本人,她却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老师是为了她好,应该努力改正坏习惯,简而言之就是我和老师理念不合,孩子并没有和老师不合,学是她在上的老师也是她的,我凭什么干涉她的世界,她本来就有权力决定想要的生活,尤其她现在正处理自我意识猛烈成长的小学生阶段,我可以担心却不能出手捣乱孩子已建立的环境适应力,家长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情绪冲动行事,或者任意决定孩子的去留。


 

其实,家长和老师在立场上原本就不同,不同角色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不可能一致,对爸爸妈妈来说,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心头肉,所以难免会在第一时间内想要保护孩子;而教师面对的是一整个班级,倾向使用班级经营的方法、辅导的策略对待孩子,很难要求老师要客制化照顾每一个孩子,面面俱到基本上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即使现实常常处于这样不完美的状态,无法符合每个人的期待,但我相信亲师之间若能弯下腰彼此退让一步,以谦卑的态度面对、用柔软心仔细观察,一定能发现那些藏在不完美背后,却很美好的故事。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和作者直接交流 ... 


相关阅读: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方法和资源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实用的教育和学习方法

周三:前卫的阅读和学习资源

周四: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实践

周五:打开眼界的电影和纪录片

周六:美好生活画报

周日:引发争议、带来思考的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